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有效途徑

  摘 要:「IQ至上」,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潮流。為了使自己的寶寶在智力發展上卓越超群,多少爸媽不惜重金,為寶寶的智力發展加上催化劑。而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足以使我們對傳統的「IQ至上」提出反思。 「IQ至上」,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潮流。為了使自己的寶寶在智力發展上卓越超群,多少爸媽不惜重金,為寶寶的智力發展加上催化劑。而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足以使我們對傳統的「IQ至上」提出反思。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在1983年首次提出的。他打破了傳統的智力理論中人的智力只有一個層面的說法,而把人的智力分為8大方面。這一理論的提出,不僅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思考,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也給我們的年輕爸媽注入了一個新的育兒理念,這個理論將會促使我們年輕的爸媽對培養寶寶的智力發展,對寶寶成材的評價體系有一個根本的改變。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對這個8大智能的概念進行初步介紹。並就如何創設環境,培養寶寶的多元智能提出一些建議。在以後的文章中,我們將根據多元智能的理論,有系統地介紹如何根據寶寶的智能發展水平,來提高寶寶多元智能的一些遊戲方法,希望各位爸媽能與我們共行!  如何啟發寶寶的8大智能  多元智能是把人的智力分為8個方面,包括語言、數學邏輯、視覺空間、音樂智能、人際社會智能、肢體動覺智能、內省智能、自然智能。  語言智能之寶寶不會說話怎麼辦  加德納認為,語言歷來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種「人類智能的卓越範例」;加德納指出了語言修辭方面的重要性,語言是使別人信服其行動過程的一種能力:語言具有增進記憶的潛能,或根據記憶排序或編程以運用詞語的能力;語言是解釋概念的能力、並在這種活動過程中理解隱喻價值;人們可以用語言來反思語言,或進行與文化相關的語言學研究分析。  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在於人能運用詞語進行溝通和記錄,表達強烈的情感,譜寫歌曲。在人類歷史的早期,語言通過探索及擴展人類智能多種可能性,改變了大腦的結構及其功能定位:口頭語言促使我們的祖先由具體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如同他們從為「物體命名」發展到脫離具體物體進行議論;「閱讀」使人們能夠認識一些並未親身經歷的物體、場景、程序及概念;「寫作」則使人能夠與素昧平生的人進行交流。正是通過語言及其思維能力,使人類能夠記憶、分析、解決問題、策劃未來並進行創造發明。  養育者的問題:  我的寶寶已經18個月了,可是還沒有開口,發音也不清楚,怎麼辦?  我們的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如何創設良好的環境來培養寶寶的語言智能呢?其實,語言智能深深植根於我們對自己能力的感受與自信。嬰幼兒在安全的環境中越能夠經常練習這種智能,就越容易發展語言技巧,且能夠受用終生。具體方法如下:  講故事:講故事是最古老、最生動的語言技巧之一。這種教育方法的運用旨在激發寶寶的動機、解釋事件或過程,或者僅僅為了創設一個適宜的語言環境。  大聲朗讀:爸媽的朗讀,能通過語言的聲音、節奏、音樂感傳入寶寶的耳朵。特別是爸媽用充滿激情與感觸的聲音朗誦他們所鍾愛的文學作品,由此所激發起來的寶寶的興緻,往往能夠維持終生。寶寶在與爸媽一起大聲朗誦詩歌和童謠等文藝作品後,能夠極大地增強他們的自信。  玩文字遊戲:爸媽通過文字遊戲、與寶寶們分享喜愛的文學作品、充滿熱情地參與討論、實地參觀、尋訪地方戲曲等方式,可為寶寶們提供有效的示範。  數學智能之寶寶沒有數字概念  加德納認為,皮亞傑(Jean Piaget)從「感覺運算期」發展到「形式運算期」的認知發展模式,或許重點是在描述「邏輯一數學智能」方面的發展。皮亞傑有關邏輯一數學智能發展的描繪,源於兒童與環境中的物體的互動。所謂的數學智能,就是發現數字的內在含義,並能把「具體事物」轉變為「抽象符號」,再進行抽象事物的處理。最後,來思考假設與陳述間的關係和涵義。  邏輯一數學智能涉及許多構成要素:數學計算、邏輯思維、問題解決、歸納和演繹推理、對模型和關係的辨別等。數學能力。核心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養育者的問題:  我的寶寶已很會說話,可是,對數字沒什麼興趣,怎麼辦?  我們的建議  加強對數的敏感: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加強寶寶對數的敏感至為重要。當給寶寶任何一樣吃的食物或玩具或指給寶寶看周圍的環境時,可隨口告訴他(她):「這是一個洋娃娃」、「這裡有三棵樹」等。在說到數字時可加強語氣,以此加強寶寶對數的敏感。  讓寶寶學會數數:跟寶寶在一起取東西或吃東西時,可順便教他數數。比如,讓寶寶數一數碗里的餃子有幾個,外邊馬路上的石子,玩具箱中的玩具有多少等。   玩數字遊戲:在玩幼兒的籃球遊戲時,可為每個籃框指定一個數字,然後讓寶寶排序或進行前後顛倒的排列,使寶寶掌握並逐漸察覺數字的可處理性。    視覺空間智能之寶寶對圖畫不感興趣  視覺作為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比語言符號更為古老。化石紀錄顯示,遠在人類使用語言之前,視覺器官就已經高度發展。視覺器官是人類早期獲取知識的重要工具。人類最早的繪畫是由視覺——空間智能所激發而創作的。  視覺——空間智能集中了其它一些相關技能,這些技能包括視辨別、再認知、投射、心理圖像、空間理解、映像操作、複製內外心像等,每個人都可能擁有或表現出上述這些技能的部分或全部。例如,達芬奇等人,就是通過偉大的藝術作品顯示其空間智能。其它如牛頓,把宇宙視為由各部分彼此關係所集合的一架機器,這正是微妙內心圖像的證明。  養育者的問題:  我的寶寶對書中的符號或圖畫好像不太感興趣,怎麼辦?  我們的建議  點綴居室環境:將長椅、座椅或抱枕都成為深受寶寶歡迎的居室輔助物品。在居室中,放置彩色的織布或亮麗的地板墊,就如同展示一些美術佳作。還可布置一些牆報或圖畫、插花或盆景,或交互呈現不同物品,創設啟迪寶寶視覺活力的環境。  放置各種形象化工具:形象化工具有各式各樣、包括紙張、粉筆、鉛筆、墨水、顏料、照相機、電腦、錄影帶和投影機等。讓寶寶妥善地整理和保存這些工具,既可保證他們隨時使用,又避免顯得凌亂。  開設家庭展示區:為了避免寶寶在視覺上的負擔過度,可選擇居室的特定空間展示美術作品、資料或照片。在家庭中展示所搜集的藝術作品,有時可以達到與展覽館相媲美的水平。  音樂智能之寶寶聽到音樂沒有反應  音樂智能擁有獨特的規律和思維結構,與其它智能沒有必然聯繫。音樂無疑是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作為自我表達的方式,以人的聲音和身體為器具。音樂是與人類共同存在於世界之中的藝術。我們在誕生前,就伴隨著母親的的心跳聲一起生活9個月。我們與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節律及更精妙的新陳代謝和腦電波活動節律共存。人類與生俱來就擁有音樂的天賦,每個人都能夠發展這種才能。  在兒童早期,對音樂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4-6歲是對聲音和音調敏感性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一個豐富的音樂環境能夠為今後音樂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在布魯姆的《在幼兒期的天賦發展》一書里,他指出在他研究的天才鋼琴家中,很多並非來自音樂世家。不過,他們的雙親都健在,都支持寶寶發展音樂興趣。同時,音樂家都有一個溫馨、關愛和支持他們的啟蒙爸媽。在以後的事業發展中則有一位嚴格要求的爸媽。  養育者的問題:  我的寶寶聽到音樂,幾乎沒什麼反應,怎麼辦?  我們的建議:  把音樂引入居室:在寶寶進入居室時播放柔和的音樂,具有集中寶寶注意力,並提高寶寶身體能量的功能。在正常情況下,寶寶進入居室時具有各種思緒、感受、知識水平。音符可以創設一種有助於寶寶專註於學習的積極氣氛。  讓寶寶的生活環境充滿音樂:為使寶寶認識到音樂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各種聲音,可在家讓寶寶多聽廣播、看錄像、激光影碟和電視、聽音樂等,讓這些都成為寶寶日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讓寶寶接觸古典音樂:聆聽經久不衰的古典音樂,不僅能促使寶寶的音樂智能的發展,還可以使他們的身心更為健康。所以,爸媽可根據寶寶的實際心理狀況,為寶寶播放不同的音樂。如有些古典作品可以使寶寶身心得到放鬆,而有些則可以提到他們的注意力。如果爸媽能為寶寶選擇較合適的音樂作品,一定會使寶寶對音樂的作用有深刻的理解,從而更加喜愛音樂。  誠如法國的文學家雨果所言,語言、數學和音樂是開啟人們心靈的鑰匙。如果我們能通過我們的建議,使寶寶在這些智能的發展上有長足進步,那麼,在他們的一生髮展中,會獲益無窮。  人際社會智能之寶寶不願意融入人群  人際社會智能指了解他人的心情、期待和洞察內心的能力。善於與人交往、能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愛。能同情幫助他人,並能與他人分享的能力。表現在1-3歲寶寶的身上,就是喜歡與人交往,能從別人的表情、動作和、和語言等了解他人的意圖,順利地與人交流,樂於助人,並有模仿他人,學習他人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寶寶在形成人際---社會智能的過程中,他們漸漸地知道外面的世界是由不同的人組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跟爸媽親等養育者交往時,需要根據他們的情緒表現而來調節自己的行為,選擇最有效的交往方式。這對他們將來的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人際---社會智能發展較好的寶寶很容易與他人建立積極的信任關係,從而促進他們向別人學習的動機,以此促進其它智能的發展。與此同時,在與他人有良好的互動關係後,有助於他們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形成良好的性格,這將有助於寶寶今後構建健康人格,為今後的生活和事業典大堅實的基礎。  養育者的問題:  我的寶寶看到別人,從來不會主動去叫他們,怎麼才能促進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  我們的建議:  讓寶寶了解自己的家人:可以把全家的合影掛在寶寶視線所及的地方,讓寶寶每天能看到這些照片。同時可以利用空餘時間,指著照片,把爸爸媽媽還有外祖爸媽、祖爸媽的名字,職業等告訴寶寶,增加寶寶對自己家人的認識。同時,還可以利用爸爸媽媽還有外祖爸媽、祖爸媽過生日的時候,告訴寶寶爸爸媽媽、外祖爸媽、祖爸媽的年齡等。加深寶寶對自己家人的印象。  讓寶寶學會關愛他人:通過講故事,或讓寶寶看以小動物為主的有故事情節的電影或電視,通過爸爸媽媽的講解,使寶寶了解小動物們的此時此景的心情,從而增加寶寶對他人內心世界洞察的能力,同時,也可使他們學會與他人共歡笑,同悲傷的移情能力。   讓寶寶多與他人交往:在周末或其它空閑的時間,多帶寶寶在小區、公園或有兒童遊樂的大商場與別的寶寶玩。由於現在的居住環境,鄰里之間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又由於獨生子女,寶寶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少而又少。當爸媽工作的時候,他們大都接觸的是祖爸媽或保姆等,所以,缺乏與同伴交往的技能。為彌補這洋的不足,有必要增加寶寶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  肢體動覺智能之寶寶只要人抱、不肯走路  肢體動覺智能指巧妙地處理自身與物體的關係、善於調節身體各部的運動、支配自己身體的能力。在1-3歲的寶寶身上表現為骨骼肌肉發展良好、喜歡用自己的肢體或手指做各種遊戲,喜歡跑跳等,動作靈活、身體協調能力強,能夠很好地保持身體平衡。肢體動覺智能不僅有利兒童的身體發展,也有利於他們的智力發展。與此同時,肢體動覺智能的發展,也能使兒童很好地宣洩心理壓力,促進他們的積極情感的產生。  肢體動覺智能的發展,還有利於兒童的意志培養。因為在體能的發展中,十分需要兒童的堅強毅力。  養育者的問題:  我的寶寶出去不肯走路,一直要抱,怎麼辦?  我們的建議:  讓寶寶喜歡自己走路:走路,對於對尚未學會走路的寶寶來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對已經學會走路的寶寶來說,同樣能夠很好地促進他們的肢體動覺智能。因此,營造一個寶寶喜歡走路的環境,乃是十分必須的。對尚在蹣跚學步的寶寶來說,平時可以讓寶寶有更多的練習機會,比如將她/他喜歡的玩具放在稍遠的地方,爸媽牽著他的手讓他走過去自己去取。對剛學會走路的寶寶來說,則可在地上用報紙等堆成小土堆等,讓寶寶可以跨過去,或踩過去。以此增強寶寶走路的興趣。  讓寶寶學會攀爬:爸爸或媽媽可以匍匐在地上,用自己的身體形成一座小山,而另一方扶持寶寶去攀爬。邊唱兒歌,邊讓寶寶多次練習,讓寶寶在鍛煉自己攀爬能力的同時,充分地享受到親子之樂。與此同時,爸爸和媽媽還可以和寶寶一起練習看誰爬得快。利用裝電冰箱、洗衣機等廢舊紙箱,做成小火車,讓寶寶通過鑽、爬「小火車」,促進其肢體動覺智能。  內省智能之寶寶很喜歡自己動手做、但又做不好  內省智能表現為有良好的自我知覺能力。善於打理自己的生活。有很強的獨立性、知道基本的禮儀和與人交往的準則。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1-3歲的寶寶表現為,知道自己的名字,對周圍充滿好奇,會根據別人的反應而來調節自己的行為。同時,凡事都要自己去做,並能較好地獨立完成一些基本的事情,如自己吃飯、穿衣、收拾玩具等。能漸漸坦然地接受與爸媽的分離。  養育者的問題:  我寶寶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做,可是又做不好,我是讓他做,還是儘可能幫他做好?  我們的建議:  讓寶寶了解自己:在家裡,可以通過穿衣鏡讓寶寶來了解自己。有空閑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對著鏡子,指出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等。也可以讓寶寶模範自己的動作,伸出自己的手、腿等,對自己的五官和肢體有清醒地了解。  讓寶寶做自己的事情:寶寶的自我意識,是隨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加而增加的。因此,創設一個讓寶寶可以自由地「做事」環境就顯得極為重要。隨著寶寶的成長,可以讓他們從自己用手抓飯吃到自己穿鞋,直到他們可以自己拿出玩具,結束後可以自己收拾好玩具。  自然智能之和寶寶出去的時候該怎麼帶他玩  自然觀察智能指善於觀察自然事物、善於辨別自然環境中各種現象的能力。還能對這些現象和事物的內在關聯做出判斷。知道如何去愛護自然和保護自然。表現在1-3歲寶寶的身上主要有喜歡在戶外自然的環境中遊戲,對小蟲、小鳥等小動物有很大的興趣,也喜歡看樹、花等自然景物。對自然的變化很敏感。  養育者的問題:  我的寶寶一直要出去,可是帶他出去,又不知道怎樣陪他玩。  我們的建議:  讓寶寶有一雙發現的眼睛:經常帶寶寶到戶外或公園,攝入寶寶眼帘的動物或植物等都指點給寶寶看,並有耐心地陪寶寶對這些自然的景象、動植物進行仔細地觀察和大膽的探索。久而久之,就能培養寶寶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可以對自然事物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讓寶寶運用多種感官來感受自然:當寶寶在自然的環境保護中,可以引導寶寶用多種感覺器官來感受自然。比如,當白天帶寶寶看到日光在樹葉婆娑里時而顯現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在日光下玩追逐自己影子的遊戲,也可以伸手去觸摸樹葉,感受樹葉的質感。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增強寶寶對光與影的興趣,也可以增強寶寶對樹葉等植物的興趣。
推薦閱讀:

揭秘潛能開發的真相:被誤讀的多元智能
人的智力是天生的嗎?

TAG:兒童 | 發展 | 有效 | 多元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