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米 IPO 招股次日出現抽飛(取消認購)近 17 億港元?為何會遇冷,將產生哪些影響?
據香港媒體報道,小米集團今日中午截止孖展(保證金),次日招股續受市況疲弱影響,時富金融及輝立被投資者抽飛(取消認購)約17億港元。14家券商累計借出孖展逾97億港元,相當於超購3.06倍。業界普遍預期小米最終或僅超購約5至10倍,凍資約240億港元。
拋開行情談個股都是耍流氓。看一下目前港股A股的走勢,申購遇冷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不管你認同不認同小米模式。不管小米現在估值怎樣,將來發展如何。我都不認為現在是買入的時機。
其他股票和基金,我也在這一個月內陸續清倉了。
申購遇冷,CDR暫停,太正常了。估值下調,申購遇冷肯定是內部外部原因兼有的,但借這件事硬要黑一波小米要涼、小米吹牛編故事,人設要崩,米粉屌絲買不起股票的,簡直非蠢即壞。PS. 有人提到大疆融資的。首先我認為投資大疆是個好生意,大疆確實強。但是有一個誤區,大疆是在一級市場融資,小米是在二級市場上市,前者的利潤要高得多,因為投資者拿到的可都是原始股啊,再加上大疆的融資規模要小很多(10億對500億),所以這兩者沒什麼可比性。
PS. 還有人說小米只有性價比模式,跟神舟電腦差不多的。我想說證監會不是傻子,神舟9年4次衝擊上市,全部失敗,如果小米只是又一個神舟,那就不可能IPO成功。
有些人言必稱小米沒有核心技術云云。核心技術確實是一個護城河,但遠沒有那麼簡單。高鐵技術中國夠牛吧,但股災的時候,中國中車就變成了中國靈車,多少人坑死在這裡。反而殺豬賣肉賺辛苦賺錢的雙匯發展一直是好股票。
格力掌握核心科技吧?但是在市場上,股價和市值就是趕不上美的集團。因為格力只局限在空調領域,而美的在整個白電市場都是處處開花的,前景要廣闊得多。這些東西講起來太複雜了,大家不要那麼直線思維。
PS. 高贊答案有說一些股票認購情況要比小米好的多,那我們找出來看看行情:
現在是股災啊!誰都頂不住!小米股票質地總不比雷蛇或者平安好醫生之類的差。
這個結合恆大60多億港幣入主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看更有意思(???)
我覺得從手機區過來的人就不要再關注這個問題了。資本市場的表現和公司本身如何的關係沒那麼線性。而且股托和黑嘴實在太多了,利益之大,手機圈那點水軍公關比起來差遠了,你根本不知道誰說的是真話。而且即使最牛逼最真誠的分析師也可能隨時被市場打臉。(當年順豐快遞借殼上市的時候,網上一片罵聲說就是個送快遞的,利潤低,沒前途,競爭激烈,嚴重高估,是不是聽起來跟小米很像?當時嚇得我沒敢買,錯過好多漲停板。)
再說了,各家手機粉其實對金融市場也不太了解,別想著在這兒吃瓜了。當然,金融圈的朋友們,我還是非常願意聽聽你們的判斷。
1.大環境不好,目前世界經濟處於貿易戰時期,股票、原油、重金屬連連下跌。
2.作為一個傳統的手機生產商,披著互聯網企業的外衣,打著生態致富的旗子,去跟資本家要錢,結果就是大家買買買,跟相信德國一樣,最後發現大家都是傻子,所以開溜的開溜,跳樓的跳樓。
3.手機智能國內市場已經飽和多年,海外市場受大環境影響增幅有限。
4.以上純手打瞎扯,早飯都沒錢吃還買股票,作為特別具有代表性的我們,不如好好賺錢等著買iphone X Ⅱ
首先資本市場是需要講故事的。特別是IPO的時候,故事的好壞,決定了企業能賣個什麼價錢。
那小米是個什麼性質的公司呢?
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面對投資者們的疑問:小米到底是一家硬體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雷軍表示,小米是全球罕見既能做硬體也能做電商,也能做互聯網的全能性企業。這種企業在今天的市場上非常罕見。
如果是互聯網公司,那估值可以在50倍以上,如果是製造業,估值有20倍就不錯了。
很明顯,從雷軍的回答,老闆自己都說不清楚呀。
按目前的估值水平,大家認為小米是製造業的可能占多數,最多就加個互聯網+的性質。
出現投資者退出認購,估值縮水也就不奇怪了。
現在看這個報道是不是很有感觸?小米申購遇冷,大環境影響肯定有,但是香港券商當時為平安好醫生、閱文的IPO預留了約300億至400億港元的孖展額度,結果散戶反應熱烈,孖展額度不夠用,因此本次也為小米預留了相似的孖展額度。額度是夠的,而且沒有用完,所以缺錢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應該是對賺錢的預期,如果投資者要用孖展打新,那麼如果小米首日漲幅若低於4%就會賠錢。對市場和小米不看好,認為難取得4%以上的收益才是遇冷的關鍵。
當然這個和小米沒有關係,小米的股票肯定能順利發出去,如何看待這是申購中籤者的事情了。
申購遇冷也不全是壞事也算雷老闆為香港金融市場做出的一點點貢獻吧!坐等逆轉
推薦閱讀:
※哪些股票值得持有 10 年?
※淺談四大行
※股票期權如何操作
※纏中說禪里的中樞理論,和我們通常在k線圖中看到前高,前低有什麼區別?
※股票的無量上漲是什麼原因利弊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