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的目的不是為了摧毀個性,而是為了建立自我

1

幼兒園開學在即,通過繪本、故事或遊戲等方式,把孩子從早上入園到下午放學一天里各個時段的內容清晰的告訴孩子,可以更好地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讓孩子了解自己一天內在幼兒園的基本作息規律和可能的經歷,明白一件事後接下來自己該做什麼,有助於語言能力和自控力都還很低的孩子消除恐懼,適應環境。

2

當孩子有一些無心之失時,比如尿床、打翻了牛奶,他本能地會進入緊張情緒中。這時成人的提醒、說教、指責都會變成火上澆油,讓緊張指數一下子沖高。尤其是對兩三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很容易把「事」和「人」混淆,因為一件事做錯了,就以為自己是壞孩子。如果有的孩子故意搞破壞怎麼辦?那父母要做的也不應該是懲罰或批評,而是弄明白孩子為什麼要故意。如果是「故意」,那父母更要檢討,是否自己不當的教養方式引起了孩子的逆反,或者是對孩子關愛不夠,孩子為了吸引自己的關注才「故意」的。

3

孩子小時,每次都有人讓座(廣州人文素質其實特好)。他就覺理所當然竟然上車就嘟嚕想人讓座。經過講道理現在會自覺找地方站還會讓位給老人。從教育的角度,為了座位當著孩子的面打別人,孩子會怎麼想?讓不讓座,是道德層面問題,打不打人是法律層面問題。不讓座我們可以譴責,但打人就該負民事,甚至刑事責任。用違法的行為去強迫一個人道德高尚,是愚蠢的,同時會造成更大的惡果。就如同用「黑打」的手段去「打黑」一樣。孩子也會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手段,更無從學會尊重和包容。

4

在個體更獨立的狀態下,他的愛才會更成熟,不會是陶醉,也不會是倚賴。成熟的愛是倚靠、不是倚賴,倚靠是在你偶爾疲倦的時候可以靠一下休息一下。——蔣勛《孤獨六講》

5

我立規矩的原則:

1、自己做不到的,不去要求孩子做到。

2、規矩要建立在對孩子的身心發育規律特點,心理需求和能力發展水平的理解和尊重基礎上。

3、規則簡潔明確,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讓他知道什麼能做不能做。

4、只有預先訂立違規後如何懲罰才可以去執行。

5、規矩盡量少,更多是培養好習慣,但不強求。

6

界限的目的不是為了摧毀個性,而是為了建立自我;規則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自由,而是為了確保安全。當我們以規矩之名,禁止一歲孩子扔東西;強迫兩歲孩子去分享……實質是把孩子原本成長中的正常表現,通過遏制或強化,製造成真正的問題。規矩的目的是幫孩子建立好的習慣,為了規矩而規矩,是畫地為牢。

7

我兒子快六歲了,之前一直在蒙氏混年班,現在幼兒園要求開一個預備班(年齡在6至7歲)專針對這一年齡的小朋友的文化知識的蒙氏班,班上幾個小朋友都過去了,我還在考慮兒子過不過去好,請給點?議我好嗎,我很焦慮。對你孩子的身心發育情況,個性天賦,興趣愛好,智力發展情況不了解;對你的的教育理念、生活態度、家庭背景不了解;對蒙氏班的教學理念、方式和內容不了解,我如果給你建議就太不負責了。你從這三個方面做一個表,設計一些問題,靜下心來回答,你自己會找到答案的。

8

孩子從出生後就是自己帶我儘可能給她愛與自由,多肯定誇獎她,和她商量著來,接下來面臨著搬新家和我上班奶奶要幫看孩子,我很憂慮這兩個大變化給孩子帶來傷害或不利影響,我要怎麼讓孩子平穩過渡和維持原有的親子關係,真的很不放心孩子,我是不是心態不夠好? 是的,把你的擔憂換成祝福。擔憂本身就是一種負面暗示,很容易變現。相信孩子有自己去面對問題的能力和天賦,你對孩子的擔憂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自信。改變認知,把環境的變化視為一次挑戰,是幫助孩子成長的。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放下焦慮,自己並傳遞給孩子一份信心、勇氣和力量,去擁抱新的生活環境。

9

我的兒子已經3歲了,從小跟著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現在對於跟著爸爸媽媽回家很排斥,我現在很困惑該怎麼辦?強行帶回來呢還是怎樣?首先要接納和理解孩子的這種情緒。三歲前是孩子和父母建立穩固依戀關係最重要的階段,你們既然把他放到老人家,那就要接受現在孩子不願跟你們走的現實。儘力讓爺爺奶奶先跟著孩子一起上你們那裡住一階段,並且不要指責孩子身上的問題。關係先於教育,先培養感情,建立好親子關係,再慢慢規範孩子行為。

10

我的孩子三歲七個月,個性很倔強,打他都不怕,其實我很不情願打他!但是他太調皮。 每次告訴他不可以吃人家的東西他不聽,每次喜歡吃人家的東西。有時還會拿人家桌上的吃的,人家會認為孩子這麼沒家教,但是我經常教育他不要,他不聽。我真的很頭大。

1、要尊重一個三歲多孩子的理解力和道德感,好的習慣形成是有漸進性和反覆性的,要有耐心。

2、生活上照料的到位嗎?

3、父母言行一致,還是流於說教。

4、打罵是抗生素,效果越來越小,更多是激起逆反。

5、當孩子認為對你而言,你對別人的看法比對他的關愛還看重時,他會信賴你嗎?沒有威信何談教育。

11

孩子和小朋友玩被欺負怎麼辦?孩子去幼兒園不適應怎麼辦?孩子假期去姥姥家被慣壞怎麼辦?……父母的過度焦慮,不僅無益問題的解決,反而形成一種負面心理暗示,把原本孩子成長中必然的經歷,那些可以依靠內在動力和能力解決的問題放大,讓擔憂變現。懷疑孩子,實質上是對自己的人生和影響力缺乏信心。

12

父母對孩子問題的過度擔憂和焦慮才是教養中真正的問題。製造問題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那些被父母定義為問題的,多是孩子特定成長階段的身心特徵。育兒,保持一顆平常心,恪守生活的常識,做最好的自己就夠了。相信,價值觀對了,世界就對了;心簡單了,生活就簡單了;父母成長了,孩子就成長了。

13

父母「自以為是」的愛:

1、用自己的期望、好惡來塑造和評價孩子。

2、局限於自己過去的經驗和知識來教育孩子,缺少開放心態和終身學習的意識。

3、制定違背孩子成長規律,對其尊嚴、價值和唯一性缺乏尊重的規矩。

4、預言孩子沒出息。

5、為了激勵孩子拿他和別人比。

6、擔心孩子失敗、犯錯,總替他做選擇。

14

每個孩子都有內在自我成長的動力和能力,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一個孩子向上攀登的渴望。有人從這張圖片中讀出了危險和父母的嬌慣,而我看到的卻是一個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以及內心的那份堅定、自信和成就感。這才是真正的不嬌慣,是對孩子試圖靠自己的努力作出獨立行為的支持,是對孩子成長權利的尊重。

15

香港電台知名主持人梁繼璋曾給兒子寫過一封信,這封信很快流傳於各大網站,很多父親看後感觸很深,我覺得不只給兒子,其實適合所有人看!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寥寥幾字,蘊含萬象人生,非常感染人!「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推薦閱讀:

☆ [手工]DIY達人教室 平凡布料變個性窗帘
長款外套搭配術,打造女神范兒,個性又時髦 ~~
認清個性 順勢引導 事半功倍
雙子座與其他星座的緣分指數及個性
個性六角星抱枕-手工布藝製作教程

TAG:自我 | 個性 | 界限 | 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