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魚書院·國藝傳習所一一王冰石先生談書法
王冰石先生談書法
專題講座
暨2017徐州名家書法小品展
有魚書院·國藝傳習所
xuzhou,May 1, 2017
2017年5月1日,「國藝傳習所」啟幕開場,沒有常規的慶典禮儀,而是以最樸素的方式,特邀著名藝術家王冰石先生於「國藝傳習所」設壇,金針渡人,論述研習書法的切身體會,並與特邀與會藝屆人士互動關於書法的二三事。
王冰石先生簡介
於當代徐州書法而言,王冰石先生堪稱「教父」!不僅自身藝術水平和藝術修養俱臻上乘化境,且教育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弟子,被國內書法界譽為「徐州集團軍」締造者!古彭之外,受其法乳者遍布全國各地,傳承書藝,廣布德馨,矻矻不倦,先生風範,堪稱典則!
王冰石,1947年生,當代書畫篆刻家。江蘇省常州市人,多才多藝,能作詩,善繪畫,嗜書法,亦能捉刀治印。現為中國書協篆書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顧問、江蘇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兼),徐州大風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
·國藝傳習所
設於民國早期創辦的「徐州藝術專科學校」舊址,今在「彭城大院文化創意產業園」域內。建築將近百年,先輩藝魂猶在。藝專舊址現開放為公器,傳承百年美學布世的精義,澄心論道,傳承國藝,交流心得、增進友好,故以此地為道場,名曰「國藝傳習所」,由著名書法家、「有魚書院」創始人張東明先生主持。
「國藝傳習所」將集聚藝術界明師慧者,琴棋書畫詩文茶,或開課授徒,或研討技藝,打造成地域傳統文化交流、藝術研究的基地,搭建好藝術家與社會各界交流的文化平台。
萬事俱備,且待佳時
侃侃而談,娓娓道來
講座由有魚書院院長張東明先生主持
王冰石先生講起書法,深入淺出,不故做高深語,平實中肯,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三個小時,主講了四個問題,回答了聽眾的疑問,大家收穫很大。
一、碑與帖●碑與帖的問題看似簡單,但相當多學書法的人看不清楚,如果看不清楚這個問題,會把你的書法學習引入到邪路上去。
●唐以前的石刻文字都是碑,皇帝把皇宮裡面收藏的一些名家的書法作品拿出來,刻在石頭上,或者刻在木板上,作為書法範本,供書法學慣用,這個就叫做帖,比如北宋淳化閣帖。帖是供人學習書法用的。碑,並不是為了人們書法學習出現的,而是以它的描述內容為主,碑,主要是記錄一個事件或一個人的生平等等,書法,不是其主要內容。
●清代阮元、包世臣提倡碑學以後,碑在書法學習中才被人們重視起來。以前人們學習書法都是顏柳歐趙,是名家書法,這樣的作品好不好呢?當然好了。這樣的作品是名家書法,作者基本上是名人,是達官貴人。而碑大多數是民間書法。名家書法和民間書法合起來,才能稱為書法藝術,我們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有門戶之見。
●我們徐州書法,大多數是以帖學為主,只有少量的以碑學,或者碑帖結合為主。我建議學書法要碑帖並重,這樣會大有好處。
●帖學的東西是名家藝術,是相對完美的,是經典作品。皇宮裡收藏了一些名家作品,拿來刻石,或者刻到木板上,儘管這些作品的風格差異很大,但是它的刻工精良,是可信的。
●碑的主要功能不是以書法為主,它的主要功能是以內容為主,比如建了一條路,建了一座建築物,來說明這個事情,所以工匠在刻碑的時候,很多時候是馬虎的。因為它主要反映的是內容不是書法,工匠就有可能胡亂刻,凡是碑上出現有方有棱,就像剪子剪的,刀切那種非常整齊的筆畫,基本上都是工匠造成的,毛筆是寫不出這種效果的。比如說龍門造像、張遷、二爨,有的筆畫就是這樣。我們在寫這些東西的時候,不能完全模仿這種筆畫,模仿下去是沒有出路的,會越學越死,所以,你一定要轉化成書寫性。我是很贊同啟功先生的「透過刀鋒看筆鋒」這句話的。
●碑分三種情況。一,書家本身寫得認真,工匠刻的也很認真,完全反映出了書家的書寫狀態。歷史上這樣的碑也不少,比如張玄墓誌。我覺得這塊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勝過了唐代歐陽詢,這樣的碑刻完全可以直接拿過來學習。二、工匠刻出了書家一部分的書寫狀態,同時加進去了自己的一些東西,這樣的碑是書家和工匠合作完成的作品。三,工匠根本不按照書家的書寫狀態,隨意刻畫。比如說高昌墓磚。有一部分,是書寫品,還沒來得及刻,就埋葬了。還有一部分是刻好的,最後一種寫了一半,刻了一半的。你會發現有的墓磚一半寫的水平非常高,另一半刻的非常粗糙,最能說明這個問題。
二、石刻文字和墨跡文字
●石刻文字也分兩種,完全遵照原來的書寫狀態的石刻文字和亂刻的石刻文字。石刻文字大多比較雄強,墨跡文字大多放鬆隨意。古人的墨跡也有優劣之分。不要認為古人的墨跡文字都是好東西。有些古人的墨跡文字在藝術上是並不完美的。有些簡書在造型上並不美。不美的東西你也跟著去學,那就糟糕了。
●墨跡文字,書寫性都很強。墨跡文字很少出現方正筆畫的,基本上是圓轉隨意,書寫性很強的。
●石刻文字和墨跡文字也不能偏廢。要多關注剛出土的秦代簡書。它反映了那個時期的古人拿毛筆的書寫狀態。學篆隸的人特別要注意這一點。學習篆隸的人不能光關注石刻,不能光學鄧石如,趙之謙,吳讓之。這些剛出土的資料是唐宋元明清的古人沒有見過的,非常寶貴。你在這上面下功夫,如果能寫出來話,就勝過了唐宋元明清的古人。
三、米芾的書法及其他
●我在米芾身上下了整整十年功夫,米芾是不好學的。學米芾成功的人,也大多數把米芾雅化了。米芾是真正的癲狂。米芾一生愛好二王的字。米芾的這種癲狂,體現在他的字裡行間,這種癲狂很討人喜歡,一般人是學不到的。
●還有類似的不能學不好學的,一是董其昌,一個是趙孟頫,不是說他們的東西不好。只是學他們的東西容易走到庸俗上的路子上去。董其昌,是從佛學的角度挖掘出一個「淡」字。我們沒有這麼深的佛學修養,所以這個「淡」字,你很難學到。趙孟頫是學王羲之的字,寫得非常嫻熟,日書萬字,這種熟練程度是一般人達不到的。學他的字,容易寫俗不容易跳出來。當然也不能說,絕對不能學他們。你要換一種眼光去學習。不能被他們的這種風格籠罩,被罩住了,你永遠跳不出來。
四、創作與書外功
●目前,絕大多數的書法創作都停留在技術層面上,沒有上升到文化層面上。不光我們徐州這樣,全省全國都是如此,原因是很多人書外功不行。我們搞書法的人,不能光停留在技術層面上。現在的書法創作內容基本上是抄古人的東西,很少有人寫自己的題跋或者是詩詞之類的。
●建議大家,增強自我的修養,在書法創作中,寫自己的東西,哪怕一開始是不成熟的,但是只要你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解決的。
●書外功問題,你解決了,你就是藝術家,解決不了,你就是個書匠。
●余最服膺古時三人,一南齊張融,謂「非恨臣無二王法,亦恨二王無臣法」;一南宋辛稼軒,謂「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一清人鄭板橋,謂「十分學七要拋三,各有靈苗各自探」,三人皆別開心膽,即今天所說之創新,同時也是藝術創作的方法論。
●我們學習書法,不是為了學到古人的一些東西,而是給後人留下什麼新東西。
一問一答,兵來將往
答疑解惑,有來有往
●問:傅山說過:「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現在有書家以丑為美,寫得支離破碎,不衫不履,寫字的時候大喊大叫,搞行為藝術,應如何看待?
你創作的作品還是要考慮受眾面的問題。現在,有一種寫丑書的傾向,其實歷史上也有寫丑書的,我覺得丑書的市場還是很窄的。
傅山說過:「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這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提出的看法,是有針對性的,是針對當時的書壇的。現在有些寫丑書的人卻把這句話作為他們的理論依據。
我覺得,丑書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方向,我們應該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創新並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的,創新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如果你的創新是非傳統的,找不到依據的,這樣就是值得考慮的問題了。這樣你的路子會越來越窄的,不可能走得很遠。
丑書藝術,也是一種當今社會現象的反映。中國書協的展覽,一方面需要二王這種傳統的東西,你如果寫的很好的話,獲獎入展是沒有問題的,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些創新性的東西,需要一些新鮮的東西。這就逼得一些傳統的書家想創新,寫出了丑書這種東西。你寫出古人沒有的東西,如果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當然是很好,你完全進入了傳統,寫的全是古人東西,這樣也不壞,歷史上也有這樣成功的例子。
●問:寫甲骨文大篆等古文字作品,碰到找不到範本的字該如何處理?
如果你懂得一些通假字,用通假字代替,這個問題就好解決了。現在有通假字典,你可以拿過來用。比如說開花的「花」,漢代是沒有的,但是你可以用中華的「華」來代替,因為這兩個字是通的,沒問題。
我們知道,目前甲骨文總共才一千一兩百字,是可以認識的。這些字,你要寫個對聯寫個詩,是很困難的,所以你要懂通假,就可以擴展到兩三千字,這樣集個聯、集個詩詞就輕鬆好多了。
我見過一篇用大篆寫的心經。我問作者,心經裡面許多字大篆沒有,你怎麼解決?作者說,我用偏旁部首來組合,我說,不行。這樣組合的話,這位作者組合一個,那個作者組合一個,這樣,古文字數量就會越來越多,這在學術上是很不嚴肅的。
●問:我是一個書法愛好者。想讓二年級的孩子學習書法。應該怎樣入手?
唐楷里顏真卿、歐陽詢都是可以的,寫褚遂良也可以。這些寫過以後,應該讓小孩往魏墓誌上靠,否則會非常俗氣。甚至可以直接跨過唐楷,往魏碑進軍。
●問:學習一些簡帛書這種篆隸之間的字體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學古文字的,要關注一些新出土的文字資料,比如秦末漢初的簡書,這些作品雖然是一個時期的,但是他們之間的差異很大。學這些東西,自己要有主心骨,要有傾向性,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多往篆書上靠,也可以多往隸書上靠。要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從結構、筆法兩方面總結出一套自己的規律出來。學習書法,結構和筆法哪個是第一性的?我主張,結構是第一性的,筆法是第二性的。啟功先生對這個問題也有非常精闢的論述。
課間品評,受益者眾
不但給你講道理,還動手了
合影留念
王冰石先生書畫作品及詩文選
東西南北中,酸甜麻辣咸,口味不一,特色分明,學藝或當如此。然亦不能完全類比,藝術是形而上者,飲食是形而下者,一精神,一物質耳。 鄭板橋謂「直攄血性為文章」,言筆落風旋,詩成鬼哭,不作無病呻吟語耳。為文如此,為藝亦當如此,無血性即無風骨,無溫度,不感人也。明人楊繼業有聯曰「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後人易「辣」為「妙」,竊以為「辣」字勝出。
「安」字在古文字中輒見女旁多一筆畫,其筆畫可橫可豎可斜可點可曲可斷……然不知何意,查諸書亦不得其解,余忖度之惟六書中象形加指事一說差可成立。屋裡有女子是安寧之本意,多一筆畫則指女子坐、卧、立、倚、小孩、物件等情事,由人想像而已,後來指事筆畫消失,有女便稱安寧矣。 寫行楷,以橫畫為例,皆左低而右高,此乃人之生理習慣使然,亦書法發展之必然也,故書以欹側為勢,老米深得其秘。常見古今人泥於篆隸,或習慣於篆隸平直趨勢,作書神采不生也,學書者當戒之。書法中有書勢丶筆勢之說,竊以為書勢尤為重要。 作書貴有古意,吾師沙曼翁曰「舊氣」。然入古不易,常見學書者臨摹碑帖未能相似即始發揮,入俗入惡矣;終身一帖,不敢旁騖,雖擬古酷似,則又成書奴矣,故書貴入古實難把握。要之離合二字耳,能脫為離,能粘為合,不脫不粘,亦脫亦粘,書道尚矣。
北宋蔡君謨(蔡襄)書碑,一字輒數遍,擇其善者存之,人稱「百衲碑」。余寫市招即取其法,一字數遍,擇其合者配之,故獨喜單個書寫,不喜一揮而就。余見名家寫市招也用此法,不欲自見其瑕疵如此。昔寫市招皆須原大,今科技倡明,字小放大,用適如志,然亦不宜甚小,大如手掌便見功力氣魄。 齊白石畫,線條多圓弧,弟子李苦禪畫,線條多方折;吳昌碩刻印,印文多圓渾,弟子趙古泥刻印,印文多方折,師生手法不同,風格亦迥異也。是學生故反師意而用之,謂別有手眼者,此逆向思維法也,玩藝術用此法輒出奇而制勝,「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信然。
作詩用形象思維,不用邏輯思維,已日益為學者所接受,凡好詩莫不如此。然形象者何?竊以為反讀《心經》「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即是也,凡人類感官接觸事物,可觀可聽可嗅可嘗可受便是形象思維,善此法者作詩易記不忘。 進寺廟,見如來雙目微合,慈祥寬容,覺威嚴而無相;見四大金剛,則張牙舞爪,作勢拿調,雖威猛而裝相,以之喻書法,可謂熨貼。
余見古印多陰文少陽文,即知其功用也。古印用於封檢,鈐於泥上,陰文變陽文,即封泥也,故書論中有「印印泥」一語,喻點畫之有立體感耳。蘸印泥蓋紙上,當竹木由紙素之替而為,沙孟海考證在吾國南齊時期,書畫上題款鈐印則見之五代楊凝式,學書者應知之。 余志學之年,留心翰墨,尤喜甲骨文字,愛其神秘古樸,不受後來書法汚染也。其原生態意味與現代審美情趣,是急待開發之富礦也。然臨倣甲文不易,須書藝、字學、文藻三者合一方臻佳境,故余勤加修習,忽忽已數十年矣,今乘興揮灑,自覺筆下生風,鬼神來吾腕底矣。
進寺廟,見如來雙目微合,慈祥寬容,覺威嚴而無相;見四大金剛,則張牙舞爪,作勢拿調,雖威猛而裝相,以之喻書法,可謂熨貼。 余見古印多陰文少陽文,即知其功用也。古印用於封檢,鈐於泥上,陰文變陽文,即封泥也,故書論中有「印印泥」一語,喻點畫之有立體感耳。蘸印泥蓋紙上,當竹木由紙素之替而為,沙孟海考證在吾國南齊時期,書畫上題款鈐印則見之五代楊凝式,學書者應知之。
甲骨文字用刀刻成,篆籀文字用范鑄就,二者手段不同,其書藝美趣亦各異也。窺近人寫甲骨文,大都用篆籀筆意為之,點畫圓轉豐滿,氣味凝重渾厚,已失甲骨文特徵。竊以為美善此書須把握好刀筆關係,領略其寫刻意趣,若字形罔肖原契,筆墨痴肥乏力,則少瘦硬通神之功也。摹神追風,已如身入孩提,心游太古矣。
《雜感》(集甲骨文字詩十二首)(一)解甲歸田好,悠悠自在行。
小窗林麓美,晨夕聽禽鳴。(二)雨雪今朝少,紅花綠樹新。
日長飛燕子,處處武陵春。(三)仿學古秦書,推求商卜骨。
狂塗若引弓,矢彈無空發。(四)山中無老虎,猱大自稱王。
境況多如此,名高莫遁藏。(五)傳聞有古香,逐日尊夸父。
肆力向光明,鄧林功后土。(六)靈境知何處?途旁問杏花。
犬聲林外起,喜有野人家。(七)山水光風好,呼朋從我游。
一年三百日,莫作服田牛。(八)杉樹自為羣,有禽棲不定。
冰川歷涉多,高直毋庸證。(九)一日辰光少,人生迅百年。
事多君莫問,歸向好林泉。(十)有水恒生趣,林塘鑒小天。
喜觀魚上樹,疑夢鳥游淵。(十一)舊雨相逢好,新知每可稱。
四方風物美,有酒盡三升。(十二)天命復奚疑,此生何用卜。
悠悠萬事心,野雀歸林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