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講義提綱》
格律詩講義提綱鞭石良人 輯錄一、中華詩發展系統示意圖二、詩歌名稱的由來三、格律詩基礎知識(一)、基礎知識的範疇1、狹義:指「詩中三昧」,即「押韻、平仄、對仗」三大要素在詩詞中運用的規律和格式。(屬於技術,是解決會不會的問題,亦即「啟蒙」的問題)2、廣義:除三大要素外,還包括詩詞章法、創作技巧、語言運用、繼承創新、詩詞風格及閱讀欣賞等。(屬於藝術,是解決好不好的問題,亦即「入門」的問題)(二)、詩的格律1、格律:格指格式;律指規定和法度,亦即規律。律詩是中國古典詩歌中法度最為嚴謹的一種,歷來有「為詩不易」之說。2、格律詩在唐代叫「近體詩」、「今體詩」,它與古詩有區別。(1)、區別: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2)、類別:①五律:五言八句。律有八句,分「首、額、頸、尾」四聯。②七律:七言八句。下同。③五絕:五言四句。絕有四句,分「首、尾」二聯。④七絕:七言四句。下同。⑤五言排律:五言多句。除「首、尾」二聯外,中間聯句不限。⑥七言排律:七言多句。下同。3、押韻(1)、韻與詩俱來①押韻:古代叫「葉(xie)韻」,是相和、相應之意。②押韻,開始於殷周時期的民歌。如: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押下平聲「十一尤」韻。《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即押上平聲「五微」韻。按:本人認為押韻開始於殷周時期以前的原始獵歌,這在《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所載之「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古「肉」字,指鳥獸之類的獵物)」之《彈歌》得到佐證!③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唱詞鼓詞、打油詩及快板書等,無不押韻,故統稱為「韻文」。是韻文就得押韻,不押韻即非韻文。④押韻是格律詩詞的音樂美,屬聽覺藝術。由於處於句末,故稱「韻腳」。其作用在於:A、具有和諧的前呼後應、迴環往複之感。B、能穩定、收住全詩。C、使層次、段落分明。D、定調。E、便於抒情。F、便於取景(藝術境界)。(2)、什麼是韻①、韻的含義:韻是指漢字拼音字母中的韻母。②、押韻:指韻母相同、相近的字相押(即相應)。劉勰《文心雕龍》云:「異音相從謂之和(聲母),同聲相應謂之韻(韻母)。」聲母在前,韻母在後,二者結合即產生字音。字音在漢語中分為四聲:A、古代漢語:平聲(上平、下平)、上聲、去聲、入聲(北方)。B、現代漢語: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附錄:現代漢語口訣:陰平高而平,(陰平由5至5,屬「高而平」叫「高平調」或「55調」)陽平往下升,(陽平由3至5,從中間「往上升」,叫「中升調」或「35調」)上聲先降後升有拐彎,(上聲由2至1再至4,「先降後升」,叫「降升調」或「214調」)去聲高處往下沖。(去聲由5至1,從最高降至最低,「高處往下沖」,叫「高降調」或「51調」)⊙「四聲聲調示意圖」(略)⊙現代漢語四聲讀法歌謠如下:張大嘴巴āāā,(陰平)聽不清楚ááá?(陽平)大吃一驚ǎǎǎ!(上聲)烏鴉唱歌ààà。(去聲)⊙古代漢語四聲讀法《康熙字典》口訣如下: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C、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區別:⊙古代漢語:強調聲調長度,注重平長仄短。⊙現代漢語:強調聲調高度,注重抑揚頓挫。(3)、韻的分部①有關韻書及韻部的變化⊙現代漢語拼音表有三十五個韻母。⊙《詩韻新編》有十八韻部。⊙《十三轍》有十三韻部。⊙古詩韻有三十個平聲韻部。⊙南朝沈約等平上去入四聲(古詩進入律詩)。⊙隋朝陸法言《切韻》有206韻,至南宋劉淵等改為107韻,因其是平水人,故將其韻稱為「平水韻」。至元朝陰時夫又改為106韻,亦即現行《詩韻》。按:韻部目錄(略)②、押韻的幾個特點A、格律詩一律押平韻,不能押仄韻。(與古風、詞、曲不同)B、格律詩須一韻到底,不能中途換韻。(古風可換韻)C、格律詩押韻位置,除首句可押可不押外,韻都押在偶句上。(柏梁體句句押韻、雜詩隔句或數句押韻)(4)、怎樣用韻①、選韻A、寬韻和窄韻(險韻)。B、《十三轍》分韻為三級⊙洪亮級:江陽轍、中東轍、言前轍、人辰轍、發花轍(均為寬韻)⊙柔和級:懷來轍、油求轍(字少、常用)、梭坡轍(寬)⊙細微級:灰堆轍、乜斜轍(窄韻)、姑蘇轍(字少、常用)、一七轍(寬)②、韻的性質字有意義、顏色、聲音,作詩時應結合心境選韻。③、押韻形式這裡指韻腳的語法結構。具體形式有三:A、單音韻:亦叫一字韻,如陸遊《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B、雙音韻:亦啊二字韻,即用雙音詞或雙音片語押韻。如賀知章《詠柳》:「不知細柳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張繼《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C、多音韻:亦叫三字韻,如杜牧《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④、限韻和步韻(次韻)A、限韻是古代科舉考試時用的一種方法。韻字限定,順序亦不能顛倒。B、步韻也叫「次韻」,一般都是和詩。具體有三形式:⊙和詩不一定步原韻,內容上也可以互相酬唱。如賈至《早朝大明宮》、杜甫《和賈舍人早朝》。⊙步對方詩詞原韻,順序亦不顛倒。⊙步對方詩詞原韻,順序可顛倒,這種形式叫「依韻」。⊙步對方詩詞韻部,不一定用其韻字,這種形式叫「用韻」。⑤、不能「出韻」、「重韻」、「重音」⊙出韻也叫落韻、失韻、走韻、犯韻,即用了不屬同一韻部的字(通押的除外)。⊙重韻即在詩里用了相同的字押韻。以上二種都是詩人的大忌。⊙重音即用音同字不同的字押韻,嚴格的詩人也要避免。⑥、善於用韻書4、平仄平仄是格律詩三大要素中最為重要的要素,它是區別於其它詩的主要特徵。毛澤東云:「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所謂「平仄」,即把漢語發音的四聲,根據詩詞需要分為平仄二類。①、平仄的四種基本句式A、四種基本句式可分為二大類,即:平起式、仄起式。首句頭二字是平聲的叫平起式;是仄聲的叫仄起式。首句最後一字是仄聲不押韻的叫不入韻式;押韻的叫入韻式。(圖示略)五七言律絕,均按此分。故五七言律絕有16種基本句式。B、格律式的平仄有五個規律:⊙句中,兩字或一字為一個節奏,這是漢語本身特點構成的。節奏間兩平兩仄是相間的,否則就會出現拗句。所謂就是不符合兩平兩仄相間的句式,就要改或救。⊙ 句間,兩句為一聯,上聯叫出句,下聯叫對句,出句與對句的平仄是相對的,即下句的平對上句的仄,或下句的仄對上句的平,否則叫失對。⊙上聯對句與下聯出句的平仄是相粘的,否則叫失粘。但也有寧可失粘也不失對的。如順風調、陽關體、折腰體等,這在初、盛唐時有出現,中、晚唐時己很少見,宋以後無人作此體。⊙句尾,句尾三字有平有仄,而平與平、仄與仄是相連的,不是相間的。如有相間即是古風句式,但於律詩則是特殊句式。⊙ 韻腳處,除第一句可平可仄外,其它奇句都是仄聲,偶句則是平聲。②、拗句與拗救A、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B、孤平、孤仄、三平、三仄C、一三五哪些可平可仄⊙七言:一三五不論的句式只有一種:Θ -- ① ∣ Θ -- ∣一三不論的句式有二種:① ∣ Θ -- -- ∣ ∣Θ -- ① ∣ ∣ -- --一五不論的句式有一種:① ∣-- -- ① ∣ --⊙五言:一三不論的句式有一種:① ∣Θ -- ∣三不論的句式有一種:-- -- ① ∣ --一不論的句式有二種:Θ -- -- ∣ ∣① ∣ ∣-- --以上句子如果出現拗句,就要救,叫做「拗救」,方法有三:⊙本句救:朱慶餘《南湖》: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鳥帶(拗句)波飛(救)夕陽。本句救後變格。⊙對句救:盧弼《塞上》:少婦不(拗句)知歸未得,朝朝應(救)上望夫山。這種句式本可不救,救後格式亦是不變。另如韋應物《滁洲西澗》:春潮帶雨晚(拗句)來急,野渡無人舟(救)自橫。本句救後變格。⊙兼救:既救本句,又救上句。如蘇軾《新城道中》: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D、拗救須注意以下三點:⊙用平救仄,不能用仄救平。⊙只能在本句或對句相救,不能粘句相救⊙五言句第三字救第一字,七言句第五字救第三字。③、怎樣為自己的詩定格。A、體裁問題:根據題材選擇體裁。B、格律問題:入律的實踐過程有三:⊙以自己最喜愛的句子為基礎,確定平仄式。⊙以全詩多數合律句確定平仄式。⊙用句子中一個關鍵詞,放在符合平仄的位置上,再搭配其它詞。5、對仗對仗是詩詞中最直觀的形式美,與句式結構同屬視覺藝術。它與聽覺藝術的平仄、押韻(音樂美),構成詩詞完整的格律美。對仗與現代漢語中的對偶句相似,但對仗必須以平仄相對為基礎。(1)、對仗的內容A、修辭方面:詞性相同或相近的詞才能對仗。B、語法方面:結構相同或相近才能對仗。(2)、對仗的位置A、律詩的對仗位置在頷聯、頸聯上。B、律詩對仗的一般要求:首聯突兀不凡,頷聯平和舒展,頸聯抑揚峻拔,尾聯餘韻悠遠。C、絕句的對仗位置不限:首聯對仗的稱為「對起散結」尾聯對仗的稱為「散起對結」全對仗的稱為「對起對結」全不對仗的稱為「散起散結」D、排律的對仗位置,除首尾兩聯可對可不對外,中間各聯一律要對仗。(3)、對仗的形式A、工對:指詞性、語法、句式結構都很工整,而兩聯句式結構又不相同,稱為正格。B、寬對:指句中主要成份對仗即可。C、流水對:指把一句話用對仗的方法分兩句說完。D、借對:亦叫假對,有借意、借音二種。E、省略:語法成份的省略。F、倒裝:語法上、詞序上(倒韻、反韻)(4)、對仗的作用A、字音的平仄相對與字義的詞性相對合拍,構成律詩的平仄律、對仗律的有機結合,產生了聽覺上的音樂美和視覺上的形式美,給律詩增加了審美因素。B、對仗句在律詩中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可以離開詩而單獨使用和存在。(5)、對仗應注意的事項A、不能合掌。要避免合掌,中間二聯,須有一景一情、一事一理之法。B、兩聯之間句式上不能相同。C、要避免重字、同音字(疊字格除外)。6、詩的句式與語法特點詩的句式在語法結構上,有如下四個特點:(1)、基本上是由一個雙音詞或雙音片語作為一個節奏單位。(2)、詩詞里的節奏(音樂)單位和意義(語言)單位基本上是一致的。(3)、多音詞和多音片語常常需要跨節奏,以求得句式上的統一。(4)、五七言律絕的尾三字有很強的獨立性。五言詩尾三字與前面兩個字分為二個大節奏(兩部分);七言詩尾三字與前面四個字分為二個大節奏(兩部分)這是格律詩在句式結構上的一大特點。按:七言律絕不能出現二一二二的句式。
推薦閱讀:
※【格律詩詞】端午特刊‖《格律詩詞》詩友會群端午吟集(2)
※格律詩社:每日詩詞(538)
※[詩者聯盟.1129期]霜雁飛格律詩專輯
※【詩海選粹】格律詩詞(1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