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體驗要素與明源UED體系

用戶體驗要素與明源UED體系

明源-王小兵

《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應該是產品經理、UE、UI設計同事的基礎閱讀書籍。牛B的作者用了一張圖,高度概括了一款軟體、一個網站從Idea到如何呈現給用戶的基本套路。也許部分朋友看過這張圖,那就當溫故知新,會有新的收穫。

戰略層:你的目標用戶是誰,打算用什麼模式為他們提供服務?

定義軟體或者網站面向的目標用戶是誰,公司希望獲取什麼樣的商業目標。很抽象,一般人很難理解,但這又是一款軟體或者一個網站能否成功的關鍵。戰略層的關鍵是對目標用戶的識別、對用戶場景的深刻理解,對公司能提供的服務全過程的深入思考,包括以什麼商業模式來為目標用戶提供服務。戰略層的思考看不到,有時甚至說不清(人們的認知不同,有時即使你說了,別人有可能也不理解),但這往往是克敵致勝的關鍵。對用戶的理解是求「道」。

範圍層:打算為你的用戶提供哪些服務?

圍繞著目標用戶及工作場景,確定能提供的服務邊界。對範圍的定義,以業務場景及流程為載體,形成場景任務清單,並勾勒出整個系統的架構圖。在範圍定義時,基本能完成業務模型圖的定義。

結構層:設計的軟體/網站,打算怎麼為你的用戶提供服務?

結構是對範圍的進一步深化,範圍層只回答了客戶的業務流程是什麼,在結構層,則要思考的是我們設計的軟體/網站,怎麼有效的支撐用戶完成他的業務目標?這包括合理的以用戶為中心設計好導航結構,把每個用戶所要完成的任務清單分解出來,設計好人機交互圖,並把每個場景下,用戶關注的關鍵信息有效設計好。

框架層:結合角色和場景,初步勾勒出為你的用戶提供服務的軟體/網站

到框架層,開始是越來越具體的設計工作了,用戶開始能感知到他要做的任務目標怎麼通過軟體/網站來實現了。從這部分開發,UE、UI也越來越主動了。合理的團隊協作,應該是產品經理明確定義目標用戶及服務範圍、清晰勾勒用戶場景、合理分解任務清單,在框架設計與具體表現上,讓UE與UI獲得更多主動權。

表現層:基本上軟體/網站是長成宋仲基還是宋慧喬,就基本定型了

表現層的工作最具體,但又是用戶直接感知點,前面的角色、用戶、場景設計、交互設計,不管怎麼努力,用戶都難以感知到,只有做出來的高保真是客戶能直接感知到的,UI設計應該實現軟體/網站目標,同時傾注情感。客戶最終只會覺得一款產品好看、好用、想用,其他根本不會去多想。表現層猶如足球場上的臨門一腳。

這個層面應該是UE、UI能主導的時刻了。讓產品經理來做UI,結果往往不太理想,沒有人是全材,應該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產品經理此時更多要「化身用戶」,來反覆體驗、使用團隊設計出來的軟體/網站。

明源的UED體系的框架及各種成果,深度認同「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理念,吸收並結合多個項目實踐,定義了各層次的標準成果,需要產品團隊理解,形成共同語言,這樣團隊效率會最高,做出來的產品才能真正貼合用戶需要。

附:明源UED標準體系:

————————————————

分享我所知,探討我所思

weixin.qq.com/r/pz87I_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審美的惡趣味
如何選擇一部合適的手機或者其他產品越來越難了
體驗設計很重要,但我們也應像「用戶記憶設計師」那樣去思考(譯文)
如何推銷用戶體驗設計?
工業產品數位板繪製教程

TAG:用戶研究 | 用戶體驗 | 產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