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將領盧象升死後,為何天下為之震動?

盧象升,明末著名將領,江蘇宜興人。他與另一位猛人孫傳庭都具有剿滅明末農民起義軍的才能卻最終戰死沙場,真可謂是一對難兄難弟,所不同的是,孫傳庭是死於被自己曾經打的魂飛魄散的義軍之手,而盧象升卻是死於清軍之手。

崇禎二年十月,皇太極率大軍繞道喜峰口,避開了袁崇煥重兵防守的關寧防線,兵鋒直逼京師,在京師被圍,各路援軍畏縮不前的危難之時,時任大名府知府的盧象升在當地招募了一萬多名團練,不辭勞苦趕到京師駐防,這對於坐困愁城的崇禎來說不亞於雪中送炭,從此,盧象升這個名字被他記在了心裡。

此後,盧象升被委任為右參政,整頓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的兵備,盧象升採用戚繼光的練兵方法練成了一支精銳部隊。當時西北賊兵紛起,肆虐陝西,山西,河南等地,盧象升臨危受命,率軍開赴山西,在山西冷水村大敗農民軍數萬人。戰鬥中,盧象升身先士卒,率大軍將農民軍逼至一處山崖,對方用冷箭射傷他的額頭,盧毫不畏懼,滿臉是血的提刀帶頭衝鋒,把農民軍擊潰。戰後,盧象升得了個「盧閻王」的綽號,他帶的這支精銳部隊稱為「天雄軍」。

盧象升率領天雄軍隨後在湖北,安徽歷經大小陣戰數百起,大敗高迎祥,張獻忠,馬回回等各路義軍,崇禎聞奏大喜,升任盧象升為兵部侍郎,節制七省軍務,授尚方寶劍,專管東南平賊事務。

崇禎九年,盧象升上書,論述賊兵四起,屢撲不滅的原因是百姓因為災荒缺少糧食,不得已而從賊,如果不從根源上解決吃飯問題,即使招再多的兵也難以平賊。很可惜,這個建議崇禎沒有採納。

《明史·盧象升傳》賊橫而後調兵,賊多而後增兵,是為後局;兵至而後議餉,兵集而後請餉,是為危形。況請餉未敷,兵將從賊而為寇,是八年來所請之兵皆賊黨,所用之餉皆盜糧也。

崇禎十年,皇太極命多爾袞率八萬清軍再度進攻京師外圍,崇禎急召宣大總督盧象升火速馳援,委任他「總督天下兵」,拱衛京師。可兵部尚書楊嗣昌卻主張與後金和議,聯合監軍太監高起潛陷害盧象升。

崇禎詔令盧進兵巨鹿,實際上他能指揮的兵馬卻只有兩萬人,在嵩水橋與八萬清軍接戰。當時,盧象升派人向監軍高起潛求援,可離巨鹿只有50里之遙的數萬關寧鐵騎卻在高起潛充耳不聞的情況下,眼睜睜的看著盧象升孤軍奮戰,深入重圍。

盧率部奮勇衝殺,炮盡矢窮。最後,盧象升在親手擊殺數十人後,身中4矢3刃,仆地而亡。其親兵楊陸凱伏在盧象升身上,保護其遺體,身中24箭而亡。而高起潛在聽到盧象升戰敗的消息後,率軍撤退卻遇到清兵埋伏,大敗而逃。

戰後,由於楊嗣昌和高起潛的故意吊難,隱匿不報,導致盧象升的屍體直到80多天後才得到收殮。盧象升死後,天下震動,大明自與後金開戰以來,尚未有督師戰死的先例,而盧象升的死對於大明來說儼然是一根擎天柱石轟然倒塌。他的枉死不但沒有抵擋住清軍圍困京師的戰略意圖,還使得肆虐西北和中原的義軍更加肆無忌憚,直到另一位猛人孫傳庭的出現才稍稍受阻。換句話說,崇禎也就是在這樣一張張好牌都被他打光打盡的情況下,一步步走向了煤山那顆歪脖子樹……

解密歷史,暢談奇聞。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歷史茶坊

各位讀者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推薦閱讀:

7天瘦10斤,5分鐘脂肪震動3萬次…有這等好事?
【射箭知識】反曲弓美獵弓震動大?聲音響?教你了解弓箭減震,解決震感!
震動考古界的古棺
一子出家魔攻震動
對敘動武將震動中東

TAG:明朝 | 將領 | 震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