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解讀—平胃散
07-03
【出自】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適宜】 可用於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濕滯脾胃者。 【組成】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功用】 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主治】 濕滯脾胃證。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噁心,暖氣吞酸,肢體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 【方解】 本方為治療濕滯脾胃的主方。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脾為濕困,則運化失司,進而阻礙氣機,而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甚則胃氣上逆,發為嘔噦噫氣。濕性重滯,濕多則身重嗜卧,甚則下注而為泄瀉。治宜燥濕運脾,行氣和胃之法。 方中以蒼朮為君,以其味苦性溫而燥,最善燥濕,兼以健脾,能使濕去而脾運有權,脾健則濕邪得化。脾氣之轉輸,濕邪之運化,皆賴於氣之運行,況濕邪阻礙氣機,氣滯則濕郁,故方中臣以厚朴,本品辛苦性溫,非但善能行氣消滿,且有芳香苦燥之性,行氣而兼祛濕,與蒼朮相伍,燥濕以健脾,行氣以化濕,濕化氣行則脾得運化。佐以陳皮理氣和胃,芳香醒脾,以助蒼朮、厚朴之力。使以甘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葯。煎加姜棗,其調和脾胃之功益佳。綜合全方,重在燥濕運脾,兼能行氣除滿,使濕濁得化,氣機調暢,脾氣健運,胃得和降,則諸症自除。 【運用】 1、本方性偏苦燥,最善燥濕行氣。以脘腹脹滿,舌苔厚膩為證治要點。陰虛氣滯,脾虛胃弱者,不宜應用。 2、此為濕滯脾胃的基礎方,若證屬濕熱者,宜加黃連、黃芩以清熱燥濕;證屬寒濕者,宜加乾薑、草豆蔻以溫化寒濕;濕盛泄瀉者,宜加茯苓、澤瀉以利濕止瀉。 【歌訣】 平胃散用朴陳皮,蒼朮甘草姜棗齊,燥濕運脾除脹滿,調胃和中此方宜。 【來源】 《方劑學》 主編:段富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社保卡怎麼用?權威解讀在這裡,不知道這些您就「虧」了!
※麥門冬湯——經方解讀(七十三)
※八字命理奇書《子平真詮》解讀釋義
※八字十二長生解讀——帝旺
※女命訣解讀(二)
TAG: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