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瓷器:通行於東西方的帝皇藝術】

相較於中國其他藝術門類收藏交易僅局限於大中華區,官窯瓷器則受到全世界藏家青睞。歐債危機、世界金融動蕩雖然使藝術市場低迷,但因藏家或機構資金短缺,已幾十年未曾露過面的珍品又重出江湖。

  清康熙 黃地綠彩嬰戲碗  阿膠、瓷器、絲綢、茶葉被稱為中國「四大國禮」,其中瓷器所具備的藝術性質使得它們備受各國政要喜愛,因此也成為國禮的首選。  中國官窯作為瓷器的一種,有別於為普通百姓燒制的「民窯」,是專為古代皇帝和他們的追隨者而燒制,是瓷器燒造藝術的巔峰,也代表了當時最為流行的社會時尚。自其誕生之時,就為歷代追慕而成經典。  皇帝參與創作的藝術品  就年份已久的古舊瓷器而言,位列第一的當推各個朝代的官窯瓷器件,因而也最具收藏價值。多年來的市場表現表明,明朝各代瓷器器件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器件,最受市場追捧,其現在的價格與10年前相比,普遍提高了10至100倍。其中如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康熙豇豆釉彩器、雍正琺琅蓮子碗等,如今的市場價已達數十萬元至上百萬元之巨。  天物館館長錢偉鵬分析了明清官窯瓷器收藏的6個顯著特點:  首先,明清官窯瓷器屬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收藏人群龐大,市場中流傳的官窯瓷器少之又少。中國有興趣於收藏官窯瓷器且有收藏實力者至少有30萬人,現在大部分官窯瓷器都已經被博物館收藏,市場中流通的都是早期的大藏家更迭賣出的,一旦錯過機會,再難遇到。  西方如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日本出光美術館基金會,瑞士玫茵堂等,往往是以基金會的形式進行收藏,一旦買入,三五十年甚至更久方才會向市場釋放,因此在市面上流通的勢必愈來愈少。  其次,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從洪武二年(1369)官窯制度正式確立,到現在已經有643年。  第三,明清官窯瓷器專為帝王宮廷使用,帝王品牌遠遠高於貴族品牌(包括現代奢侈品)。  第四,它的設計、創製過程極富特色,是由宮廷畫師做樣,和景德鎮的工藝大師團隊結合,共同創造出的工藝美術互補的新型藝術品。再則,為皇家制器,不惜工本,乾隆、康熙甚至親自參與創作、指點。  第五,相較於中國其他藝術門類收藏交易局限於大中華區,世界屬性使官窯具有非常強的抗風險能力。官窯瓷器在全世界範圍深受追捧,東西方經濟只要有一方堅挺或上揚,中國官窯瓷器的價格就不會下滑,這已經被歷史所證明。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西方不亮東方亮」。  第六,西方社會「劫富濟貧」的徵稅制度,也使得藝術品成為完美的避稅產品,一部分藝術品的資產配置,可以合理地降低所得稅及最高70%的遺產稅。同時,西方收藏家相對而言更為成熟,其投資行為向來是以客觀理性的分析為基礎,他們也觀察到中國經濟的崛起,勢必會有更多更有實力的藏家加入官窯收藏行列,所以現在或者更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投資的好時機。

  清道光 官窯礬紅龍紋杯  中國古代官窯精品瓷器的拍賣歷史顯示,只要持有時間夠長,其投資回報率相當可觀。美國文玩公司董事向陽先生為我們舉了一個例子: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1974年涉足收藏, 15年後,他們將收藏的中國瓷器藝術品委託蘇富比在香港舉辦了一場專場拍賣會。全場共上拍101件藏品,成交97件,總成交額則接近1億港元。一件明代洪武釉里紅大碗,估價為600-800萬港元,成交價2035萬港元;另一件青瓷(宋官窯)拍到2200萬港元落槌,創造出當時中國瓷器拍賣價格的最高成交紀錄。值得一提的是該基金收藏的其他品種,如非洲、美洲部落和大洋州等地的藝術品表現遠不如其收藏的中國瓷器藝術品,例如非洲藝術品同樣於行情高漲的1989年被委託拍賣,卻是艱難出手,且僅獲4.1%的年平均收益率。  歐洲偏愛明代官窯,港台喜歡清朝瓷器  官窯瓷器歷朝歷代都是帝王宮廷欣賞和把玩之物,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才陸續流落到世界各地。國外對於中國官窯瓷器的鑒賞、研究、收藏也自此開始。而國內收藏史有過長時間的斷層。花鳥魚蟲、古董文玩這些「封資修」的生活方式在「文革」中被無情地「破四舊」。政治浩劫加上經濟發展緩慢,相對於周邊國家和地區來說,我們在官窯收藏上整整落後了40年。1993年,國內開始出現拍賣,所謂的收藏也才得以起步,而真正意義上的官窯瓷器收藏是2000年以後的事情,即使從90年代算起,也不到20年的歷史。  在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這段時間,西方國家以及我們周邊的國家和地區經濟飛速崛起,國外的收藏家們在這段時期買進大量的明清官窯瓷器藝術品,錢偉鵬形象地稱他們買進的是「原始股」。  明、清代官窯瓷器的價格波動也具有時代的特徵,前期由於歐洲和日本收藏家偏愛高古瓷器和明代瓷器,所以明代的官窯瓷器相對於清代官窯普遍價高。而經濟實力不斷上升的港台地區的收藏家卻將目光主要聚集在清代官窯上。這個過程包含兩個特點:一個是凡事都遵循從低到高的發展過程,瓷器鑒賞也是如此。一般都是從初級、簡單的入手,比如清代官窯瓷器工藝性強,紋飾華麗而精細,圖案濃烈寓意吉祥,易於獲得人們視覺感官認同而被廣為接受。而明代官窯以及高古瓷器因其豐富的內涵,需豐沛的情感和較高審美品位與其匹配,是中級、高級甚至是研究班級別課程。另一個,是當時清代官窯相對價格較低,所以很快吸引了一大批港台人士進入。當然也有個別現象,例如葛士翹、歐木百靈、胡惠春收藏了大量的五大名窯、元明官窯瓷器。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港台藏家的實力也逐漸加強,促使了清代瓷器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領先於明代瓷器,一直影響到現在。  頂級瓷器拍賣市場都在國外  比較國內外的中國瓷器藝術品的市場異同,錢偉鵬介紹,歷史上頂級的瓷器拍賣市場主要還是在國外,國內主要以中低端為主,即使現在也基本是這樣。中國瓷器藝術品在國外以及港台地區一直是作為核心業務,每年春秋兩季大型拍賣必不可少,同時也是其總體拍賣品質量的衡量標準之一。  國內市場基本上是書畫獨大。嘉德瓷器部負責人劉越介紹,「全國各地的拍賣公司都以書畫拍賣為主。從成交金額上看,大型綜合性的拍賣公司,書畫的成交額佔據7成,瓷器和其他雜項共同分享了剩下的3成」,而這其中,明清官窯的數量更少。  而在收藏家群體方面,國人和港台以及海外藏家的區別,主要有三點:1.審美品位、喜好之不同:海外藏家更為青睞宋元瓷器,而大陸與港台人更多關註明清瓷器;2.冷靜與衝動之區別:海外與港台藏家趨於冷靜而又具有前瞻意識,而國內新興藏家更趨於衝動;3.鑒賞力高下之區別:國外收藏家多為客戶或自身喜好而購藏,唯其懂得鑒賞才能如此,而國內藏家似乎更多注重其是否為熱門品種、是否為名人舊藏等,以及較為注重投資回報率,這點可能緣於近年國內新興類基金與機構大批介入藝術品投資領域有關。

  青花竹石芭蕉玉壺春瓶  海外贗品不比國內少  國內藝術市場一直以來為國外收藏家所詬病,其中主要一點,是國內藏家大部分功利心過重,對文物歷史方面的鑒研和美學方面的賞析非常欠缺與漠視,這直接導致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以景德鎮為首的瓷器造假行業大批崛起,20世紀90年代末新仿品乃至亂仿品被海量投入收藏市場,部分高仿品甚至投放至海外拍賣市場。  海外贗品量有多大?向陽介紹,這個比例與國內相似,約為80%-90%,「不過除近年國人以『埋地雷』形式輸出外,多為晚清民國老仿以及中國當年出口創匯之『建國瓷』,其中一些已經粗具可藏性。這也是國外與國內贗品比例的不同之處。」  錢偉鵬於20世紀90年代初被國家文物局外派到英國,負責文物迴流工作,他介紹:「現在海外的贗品量幾乎要和國內相等了,唯一的好處是真品中精品比較多,這對眼力的要求就更高了。」  至於國內的瓷器交易市場,就真贗比例而言風險更大,不斷被大眾媒體曝光的拙劣的「仿品」對有一定常識的收藏者不會構成障礙,最怕的是景德鎮出產的高仿贗品,以十幾萬、幾十萬的工本燒造,再投放到市場,與真品同放在精美的展台上,殺傷力極強。  藏家、機構、基金,收藏到投資的循環  在收藏圈裡,有這樣幾個主要角色:收藏家、收藏機構或者藝術基金、經紀人顧問、古董店或畫廊、拍賣行、高仿者和博物館。  國際拍賣公司,除了蘇富比、佳士得外,還有納高、邦漢斯、菲利普斯等,還有更多不太知名的拍賣行;而國內,拍賣公司總數達300多家,其中以拍瓷器為主且佔據主流市場的公司不甚了了。  國際上,經營亞洲與中國古董的公司、畫廊(Gallery)為數眾多。時間較早的有美國通運公司、英國的Spink and Sons、Eskenazi、S.machant、日本的山中商會、繭山龍泉堂等等。在國內專註於做古董瓷器的服務型公司或古董店數量並不多,做得出色的有上海天物館、北京正觀堂等,屈指可數。  除了這兩類之外,從事收藏的還有私人藏家、私人博物館及社團,其中最為有名的有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日本出光美術館,瑞士玫茵堂,香港鴻禧美術館、天民樓、暫得樓、靜觀堂等收藏家(機構),他們的藏品質量很高,大都是稀有、完整,可以表現時代特點的作品,收藏數量可與 世界級博物館媲美。  老藏家藏品的每一次更新,都會掀起瓷器收藏市場的一個小高潮。2011年瓷器拍賣市場最受矚目的是「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的兩場專拍,老藏家的品位、系統的收藏得到了新藏家的追捧。  歐洲、美國及日本的許多機構與老藏家一直秉持藝術收藏精神,更多表現為深藏不露。國內新興收藏家雜糅著中國國情,大都放棄了老派的收藏情懷,「藏」與「放」都顯得更加自如。  錢偉鵬感嘆:「常說收藏文物,然細細考究,人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幾十年,相較於古陶瓷藝術品千百年的歷史只不過是一個小片段,實是物在收藏人。」  跨界,是時尚界的名詞。就收藏界而言,收藏家和生意人之間角色在不斷變化,很難界定。有錢了,心愛的東西肯定要「捂著」,缺錢了,就只好拿出來救急。交談中幾位採訪嘉賓都表示國內還沒有世界級別的瓷器收藏家,但他們也含蓄地表示中國「藏龍卧虎」,藏富,也是個好習慣。  (本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一點資訊的觀點和立場)
推薦閱讀:

「清三代」瓷器,登峰造極的美!
雍正單色釉瓷器鑒賞
故宮的陶瓷館裡面的藏品是真的還是複製品??
上海曌豐文化藝術發展講述原始瓷產地探討
品鑒建盞之三,一方水土,千秋建盞

TAG:藝術 | 瓷器 | 西方 | 東西 | 官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