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對中國文人的影響 - 文賦 - 中國古代文學 - 北大中文論壇 www.pkucn.c...
07-03
莊子對中國文人的影響摘要:莊子思想影響了中國,既有積極向上的超越精神,也有保守、明哲保身的落後哲學。主題詞:莊子文人影響簡析 中國封建社會存在著一顯二隱三大文化,即以儒為顯,以道法為隱的文化基礎。統治階級宣揚的儒家文化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綱常來統治人的思想意識,法家思想雖非彰顯,然則其「勢-權-術」同樣為統治者所用。至秦以下歷代均以法治,法成為了一種潛在的重要的統治思想。唯有道家「無為而治」,在歷史上只有被短暫的用於統治民眾。且一般用於新朝的修養生息。但道家至誕生以來就從未中斷其發展,綜觀中國歷史,大凡文人無不熟諳老莊。老莊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不可謂不深。其中庄子之學源於老子,而又超於老子,其影響當於老子在伯仲之間。莊子亦?後世尊為道家之祖,其上承老子,下啟魏晉玄學,漢初道學,衍而生出《淮南子》等。莊子名周字子休,戰國中期宋國人,約生活於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與孟子,屈原大致同時。莊子曾為蒙城漆園吏,生平惠施交好,一生未曾受聘任何官職。曾多次拒聘。莊子一生著有《莊子》一書,其中部分篇目仍有爭議。但《莊子》一書大致反映了莊子其人、其文、其思。莊子多中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現就其對中國文人的影響作一個簡單的探討,其對中國文人的影響,僅從正負兩面來討論。當然此皆屬個人一孔之見。1、 莊子思想對中國文人的積極影響1、 對中國古代文人人格的影響莊子思想中進步的積極其表現為敢於正視現實、勇於批判社會的品格。在社會動蕩,群雄爭霸的戰國時期,莊子表現出獨立的人格,崇尚自由的精神,具有一種超越的品質。這些都積澱在中華民族的性格中,對後世文人的影響深遠。莊子的理想人格主要寄寓在其作品中,他通過其作品塑造了一系列遁世、出世、無為、超越的理想人格。如果說儒家重視君子人格的道德自律,莊子及道家則重視自然本性。儒家的君子現實可親;道家的理想人格超凡脫俗。莊子所塑造的「真人」、「神人」、「聖人」、「德人」、「大人」、「全人」都表現了這一特點。其「真人」特點有四:一是不用心智思慮深化一切事情;二是真人有常人有異,睡無夢,醒無憂;三是等死,齊彭殤,忘是非;四是「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大宗師》,其「至無己,聖人無名,神人無功」《逍遙遊》;其「大人」、「合乎大同,大同而無己」(《逍遙遊》)。這一系列人物都會給人一種超凡脫俗之感,似乎在世俗社會中很難遇到,這與莊子對現實社會的批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換而言之,莊子所塑造的人物是現實社會中難以存在的,也只有超越世俗社會,這些人物才能存在,他們體現了莊子的美好人格的追求,也貫注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人生意義的追求,表現了其超越世俗社會,超越物慾,超越自我的理想人格。對後世文人而言,這些理想人格成為了與儒家君子人格並存的文人人格構建的重要元素,儒家主理,主外,道庄之情,主內;儒家「知不可為而為之」,莊子「天下莫不以物役為性」(《駢姆》)儒家思想影響下的文人其內心也依靠莊子思想來支撐。後世之中,陶淵明不願「心為行役」,李白的不得志而走;再後有李?一的遁世;有豐子愷的潛修,無不脫於外物。同樣對於物質的享受,儒家君子人格追求的是道德快樂,如「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志」,這是一種節制的物慾;而莊子則「喜怒哀樂不入於胸次」《田子方》。「忘其肝膽,遺其耳目」這是一種對物慾的超越。莊子的超越影響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一派。催生了李白「欲上青天覽明月」,儼然一個逍遙遊。後人東方樹講評兩者關係,「大約太白詩與庄文同妙;意接而詞不接,發想無端,如上白雲,卷舒滅現,無有定形」東方樹《昭昧詹言》此外,後世中如范仲淹等儒家學者也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脫。莊子理想人格中的自我超越來源於其對人的認識。「人心險于山川」,也就是這「險」造就了人間的一起苦痛。要擺脫世俗苦痛就必須超脫自我,雖然莊子能超脫自我,但那種對世俗不適應的掙扎給後代文人帶來了一個心靈方向,於是有了魏晉文人的不羈,有了唐代文人的狂涓人格。以上三種莊子理想人格建立在對社會的批判和人性負面批判的基礎之上的,其深知人性的弱點和缺陷力圖予以超越。建立一個思想的自由王國,他所樹立的一系列人格模式,都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所開闢的道路。當然這些現實理想人格對中國的影響不如儒家對中華民族文人性格的形成和塑造那麼大,但卻比儒家君子人格影響深厚。他深藏在中華民族性格的深層,更加隱蔽。如果說莊子的思想文章中的理想人格影響了中國古代文人人格的建立,那麼莊子的行為則為後世文人作出了一種示範。莊子以其拒官不做,為後世文人以隱逸提供了先例,從而衍生出了影響中國數千年的山林文化,亦稱隱逸文化。隱逸乃是道家之特色也,從其祖老子沒跡,到莊子拒官,都表現了這種無為的特色,莊子則尤為激烈。《莊子》書中現存有一些莊子卻聘的故事,僅取二例以為證。《莊子 秋水》中記載,莊子在濮水邊釣魚,楚威王派了兩個大夫去請莊子來楚任職,莊子手持釣魚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個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國王把它用綢子包好,盛在竹箱里,藏在廟堂之上,請問這隻龜是願意死了留骨而貴呢?還是寧願活著,拖著尾巴在泥里爬行?」……莊子說,「那麼請遍吧!我還是希望拖著尾巴在泥里爬行。」《莊子列禦寇》中記載,有人禮聘莊子做官,莊子回答使者說:「你見過做祭祀用的牛嗎?披著文彩錦繡,吃著嫩草大豆,可是等到一朝牽入太廟的時候,它雖然想做一隻無人飼養的小牛犢還能辦到么?」此外還有一些我們熟知的故事,如「譏邀寵為舐痔」,「視相位如腐鼠」,這些都表明了莊子傲視王侯,特立獨行,而正是他這種品格態度影響了後世文人,後世之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文人步其塵,蹈其轍,視蟒袍加身為自然本性的喪失。建安七子之冠冕嵇康「非湯武而薄孔周」「越名教而任自然」不與朝廷,不與司馬氏合作,表現了一种放盪之態,其本質與莊子為一脈,後世稱之為「故有朝廷而不去,入山林而不返」《晉書 嵇康傳》七子之中多為放蕩不羈之人。這種不合作在後世之中也有存在,它極大地刺激了朝廷的行政者,成為一種隱藏的政治力量,如漢魏晉時期的「清議之風」。庄隱帶來了政治上的隱含力量,也衍生出了一種全新的詩派,山水田園詩派,其中以晉朝陶淵明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則是一種庄隱的產物。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故里。從而將中國古典田園詩推向了歷史舞台。莊子帶給後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還有許多方面如養生之道,如天人協調的思想,如勇於批判社會的品質就不一一細說了。2、 莊子對後世文人的負面影響莊子思想產生於戰國時代,其思想必然具有了時代局限性,他對中國文人人格的形成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歸納起來其影響主要有以下三點:1、 莊子崇2、 古意識是形成文人乃至整個民族的保守心理的因素之一面對當時的社會動蕩和混亂,儒道一樣予以批判,而救治的方案無一例外的是讓人回歸上古社會,儒家言必稱三代,語必言堯舜。道家也贊上古為黃金時代,老子有小國寡民,莊子有「至德之世」的描述,人們無知無欲,無仁無義,無忠無信,「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總之,上古社會都是好的,造成了中華民族文人的崇古,產生了中國的考據派,使得中國文人厚古薄今,造成了文人的循古習慣,乃至整個民族的崇古思想。3、 莊子的「緣都以為經」的行為準則與明哲保身的陰暗性格社會的動蕩,戰爭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立和緊張,父子相殘,兄弟相戮,軍臣相刃屢有發生,人人自危:莊子也不例外,時刻感到潛在的危機,作為一個智者和一個思想家,他沒有停留在對這種現象的譴責和批判上,而是試圖給我們找到一條游忍於社會的生存之路,養身全身的方法,即「緣都以為徑」在《養生主》中提出了這一思想「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都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為善為惡皆不好,只有是「中庸之道」才能養身全生。莊子在《山木》中還教導人們要處於材與不材之間,這些都對於後代文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滋生了屈意逢迎,沉沒為金之徒,見風使舵之類。4、 莊子順世哲學的影響莊子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自行安排好的,不必費心去改變它,要「順其自然」「知不可奈何而安其命」(《德充符》)能像至人那樣「游於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外物》)人生在世「身若槁木「心若死灰」要做到「壽而不閱,夭而不悲,通達不以為榮。窮固不以為丑」(《天地》)「無以人滅天,無以固滅命,無以的循名」(《秋水》)不要以人的好惡損傷人性,一切都要順從自然之道。這一切都影響了中國文人,乃至整個民族,形成了文人的保守心理。 綜上所述,莊子對中國的影響既有積極向上的超越精神,也有崇古保守、明哲保身的落後哲學,新時代下,我們應注意選擇好其思想中的進步因素,去粗取精,借古寓今,使得其正確思想服務於社會。參考資料:1、《莊子》2、《十子名言 莊子名言澤評》 華文出版社 2002版3、《中國哲學史綱要》 肖捷父 李錦全外文出版社4、《中國古代文學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文電碼——地支代月和韻目代日
※超全!各國出入境卡中文詳解~旅行必備!
※決不允許日語玷污中文|大象公會
※威廉WDSF講習(中文配音)
※txt在線翻譯成中文怎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