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天馬——曲村晉侯墓地
07-03
晉侯墓地,位於山西省翼城縣與曲沃縣交界處的天馬—曲村地境。 1992—1994年,經五次發掘,清理出17座大墓。其中,八位晉侯,九位晉侯夫人。這些墓葬,均為兩兩並穴成組的夫妻合葬(僅一組為一侯二夫人)。基本分為南北兩行排列(僅一組墓介於南、北排之間)。各組墓葬的先後次序:從墓地北排東端M9、M13組起,向西依次為M6、M7和M32、M33組。而後為介於北排與南排之間的M91、M92組。又折回南排東端M1、M2組,再由東向西排列的M8、M31組和M64、M62、M63組。最後是北排西端的M93、M102組。 墓葬形制:長方形豎穴土壙墓。單墓道「甲」字形墓14座。雙墓道「中」字形墓(M63、M93)二座。僅M102無墓道。單墓道長約20米(M91)至15.7米(M2)之間。墓室長6.65米(M8)至4.25米(M102)之間。在每對墓東側(M9、M13未見)都有附葬車馬坑。M8附有長20.1米,寬15米大型車馬坑,規模之大,實屬罕見。墓道內兩側多有祭祀坑,有的近20餘個(M64),僅M102未見祭坑。牲多為馬、狗,少量的牛和羊。還有玉戈、玉牌等玉器。 墓的方向:座北朝南,墓主頭朝北(頭向崇山,俗稱塔兒山)(M91、M92頭朝南)。葬式,仰身直肢(M102右膝彎曲,有的骨胳幾乎全部腐朽)。葬具:一槨雙重棺。一槨一棺七座,有的槨室破壞。僅M31為一槨三重棺。 墓葬年代:M9、M13最早,約在西周穆王之世,M93、M102最晚,約在春秋初期。即從西周中期至春秋初期。大約從公元前9—前7世紀,約近200年時間。 各組墓的情況,作一簡介(依墓的年代先後): 第9、13號墓(M9、M13)。夫妻並穴。男右(西)、女左(東)。殉車放於墓道及墓室中。 M9墓主男性。槨頂南端有殉狗一隻,外棺南端有成排海貝組成的棺飾。隨葬品:銅鼎、簋、斝、編鐘和兵器、玉石器、車馬器、龜甲、包金器等。用七輛車殉葬,正合當時諸侯「遣車七乘」制度。 M13墓主女性。墓道口西側有一埋牛的祭祀坑,槨頂上放有一輛裝飾精美的小車。死者頭上有括髮玉管,胸部放有由玉牌及珠璣組成的兩組胸飾,腹部及足部放有海貝和玉石器。隨葬物:銅鼎五、簋四及甗、盨〔xū須〕、盤等;原始瓷器和漆器。還有立鹿杖首和野豬形帶飾,具有北方式銅器特色。 第6、7號墓(M6、M7)。兩墓被盜,隨葬器物幾乎被洗劫一空。 第32、33號墓(M32、M33)。M32嚴重被盜。M33被盜。尚存銅鼎一、簋一、方壺一、甗、觶、盂,多殘缺不全。石磬10餘件。兵器、車馬器和陶、瓷器。較重要的是「晉侯僰〔bó博〕馬」銘文銅方壺。 第91、92號墓(M91、M92)。槨室周圍填大量木炭。 M91墓主男性。死者口含60餘顆玉、石粒,面部覆蓋綴玉覆面一套,頭頂有玉管狀束髮器,頭兩側有玉玦各一件,胸腹部有五璜聯珠玉佩和六組柄形器,股骨間有玉琮一件和玉器二件,左股骨上並放玉人龍形飾四件,股骨內側置箸形玉器兩件,足端孤首圭兩件,金帶飾六件。 隨葬品:銅鼎七、簋三、爵、鬲各二、方壺、圓壺、盤、鬲、匜、盂、尊、卣、甗、豆各一件。編鐘七枚、石磐近20件,還有兵器、車馬器。 銅器中有兩件鑄有銘文:方壺一件,蓋頂內壁鑄「晉侯僰馬」銘,另一件(器種待確認)底內鑄「晉侯喜父」銘。 M92墓主女性。隨葬銅禮器:鼎、盨、壺各二件,盤、盉各一件。較重要的有:「晉侯對」鼎一件,「晉侯僰馬」圓壺二件,「晉侯喜父」盤一件。 玉石器數量多,總數達4000餘件。其中,綴玉覆面兩套,由23塊不同形狀的玉片綴在布帛類織物上組成,構成一完整的人面形。 第1、2號墓(M1、M2)被盜。墓底與槨室四周積炭。 M1墓主男性。墓內棺槨塌落。在槨內四周出土銅魚42件,石魚48件。應是棺飾懸綴之物。銅器大致可復原為鼎五、盨四、鬲一、簠一、甗一、壺二、盤一、匜一、編鐘八。又有石磬。另有車馬器和銅戈等。 M2墓主女性。出有綴玉覆面一套,可復原的銅禮器有鼎三、盨四、鬲一、簠一 、壺二、盤一、匜一等。 第8、31號墓(M8、M31)。槨室四周都填木炭。M8墓室底部用石塊壘砌短牆,以支撐槨室。 M8被盜。墓主男性。殘存的隨葬器主要是玉器。其中,有專為殮屍製作的飯含,覆面和縫綴於死者軀幹衣物上的柄形器及綴飾,這些可視為後世貴族所特用的玉衣或玉柙(匣)的雛形。在死者的身上、身下、頭頂、頭下、頸間、肩下、背上、胸腹部、腿部、足下等各個部位,又分別放壓著不同的玉飾、玉器,許多都是造型美觀的精品。金器有黃金帶飾一組,總重459.3克。 銅禮器12件。值得注意的有:「晉侯穌」鼎一件,「晉侯[臣斤]」簋二件,「晉侯[臣斤]」壺二件,兔形尊三件,還有銅編鐘二件。 M31墓主女性,出土銅器、陶器、玉石器等1000餘件。銅器:鼎三、簋二、盉、盤等。盉形為扁橢圓體,上有鳥形蓋,鳥身後有一環,通過熊形鏈與器身一環相連。龍首形口,足為兩個半蹲的裸體人,背負器身,雙足叉立,造形奇異。玉石器有覆面、項飾、胸飾等。玉環上刻有「玟王」字樣銘文。 這組墓,隨葬大量玉器,為研究西周晚期葬玉制度,提供了極好資料。 第64、62、63號墓(M64、M62、M63),三墓並列,但也有可能63號墓為另一組。槨四周積石,上下積炭。M63墓底鋪一層石塊。M62墓室及墓道夯土內有木炭碎屑。M64槨上置一輛車。 M64墓主男性。隨葬銅器有鼎五、簋四、尊四、方壺二、盤、匜、簠、爵、甗等。其中,兩件鼎及簋上有「晉侯邦父」銘文。銅編鐘八件,均有銘文68字,內容與「楚公逆」有關。為探討晉、楚之間的早期交往提供了線索。還有石磬16件,以及戈、劍、鏃等兵器。 M62墓主女性,隨葬物:銅鼎三、簋四、壺、匜、爵、尊、盤、方彝、鼎形方壺各一,共14件。玉器:玉覆面(用48件玉片縫在布帛上,組成人面形)一組、玉串飾二組、玉龍二件。槨室東、西兩側有銅魚、蚌貝及小石圭,達600餘件。 M63墓主女性。隨葬物:銅鼎三、簋二、壺二、爵、觶、方彝、盤、盉、鼎形方壺、筒形器各一件。其中,方壺鑄有「楊姞」作器銘文。出土大量玉器,如玉人、馬、牛、熊、鹿、鷹、鶚、龜、螳螂。均為西周玉器中的精品。 第93、102號墓(M93、M102)。M102不帶墓道。 M93墓主男性。墓中積石積炭,槨室四角外用石塊砌成八垛石墩,墓底有石樑,上承槨室,為此墓的一個特點。 隨葬物:銅鼎五、簋六、壺二、盤、匜、甗各一件。明器八件:鼎、簋、尊、卣、爵、觶、盤、方彝各一件。其中,二件方壺有「晉侯家父」銘文。還有銅編鐘16枚。玉石器:綴玉覆面一套、玉璧、玉環、石戈。棺槨飾物有銅鋪首8件,銅鈴23件,銅魚330餘件和少量蚌貝。 M102出銅禮器17件,鼎三、簋四、盤、匜、壺各一件。明器有鼎、簋、盉、爵、觶、方彝各一件,均未見銘文。還有銅魚、銅鈴、銅鳥形飾物等。另有玉項飾、玉牌、猴形玉飾等。 發掘者把這批晉侯墓的墓主與《史記·晉世家》所載晉侯世系對應,排列如下: M9武侯(寧族)。M7成侯(服人)。 M33厲侯(福)。M91靖侯(宜臼)。 M1釐侯(司徒)。M8獻侯(籍、蘇)。 M64穆侯(費王)。M93文侯(仇)。 這次發掘17座晉國大墓,分別屬於不同時期,排列規整,序列清楚。隨葬品十分豐富,青銅禮器、玉石器琳琅滿目,不少銅器鑄有銘文。這對西周諸侯墓葬制度及其演變規律以及青銅器、玉石器的研究,都提供了珍貴資料。 由於晉侯墓地的發現與發掘,從而可以認為這塊埋葬諸多晉侯的所在地域,應是早期的晉國都邑故地。明末學者顧亭林《日知錄》:「竊疑唐叔之封以至侯緡之滅,並在於翼。」看來,這一說法,很有見地。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帶你走進50年代的老太原,這些地方你是否曾經去過?
※山西六合心意拳內功內氣
※「小蔥帶你吃天下」——太原:一座被忽視的美食之都!
※【山西貪官錄】之六:白雲失足陽泉
※并州「公雞」出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