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明代篇(一)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清代篇(一)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清代篇(二)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清代篇(三)查看往期內容

雙螭紋玉璧 明代

直徑6.3、厚1.1厘米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玉質白色。圓形,中間有一孔。浮雕雙螭紋,雙螭呈爬行狀。毛髮長往後飄拂,獨角,蝦米眼,後腿飾密集毛紋,尾捲曲疊壓於腿下,為典型明代螭紋風格。

螭紋瑪瑙璧 明代

直徑6.6、孔徑1.8、厚0.4厘米

現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紅色瑪瑙質。璧正面圍繞璧心孔浮雕一條螭龍,龍作回首行走狀,軀體修長,四肢健碩,長尾分歧。細陰線勾勒出棗核狀目、蒜頭鼻以及龍爪等細節部位。

雙魚蒲紋玉璧明代

直徑13.2、厚0.6厘米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有褐黃斑。圓形,由兩個半璧組成,邊為凸緣。璧面上刻整齊細密的蒲紋,沿邊緣有六個孔。璧中孔內鏤雕相向雙魚,身肥,背有鰭,花式尾。

螭紋玉璧 明代

外徑6.2、內徑1.7、厚0.5厘米

現藏於晉祠博物館

玉質青色。扁圓體。正面浮雕兩螭首尾相連,另一面光素無紋。螭頭部上寬下窄,五官集中於頭的下部,身體較長,四肢匍匐,分叉狀長尾似飄帶,為明代螭紋特點。

谷紋玉圭明代

長25.4、寬6.6厘米

現藏於晉祠博物館

玉質青色。扁平體。上端作尖狀,下端及兩側平直,中間有脊,表面雕琢八豎行谷紋。背面光素無紋。此圭造型古樸,琢工粗放。

谷紋玉圭明代

長21.2、寬6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青灰色。長方形上出尖。兩面各雕出17行5列突起的圓形谷紋。圭為禮儀用玉,《明史·輿服志》載:皇后著冠服時執「玉穀圭,長七寸,剡其上,篆谷文。黃綺約其下,韜以黃囊,金龍文」。九嬪著冠服時執「圭用次玉谷文」。明代一尺約為32厘米,七寸大約為22厘米。其玉質、尺寸、紋飾與北京西郊明妃嬪墓出土的谷紋圭相近。據此這件玉圭應是明代妃嬪使用的禮器。

七星紋玉圭明代

長27.5、寬6.7~8、厚1厘米

現藏於常熟博物館

玉質青色,有黃褐色沁斑。仿古禮器。作上尖下方圭形,中脊線隆起,向兩側漸薄,一端平齊。一面飾有水波紋及雕琢圓珠狀七斗星象布局,甚具道教特色。

梅花紋玉圭明代

長24、寬7.1厘米

現藏於武漢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局部有黃色裂紋。長方條形,頂端呈三角錐形,正面淺浮雕一折枝梅花。

獸面紋玉劍格明代

長2.9、高2.1、厚1.2厘米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玉質白色,略帶沁。長方形,斷面為菱形。雙陰刻線琢獸面紋,獸眼扁平呈方形,眉內陰線平直,額飾如意雲紋。

蟠螭紋玉劍璏明代

高7.5、口徑1.5、底徑2.3×1厘米

現藏於武漢博物館

玉質白色,布滿黃褐色沁。長條形,短端下有長方形孔,可穿系。正面浮雕一蟠螭,長身回首,口含靈芝,兩端呈圓弧形,向下彎。

蟠螭紋玉劍璏明代

長6.7、寬2.3厘米

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上有黃褐色沁。器呈長方形,兩端向下彎弧,靠短端處下有一長方形穿孔。器面陽紋雕刻捲曲的蟠螭,眼、鼻、耳用陰線刻畫輪廓,頭髮上沖,身飾二字紋,四肢用細密陰線雕刻毛片紋,關節處飾捲雲紋。很生硬,不活躍,較死板,尾巴呈花葉形,圖案化風格明顯,有明代螭龍的特點。

五梁玉發冠明代

長5.6、寬4、厚3.1厘米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局

玉質白色,溫潤光潔,有褐色沁。上端拱弧,下端平弧,頂上浮雕平刻五條凸線,前端為坡形,後端內卷,下部對稱二條凸線橫紋,兩側有對穿孔眼,冠內鏤空雕,可壓發。裝飾別緻,製作精美。玉簪為細長狀,上端為素麵方柱形,中端為圓形紋絲紋,下端自上而下由粗變細,末端呈尖錐形。造型秀麗精巧。

七梁玉發冠明代

高5.5、長4.3、寬5.9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潔白,拋光較好。玉冠兩側各有一圓孔,以插簪固定髮髻。冠面凸起七道直梁。束髮冠為古代男子戴在頭上作束髮所用,這種梁冠一般為退朝燕居之時束髮所用,使用時扣覆在髮髻之上,用簪固定。明代一品國公丞相以上官員才能使用七梁冠。

五梁玉發冠明代

長5.5、高4.2、厚3.4厘米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玉質綠色。頂雕琢五梁,兩側呈捲雲狀,雙側下端有一穿孔,可用於插簪。

竹節首玉簪明代

通長15厘米

現藏於福建博物院

玉質白色,細膩溫潤。簪首稍彎曲,雕刻竹節紋,簪體呈圓錐形,光素無紋。整體琢制精細,拋光細膩。

龍首形玉耳飾(1對)明代

直徑3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白色。耳飾呈圓形,耳飾中部雕一龍頭,兩角向後,龍嘴張開,口中吐出一圓珠,圓珠與嘴間有一穿孔,孔中穿銀絲,銀絲向上分為兩支,頂端各串一珍珠。此耳飾設計別緻,造型新穎。

龍首玉梳明代

長11.8、寬4.5、厚0.6厘米

現藏於常熟博物館

玉質白色,微泛青。梳背呈圓弧形,柄為龍首形。龍口微張,闊鼻,粗眉緊壓雙眼,眼圓而凸,頭上長一分叉獨角,造型古樸雅緻。

水仙花首玉簪明代

長21厘米

現藏於福建博物院

玉質白色,細膩溫潤。簪首鏤雕一叢水仙花卉,製作精細,簪體呈圓錐形,光素無紋,通體打磨圓潤。

龍首玉帶鉤明代

高2.6、長6.4、寬1.8厘米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光潤。鉤首作龍首反顧狀,張口長角,拱身,鉤身淺雕夔龍紋,鉤紐為圓形。

花蝶紋玉扁簪 (1對)明代

長18.6厘米、頭寬1.9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白色,瑩潤無瑕。簪為扁片形,簪首上鏤雕寶瓶、花草和蝴蝶,上端一圓凹為掏耳,下端簪柄尖細。 琢刻精細剔透,拋光極好。

松石紋玉鐲明代

外徑8.1、內徑6、厚2.2厘米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局

玉質白色,溫潤細膩,有褐色沁。橢圓形,外緣淺浮雕松樹、坡石、獵狗,形象生動自然,器表柔和溫馨。

雲龍紋玉簪首明代

高15、直徑1.8厘米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有褐紅斑。器呈圓筒狀,頂立一瑞獸,體態肥碩,器身淺浮雕龍紋、祥雲紋,中下部有孔呈管狀。

喜上眉梢玉簪首明代

通長23、高2.7、厚0.3厘米

現藏於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

由銀簪體和玉簪首組成。玉簪首為白玉,片狀,雙面雕琢一喜鵲棲息於梅枝梢頭。喜鵲俯身翹首,尖喙張開似在鳴叫報喜,翅攏於背,長尾略張,鳥身細部均以陰線刻劃。鳥下枝頭梅花盛開,後有葉片陪襯。梅花的輪廓為五連弧形,中心的花蕊刻斜方格紋,花瓣和葉片打窪。鳥身與花枝間采桯鑽法鏤空,表面打磨精細,但側沿和鏤空處的內膛毛澀,桯鑽痕迹明顯。

龍形玉環明代

直徑9.3、寬2.2厘米

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玉質青色,有褐色沁和玉綹。器為扁圓體,大孔,環面為一龍銜尾狀,龍身較長,龍上唇上卷,橄欖形眼出須,龍角較長。身上飾勾雲紋和陰刻線。龍脊凸起陰刻「×」紋。龍尾分叉,龍身兩側飾飛翼,上刻細陰線。製作較粗獷。

鹿首玉簪明代

長12.4厘米

現藏於旅順博物館

玉質白色,光潔溫潤。圓雕,呈上粗下細形。簪首以俏色技法雕琢一昂首卧狀瑞鹿,簪尾有褐色斑。

如意頭玉簪明代

長14.4厘米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玉質白色,質地潤澤。圓長條狀,末端稍尖,簪首呈如意形,略彎,用陰刻線琢一如意頭,比較簡潔。

龍紋環形玉佩明代初期

直徑8.6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白色,局部有淺褐色皮色。稍橢圓形體,通體鏤雕一團龍,龍雙角、長發、兩須,四爪,團身盤旋於雲紋之中。背面一側有環扣,應為帶飾。此龍神態威猛,頗具元代遺風。

扭絲紋玉環明代

直徑5.3厘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受沁呈黃色,帶大量褐色沁斑。器呈絞絲狀,飽滿豐腴。

龍首玉帶鉤明代

長12.5、寬2.9、高2.4厘米

現藏於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

玉質青色。帶鉤呈長條形,鉤頭圓雕龍首,鉤身浮雕一螭龍。龍首略方,吻端平闊,如意雲頭鼻,扭絲狀粗眉上曲,額頭飾一圓凸,雙耳後抿,角捲曲。鉤身螭龍盤曲,毛髮飄拂,肩、胯部位陰刻捲雲紋,背脊一道陰線隨形彎曲,小腿刻密集短斜線。鉤身背面有一圓柄形紐,直徑與鉤身寬度相等。從側面觀察,鉤身呈弧形,但弧度較之元代和清代的平緩許多,周邊稜角亦未做去棱處理。

螭紋龍首玉帶鉤明代

高2.5、長11.2、寬2.4厘米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玉質青色。鉤首作龍首反顧狀,鉤身爬一小螭和龍首相對,卷尾,鉤紐為圓形。

龍首玉帶鉤明代

高2.2、長9.2、寬1.6厘米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光潤。鉤首為龍首反顧狀,長角,拱身,素麵鉤紐為圓形。

螭紋龍首玉帶鉤明代

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

長12.5、寬3.2、厚3.1厘米

玉質青白色,有油脂光澤,光潔溫潤。鉤首作龍首形,鉤腹正面浮雕盤繞捲曲的小螭,螭龍首相對。鉤紐呈圓形。

螭紋龍首玉帶鉤明代

長13、寬2.5 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青色,有黃褐色沁斑。鉤為龍首,龍眉上揚緊貼眼部,龍眼凸出,蒜形鼻,龍嘴微張,露齒,刻上下兩排牙。嘴中鑽孔表示口腔,龍角向後分為兩叉。鉤身高浮雕一螭,螭首上揚,臉短而方,耳作貓耳形,口微張,頸部長,腦後生獨角,發及肩部,肩部前凸。螭背上刻雙陰線作脊線,脊線兩側刻冰紋作肋骨,四肢顯得有力,關節處有捲雲紋,整體富於動感。瓜形紐。此帶鉤在紋飾的刻畫上還留有元代遺風,鉤身仍略呈琵琶形,但與元代相比變窄,應為明代早期作品。

螭紋龍首玉帶鉤明代

高2.5、長13厘米

現藏於武漢博物館

玉質灰白色,局部有黃褐色沁。龍首形鉤首,圓珠眼,張嘴,上下唇有齒,腹上雕一爬行蟠螭與龍首相對,五官集中在面部下半部分,下頷有一長須,兩前肢立起,腹下有一圓形紐。

鳳首玉帶鉤明代

長11、寬1.8 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潔白溫潤,拋光好。鳳首鉤,鳳長眼尖喙,鉤身雕刻出鳳鳥的兩翅及尾翼,紐為橢圓形。

獸首玉帶鉤明代

長9.7、寬1.6 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白色,質地細膩溫潤。獸首鉤,獸眼圓形外凸,獸眉上揚,雙耳作桃形凸塊向後貼於兩側,鉤身略呈琵琶形,紐為圓形。

龍首水晶帶鉤明代

長7.8、寬2.3厘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茶色水晶質,晶瑩剔透。龍首為鉤,鉤身素平,稜角挺直有力。背部紐呈長方形。

鵝首玉帶鉤

明代

長8.7、寬1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白色,質地溫潤。鵝首鉤,頸部以短細陰線刻出一圈絨毛,通體拋光,線條優美流暢,紐為圓形。

鵝首玉帶鉤明代

長7、寬2、高2.3厘米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玉質黃色,顏色柔美細潤。鉤頭雕作鵝首形,鉤身呈琵琶形,紐為長方形,通體光素,造型簡單明快,琢磨精細,拋光極好。

鳳首玉帶鉤明代

長8.6厘米

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上有黃褐色沁。鳳首作鉤,鳳為管狀圓眼,尖喙,頭上有一條形花冠。鉤身分成二節,隆起,鉤面陰刻花葉紋。底部有一較矮的橢圓形紐。

菊花紋玉帶扣明代

長8.2 、寬5.4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青色。帶扣呈橢圓形,整體作菊花形,中間雕出花心,花瓣層疊,略打凹。後有花形圓紐。

松鶴紋玉帶扣明代

長7.5、寬6、厚1.5厘米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玉質白色。橢圓形,面淺浮雕刻松鶴紋,背有二圓形紐。紋飾精細,構圖疏朗。

大象花卉紋玉帶扣明代

長7.7、寬7.2、厚1.7厘米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玉質白色,有黃褐斑。圓形,面雕一象,上為萬年青,中為牡丹花,下有帶飾,背有二圓形紐。

龍紋玉帶飾明代

直徑6.4厘米

現藏於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

玉質青白色,有黑褐色瑕,細膩瑩潤。圓形片狀。通體鏤雕一團龍,身體盤曲,神態威猛,矯健豐腴。雕琢圓潤,有很強的立體效果。背面圓環上有四對小孔以供連綴。

鳳凰牡丹紋玉帶扣明代

通長15.1、寬3.8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帶扣由三部分組成,中間為碧玉質帶鉤,鉤為相對兩龍首,中間高浮雕鳳穿牡丹圖案,鳳回首長尾,嘴微張,似正在鳴叫。兩側帶環為白玉質,玉質泛青灰色,高浮雕纏枝牡丹圖案,花瓣豐滿。三件帶飾背面均有長方形帶穿,以供穿系之用。

雙獅戲珠紋玉帶飾明代

長6.5、寬4.9、厚1.8厘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白色。雕大、小雙獅戲珠,寓「太師少師」之意。象徵官祿代代相傳。背面有長方形穿帶孔。

螭紋龍首玉帶扣明代

通長10.7、寬4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白色。由帶鉤、帶扣兩部分組成。帶鉤為龍首,鉤及扣身陰刻有雙鳥紋。

鶴紋玉帶飾明代

長5.9、寬6.2、厚11.3厘米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委角方形,凸邊,邊框內浮雕松鶴、祥雲。背面光素。側邊中間有豎向扁平孔,可穿皮帶。

螭紋玉帶扣明代

通長11.5厘米

現藏於武漢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由一塊整玉鏤雕而成。雙環圓形,中空,雙環鏤雕雙螭紋對連,連接處為方形活環套雕,環紐鏤雕一螭紋,其餘三面陰刻捲雲紋。

花瓣形玉帶飾明代

直徑7.2、厚1.4厘米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局

玉質白色,溫潤細膩。為八角花瓣形,外鑲銅框。中部淺浮雕圓形凸線,內有小鹿站立回首,牡丹花、靈芝相伴左右。陰線勾飾米字鹿紋,短陰線、網狀紋。八角為陰線勾飾捲雲紋。銅框背面有兩個長方形穿孔。

點擊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清代篇(一)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清代篇(二)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清代篇(三)


推薦閱讀:

中國傳世山水名畫全集(十二)
傳世之城
元代鎮國神器:瀆山大玉海,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傳世特大玉器
傳世花鳥名畫
中國傳世人物畫:元代(一) - 香兒的日誌 - 網易博客

TAG:中國 | 玉器 | 傳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