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敦仕:「一帶一路」戰略下煤炭產業發展機遇

5月28日由上海期貨交易所攜手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和中國期貨業協會的支持下,以「一帶一路戰略下期貨市場的發展與合作」為主題,在中國上海舉辦第十二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經濟運行部副主任兼中國運銷協會副秘書長梁敦仕應邀在上衍動力煤甲醇分論壇上做「一帶一路戰略下動力煤甲醇產業發展機遇」主題演講。

演講中,梁敦仕首先介紹了當前我國煤炭產業發展現狀。

他用「八數」、「四增」概述了煤炭行業發展現狀,其中,「八數」指,煤炭採選業法人單位1.9萬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7098個;從業人員611.3萬人;規模以上煤炭企業資產總額 5153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0045億元;新中國成立以來(1949-2014),我國共生產煤炭700億噸;2013年產量達39.7億噸,佔世界煤炭生產總量的51%。

「四增」指,一是新世紀以來煤炭產量持續高速增長;2000-2013年的十三年年均產量增加2億噸,年均遞增8%。2014年全國原煤產量為38.7億噸,比上年減少1億噸,下降2.5%,這是自2000年以來首次出現的下降。

二是煤炭鐵路運量快速增加,佔全國鐵路貨運總量的60%以上;2000-2013年,煤炭鐵路運量年均遞增10%。2014年,全國鐵路發運煤炭22.9億噸,比上年減少3044萬噸,下降1.3%,但仍占鐵路貨運總量(381089萬噸)的60.1%。幾運煤專用通道在煤炭運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4年全國主要煤炭發運港發運煤炭6.8億噸。2000年以來的十四年主要港口發運煤炭以年均增長9.6%的速度連年遞增。

三是固定資產投資持續高速增長;十五」時期年均投資只有500億元,「十一五」時期年均投資2500億元,是「十五」年均的五倍, 「十二五」前四年年均投資5000億元,又是「十一五」時期的兩倍。2000年以來的十四年煤炭採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遞增速度達到25%。

四是煤炭出口下降,進口連年增加。全國進口煤炭由2000年的200多萬噸上升到2013年最高時的3.27億噸,而同期的出口量則由2003年最高時的近1億噸,下降到去年的不足600萬噸。2014年全國進口煤炭2.91億噸,同比減少3580萬噸,下降10.9%;出口574萬噸,同比減少177萬噸,下降23.5%;凈進口2.85億噸,同比減少3400萬噸,下降10.7%。

同時,改革開放以來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一是大型煤礦比重上升。2014年底全國煤礦數量1.1萬處,比2005年減少1.4萬處。年產12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礦970多處,比2005年增加680處,產量比重由35.7%提高到66.5%(其中年產千萬噸級煤礦53處,產量佔全國的18%左右);年產30萬噸及以下的小型煤礦8600多處(其中9萬噸以下的煤礦6600處),數量比2005年減少了1.1萬多處,產量比重由30%下降到13%。全國建成安全高效礦井(露天)442處,產量佔全國的37.8%左右。2014年,全國關閉退出小煤礦1100餘處;

二是煤炭大基地建設穩步推進。14個大型煤炭基地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90%以上。山西、內蒙古、陝西、貴州、河南、山東、新疆、安徽等8個省區產量超億噸,佔全國總產量的83%左右;

三是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2014年前4家煤炭企業產量佔總產量的25%,前10家煤炭企業產量佔44%。產量超過千萬噸煤炭企業有53家,其中9家企業產量超過了億噸;

四是產業融合發展加快。2014年煤炭企業參股、控股電廠權益裝機容量佔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1%,占火電裝機容量的16%;全國煤制油產能158萬噸/年,2014年產量120萬噸;煤制氣裝置產能27億立方米/年;煤制烯烴產能226萬噸/年,產量157萬噸;煤制乙二醇產能112萬噸/年;

五是重大科技工程示範取得新進展。千萬噸級高效自動化開採礦井、綠色開採生態礦山、智能礦山(已有50多個井下無人開採工作面)、煤與瓦斯突出防治、高承壓及深部礦井防治水、煤層氣開發利用、煤礦井下高效選煤、褐煤物理乾燥、煤炭轉化等領域示範工程建設穩步推進。神華百萬噸煤炭直接液化實現長周期平穩運行,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等一批示範工程建設進展順利。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重大煤化工產業示範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是能源安全保障的最大支撐,煤炭工業也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2014年全國煤炭消費量約41億噸,同比下降2.9%,仍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66%。近十幾年來,煤炭工業快速發展,有力地保障了國民經濟發展對能源供應的需要。2000—2013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年均增加2.18億噸,年均遞增8.8%。電力用煤佔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一半以上,燃煤為主的火力發電量佔全國總發電量的75%,從而成就了我國成為世界第一電力大國。我國用年均增長2億噸以上的煤炭消費,支撐著佔世界產量50%以上的粗鋼(8.2億噸)、水泥(24.8億噸)等工業品的生產和社會發展對能源的要求。

其次,他還分析了煤炭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自2012年以來,全國煤炭市場連續40多個月波動下行,需求不足,產能過剩,供大於求矛盾突出,全社會庫存居高不下,煤炭價格持續下跌(煤炭價格已跌回十年前水平),煤炭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煤礦安全生產和礦區社會穩定都面臨著嚴峻挑戰。

一是行業效益大幅滑坡;2012年以來煤炭行業經濟效益連續大幅度下滑且降幅不斷加大,2012、2013、2014年煤炭企業利潤分別下降15.6%、33.7%和46.2%。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122億元,同比下降61.9%,降幅比2014年擴大20個百分點。

二是企業經營十分困難;今年以來煤炭供大於求的矛盾進一步加劇,煤炭產銷量下降,銷售困難加大,貨款拖欠嚴重,目前煤炭企業應收賬款已超過3550多億元,一季度虧損企業虧損額235.9億元,同比增長33.9%。財政部發布全國國有和國有控股煤炭企業已整體虧損。協會調查一季度90家大型煤炭企業有80%虧損。預計全年或將出現全煤炭行業虧損的嚴峻局面。

針對煤炭行業近兩年來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務院領導先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多措並舉、綜合施策、統籌配合解決煤炭行業的困難和問題,使煤炭行業走出困境。

去年7月份以後,根據國務院領導指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監局、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以及其它有關部門和機構,建立了煤炭行業脫困工作聯席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從「控制煤炭總量、規範煤炭進口、減輕企業負擔、建立煤礦退出機制、調整完善企業考核機制、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著手,研究制定並陸續出台了30多項政策措施。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煤炭行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一是隨著能源消費強度會降低, 煤炭消費增長將明顯趨緩,煤炭需求放緩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常態;

二是全國煤炭產能過剩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三是國家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迫切要求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

四是近幾年,國家積極推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非化石能源發電替代燃煤發電作用十分明顯。因此,「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等潔凈能源的發展,對煤炭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挑戰,對如何高效潔凈利用好煤炭提出了新要求。

五是從競爭力比較分析,我國煤炭工業存在煤炭資源稟賦條件差、人員多、效率低、企業負擔重三大弱勢。在國際市場開放的大環境下,我國煤炭企業市場競爭力弱的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最後,他指出,當前煤炭產業發展遇到的困難是多重因素的疊加,同時也應看到,煤炭作為我國基礎能源的地位沒有改變,隨著經濟穩步發展和能源需求不斷增長,煤炭還將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我國煤炭市場規模巨大,結構調整空間廣闊,隨著潔凈煤技術的創新發展,煤炭的利用空間和領域將不斷拓展。

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關係,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著眼於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要統籌推進西北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四大板塊」和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一體化「三個支撐帶」發展戰略;實施「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等行動計劃;啟動實施一批包括棚戶區改造、城市地下管網、中西部鐵路和公路、水利、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等新的重大工程項目。

這些重大戰略的實施和投資項目的建設為煤炭行業發展又帶來了新機遇。

機遇一:有利於拉動國內消費、緩解國內煤炭產能過剩的壓力;「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為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目前已有50個國家參與探討,國內約31個省區市宣布加入「一帶一路」規劃建設中來,「一帶一路」合作重點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一帶一路將是貫穿未來若干年的超級投資主題,未來鐵路、公路、航空、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突破點。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製造將進一步拉動鋼鐵、有色、建材等高耗能產品的需求,繼而拉動對煤炭的需求,緩解國內煤炭產能過剩的壓力。

機遇二:有利於煤炭企業走出去開發國外煤炭資源;「一帶一路」沿線有不少國家煤炭資源豐富,如中蒙俄通道上俄羅斯、蒙古是世界重要的煤炭生產國和煤炭出口國,哈薩克是中亞通道上的煤炭重要生產國,這都為我國的煤炭企業走出去,開發國外煤炭資源提供了有利條件,也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和合作空間。

機遇三:有利於開拓國際煤炭市場、促進煤炭國際貿易。「一帶一路」國家中擁有廣闊的煤炭市場,歐盟地區、南亞印度及東南亞地區每年都需要進口大量煤炭,而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可以幫助我們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發揮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作用,推動國內企業積极參与國際競爭,增強市場競爭力,有利於企業開拓國際煤炭市場,逐步形成「有進有出、大進大出」的煤炭進出口貿易格局。

此外,「一帶一路」也甲醇產業發展機遇。近10年來,我國甲醇產業發展迅猛,產能和產量快速增長。2014年我國甲醇產能超過6000萬噸,國家統計局統計2014年甲醇產量為3740.7萬噸,比上年增長26.2%。目前,我國甲醇產能已超過全球總產能的一半還多,據有關分析資料,2014年我國甲醇產能是全球甲醇總產能54.6%。而且煤制甲醇是我國主流,據初步調查了解,我國煤制甲醇佔了2/3,天然氣和焦爐氣制甲醇各佔1/6。

2014年進口甲醇433.2萬噸,同比下降10.8%;出口甲醇74.9萬噸,同比下降3.1%,凈進口甲醇358.3萬噸。近幾年來,我國甲醇消費持續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據中國氮肥協會甲醇分會分析認為,2014年我國甲醇表觀消費量為4686萬噸。並認為2015年我國甲醇將走出產能過剩境地,一直困擾甲醇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今年有望得到破解,預計2015年我國甲醇需求將達到5714萬噸。2014年國內甲醇市場價格基本處於持續下滑之中。

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往往會對相關產業產生重大影響,就甲醇行業而言,無論是上游原料價格還是下游消費方向,都與國家宏觀政策調整有著直接關係。

2011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規範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嚴禁建設年產50萬噸及以下煤經甲醇制烯烴項目和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甲醇項目。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天然氣利用政策》中,將「新建或擴建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甲醇及甲醇生產下游產品裝置」和「以天然氣代煤制甲醇項目」均被列為我國天然氣利用的禁止類。

從目前國內能源利用政策調整的方向來看,國內天然氣制甲醇生產企業成本壓力較大。目前國內已有少數工廠開始著手進行天然氣改煤制甲醇的工作,但由於投入巨大且回收周期較長,真正進入實質性操作的企業依然較少,且短期內難以形成有效產能。另外隨著國內節能減排力度加大,煤化工行業後期環保成本將要大大增加,這對目前以成本優勢拓展市場的煤制甲醇企業來說,今後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而從下遊行業來講,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將直接刺激甲醇汽油等消費領域的發展。另外,隨著國家對安全監管力度的加大,今後甲醇物流運輸成本將不斷提升,這對身為危化品且產銷嚴重分離的甲醇來說,無疑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一帶一路」國家中,東南亞、中東都是用天然氣生產甲醇,也是世界甲醇重要的生產地。「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可能緩解國內產能過剩的壓力,如中東國家伊朗就希望與我們中國企業開展合作,共同生產甲醇並聯手開拓國際市場,將產品銷往全世界,這無疑是國內甲醇企業發展的新機遇。

推薦閱讀:

道至簡,品至臻|貝岸諮詢城市巡禮暨城市高級合伙人啟動
【高端裝備製造之飛機】航空產業領跑高端裝備製造
18個行業的產業鏈全景圖【轉】
精準醫療催生產業新機
推廣沉香樹栽植 打造高端綠色產業

TAG:煤炭 | 發展 | 戰略 | 機遇 | 產業 | 一帶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