這才是親子教育的最高境界!影響孩子一生

曾經有一位媽媽問我:「我家寶寶兩歲半,現在總是害怕很多東西。比如我們看繪本,只要有夜晚場景的他都怕,小動物的表情如果畫得有緊張驚愕,或者繪本人物的眼白多眼仁小的他也怕。我很困惑怎麼能讓寶寶大膽一些,老師能給一些建議嗎?」

這是大人常見的一種心態,希望培養出更膽大、更外向、更願意當眾表現、更聰明等加有「修飾語」的孩子,唯獨沒有想要蹲下身,去傾聽孩子心裡如何想。比如這個案例,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物,孩子為什麼會害怕呢?但孩子們確實會感到害怕。

與其給孩子講道理,告訴他們要更堅強,不如說:「媽媽知道寶寶害怕,這確實畫得不太漂亮。」媽媽的「知道」,就是非常給力的共情。如果媽媽同時還去親親或抱抱孩子,效果就更好了。

給孩子語言和肢體上的共情,然後再陪伴和鼓勵寶寶看一看摸一摸畫面,稱讚寶寶勇敢的行為。在幾次這樣的引導之後,寶寶害怕的情緒就會有所好轉。

還有一位媽媽這樣講述她的遭遇:

我小孩8歲多,有一次她跟小朋友玩,看電腦視頻。我下班前打電話,讓她10分鐘後到我辦公室跟我回家。10分鐘後我沒見她過來就去接她,她還不走,等10秒後又不走,我一生氣自己回家了。

等她打電話讓我去接她時,我說讓她等一下,她不幹,我就掛線了。去接她時,發現她在本子上畫了一隻烏龜,並寫著「王八蛋」,我當時心裡特別難受。孩子說是開玩笑的。又有一次不知因為什麼事,我發現一張小紙上寫著:「媽媽是老虎,我不喜歡媽媽。」

這位媽媽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明顯缺少情感的交流。如果只是讓孩子依照自己的意願去做,而缺少和孩子的共情,自然會招來孩子的逆反和抵抗。尤其當我們和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對孩子的情感需求要多關注,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努力做到共情。

比如發現孩子難受的時候,可以坦誠跟孩子說:「我知道……你很難過,媽媽也很難過。」這樣和孩子共情,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於他的情緒的理解。說話的同時可以抱一抱、拍一拍孩子,通過肢體的接觸更能安撫孩子的情緒,陪伴和鼓勵孩子一起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

最後,別忘了稱讚孩子的好行為。用鼓勵和成長代替斥責和懲罰,才是幫助孩子建立好行為、鞏固好行為的方法。

在上面兩個例子中,都是同樣使用了「共情」的方法有效解決了親子衝突。若父母能夠懂得對孩子共情,孩子將來在與人溝通的時候,也能學會用更加積極、情商更高的方式進行,當然也更容易成為受歡迎的人。

推薦閱讀:

五眼境界各不同
佛教修行者入涅槃之後的境界是什麼樣的?
【佛學 - 修習「四種隨喜」得到「四種境界」】
奇門之最高境界
禪定境不染著,佛境界亦如是

TAG:教育 | 孩子 | 親子 | 影響 | 境界 | 親子教育 | 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