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社會轉型期家庭關係變化:由血緣延伸到姻緣-中國戰略網

 近期,某網站的一個討論小組引起廣泛關注。這個小組聚集的近萬名年輕成員,大多面臨同樣的「家庭煩惱」:「80後」子女與「50後」父母在生活方式、價值取向、人生規劃等方面難以調和的矛盾。

  這只是一個縮影。從大城市中照看孫輩的「北漂老人」,到獨生子女夫婦過年回誰家;從4700多萬婦女農村留守,到高考考場外焦心翹首的父母……我們的家庭生活,隨著時代悄然改變。

  當越來越多人離開鄉村或城鎮的「熟人社會」,一頭扎進大中城市的「陌生人叢林」;當傳統大家庭逐漸消失,城鄉家庭呈現出「4—2—1」的結構;當第一代獨生子女成家立業,觀念衝突、代際鴻溝帶來親緣關係的日漸疏離,我們不能不思考,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社會轉型期,我們的家庭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社會改變家庭,家庭也影響社會。「丁克族」等家庭生活方式,挑戰著決定社會延續的家庭生育功能;「獨二代」的家庭特徵,又讓新時代家庭的社會教育功能頗受爭議;家庭的經濟功能、社會地位功能甚至是個人滿足功能的改變,都或多或少形塑著這個變動中的社會。認識了家庭,才能更好地看清社會。

  如何在社會轉型期的背景之中,認識發生於城鄉家庭迅速卻無聲無息的巨變?如何在人口拐點的影響之下,認識處於家庭關係核心的代際關係變化?本期「時事觀察」,聚焦社會轉型期的家庭關係變化。

  「家本位」觀念緩解代際關係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楊善華

  與「家本位」文化相聯繫的,是一種父母對子孫負責的、在代際關係上「向下傾斜」的責任倫理。等「80後」、「90後」結婚生子,他們就會體會到自己對家庭和孩子的責任。他們向「家本位」傳統回歸之際,也就是他們和父母的代際衝突緩解之時

  如果從文化層面來考察影響中國社會中家庭互動關係的因素,那麼作為中國傳統的「家本位」文化毫無疑問會佔據首要地位。

  「家本位」文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一、在家庭成員與作為整體的家庭的關係方面,強調家庭高於個人,個人利益應該服從家庭利益(當然,反過來家庭也必須考慮滿足家庭成員的個人利益,但這是後一步的事)。二、強調每個家庭成員對家庭所負有的責任,並且認為這種責任應該伴隨家庭成員生命的始終。三、「家本位」既包含了「家庭本位」,也包含了「家族本位」,即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對自己家庭所歸屬的家族負有責任與義務,「光宗耀祖」為此做出了一個最好的注釋。

  在中國社會中,與「家本位」文化相聯繫的是一種父母對子孫負責的、在代際關係上「向下傾斜」的責任倫理。

  這種責任倫理首先體現在父母在與子女相處時責己嚴、待人寬的態度。年輕時,他們撫養子女是不計回報地付出;到老了,只要自己有能力,他們還是不計回報地付出;等到喪失付出能力時,則把不要子女的付出或盡量減少子女的付出作為自己的付出。

  這樣,責任倫理就自老一代有孩子時起,一直貫徹到他們離開這個世界。而且,對每一代人來說都是這樣。這種責任倫理與中國社會轉型期的一些特點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目前家庭中作為父母的「50後」、「60後」與作為子女的「80後」、「90後」甚至「00後」在代際相處時的一些問題。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社會從體制上開始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這樣的轉型從消費上看,便是告別了「短缺經濟」,轉變為「買方市場」。市場上各種消費資料的供應從來沒有如此充足,城鄉絕大多數家庭的生活水平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上世紀80年代,中國城鎮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農村亦由於計劃生育的緣故,每個家庭所生育的子女數目大體都維持1—2個,這使得父母有更充足的精力和財力來提高他們的撫養質量,但反過來他們對子女未來成才的期望也大大提高了。由於受到家庭的優待並處於家庭中心位置,80年代之後出生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和觀念。

  社會轉型期還有一個特點是功利主義文化和個人本位價值觀在社會中的擴散。功利主義文化的基本特徵是,對行為的評價由動機評價轉變為後果評價,它的本質是急功近利,並以追求短期收益的「有用的就是好的」作為基本評價準則。這樣的思想意識和觀念向社會各個層面不斷滲透,導致了社會價值的多元化。而追求眼前的個人利益這樣一種短視行為亦逐漸演變成社會的共識。

  由於轉型期就業壓力驟增,工人、農民實際社會地位下降,使得大多數城鄉家庭都對升學賦予了更高和更迫切的期望,以藉此提高自己子女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再加上目前向上流動只剩了升學這條主渠道,因此,家長們不管是出於對子女未來更好出路的考慮,還是自己在社會上有面子(子女是否有「好」的前途是家庭之間、甚至家族之間社會競爭的內容之一)的需要,勢必要想盡辦法讓子女搭上高等教育的快車,從而形成「千軍萬馬」過高考獨木橋的局面。

  由於這種背景,不管在城市還是農村,很多家庭在子女剛出生時就已經開始籌劃未來的成長之路了。可以想像這樣的期望會對這些家庭的孩子形成怎樣的壓力。但是從子女這邊來看,他們的自我中心意識卻是和功利主義文化、個人本位價值觀很是契合,再加上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這使他們急於擺脫父母的安排和控制,試圖無拘無束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他們這樣的行動往往會被他們的父母認為是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將來會吃大虧從而加以干涉。顯然,在這樣的家庭中代際衝突幾乎不可避免。

  但是,因為責任倫理是向下傾斜的,所以等到「80後」甚至「90後」步入婚齡結婚生育的時候,他們就會體會到自己對家庭和孩子的責任,這時他們就會理解自己父母當年的做法。所謂「養兒方知父母恩」便是這個意思。因此,他們向「家本位」傳統回歸之際,也就是他們和父母的代際衝突緩解之時。

  家庭關係已由血緣延伸到姻緣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沈崇麟

  社會結構的變化,導致中國出現了許多難以用經典家庭結構分類法定義的家庭結構類型。應導入「關係性」視角審視轉型期的中國家庭,把家庭看作一種親屬圈,因此可說,家庭關係的邊緣正在擴大——從血緣延伸到了姻緣,這也意味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比以往更複雜

  人們常用「核心化」來概括我國城鄉家庭的變化,而所謂「核心化」是以核心家庭在家庭總數所佔的比例來衡量。從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來看,這樣的概括並不正確,至少不是完全正確。要了解中國家庭的變遷,首先要了解中國家庭的形成和生長機制。

  西方家庭有著明確的起點和終點——兩個在社會上獨立的男女,通過婚姻組成了家庭(夫婦家庭),然後結婚生子(核心家庭),孩子長大成人離開父母(空巢家庭),最後夫婦二人離開人世,一個家庭就此終結。

  而在中國「夫方父系」的家庭制度中,家庭好比大樹的主幹,而兒子(不包括女兒)的家庭則是樹榦上的枝。在中國傳統的多子女家庭中,婚嫁過程通常是由長而幼有序進行。兒子結婚後,通常並不立即與父母分家,而是與父母及未婚的兄弟姐妹一起生活一段時間,到下一個兄弟結婚時才與父母分家另過,留下新婚的兄弟與父母同過。

  這時,也意味著一個核心家庭從父母的主幹家庭中繁育出來了。如此這般周而往複,在夫方父系家庭之乾的成長過程中,產生了一個個子女的核心家庭。因此從家庭的形成和成長機制來看,夫方父系的主幹家庭是中國家庭之干,子女的核心家庭是中國家庭之枝。

  中國式主幹家庭的維繫,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夫方父系的家庭制度,二是多子女的生育模式。中國社會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變化,使這兩個條件都發生了變化。

  首先,在中國社會,尤其是城市,夫方父系的單系家庭制度,已經為夫婦雙系並重的家庭制度所取代。從婚姻的建立、家庭的居處到與夫婦雙方父母的聯繫、贍養和資助等,都明顯具有雙系並重的特點。

  此外,隨著我國獨生子女政策實施後出生的一代逐漸長大成人,在人口要素上,維繫中國傳統主幹家庭的條件也不復存在。因為在每個家庭都只有一個子女的情況下,夫婦雙方至多只有一方父母的家庭能建立起主幹家庭。而另一方父母只能是空巢家庭。這就是說,中國社會結構變化,給中國家庭帶來的最為主要的變化不是「核心化」,而是傳統的夫方父系式主幹家庭的消亡。

  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導致中國家庭出現了許多難以用經典的家庭結構分類法定義的家庭結構類型。筆者近年主持的家庭調查發現,在當前的中國社會,親子分離的家庭、夫妻分居的家庭、周末家庭、與父同居的主幹家庭、與母同居的主幹家庭、與夫妻雙方父母輪流居住的主幹家庭等非經典的家庭結構類型都不在少數。

  在中國社會,尤其是在農村,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子女結婚後或先短暫地與父母共同生活,形成一個主幹家庭,不久與父母分居建立自己的核心家庭,或婚後立即建立自己的家庭,但親子兩代的家庭常常比鄰而居。特別是孫代,可能經常住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家,或者白天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家、晚上回父母的家。不僅如此,婚後與父母分居的子女本身也可能經常吃住在父母家,這樣也可以說形成一個關係式的主幹家庭。

  這就是說,在定義家庭時,不能停留於傳統的「集團性」的視角,即地域性的視角,而必須從家庭功能角度,導入「關係性」的視角。「集團性」視角強調家庭成員的確定性和家庭成員互動類型的穩定性,把家庭看作是一種同居一屋的親屬集團;「關係性」強調家庭成員的不確定性和家庭成員互動類型的靈活性,把家庭看作是一種親屬圈。從這個觀點出發,我們不難發現家庭的邊緣正在擴大——從血緣延伸到了姻緣。這種變化導致家庭關係的擴大,也意味著今天的中國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比以往更為複雜。

  就代際關係而言,「80後」、「90後」的家庭成員,不僅要面對父母,而且還要面對祖父母,外祖父母;而這些長輩無不望其成龍成鳳。「80後」、「90後」的中國人,自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各種社會期許、家庭期許就如一座大山,壓在身上。這也正是中國家庭代際矛盾之源。隨著中國社會家庭邊緣的擴大,這種矛盾正在越演越烈。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改變社會對下一代的期許,以「成人」而非「成龍」為目標,讓我們的下一代從長輩們期望的重壓中解放出來,自由地成長成人。


推薦閱讀:

從手相:看你一世姻緣
生命密碼深層溝通——解開姻緣之謎
未婚男女求姻緣(即催婚)如何調理之秘法
命理分析如何找到適合你的姻緣!
姻緣掌中求

TAG:社會 | 中國 | 家庭關係 | 家庭 | 戰略 | 姻緣 | 轉型 | 關係 | 變化 | 聚焦 | 轉型期 | 社會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