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把社會打開,讓孩子進來

把社會打開,讓孩子進來

深圳明德實驗學校程紅兵

筆者曾經寫過一篇《把學校打開》的文章,呼籲學生應該走向社會;作為問題的另一面,社會也應該向學生打開。美國教育家、哲學家杜威認為,教育就是兒童現在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他主張「學校即社會」,其含義:一是學校本身必須是一種社會生活,具有社會生活的全部含義;二是校內學習應該與校外學習連接起來,兩者之間應有自由的相互影響。中國教育家陶行知在杜威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他主張「社會即學校」,在陶行知看來,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他主張把教育與生活完全熔於一爐。陶行知認為,在「學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校里的東西太少,不如反過來主張「社會即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多起來。「整個社會的運動,就是教育的範圍,不消談什麼聯絡而它的血脈是自然相通的」。「社會即學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對脫離生活、脫離人民大眾的「小眾教育」,主張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學校和社會的聯繫,創辦人民所需要的學校,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真正把學校放到社會裡去辦,使學校與社會息息相關。

過去我們說教科書就是學生的世界,學生是讀書的,讀來讀去就是讀教科書;今天我們說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學生應該面向生活,面向社會,面向世界。一方面學校應該帶著孩子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另一方面社會應該向學生打開,應該接納孩子,應該積極主動地為學生成長服務。

教育的真諦在於人的個性化與人的社會化的和諧統一,無論是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還是學生社會化的過程,都離不開學校教育,同時也更離不開社會教育,走向社會,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理解社會生活,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讓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這是成人世界為孩子們應盡的職責。

社會向孩子們打開,應該是全方位的打開,包括政治領域、科技領域、軍事領域、文化領域、工業領域、農業領域,凡是有益於學生成長的社會資源都應該成為學生成長的教育資源。

政治領域的打開。筆者曾經擔任過人大代表,也擔任過政協委員,曾提交了一份關於「把社會打開,讓孩子進來」的提案,如果將我國各級人大、政協的會議及相關活動向中小學生開放,從而帶動社會各界向中小學生開放,讓社會向學生敞開。各級人大、政協會議既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場所,也是絕好的教育資源。與會者都能充分感受到從各級政府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身上洋溢的積極、熱情、向上的力量,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為新一輪的發展貢獻智慧,湧現了很多真知灼見。這對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積極關心國家大事,積極關心社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國內許多地方的政協會議、人大會議都沒有邀請中小學學生列席參加的做法,這對孩子們來講就是浪費了很好的學習機會,浪費了讓學生走進人大政協、關注政治並養成參政議政習慣的教育資源。

有的地方人大、政協有很好的開放傳統。比如有的設置了「人大代表議事廳」、「政協委員議事廳」,這是關注政情、社情,彙集民智、民意的很好的辦法,也是開放人大、政協的很好辦法,深圳明德實驗學校的學生就曾經參加過「關於保護紅樹林」的「政協委員議事廳」活動,孩子們紛紛表示,活動對他們來講,很新鮮,很有意思,讓他們直接感受到參政議政的氛圍和自己作為國家主人的責任意識。

其實國外許多國家早就有向市民開放、向中小學學生開放的先例,比如澳大利亞、英國、挪威、芬蘭等國,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果社會生活是開放的,象徵著國家的各個層面的最高級別的政治會議向學生開放,不僅僅是教育本身的意義,而且具有造就開明政治生態的意義。

筆者建議全國各地的人大、政協可以開展諸如「人大代表議事廳」「政協委員議事廳」,每次議事都特邀中小學生參加。根據每一次的議事主題內容的不同,邀請不同的學生參加,以活動的適切性和關聯度為基本原則,適合高中學生的就請高中生參加,適合職校生的就請職校生參加,適合小學生的就請小學生參加。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下基層、做調研的活動,每一次特邀中小學生參與。中小學生原本就不能整天關在學校內,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只能是書獃子,高分低能,不能面向生活,不能直面社會。特別是中學生必須走進社會、調查社會、了解社會,實際承擔這種對他們來講是必需的學習任務,如果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帶領孩子們搞調研,更有一種正式感、莊嚴感、嚴肅感。他們能實際感受到自己的責任。

除涉及國家機密之外,人大、政協會議的相關環節基本上都可以向學生開放。人大主任、政協主席的報告可以向中小學學生開放,讓學生了解我們國家、地方政府的基本宗旨、基本目標、基本活動方式。省長、市長、縣長的報告可以向中小學生開放,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省長、市長、縣長在想什麼、做什麼,了解整個城市的發展成就以及今後的基本發展思路。人大、政協的大會發言可以向中小學生開放,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他們的父輩們、祖輩們是怎樣以積極的熱情參政議政,並了解到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人大、政協的小組討論可以向中小學生開放,可以讓學生感受長輩們是怎樣分析問題,怎樣積極建言獻策的,這是最好的愛國教育。

人大、政協帶頭向孩子打開,將帶動政府向孩子打開,比如政府機關面向孩子打開,讓有興趣了解政府治理方式的孩子,走進機關,走進街道,走進法院,走進檢察院,了解政府機關的運作方式。

科技領域的打開。學校教育培養未來科技人才,科技人才的培養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學校教育受到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比如師資的限制,基礎教育學校一般不具備一流的科學家,不可能真實地、完全地再現科技實驗的現場,不可能讓學生參加真實的前沿的科學實驗研究。筆者曾經到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JPL美國宇航空氣動力研究所,十分驚訝地發現他們以項目為單位的研究團隊居然吸納了高中生參與進去,他們的團隊負責人告訴我們:「吸納對相關項目有濃厚興趣的優秀的高中生參與研究,這是最好的培養未來科學家的方法。整天和科學家在一起,參與討論,面對問題,學習科學家的思維方式、研究方式,雖然高中生的知識水準還有許多不足,但同時他們也少了許多束縛,或許在參與討論研究的過程中,他的一個想法就成了一個點燃創意的火花,對整個團隊的研究也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深圳明德實驗學校依託騰訊資源,一方面領著學生參觀考察騰訊最先進的動漫設計工作現場,一方面邀請相關工程師為學生開設了《編程的藝術》、《遊戲策劃》、《Unity 3D 編程》,由一線的有著十分豐富經驗的創意設計師親自指導明德學生實際操作。深圳明德實驗學校有一系列的科技活動,例如帶著學生走進萬科,跟著萬科學習建築設計;帶著學生走進大疆公司,讓學生考察無人機的研製,進而開設航模課程,邀請中國航空動力技術專家劉大響院士給學生做相關報告;帶著學生走進聯通,走進微軟,走進深圳電力調度大廈,走進大亞灣核電站,走進深圳氣象台,參觀考察,學習探究。至少為學生開闊了眼界,至少讓學生了解了科技前沿的發展概況。

當然,我們期待更多的科技團隊向孩子打開,向孩子深度打開,不僅僅是接納孩子走馬觀花式的參觀考察,不僅僅是做一個報告,還應該讓孩子們實際走進實驗現場,實際參與相關的研究實驗,深度介入,將對學生產生深度的影響和更加積極的作用。

農業領域的打開。城市的孩子越來越城市化,他們遠離農村,遠離土地,遠離自然,遠離農作物。雖然現在高中學校也有學農的要求,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城市學生很難走進農村,他們更多的是在專供學生學農勞動的專用場地進行所謂的勞動,象徵的意義大於實際的意義,因為集約化地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學農勞動,導致專用農場常常根本無農活可干,甚至連草都無處可鋤,這與其說是學農勞動,不如說是換一個地方的集體活動。而且這種偽學農勞動,最大的弊端是根本沒有走進真實的農村,沒有走進真實的農家,沒有走近真實的農民,不知道農民的甘苦,不知道農民的生活,不知道農民與土地深深的情感聯繫。

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利用暑假帶著學生走進貴州山區窮鄉僻壤的侗鄉侗寨,到海南中部大山深處,去參與勞動,去感受生活,去實際體驗,去與農家的孩子談論彼此的生活,去暢想未來的生活,去向農家大嫂學習織布,去向農家大爺學唱侗歌,去向橡膠農工學習割橡膠,去到水稻田裡學習插秧,體驗農民的生活,收穫滿滿的感動。

軍事領域的打開。更確切地說是軍營的打開,現在學生也有軍訓活動,但軍訓基本上不是在軍營里進行的,或許是軍隊有軍隊的規範,或許軍事重地還有保密的要求,總而言之,軍營不向學生開放,這就導致學生的學軍活動更多的是走過場,是隔鞋撓癢,因為學生不在軍營就無法感受軍營的氛圍,就無法真正體會到軍人的生活,就無法完全理解軍人的氣質,因此無法產生較好的學軍效應。

其他還有工業生產領域、文化領域、商業領域等等,都應該向孩子打開。

中華民族歷來都有重視教育的傳統,但不能只是重視學校教育作用而忽視社會教育的作用,如果社會的許多部門因各種客觀原因、各種主觀理由、各種借口,都對孩子關閉,其結果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封閉的空間將導致學生孤陋寡聞、眼界狹隘;開放的空間將導致學生耳聰目明、眼界大開。封閉將導致封閉的個性,開放將造就開放的人格。

(此文發表在《人民教育》2017-1)


推薦閱讀:

與孩子溝通的一些方法感悟
女人太容易在愛里變成小孩子,為一點甜蜜不惜受盡委屈
孩子亂髮脾氣,怎麼辦?
這四件事孩子可能會記一輩子,你可別給搞砸了
輕輕鬆鬆讓孩子能說會道

TAG:社會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