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優秀的綿羊』
現代教育沒有教會下一代強大的意志力
與其致力於培養領導者,不如致力於培養優秀的公民和思想家。思想家是一群敢於質疑權威,而不是一心追求成為權威的人士,畢竟這裡是大學。事實上,最好的領導者就是思想家。思想家指的並非學術界的學者,而是能夠以批判的視角來審視自己所處的組織和社會的人士,他們能夠把批判落實到實處。思想家具有叛逆思維:不只是解答問題,還提出新的問題;不只是完成任務,還思考任何一件事情的價值所在;不只是勇於衝鋒陷陣,更重要的是為公司、行業乃至整個國家制訂新的戰略方向。擁有領導力不亞於重建自己,最核心的元素是勇氣和想像力。最核心的任務是,籌建一個有能力與這個社會現狀對抗的個體。做一位逆襲者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作為獨立思考者和領導者同樣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但是如今,我們的下一代在一片喝彩聲中長大,並吸收著各種社交技巧。我們鼓勵他們學會團隊合作,我們教育他們要開朗、靈活、合群,強調追求集體共識或個人妥協。我們似乎過度關注團體的和諧與一致性,有意迴避容易引發我們內心以及彼此之間痛楚的事由,極力反對任何冒犯行為、排他行為、衝突以及諸多作為人類應該經歷的現實。最終,我們的下一代成了一群沒有稜角的新生兒,毫無鬥志可言。
教育的本質是激發
教育既不是為解決工程類問題存在的,也不是為灌輸大量知識而存在的。「教育」的拉丁語本意是「激發」。教師工作的本質是激發並喚醒潛伏在每個學生體內處於睡眠狀態的能量。如果我們有幸在自己的生命中遇見過這樣的良師,對這種經歷就不會陌生
不用為他人的成績感到威脅
在我不再因他人的成績而感到威脅時,我的生命得到了解放,那份輕鬆讓我學會了欣賞他人的成就給這個世界所帶來的美妙。我過去的那種心態,普遍存在於有所成就的人群中,這也是最具有殺傷力的魔咒之一。
吐槽杜克和UW
事實上,我認為相比較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杜克大學和華盛頓大學那種血淋淋的職業化教育,以及相比較於反理智型的院校,如普林斯頓大學和達特茅斯大學,耶魯排在這些綜合性質的頂尖大學前面,它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上是最優秀的。
為追求名校而沒有思考自己內心的熱愛
從小到大,這些年輕人為了名校的炫目光環而奮鬥。而在這個過程中,人生的目的和內心的熱愛從未被給予足夠的尊重,從未被思考和探索過。當他們被艾姆赫斯特學院或者達特茅斯大學這樣的名校錄取之後,不少學生迷茫了。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去那裡,他們也不知道下一步又要做些什麼。
精英教育使得不敢犯錯
當你的生活中沒有被給予犯錯空間的時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給錯誤任何機會。這一切使得人對風險極力迴避,這也是為什麼精英教育阻礙個人成長的一大原因。
「充實」的大學活動不能使你成為更有意思的人
大學的使命是成就一個更有意思的你。這個使命的前提是,你認為成為「有意思的人」對你最重要,而且你認識到你將是陪伴自己終其一生的唯一人選。但是成為一個有意思的人並非由資歷堆積而成的自我實現,比如說同時修4 個專業,時任大學報社編輯,參加合唱團,創建非營利組織,並學會烹飪異國他鄉的美食等等,這些都不能成就有意思的你,因為「意思」並不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也不是刻意去成就的。一個人之所以有意思,是因為他大量閱讀,習慣思考,放緩腳步,投入深度對話,並為自己創建了一個豐滿的的精神世界
如何尋找自己的使命?
核心問題是,我們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使命呢?或者更通俗地說,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熱愛呢?年輕人一直習慣於完成近期目標,這樣的一個問題令他們措手不及,難以作答。雖然沒有完美的答案,但是我不妨提供幾個建議。選擇做一些自發純粹的事情,就如同你小時候那樣;選擇做一些即使沒有外在獎勵你也會選擇做的事情;選擇做一些你可以廢寢忘食地專註去做的事情;做你最喜歡做的事,不是你認為自己喜歡或者應該喜歡的,而是你的真愛。
什麼才是有個性
我們必須抵制這種缺乏內涵的聲音。在你的蘋果電腦上粘貼「我是一個獨立個體」或類似語言的標籤並不意味著你真的是「一個獨立個體」;不論是在身體某部位打孔,長了一臉的鬍鬚還是移居到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這些行為都不會使你變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因為成為獨立個體,擁有精神勇氣是不可能通過配備裝飾的方式而實現的。任何形式的消費,雖然流行的傢具或音樂本身很好,但是它們只是外在的搭配,都是無用之功。Facebook 也不例外,在Facebook 網頁上引用名人名言並不會幫助你成為一個獨立思考者。總而言之,如果你未曾放棄什麼,那根本就談不上精神勇氣。挫折、犧牲、內心掙扎、出師不利、走彎路、與家人和朋友之間的矛盾等,這些才算是真正意義上走向獨立的特徵。只有痛過,才是真實的。
自欺欺人是另一種風險。我認識一位在大學裡崇尚非主流的學生,但是他在10 年之後還是生活在大學的回憶中,他故作叛逆者,實際上是麻木地順從。在大學裡堅持理想固然重要,但是通常是在大學之後,也許是多年之後,我們的理想會受到現實的考驗,那時我們必須要為理想付出遠遠超越口頭表達或表面姿態的代價,承擔起實在的風險。同時,為了裝酷而追求獨特也不可取,你不過是為了爭取同伴的認可,代替現實對你的評價。你更沒有必要為了滿足自我,讓自己獲取一種優越感。創建自己的生活,最終不論它以什麼樣的方式存在,它不一定是光輝燦爛的、時尚潮流的或者反思潮的,它存在的唯一的目的是為你自己。
不需要做太長長遠的規劃,活在當下
我意識到,現今學生的掙扎來源之一是,面對無窮的選擇無從下手。這個問題被我之前一位學生比喻成「幹細胞現象」,即我們一直認為自己可以成就任何事情。我自己也曾經經歷過內心的矛盾:我想永遠年輕,永遠擁有無窮的選擇;同時我傷感於自己必將要做出選擇,從而失去無窮的可能性。糾結之後的茅塞頓開至今刻骨銘心,我終於明白,我不是要選擇一項事業而要放棄所有其他的事業,而是,當我不能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將什麼都不是。
同樣的道理,你不需要擔心自己一輩子只能選擇一次,不需要在第一次就做終極選擇。即使做了這樣的選擇,你應該做好改變的準備。你選擇了一條路,在這條道路上克服千辛萬苦徒步前進,你會遇見不同的人,發現新鮮未知的世界,從而你會思考這個世界能夠給你帶來什麼(況且這個世界無時無刻在變),以及你能夠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通過這個過程,遇見那個更好的自己。
一位高中老師曾寫信給我:「當學生或家長計划過於長遠的時候,問題便隨之而來。沒有人現在就知道所有的答案,如果你認為自己可以或試圖一步到位,這種心態本身就是個問題。曾經在我22 歲時拯救我、讓我毅然放棄律師念頭的一則建議是:絕對不要為你的一輩子做好計劃,因為人的變化在兩三年內都是巨大的,而且時刻會產生新的想法;你真正可以做到的是,想好現在要做什麼。
推薦閱讀:
※2015精選大學迎新晚會主持詞2500字
※迷茫不過是把舒適留給了身體,把痛苦丟給了靈魂
※10所大學發聲明反「港獨」後,香港政務司長表態了
※遇到這五種類型的大學室友,你就偷著樂吧
※大學助學金申請書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