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為何要現場砸瓷 翟健民:從沒砸錯過

王剛:為何要現場砸瓷 翟健民:從沒砸錯過轉載  從2006年開始,由王剛主持的電視鑒寶節目《天下收藏》在國內走紅。和其他同類節目關注藏品價值的高低不同,《天下收藏》因更專註辨別藏品真假並且設有「砸寶」環節而顯得更加驚心和與眾不同。儘管也曾遇到各種各樣的爭議,但《天下收藏》節目一直在全國同類鑒寶節目中獨領風騷。不過近日一場在首都博物館舉行的《「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卻把該節目推上風口浪尖,因不少觀看過展覽的藏友和專家一致聲討《天下收藏》節目實際上毀掉了不少真品。著名收藏家、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主任姚政等反覆觀看展覽後稱,王剛手中的護寶槌砸掉的贗品中不少是真品,有的甚至是珍品。經典的「王剛砸寶」畫面遭遇到了最大一次信任危機——  收藏家喊話:別砸了,多可惜  《「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由《天下收藏》欄目組與首都博物館共同舉辦,從《天下收藏》節目中被砸掉的300多件「贗品」瓷器中選擇了30餘件精品,同首都博物館的館藏珍品進行對比展覽。一些收藏界人士在觀看完展覽後表達了氣憤和嘆息,有十幾年收藏經驗的北京藏友張遠芳,指著一件「當代仿品」乾隆款琺琅彩開光山水紋雙象耳瓶稱,「上面的藍釉料,得是當年進口的藍寶石,只有寶石釉才會發出這種光亮;這粉彩畫得多好,得是大師級畫家的手筆。贗品不可能用這麼昂貴的原料,有這麼精湛的工藝。當代人想做出這種水平的瓷器,那得好幾個大師通力合作才行。你做胎,他做釉,我畫粉彩,得費多大勁!」收藏名家姚政也表示,「現在景德鎮國家級的大師,都做不出來這樣的瓷器。」他們建議,首都博物館應立即撤展,以免誤導觀眾,並認為《天下收藏》欄目應該停止「砸寶」行為,不要借吸引眼球而傷害藏品。  熟悉該節目的觀眾都知道,節目從開播以來,每期都圍繞中華文化藝術瑰寶中的一個主題進行鑒寶,並且分為亮寶、辯寶、護寶三個環節。在最後一個護寶環節中,王剛每次都要高聲問藏家「退不退?」台下此起彼伏地有人喊「退!」有人喊「不退!」而當藏家堅定答道「不退」時,經過鑒寶團的「審判」,如果手中的寶貝是「贗品」,將被王剛手中的紫金「護寶錘」一下擊碎,每逢這一節點也把現場氣氛拉到了最高點。這些被砸的藏品基本以瓷器為主。在首博的展覽上,不少觀眾對被砸後重新粘好、身上傷痕纍纍的瓷器發出惋嘆,「多漂亮啊,砸了真可惜」。還有一些人認為,這些精美的瓷器即便是贗品,但也可能是未來的文物,「像宋代的青銅器贗品到了今天成了寶貴文物一樣,不應該砸毀」。  節目組回應:從沒砸錯,從沒人後悔  《天下收藏》的「砸寶」環節其實是王剛自己設計的,他曾在2010年出版的自傳《我本頑痴》中寫道:「在簽了『生死文書』的持寶人咬牙點頭後,主持人突然出其不意地砸了其中的贗品,讓節目現場『噓』聲四起。作為該節目的總策劃,我對設置這個環節的創意頗為自得。我認為,欄目的原則,也就是收藏的原則,去偽存真是第一步,是最要緊的。」《天下收藏》每期節目現場,都有三位客座嘉賓,其中既有馬未都這樣的著名收藏家,也有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葉佩蘭、首都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張寧這樣的「學院派」,以及北京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張茹蘭等「官方」人士和拍賣公司老總這樣的「商人」加「實戰派」。其中露面次數最多、同時也是「終審判官」的則是香港永寶齋齋主翟健民。針對此次展覽中的質疑聲,翟健民回應,「我們絕不可能砸錯」。  翟健民表示,之所以要有「砸」這個行為,是希望告訴觀眾,這個仿品背後是一個騙人的行為,「我們要『砸』的就是這樣一種行為,要起到警醒警示作用,讓藏家懂得正確收藏,不要自己『蒙』自己,沾沾自喜地收藏著一件假東西。」翟健民認為,國內目前的高仿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假設一件真品價值100萬元人民幣,那麼15萬到20萬元的高仿瓷器,就有機會以假亂真地衝到80萬至100萬元。「這種巨大的利益誘惑導致高仿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七八年前市場上還看不到仿清代官窯、哥窯、汝窯的高仿品,後來據說一位工匠在地攤上買到了一本講清代釉料配方的書,通過一步步摸索,也配出了當年的釉料,現在這幾種高仿品跟真品也極近似了。」  翟健民認為,節目中「砸寶」這個規則實際上已經被眾藏家廣泛接受了,「每一次臨揭鑒定報告之前,王剛都會說,你可以退,可以不拿這個獎牌,同時避免被砸的可能性,但絕大部分的持寶人都很堅定地要求去偽存真,堅定表示不退出,要是假的就砸了。當然,五六年前也有個別後悔的,一些藏寶人花了很多錢買下的瓷器,拿到這裡來,本身信心很足,覺得必真無疑,結果一錘砸了,過後就很心疼,認為自己應該退。不過,他們本身來了之後都簽過合約的,其上寫明了要相信專家的鑒定,所以後悔了也沒辦法。而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家對這個節目的遊戲規則已經很清楚了,這種事後後悔的情況幾乎沒再出現過。」  王剛解釋:為何堅持這種極端方式  該節目製片人韓勇也表示,雖然觀眾在節目中只看到三位專家,但他們的背後有一個龐大的專家庫。每一件瓷器,至少要由3到5位專家鑒定,並且實行一票否決。「我們是把最有把握的瓷器拿出來做節目,絕對不會砸錯東西。」不過,雖然節目組成員對此信誓旦旦,還是有不少民間藏家認為,節目中對藏品的評語只有三兩分鐘,並且過於「簡單」和「粗暴」,比如一款「康熙青花人物紋葫蘆瓶現代仿品」被斷定為「胎質疏鬆」,這是贗品最常獲得的評價之一。「胎質疏鬆的瓷器會有很多開片。這個葫蘆瓶根本就沒開片,怎麼就疏鬆了呢?」  翟健民解釋,實際上整個鑒寶過程是非常嚴謹的,並非像節目中展現得那麼「輕巧」。「因為電視台會控制30秒之內講完一件作品的點評。我們只能舉例說胎質疏鬆、人為做舊這些很簡單的特點。其實,最後我們在現場還會錄製一個短片,為觀眾詳解這件東西到底哪裡不對,會從造型、畫工、胎釉、款識等做全面地講解。只不過因為節目時間限制的原因,多數時候就沒辦法播出。」  任何電視節目幾乎都逃不過「唯收視率論」的質疑,王剛此前也承認過:「說句實在話,如果我要不砸,這個收視率肯定要降的,因此就必須有這麼一個懸念,要觸目驚心。」不過,對於為何堅持採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對待贗品,王剛在自傳《我本頑痴》中,專門用一章講述了這件事,他說:「簡言之,就是恨啊!恨那些造假、販假者,同情進而警醒那些上當受騙的藏友們。這麼做,實在有些現實關懷在裡面。我在這行里待久了,耳聞目睹太多太多窮其一生積蓄,買到的全是贗品的辛酸故事。這就讓我下決心,在節目中淡化人們最關心的價格因素,而是突出對瞎活(假貨)的鑒別與打擊。」王剛還說道,很多記者採訪他,都是從「砸」開始問起,「我就說,不同意砸的,我特理解。挺好一個東西,什麼真的假的,假的怎麼了?也是一個很好的花瓶啊,怎麼給砸了,在家裡插花也不錯啊——這就是沒有收藏經歷的人的過於天真善良所致,凡是有收藏經歷的人都打過眼,打過眼的就對贗品恨得要命。」
推薦閱讀:

千萬不要錯過!史上最全手相解析7
2016年夜飯菜單推薦,別錯過了喂!!
茄子做法大全,喜歡的不要錯過了
春遊嘗鮮 那些絕不能錯過的美味

TAG:錯過 | 現場 | 王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