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經穴代葯集(附詳細圖解)5
合谷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緣中點處。主治:《雜病穴位歌》曰:「女人通經瀉白骨。」灸法:艾條灸3~7分鐘。
關元穴: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處。主治:《針灸學》道:「主治月經不調,經閉,帶下崩漏。」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艾罐灸30~40分鐘。
中極穴:腹部中線,臍下4寸處。主治:《針灸甲乙經》云:「經閉不通,中極主之。」灸法:艾條灸3~7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歸來穴:中極穴旁2寸處。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白帶、子宮脫垂。灸法:艾條灸5~15分鐘,艾罐灸30~40分鐘。
生殖腺反射區:雙足底面,足跟中央處。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及其他系統疾病。灸法:艾條灸5~15分鐘。
老中醫按語:經閉多由於失血、房勞、多產及大病之後,脾胃弱形成血枯經閉,或形寒冷飲,憂思憤怒而血滯經閉。用灸法可以通調沖任,活血通經,以關元、歸來、三陰交三穴為主,血枯經閉者重灸合谷,血滯經閉者重灸中極,生殖反射區輔助。醫生建議:經閉這種婦科疾病的治療,灸器用單孔艾灸盒,五年陳艾條即可,每天各穴位灸一次,15次為一療程,隔3~5天再開始下一療程,初期試用治療需單孔艾灸盒1個,五年陳艾條4盒,用艾灸治療疾病,貴在堅持。78、痛經——氣海穴 中極穴 血海穴 小腿部反射區痛經,是指婦女經期或行經前後以小腹疼痛為主,或者引起腰骶酸痛的病症。自我診斷:經期前小腹脹痛,內熱口乾,面色紫黑,月經先期多為實痛;每在經期後小腹痛,得溫暖或手按即緩解,血色淡而少,經期多延遲,經常畏冷怕涼,為虛痛。氣海穴: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處。主治:腹痛、月經不調、白帶多、閉經等。《針灸大成》指出:「凡藏氣虛憊,一切真氣不足,灸疾不瘥者,悉皆灸之。」灸法:艾條灸5~15分鐘,艾罐灸30~40分鐘。
中極穴:腹部正中線,臍下4寸。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醫學入門》指出:「主婦人下亢虛損。」灸法:艾條灸3~7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血海穴:屈膝與髕骨內上緣2寸處。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白帶多等。《針灸學》道:「主治月經不調、帶下崩漏。」。
血海穴:屈膝與髕骨內上緣2寸處。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白帶多等。《針灸學》道:「主治月經不調、帶下崩漏。」灸法:艾條灸5~15分鐘,艾罐灸30~40分鐘。
小腿部反射區:小腿腓骨外側後方,從外踝後方向上延伸約一橫指的一豎條狀區域。主治:婦女痛經、月經不調等。灸法:艾條灸5~15分鐘。
老中醫按語:痛經是婦科常見的疾病,究其原因,不外憂思憤怒,或形寒飲冷,以致鬱結不行而作痛。灸治應以中極、氣海為主穴,灸治實痛者配血海穴,虛痛者配關元穴。經期來潮一周前施灸,經期間停灸。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受寒涼刺激。醫生建議:痛經這種婦科疾病的治療,灸療器具可用四孔艾灸盒,五年陳艾條即可,每天各穴位灸一次,15次為一療程,隔3~5天再開始下一療程,初期試用治療需四孔艾灸盒一個,五年陳艾條4盒,治療這種疾病,貴在堅持。79、崩漏——三陰交穴隱白穴特效反射區 交信穴 陰交穴 奇穴氣門婦女非周期性子宮出血,稱為崩漏。中醫艾灸可治療崩漏。自我診斷:月經忽然暴下不止,面色皓白,頭昏心悸,肢冷汗出,有虛脫之象為雪崩:月經汗淋不斷,雖然病勢緩慢,同樣有下血不止為漏下。艾灸取穴:三陰交穴:內踝上3寸,脛骨後緣處。主治:經閉、子宮出血、子宮脫垂。《千金方》說:「好漏下赤白吸血,灸足太陰五十壯。」灸法:艾條灸5~10分鐘,艾罐灸30~40分鐘。
隱白穴:足拇指內側,距趾甲角0.1寸處。主治:月經過多,子宮出血等。《神龍本草經》云:「婦人月事過時不止,刺之立愈。」灸法:艾條灸3~5分鐘。
特效反射區: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主治:脾臟的疾患,當脾臟腫大及有出血性疾病時,按壓該反射區有明顯的痛點。灸法:艾條灸5~15分鐘。
交信穴:太溪穴上2寸,脛骨內側緣。主治:《新醫療法》指出:「主治月經不調,子宮出血,子宮脫落,睾丸炎等。」灸法:艾條灸3~7分鐘,艾罐灸10~15分鐘。
陰交穴:腹部正中幹線,臍下1寸處。主治:子宮出血、白帶、月經不調、產後出血。《中華針灸學》稱:「主治崩漏,月事不調,赤白帶下。」灸法:艾條灸5~15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奇穴氣門:位於腹下部正中線,臍下3寸,左右旁開各3寸。左右計二穴。主治:《針灸奇穴》云:「主治子宮出血,膀胱炎,尿閉症。」灸法:艾條灸10~20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老中醫按語:崩漏關鍵在於沖任脈損傷,如房勞過度,或經期誤犯房事,臟腑氣血俱虛,不能固攝血脈,經血非時而下,或脾肝失調。以攝血培元為主,配合調整心情,注意休息。醫生建議:崩漏這種婦科疾病的治療,器具用四孔艾灸盒,三年陳艾條即可,每天各穴位灸一次,8次為一療程,隔3~5天再開始下一療程,初期試用治療需四孔艾灸盒一個,三年陳艾條8盒,長期堅持灸治,會有明顯效果。80、帶下——帶脈穴 中極穴 氣海穴 三陰交穴 奇穴漏陰 特效反射區婦人帶下量明顯增多,色,質,氣味異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癥狀者稱帶下病。自我診斷:常從陰道中滲出粉紅濃稠液體,或赤白相雜,綿綿不斷有腥臭味的赤帶;滲出黃白粘稠液體,或清冷稀薄,或有腥臊氣的為白帶,無論赤白帶下,凡持久者,多半有頭暈、目眩或心悸頭痛的現象。艾灸取穴:帶脈穴:與臍相平,第十一肋端前直下處。主治:月事不調、赤白帶下。《針灸大成》云:「主治月帶不調赤白帶下。」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
中極穴:腹部正中線,臍下4寸處。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白帶多、子宮脫垂。《玉龍歌》曰:「婦人赤白帶下難,只因虛敗不能安,中極補多宜泄少,灼艾還須著意看。」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氣海穴: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處。主治:月經不調、經閉、不孕、白帶等。灸法:艾條灸5~10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三陰交穴:內踝上3寸,脛骨後緣處。主治:《新醫療法》指出:「主治月經不調、經閉、不孕、白帶等。」灸法:艾條灸5~10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奇穴漏陰:位於足內踝下緣5分,左右計二穴。主治:《針灸奇穴》謂:「婦人赤白帶下,四肢酸痛。」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
特效反射區:雙足腳後跟內側,內踝後下方的三角形區域。主治: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宮頸炎、子宮下垂及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
老中醫按語:帶下主要是帶脈為病,其發病之因,一般以瘦人多火,胖人多痰,以色粉赤帶主血多熱,白帶主濕多寒。本病灸療以三陰交、氣海穴為主,赤帶以中極穴為重點,白帶以帶脈穴為重點,其奇穴為輔助。灸療期間,須遠離房事,保持局部清潔,避免勞累過度,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之品。醫生建議:帶下這種婦科疾病的治療,器具用單孔艾灸盒,三年陳艾條即可,每天各穴位灸一次,10次為一療程,隔3~5天再開始下一療程,初期試用治療需單孔艾灸盒一個,三年陳艾條8盒,長期堅持灸治,會有明顯效果。81、婦女更年期綜合症——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特效反射區 太溪穴更年期,是婦女卵巢功能逐漸退化乃至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年齡一般在47~52歲之間。由於內分泌的改變,使部分婦女在這一時期出現一系列以自主神經失調和臟器官功能紊亂為主的症候群,醫學上稱之為更年期綜合症。自我診斷:常帶有五心煩熱,面色潮紅,煩躁易怒,口乾便燥,多為陰虛之症。常有腰膝腿酸,畏寒肢冷,面色晦暗,面肢浮腫,而食少腹脹者為陽虛之症。艾灸取穴:三陰交穴:內踝上3寸,脛骨後緣處。主治:《針灸大辭典》稱:「主治脾胃虛寒,心腹脹滿,不思飲食,食不化,食後吐水,月經不調,經閉等。」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足三里穴:犢鼻穴下3寸,脛骨外一橫指處。主治:胃痛、腹脹、消化不良、便秘、高血壓、眩暈、貧血、神經衰弱等。《針灸學》道:「具有強壯人體的作用,是保健的第一大要穴。」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特效反射區:雙足底面第一、第二趾骨與跖趾關節所形成的腳掌中央「人」字形交叉點略偏外側處。主治:加強腎上腺功能,調節分泌激素的能力,因而可以用於消炎、止痛、退燒、止喘、抗過敏、抗休克、風濕性關節炎、內分泌失調等。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
太溪穴:足內踝與跟腱之間凹陷處。主治:《新醫療法》指出:「主治失眠、痛經、尿閉、腎炎、月經不調、經閉、白帶多等諸虛百損等。」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艾罐灸30~40分鐘。
老中醫按語:婦女更年期綜合征貴在平時的保健調理,應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積極運動,保證睡眠充足。運用灸法調理,有很好的療效。施灸時以足三里、三陰交為主穴。陽虛者配以關元穴,陰虛者配以太溪穴。醫生建議:婦女更年期綜合症的治療,器具用單孔艾灸盒,五年陳艾條即可,每天或隔灸天一次,15次為一療程,一療程後,隔3~5天再開始下一療程,初期試用治療需單孔艾灸盒一個,五年陳艾條4盒,該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才會有明顯效果。82、盆腔炎、盆腔積液、附件炎、宮頸炎——【艾灸療法】盆腔炎、盆腔積液、附件炎、宮頸炎的艾灸取穴點按
83、妊娠嘔吐——內關、膈俞、腎俞、足三里、太沖.妊娠嘔吐是指受孕後2~3個月之間,反覆出現的以噁心、嘔吐、厭食或食入即吐為主要癥狀的孕期病症。妊娠嘔吐點穴療法分為補法和瀉法補法:內關穴,繼以背部循壓法,再點膈俞穴,可抑制胃氣上逆。腎俞穴,能安胎補氣。足三里穴,引胃氣下降。瀉法:太沖穴,有止嘔作用。穴位:內關、膈俞、腎俞、足三里、太沖。每穴平揉、壓放各100次。
如有頭痛者,加前額推運法。點穴次序:由上而下,依次點穴。治療效果:輕者,嘔吐數天,不治自愈。重者,點穴4~5次,即可治癒。應對妊娠反應的三大策略一、心理戰勝:心情要保持輕鬆愉快;自學一些保健知識以充分認識早孕反應,解除心理上的負擔。丈夫的體貼,親屬,醫務人員的關心能解除孕婦的思想顧慮,增強孕婦戰勝妊娠反應的信心;另外還需要有一個舒適的環境,多可使癥狀減輕。二、飲食對策:注意食物的形、色、味,多變換食物的大小,使其引起食慾。在能吃的時候,儘可能吃想吃的東西。要減少每次進食的量,少食多餐。多喝水,多吃些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B1的食物可以防止便秘,以免便秘後加重早孕反應的癥狀。改善就餐環境可以轉換情緒,激起孕婦的食慾。三、適量活動:不能以為噁心嘔吐就整日卧床休息,否則只能加重早孕反應,如活動太少,噁心、食慾不佳、倦怠等癥狀則更為嚴重,易生成惡性循環。適當參加一些輕緩的活動,如室外散步、做孕婦保健操等,都可改善心情,強健身體,減輕早孕反應。84、矯正胎位——至陰穴艾灸至陰穴矯正胎位不正源於公元7世紀的唐代醫家張文仲的《太平聖惠方》。該法具有效果好、痛苦小、經濟、安全、隨時隨地人人均可施治的優點,只要正確掌握施治要點,一般孕婦三~五次內即可胎位轉正。施術時間最好選在下午15~17時。孕婦排空小便後取仰卧位,寬衣解帶,脫去一側襪子,放鬆全身肌肉,保持平穩均勻呼吸,雙眼自然閉合意想腹內胎兒轉動。施治者如持筆寫字狀將灸用艾條點燃端對準孕婦足小趾外側約1寸處施溫和灸,以孕婦覺足小趾外側溫熱但不灼痛為度。孕婦覺有溫熱感從足小趾沿腳外側面向外踝方向傳導,胎兒在腹內頻繁活動並有轉動時,計時艾灸20分鐘。術畢孕婦保持原位仰卧60分鐘。每天施灸一次,婦檢一次,胎位轉正即停止。
至陰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的井穴,也是該經與足少陰腎經經氣相通的穴位,五行中為金,據中醫學「金能生水」的理論:下午申時(15~17時)是足太陽膀胱經所主之氣,也就是說此時該經的氣血最為旺盛。足少陰腎經為先天之本「腎」所主之脈,該經的循行又穿過子宮所在的骨盆。婦女「以血為本」,其經、帶、胎、產無不與足少陰腎經、沖脈、帶脈、任脈關係密切。井穴乃一經中氣血化生之源,至陰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的井穴又是與足少陰腎經經氣相通的穴位,通過在此處艾灸熱刺激,可激發足太陽膀胱經經氣,同時間接通過足少陰腎經,使調治信息傳至子宮調衡胞宮氣血。從西醫神經反射角度看,至陰穴下分布有來自腰4至骶5神經根的腓淺神經分支,通過艾灸刺激可使其治療信息達相應的腰4至骶5脊髓神經階段,調節內髒的植物神經功能,改善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引起宮縮矯正胎位不正。據統計,艾灸至陰穴矯正胎位不正,對腹壁緊張度一般,妊娠7~8個月的孕婦矯正成功率最高,可達95.98%,其中1~4次即可矯正者達86%。85、不孕症——三陰交 腎俞穴凡夫婦同居2年以上未避孕而未能懷孕者,稱為不孕症。其中,從未受孕者稱原發性不孕,曾有生育或流產又連續2年以上不孕者,稱繼發性不孕症。造成不孕的原因,有男方因素(性功能障礙,精液異常等),但以女方因素為主。包括排卵障礙,以及輸卵管、子宮、子宮頸因素等。在此,大家不妨試試以下的指壓療法。指壓穴位:從腳部內側,沿著骨至6厘米上方之處,稱為「三陰交」的穴位。指壓方法:將手握拳,一邊吐氣一邊強力敲打,每10次作為一組,反覆做三組。
然後用兩手大拇指強力按壓在第2腰椎左右約1厘米處稱為「腎俞」的穴位。一日三次,每次按壓20下。持之以恆地指壓約一周左右的時間,荷爾蒙即會正常。也會使骨盆內的血液流暢,這是克服不孕症的一種辦法,大家不妨試一試。
86、提高性激素——神闕、足三里、三陰交取神闕、足三里、三陰交,用艾條溫和灸,每穴每次灸10分鐘,隔日1次,連續2個月。結果顯示艾灸提高男性睾酮及女性雌激素水平,可以調整和改善丘腦-垂體-性腺軸的功能狀態,從而起到提高性功能的作用。神闕:位於臍窩正中。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三陰交:正坐或仰卧,內踝尖直上四橫指處,脛骨內側面後緣取之。
相關鏈接[穴位]手部穴位按摩養生(附手部穴點陣圖)
推薦閱讀:
※漂亮紅毛衣的原版圖解來啦(附件解壓後是pdf文檔,用adobe reader打開,不然是亂...
※簡單最好!無需打底的棒針v領短袖衫(附圖解)
※瀟洒帥氣的男士編織衣(圖解)
※優雅帶帽小披肩鉤織教程、圖解
※菠蘿花 藕荷色套頭衫鉤針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