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鄧鐵濤經方治療肝硬化經驗分享—第105期

今日練習

沈某,男,30歲。

因工作不慎致高位截癱。因護理不周,導致褥瘡,腐肉紫暗,膿血稀薄,沾染床褥,臭氣熏人,甚是可憐。

過午則發熱,體溫39℃,已7日余,無汗,惡寒,背心寒凜,蓋兩床被褥仍覺冷。

患者目不眩,口不苦,咽不幹,舌紅潤,脈浮。

處方:____湯。一劑。(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葯後熱退。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柴胡桂枝幹薑湯

上一期:國醫大師張燦玾:法據病定,非病隨法生【104】

上期原醫案

鄧鐵濤醫案

王某,男,54歲。2000年9月21日初診。

患肝硬化已4年余,近檢驗:乙肝兩對半示「大三陽」,肝功能示TLT: 16U/L,ALT: 70U/L,余正常。B超示肝硬化。症見右肋下時有脹痛不適,下肢乏力,雙下肢脛前浮腫,肝掌,舌體胖嫩、舌邊尖布滿紅點、苔薄白,脈沉弱,形體豐,其他無不適。據舌苔脈症,證屬膽熱脾寒,水濕內停,予柴胡桂枝幹薑湯加減。

處方如下:

醋柴胡10g 黃芩6g 法半夏12g 桂枝10g

茯苓30g 生牡蠣30g(先煎) 白朮12g 豬苓15g

澤蘭15g 香附10g 延胡索15g 太子參15g

囑先服7-10劑,如水腫好轉,再換方。

2000年10月31日二診:按9月22日初診處方,各葯按比例加大劑量,製成蜜丸90粒,每丸約9g,每次1粒,日服3次。

服藥1個月,胚脹疼基本消失,近日因陰雨天氣,又開始腹脹,仍下肢乏力,畏寒,二便正常,苔薄白舌稍赤,尖邊紅點、邊有齒痕、舌體胖嫩,脈稍弦滑。前方桂枝加至12g,黃芩改為5g,加大腹皮10g,繼服。

按語

患者肝硬化已達4年余,鄧老詳辨其證,本倒為慢性肝炎遷延不愈發展而來,除脾氣虧虛外,病久已傷及肝腎,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以致氣血痰水淤積於腹內而成。證屬膽熱脾寒,水濕內停,予柴胡桂枝幹薑湯加減和解少陽,溫脾利膽,宣化寒飲,達到邪去病安之效果。

(邱仕君.鄧鐵濤醫案與研究.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柴胡桂枝幹薑湯

柴胡桂枝幹薑湯是小柴胡湯的一個變方,治療邪傳少陽、樞機不利、三焦氣寒、津液不布。從本方的藥物組成來看,由於內含小柴胡湯、甘草乾薑湯、桂枝甘草湯三個基本方,所以常用於治療少陽氣鬱而兼脾陽不足或心陽不足之病變。劉渡舟教授將此方的病機概括為「膽熱脾寒,飲停津虧」。方中柴胡、黃芩同用,能和解少陽之邪;瓜蔞根、牡蠣並用,能逐飲解結;桂枝、乾薑、炙甘草同用,能振奮中陽,溫化寒飲。因不嘔,故去半夏、生薑;因水飲內結,故去人蔘、大棗之甘溫壅補。此是和解少陽、疏利樞機,宣化寒飲之劑。故初服則正邪相爭,而見微煩,復服則陽氣通、表裡和,故汗出而愈。

此方在《傷寒論》中主治傷寒少陽證,少陽病兼停飲,症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瘧病,症見寒多微有熱,或但熱不寒者;膽熱脾寒,症見口苦、口渴、心煩、脅痛、便溏、腹脹、納差、脈弦而緩等。

[方葯]

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去皮)乾薑二兩 栝蔞根四兩 苦欠=兩 牡蠣二兩(熬) 甘草二兩(炙)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兩次溫服)。

[原文]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147)

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肝硬化(四)
肝硬化腹水可以治好嗎?癥狀有哪些
肝硬化 = 得絕症? 未必! 醫生告訴你得了肝硬化究竟可以活多久
科學飲食能治肝硬化 三大生活禁忌莫要犯
與剛上臨床的年輕醫生分享四句話

TAG:經驗 | 經驗分享 | 分享 | 治療 | 大師 | 肝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