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范仲淹和中醫的淵源

在《岳陽樓記》中寫下傳誦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之樂而樂「的范仲淹(989-1052),不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范仲淹當時的官位已經相當於現在的副總理。不僅政績卓越,在西夏犯境之時還曾被派到邊關,守護得一方平安。大家知道的大多數是政治和文學方面的事情,卻不知他和中醫的淵源。其實他的名句遠不止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於中醫界他也留下「不為良相、必為良醫」這擲地有聲的話,對後世中醫形成了極大的影響。在他之後的數百年中,有些人棄政從醫,頗有受到他這句名言影響後所作出的選擇,不少醫家還引用此名言作為座右銘。

這是范仲淹在青年讀書的時代,還沒當官的時候,有一次到廟裡燒香禱告時發誓說我范仲淹一生只為老百姓做事,為百姓好的我就做,讓我當官,我就當個好的官,如果不讓我當官,那就一定讓我做個好的醫生,也是為老百姓解除痛苦。 他認為在只有名相和名醫才能夠救國。過去做醫生的地位並不高,基本上處於社會底層,一個讀書人,最大的願望都是考取功名,有的人考了一輩子也考不上,因此很多落第的人受此話影響而從醫,也拿范仲淹這句名言來鞭策自己。後世的很多醫書的序言里,別人在介紹的時候都要寫上:「昔范文正公(就是范仲淹)曾言:不為良相,願為良醫」這樣的話,有的書好幾個人寫序,每個人都把這話說一遍

宋慶曆三年(1043),范仲淹任參知政事時,對國事提出十條建議,包括建立嚴密的任官制度、重視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徭役等。他還有感於當時社會上醫生少、水平不高、醫療事故多的現實,認為這是國家對醫學不夠重視所致。因此,他在給朝廷的奏議中寫道:「《周禮》有醫師掌醫之政令,歲終考其醫事以制其祿,是先王以醫事為大,著於典冊。「指出這是周代重視醫學的體現。范仲淹在《奏議中》,特別提到當汴京(今開封)的醫學狀況令人擔憂的實際情況:「今京師生人百萬,醫者干數,率多道聽,不經師授,其誤傷人命者,日日有之「,懇切建議「選能講說醫書三五人為醫師,於武成廟講說《素問》、《難經》等文字,召京城習醫生徒聽學,並教脈候及修合葯鉺。其針灸亦別立科教授,經三年後方可選試,高等者人翰林院充學生祗應。「這種做法,相當於現今由國家在首都舉辦的高級醫學講習研究班,既設置醫學基本理論、醫療、針灸、藥學等科目的必修課程,還規定學習年限與選試辦法,這對於提高習醫者的醫學知識和診療技能,以及選用高水平的醫生,都很有裨益。他還認為,採取上述措施,「……不致枉人性命,所濟甚廣,為聖人美利之一也「。從宋慶曆四年(1044)開始,國子監於翰林院選派任職尚藥局「奉御」的名醫孫用和、趙從古等人,到武成廟為學生講授《素問》、《難經》及其他有關醫著,使北宋的醫學教育獲得一次振興,參加聽講學習者的醫學素質也因此而大為提高。但是很令人惋惜的是,范仲淹對國事提出的十條革新建議,遭到保守派的反對與攻擊,不久,范仲淹的參知政事職務被罷免,國家高級醫學講習研究班也隨之夭折。

山東青州有范公亭,亭子六角飛檐,頂開圓孔,與井泉上下相對。如今井口封有鐵條,無法見井內泉水。查資料得知,南宋祝穆《方輿勝覽》記載:「范公泉,在青州城西。范仲淹知青州,有惠政。溪側忽漏醴泉,遂以范公泉名之。令醫家汲此丸藥,號青州白丸子。」這就是關於范公為青州百姓治療流行眼疾的記載。范仲淹在青州不過短短兩年,卻為政清廉,愛民如子,深得當地民眾的擁戴。范公深愛青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創作了不少有關青州景物的詩作,如《表海亭》、《游石子澗》等。他還十分注重保護當地的文化古迹,曾專程去拜謁堯山、堯廟,作有五律《堯廟》。范公去世後,百姓感恩不盡,遂命名此井為「范公井」,此亭為「范公亭」,又在亭柱上鐫刻對聯,「井養無窮兆民允賴,泉源不竭亦世流芳」,以追思范公「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高尚品格。

中醫名家--李東垣,亦是拜范仲淹之後范尊為師,他對《傷寒論》有深入研究,還書寫了30餘萬言的《傷寒會要》,但可惜這本書遺失了。1243年,62歲的李東垣離開山東回到家鄉河北真定,在這最後8年里整理自己的學說,同時收了高徒羅天益,羅天益之後整理了《東垣試效方》,其他的《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活法機要》、《醫學發明》在這個時期重新整理。

范公專研醫書,尤重《素問》,他建議韓琦,用十天時間細「看《素問》一遍,則知人之生可貴也,氣須甚平也,和自此養,疾自此去矣。」又說:「《素問》奇書,其精妙處三五篇,恐非醫者所能言也。」他勸韓琦:「宜少服藥,專於惜氣養和,此大概養生之說也。道書雲『積氣成真』,是也。唯節慎補氣咽津之術可行之,余皆迂怪。貪慕神仙,心未灰而意必亂,宜無信矣。」

他認為精神療法很重要,心平氣和,平平淡淡即是真。這符合氣功健身之道,要求六根清凈,超凡脫俗,以意生氣。從排除雜念,以意念得氣,溝通人體經絡氣血,以激發人體受壓抑的潛能,增強免疫功能;以意領氣,調整臟腑,平衡陰陽,從而進入一種超脫的境界,以達到強身保健的目的。

范公主張多「看道書,見壽而康者,問其所以,則有所得矣。」是說不僅要從書本上學,還要向健康老人請教長壽之道。他自己對道書頗有研究,懂得「宜食輕於物,蓋益脾也。」

他還經常給友人開些偏方,客串醫者,過一回當良醫的癮。他給韓琦開的治牙疼醫方為用上好硫黃末揩牙即可止疼;他給尹洙開治清暑熱的藥方為「花蛇散」,「空心可日一服,甚有功」;治療目疾應注意「補藥不可熱」,「須惜真氣以補之」。頗有些辯證施治的味道。他又勸尹洙「學吃淡食」,也合現代養身之道。

在范仲淹去世後,邊關人們焚香痛哭,連敵人都點香跪拜,以示敬佩。這就是德行的力量啊!

范仲淹之所以成為儒者心目中的典範,主要是因為他的清修苦節。

  他做了丞相,但是他家裡卻窮的一塌糊塗,四個兒子只有一條像樣的褲子,誰有事兒的時候出去穿,沒有什麼事就在家裡穿破的。他的俸祿都施捨給需要幫助的人。

別人說他是「忠義滿朝廷」,就是這個意思,他見到讀書人窮困沒有錢了,就幫助人家,見到誰家喪葬嫁娶困難了,也幫助人家。還買了田地千畝,把家族的人都聚集起來,將地交給家族的族長管理,田地的收入就供給這些家的老人和讀書人,古人對家族是非常重視的,一個人如果能夠使家族繁榮興旺,那是儒者們津津樂道的事情啊,是大事,是要記功德的。

范仲淹還建立給學子們學習的地方,在蘇州就建立了文廟,凡是忠義之事,聽說了,沒有不做的。自己卻廉潔操守,不收回扣,不貪污,不亂花公家一分錢。范仲淹在朝廷一出現,搞得其他朝臣們誰都不好意思奢靡了,風氣為之一振。 他以無懈可擊的品行,成為了讀書人心目中的超級偶像。

過去有人評價,歷史上能夠以自己的德行佑護子孫千年的只有那麼兩三個人,一個是孔子,一個就是范仲淹。

  什麼意思?就是說,他的後代,一提自己的祖先,大家都禮敬,都客氣,都給面子,還有可能給提供生活來源的,就只有這兩個人能夠做到。

  比如孔家的後代,歷代皇上等各級人物都很尊重,范仲淹的後代呢?因為現在學儒的少了,所以大家不了解,在過去,儒生們如果誰和范仲淹的後代有交往,那是榮幸的事情,寫本書也要請人家來給寫個序的,便覺得臉上有光了。作為范仲淹的後人,緬懷先祖的同時,亦要發揚他的精神,弘揚醫德,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無論身處廟堂抑或江湖之遠,以祖先遺志以正身!

推薦閱讀:

7種風水布局要警惕! 霉運連連有淵源
「巾幗」不讓「鬚眉」的淵源
蠍子精與唐僧前世有何淵源?觀音告訴孫悟空什麼秘密?
推拿療法的淵源
在科儀中內煉 齋醮科儀與內煉養生的淵源

TAG:中醫 | 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