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史上最重要的五個歌手是誰?
華語樂壇歷史上最重要的五個歌手是誰,為什麼?
所以這個回答比較長。可能是我在知乎寫的最長的答案。
當然,裡面一定包含了硬貨。
既然是在歷史範圍里討論,那麼就必須考慮其音樂之外的歷史意義。因為歷史不會重來一遍,總會有一些人很恰巧地影響了或者助推了其他藝術家。
一個歌手她偉大可以因為她自己的音樂好,影響了很大數量級的聽眾。也有可能她當時的音樂活動,意識,成為了其他偉大藝術家的標杆。
中國的錄音史到今天有一百多年,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最熟悉的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實際上任何一個二十年都是在和前面的一個歷史階段聯繫著。對於流行音樂工業來說,音樂也不是歌手一個人的事情。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應該屬於非常少有的非常全面地接觸了所有華語流行音樂發展的絕大部分作品的人。自認為還是有資格從一個相對歷史觀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的。
透過這個問題,也給大家順便簡單講一講一百年來重要的華語流行音樂史。順便放出一些你們大概誰都沒聽過的史料,讓大家飽飽耳福。
-
先上一張圖。
因為工作關係,我入駐中唱做數字化資料整理三年多。這張圖內的音頻文件,就是現在被保留下來的民國流行音樂,一共有 2083 首。這部分音樂來自於我們解放初期對中國幾個唱片公司版庫的盤點,這些音樂有一部分已經沒有唱片存世。中唱上海的老工程師們把壓制唱片用的模板當作載體進行採錄,留下了這些珍貴的音樂。我應該是為數不多的(可能真的是絕無僅有的)把這 2083 首都聽過一遍的人。結合我能看到的一些史料,收集到的一些唱片,給大家介紹一些這個時代比較重要的歌手。
實際上,在這個時代,是女聲的天下。在流行音樂上,最重要的歌手是所謂的上海七大歌后:周璇、白虹、龔秋霞、姚莉、白光、李香蘭、吳鶯音。
在這七個人當中,最重要的,毫無疑問是周璇。
@貓頭鷹先生 提到了周璇。他說得很對,周璇的確是第一個能做到「淺吟低唱」的歌手。或者更具體地說,周璇號稱「金嗓子」是第一個真正會利用麥克風唱歌的歌手,僅僅是這一點在現在看起來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就足以成就她的偉大了。
實際上,在周璇之前,中國不是沒有流行音樂,但是那個時候的流行音樂,可以說是非常難聽的。
這首歌叫做《采棉歌》,是民國著名影后胡蝶唱的。這首歌發行於 1936 年。作為民國的影后,胡蝶長得那自然是十分到位了。
但是遺憾的是,她絕對屬於開口殺的人物。在如今我們留下來的胡蝶的錄音之中,沒有一首不跑調的,之所以把這首當作片段拿出來,那絕對是因為這首還算胡蝶唱得好的。這麼一比,你就知道可能誰都聽過一兩句的《夜上海》、《何日君再來》是何等好聽的作品了。實際上在當時的七大歌后中,周璇排名是第二位的。但是即使是排名第一位的白虹,在 1932 年出道錄第一首流行歌的時候,和胡蝶的殺人程度,絕對是不相上下的,我冒死又錄了一曲。白虹當年出道的時候名字叫「白麗珠」,這首歌就是她錄製的第一首流行歌曲。
當然,後來白虹也唱得十分好聽了,但是,那都是周璇開始獨步上海歌壇之後的事情了,所以個人認為,白虹真的能被譽為七大歌手之首,完全因為她的輩分高。
為了不使你們覺得我黑白虹,還是放一首白虹 40 年代的作品《瘋狂樂隊》編曲還是很有意思的,而且也很洋氣。有時代氣息的好聽。這首《郎是春日風》則展現了白虹的大氣。但是這兩首,還不是白虹最好聽的,最好聽的網上沒資源。等待整理之後發出來給大家欣賞吧。
郎是春日風 - 白虹
瘋狂樂隊 - 白虹
那個時代的流行音樂是很有意思的。實際上諸如《四季歌》這樣的音樂,是完全來源於中國傳統民間音樂的,這兒有一個完整的版本,我就不費勁舉著手機給大家錄資源了。
蘇州灘簧《哭七七》
《哭七七》是一個特喪的歌兒,一看這名字就知道,中國傳統為去世之人,每七天要祭祀一次。但是這首歌被周璇唱了,就變成了一曲非常優美的小曲。
四季歌 - 周璇
周璇唱過一些源自於中國傳統民歌改編的流行音樂《四季歌》、《鳳陽花鼓》、《采檳榔》這些都成為了後來被流傳下來的名曲。但是,她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在於可以演繹這樣的來源於民歌的改編,還可以唱真正的「流行歌曲」。屬於「西洋配器」的周璇的優秀作品也有很多,諸如《花樣的年華》、《月圓花好》、額《夜上海》都是十分精彩的作品,而我最偏好的是下面這首《永遠的微笑》。
永遠的微笑 - 周璇
這首《永遠的微笑》是著名音樂家陳歌辛作詞作曲的一首歌。陳歌辛覺得他老婆特別美,有著像「蒙娜麗莎一般的永遠的微笑」。在我看來,這是周璇最動人的一首歌。陳歌辛在 1957 年死在了三年自然災害的勞改農場之中。他們的兒子陳鋼,後來也成為了一個著名的音樂家,創作了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誰知道這裡面有沒有聽到周璇的音樂給他的鼓勵呢?
周璇對於中國的流行音樂的重要之處,還和上面所貼的那張結婚照有關。他的丈夫嚴華是當時上海最重要的詞曲作者之一,創作了諸如《月圓花好》這樣的作品。在她和嚴華戀愛結婚之後,他們所在的「明月社」作為上海流行音樂最重要的創作機構,創作並且發掘了很多音樂人。這裡面,最重要的被提攜的,就是後來的銀嗓子姚莉。說姚莉重要,不僅僅是因為她是銀嗓子,更重要的是跟她一起出道的還有一個孿生哥哥姚敏。姚莉姚敏,一個人唱歌,一個人寫歌,為華語音樂留下了非常多極為重要的作品,這裡面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下面這首,二兄妹合唱的,幾乎每年都躲不過去必須被聽到的《恭喜恭喜》了。就連我們後來誰都熟知的,也許提起這個榜單每個人都想到可能是榜首的鄧麗君,都是姚莉的歌迷。她的演唱,很多是模仿姚莉感覺的。就比如下面這首《重逢》在我看,就是姚莉的上乘作品。
重逢 - 姚莉
恭喜恭喜 - 姚莉
在歷史上,作為歌手的周璇,不僅有著極高的音樂成就,並且成為了那個時代各個音樂家在創作關係上的一個巧妙連接點。在我每次欣賞周璇的的時候,我都會感嘆她是「被上天選中的那個人」。她在歌曲中所灌輸的情緒所滲透出的純潔與高雅,是那個時代的很多人難以企及的。作為一個歌手,用「媚」打動別人是相對容易的,但是真的高格調,是出離於「媚」的。這也是我認為周璇相較於同時代的白光、後來者鄧麗君的高明之處。她的後來人,拿她當作標杆一路走來,奠基了今天的流行音樂,尤其是中文女聲所能達到的好的表現力的要求。
-
1949 年以後,因為歷史的原因,中國從文化上被割裂成三個地區。這三個地區雖然都用漢字,但是因為彼此的文化不同,方言不同,所以流行音樂發展的基礎和方向也是不一樣的,這三個地區的流行音樂各自都有高光的時刻,出現了很多足以在樂壇歷史上留下名字的歌手。我認為,如果真的以「撼動歷史」為標準的話,還的確是有幾個人談得上夠格的。
——屬於香港的分割線——
實際上,到了 50 年代初期,香港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殖民史了。實際上香港人在 20 世紀 50 年代的音樂生活還是以本地戲曲和音樂為主的。在民國錄音中,粵曲、粵劇、廣東音樂、潮劇有著很大的佔比。
50 年代初期,很多上海的歌手來到香港發展。七大歌后中周璇早逝,李香蘭回到了日本,白虹留在了北京,但是開始搞話劇,不再多唱歌。除了我們提到過的姚莉來到香港以外,白光、吳鶯音、龔秋霞,均來到了香港發展。在 50-60 年代,香港的華語流行音樂史完全是上海風格的延續,除了我們上述提到的這幾位,包括杜德偉的媽媽張露、葛蘭等人,都有著很多不錯的歌曲。而且這些歌曲,都是國語歌。
給我一個吻 - 張露
我要你的愛 - 葛蘭
可是當我們今天提到香港流行音樂的時候,我們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粵語歌。甚至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講,他們是不知道香港在 20 世紀 70 年代之前是沒人聽粵語流行音樂的。能夠推動這種變化的人,理所當然成為香港流行音樂的奠基人物,值得歷史銘記,他們改變了香港人不尊重粵語流行樂的偏見,直接影響了一直至今的香港流行音樂的發展方向。截止到今天,香港的流行音樂仍然以粵語為主,任何一個歌手,如果他想在香港佔領一席之地,必須有自己的粵語專輯。這件事兒早就變得不能例外,不管你是誰,你叫王菲都不行。
隨便打個岔,貼一張特別貴的王菲第一張唱片的黑膠的內頁照片。讓大家感受 80 年代末期出道的王靖雯,真是美啊。
話說回來,我們提到的真正改變了香港流行音樂的人。在我看來有兩位,一位是許冠傑,一位是羅文。許冠傑代表了香港流行音樂,接地氣的,充滿了港式人文關懷元素的部分,讓粵語歌真的走入了老百姓的視野里,為老百姓所熟知。而羅文,在我看來代表了香港流行音樂特別精緻的那一部分,從與他合作的黃霑、顧嘉輝。一脈相承,是如今天我們所熟悉的諸如林夕一般,對感情,對人性,細膩而周到的刻畫。
如果一定要在他們兩個人裡面分出個高下,顯然真正代表了香港本土文化的許冠傑要更重要些。
這張黑膠基本上是香港流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幾張唱片之一。有著 20 萬張的東南亞銷量,正是這張和下一張《半斤八兩》一起,奠定了粵語歌的群眾基礎。這兩張唱片實際上對應著的是香港當時的喜劇電影。許氏三兄弟也是香港著名的演員。許冠傑的歌曲很多關注當時香港人的生活,比如這張專輯裡面收錄的《天才白痴錢錢錢》,在唱歌的時候一直重複著「錢錢錢錢,No Money No Talk」這樣的話,充滿了現實主義的批判精神。而《半斤八兩》則直接唱出了當初香港打工仔的心聲「一生一世為錢幣做奴隸」,一直到今天,我和香港朋友聊天,喝多了的時候,還會用非常尬的粵語一起唱這首歌。
天才白痴錢錢錢 - 許冠傑
天才與白痴
半斤八兩 - 許冠傑
如果按照內地的標準,許冠傑可以算得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民藝術家」,寫歌直面大眾生活,批判社會醜惡,但是他的作品,也不乏令人感動的溫情細膩之作。在《天才與白痴》中,就有這麼一首溫柔的勵志作品《天才白痴夢》。在許冠傑的所有溫情作品中,這張收錄於 1980 年專輯《念奴嬌》的《這一曲送給您》,是我最喜歡,也是自認為許冠傑最感人的一首。
天才白痴夢 - 許冠傑
這一曲送給您 - 許冠傑
如今的香港音樂充滿詩意,我們所熟知的那些香港填詞人,早一些的諸如顧嘉輝、黃霑晚一點的諸如林夕、黃偉文,他們對感情的描寫都有深厚的文學素養。如果說許冠傑真的讓粵語歌走進了香港大眾,讓大眾開始接受粵語流行音樂,那麼在我看來,真正讓粵語流行樂在質量上脫離「口水歌」的歌手,非羅文莫屬。
實際上,許冠傑早年由於電影走紅,而羅文的走紅則是源於電視劇。我們熟知的很多羅文的歌曲,諸如《小李飛刀》、《獅子山下》、《鐵血丹心》都是出於電視劇。
羅文幼年有著粵劇的演唱基礎,這使他的咬字有著一種特別穩健好聽的戲劇美感,他有著非常優秀的嗓音和出色的情緒表達能力。與許冠傑的直接不同,羅文善於表達複雜的情緒,諸如像《獅子山下》中「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他可以在歌聲的柔情中保持著堅定的力量。唱出這首歌的時候,香港正處在一個社會的不安年代,香港人民把這首歌的歌詞當做自己工作的動力,音樂,在那個時代,真的起到了團結香港人心的目的。「獅子山下」也成為了香港精神的代言。
獅子山下 - 羅文
而就是這種清醒的堅定,在《小李飛刀》中,卻變得全無。一句「難得一身好本領,情關始終闖不過」使這首歌的意義遠遠超過了 1978 年的這部 TVB 電視劇。羅文歌聲中透露的蒼茫與孤獨,讓人動容。「人生幾許失意,何必偏偏選中我」所唱出的無奈,也許會盪起每一個失意之人的內心波瀾。
小李飛刀 - 羅文
羅文的音樂所蘊含著的複雜情緒,由他之後的歌手通過香港的影視劇,或是專輯慢慢地流傳下來,成為了香港流行音樂的重要內涵,和許冠傑的港式人文關懷一起,構築了早期的香港流行音樂。
所以在我看來,即使後來有諸如王菲、達明一派、陳奕迅、梅艷芳、林子祥、林憶蓮等歌壇巨匠,許冠傑和羅文為香港流行音樂所做出的巨大改變是這些同樣偉大的歌手難以達到的。粵語流行音樂對我們來說已經如此豐富,但是誰又能想到,它的歷史,也不過是不到 50 年。
—屬於內地的分割線—
音樂的發展從來不是從天而降的。正如我們上文說到許冠傑改變了香港的流行音樂一樣,內地的流行音樂也存在著歷史上的若干個改變的節點。我們不能武斷地說我們現在聽的東西是流行音樂,而我們父母,甚至爺爺奶奶那輩每天聽的音樂不是流行音樂。
每個地區,每個時代都有好的音樂。在我們提及內地的流行音樂的時候,想起的經常是那些離我們比較近的名字。比如說崔健、魔岩三傑等人。實際上如果我們不割裂地看歷史,我們應該將中國的流行音樂歷史在 1990 年再往前推 40 年,從那個時代開始看,真正影響了內地流行音樂的歌手是誰。
實際上,談論內地的音樂可能是最複雜的。因為這裡有著最大的音樂市場和人口基數,內地的流行音樂直至今天,對港台流行音樂的影響仍然小於港台流行音樂對於內地音樂的影響。所以我們今天所聽到的內地流行音樂,實際上是華語地區,乃至世界流行音樂作用的合力。但是在歷史中,仍然有那麼幾位我認為需要銘記的重要歌手。
我認為,最重要的歌手有兩位。一位是郭蘭英,一位是王昆。
直至今天,有一種唱法叫做「民族唱法」。我們經常說某某人是唱民族的。實際上這種唱法從朱逢博開始被學界逐漸定型的(不知道說得對不對,可能缺乏嚴謹),但是追溯這種唱法最具代表性的歌手,那一定是郭蘭英。
如果你聽過郭蘭英《我的祖國》的黑膠版本錄音,你很難不為那種樸實但是磅礴的氣勢所震撼,你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首非常優秀的作品。郭蘭英與合唱隊精彩的真聲演唱,配合著高亢但是舒緩的旋律,讓你很容易把精神集中在歌曲的咬字上。那句「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中間的情感變化,讓人感覺到其演唱的功力。
很遺憾,如今的 MP3 版本很難復原模擬錄音的那種效果。大家只能聽個樂呵兒,要想聽真震撼的版本,只能聽黑膠轉錄版本了。
我的祖國 - 郭蘭英 / 中國歌劇舞劇院合唱隊
對於郭蘭英來說,不得不提的是她高級的歌劇演唱功力。實際上,我第一次被她的音樂震撼,並不是這首《我的祖國》,而是她在歌劇《小二黑結婚》中的一段《為什麼二黑哥還不回來》。
為什麼二黑哥還不回來 - 郭蘭英
其中那段「有心想跟你說呀,說上那幾句話。人多眼雜,人多眼雜我沒敢靠前,沒敢靠前。」把一個純真但是害羞的姑娘,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是一種我們很難從如今的音樂中體會到的感情,因為內地的環境,對於那段中國歷史中的戰爭年代的記憶被宣傳,很多珍貴的感情由音樂保存了下來。我們必須客觀的說,在如今,由於中國很多圈養音樂家的不努力,中國已經少有表達如此民族感情的經典新作品。從這件事兒來看,我絕對支持抽某些音樂家一千八百個大嘴巴。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內地在解放初期,有著很不錯的這樣的音樂存世。
王昆和郭蘭英都是這個時代的歌手。她們都演過《白毛女》,都唱過中國最早期的那批紅歌。但是客觀說,從藝術成就上來講,王昆和郭蘭英並不在一個級別上。白話說,王昆屬於嗓門大那種,並不在演唱中蘊含著豐富的感情,這一點,她差郭蘭英太多太多了。並且王昆長得也不如郭蘭英好看,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才使王昆顯得要比郭蘭英更政治正確一些。而也許正是因為王昆的政治正確,王昆相比身為歌唱家的郭蘭英來說,可謂是身居高位。她在 1982 年的時候擔任了東方歌舞團的團長,她在「東方」的這段時間,可謂是真正地,影響了中國的流行音樂。
綉金匾 - 王昆
實際上,在眾所周知的政治運動之後,中國流行音樂的復甦就開始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 1980 年的一次全國投票,《歌曲》雜誌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舉行過一次投票,讓觀眾們評選最愛的廣播歌曲。最後獲獎的歌曲以一個雙張的黑膠唱片發行,就是下面這張了。兩張的封面正面是一樣的,背面有不同,在這裡展示給大家。
其實這些歌都很好聽。但是最為人所知的,應該是於淑珍的《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以及最近重新被提及的,由李谷一演唱的《絨花》。就絨花這首歌來說,我看到網易雲音樂的評論里,數萬條點贊說明,現在的年輕人還是可以接受當年的流行音樂的,只不過可能缺乏熟知那個歷史時代的人得引導。在這張唱片中,《太陽島上》、《我們的生活比蜜甜》、《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和《絨花》一樣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都是很好的作品。
說回王昆。
王昆在東方歌舞團任團長的時候,認為流行音樂就是下一個時代,所以在 80 年代思想尚未開放的時代,王昆對流行音樂,乃至搖滾音樂的普及,是有著決定性的助推作用的。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王昆的支持,崔健是根本不可能在工體唱出《一無所有》的。
崔健後來在回憶這段經歷的時候說到,由於王昆在文藝界的影響力,他才得以在 1985 年的演出中演唱《一無所有》這首歌。這首歌的演唱也給當時的王昆帶來了壓力,很多人說她是引進流行音樂的「罪魁禍首」,但是王昆卻堅定地認為,過不了幾年,歷史就會給她以公正的評判。
她自己曾在採訪中提到:
一些人說,我是引進流行歌曲的『罪魁禍首』,對我非常不滿意。我堅信,用不了幾年,我這頂帽子就會被摘掉。崔健演唱的時候,我就在演出現場。崔健唱『難道你愛我一無所有』時,我看到有同志退席了,也有人指責我說,民歌就是這麼唱的嗎?」而我認為,我是把《一無所有》當成愛情歌來聽的,《一無所有》這首歌的音樂非常好,很能打動人。「所以,我就批准他唱了。」
懷有這份倔強也許和王昆在十年中被批鬥的經歷有關,無論如何,王昆的倔強強力助推了內地的早期流行音樂的發展,讓內地的流行音樂從 80 年的廣播歌曲,一下子變得多元化。而走出這一步的,最為我們所知的,正是崔健。
而後面的事情,很多人就知道了,有趣的是歌手艾靜還在那首《我的 1997》中,談及了她的藝術經歷,裡面也包括她考進了「東方歌舞團」的那段。
我的 1997 - 艾敬
我一個人來到陌生的北京城,還進了著名的王昆領導下的東方
作為一個音樂行業的從業者,在提及內地的流行音樂的時候。在談起在流行音樂史上能留名的人時第一個想到的是王昆和郭蘭英,是因為我自己也能深深地感覺到也許是像王昆一樣面對時代的壓力感。
我時常問自己,你是否能在這個時代還像王昆一樣用嚴謹和開放的態度對待音樂,在這個過程中盡量摒棄所有來自於世俗的壓力。實話說,我不知道。當年的王昆不過是一個歌手,即使她是東方歌舞團的團長,但是那些聽了崔健的音樂而憤然離席的領導,也絕對不是她隨隨便便能惹得起的。在這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年代,換作我是王昆,我面對的是崔健,我能頂住壓力對我的領導說那樣的話么?
在我看來,王昆身上所存在的那種倔強,是一個音樂人特別寶貴的東西。我們常說音樂是對現實一些不公平的對抗,這種對抗可能在音樂內,也可能在音樂之外。回首歷史,我們更容易記住的是那些留下作品的人,而另一些重要的人,卻容易被我們忘卻。
王昆就是這麼一位。
所以,我知道崔健、竇唯、張楚、唐朝、許巍、那英、劉歡,我甚至知道更多的名字,但是讓我從歷史觀里做出決定的時候,我還是會選擇王昆。
——屬於台灣的分割線——
關於台灣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1976 年 12 月,一個叫李雙澤的年輕人在一場校園音樂會上拿著一瓶可樂上台。上台不唱歌,而是質問台下的觀眾:「我們在菲律賓,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在西班牙,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在美國,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現在,在台灣,我們還是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然後他摔了可樂,質問台下的觀眾「我們到底有沒有自己的歌!」
想來有趣,居然台灣自己的流行音樂,是從可口可樂開始的。
在民謠特別火熱的今天,民歌運動總被一次一次提及,他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場運動是台灣流行音樂自覺的開始。但是從藝術成就上來說,台灣民歌運動時期的作品,很難算得上是台灣流行音樂的巔峰之作。
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我們前面所提到的諸如周璇,許冠傑,羅文,郭蘭英這樣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雖然分別處於各個時代,都是流行音樂卻在呈現形式上有不同,但是談論起音樂本身的質量,都有絕對的獨到之處。周璇的高雅,許冠傑的親民,羅文的細膩,郭蘭英的純潔熱情,都是他們極為突出的特點。而且從音樂本身來看,他們的音樂都已經很成熟了。
而民歌時代的音樂雖然也有一些不錯的作品,但是相比台灣頂尖的流行音樂,無論是思想深度,還是音樂本身的複雜性來講,都有著不小的差距。比起製作精良的台灣流行音樂,他們更像是一些簡單的習作。在這個時代裡面,我最推崇的人是帶了不少女弟子,寫了《橄欖樹》的李泰祥。當然,說推崇他,也就是一筆帶過,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大家可能忽略掉的東西。
我當年有幸收到這張唱片的時候,裡面夾帶了一張當時的滾石雜誌,現在看,也是重要的史料了。
鄭愁予是台灣著名詩人。李泰祥在這張專輯裡面演唱的《錯誤》,羅大佑也唱過。但是羅大佑比起李泰祥演繹的版本,氣概就差了一些。記得十幾年前聽這首歌的時候,一個朋友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來形容這首歌所描寫的景象,我深以為然。同樣這首歌,我也推薦聽黑膠轉錄的版本,和當下的 MP3 版本在整體聲場上差距太大了。
錯誤 - 李泰祥
我們讓李泰祥在台灣史上最重要的歌手這件事兒上暫時當個過客。因為畢竟李泰祥的主業也不是唱歌。他的學生包括了齊豫、潘越雲、許景淳、葉倩文等人。這些人每個人拎出來都有不少故事可以說,我們繼續暫且不表,談一下我認為在台灣流行音樂最重要的人。
在我心中,最重要的絕對是羅大佑無疑。
用不動腦子的方法去考慮,在台灣權威的音樂人評選出的台灣百佳唱片中,羅大佑的所有唱片都在列。在前十名裡面,第一名和第九名是羅大佑,那麼說羅大佑是台灣流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音樂人,大概是沒什麼可懷疑的吧。
關於羅大佑的故事我們大家知道的已經很多了,這裡只談給我觸動最大的一個。大概是七八年前,我有幸買到了羅大佑的一張黑膠唱片《未來的主人翁》,我當時就視若珍寶。裡面的諸如《亞細亞的孤兒》、《愛的箴言》、《盲聾》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大概《亞細亞的孤兒》是很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認識到羅大佑深度的第一首歌。
這張唱片大家已經很熟悉了,但是真正觸動我的,是唱片內頁的一段話,這張唱片已經被我塞進架子,因為夜已深我懶得翻了。但是那段話,因為給我印象太深,我即使換了好多台電腦,仍然記了下來。
真正受過傷的人,才知道疤痕也有生命。真正為大眾創作過的人,才知道那是如何難以攀登的山嶺。真正愛過、關懷過的人,才知道什麼樣的管道通往人性。因此,我想那些一心想掌握別人的人,才終於會了解他們自己原來也逃離不了那個擺布他的命運。久違了朋友。雖然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夠好,但起碼我知道我進步在那裡。因為我清楚我有沒有儘力去做,所以我依然不會塞一首不痛不癢的歌在你手裡,你會了解的。而我也知道下一步我要怎麼走。
而與此同時,他也很直接地批評了當時對他發出質疑的人,他說他無所謂那些人的地位和傳播給大眾的對於他的評價,對他重要的是你聽歌的感受,和自己對音樂的孜孜不倦。而對我們都很重要的是,三十年後回首問自己「這一大段時間我們都做了什麼」而得到的回答。
我不知道羅大佑還記得不記得自己在這張唱片上寫下的話。隨著這個數字音樂時代的到來,有一些信息隨著載體的更迭被淹沒了。對於羅大佑來說,他這麼多年的音樂中的絕大部分在今天看都是經得起時代考驗的。在這裡分享羅大佑,其實我沒必要提他有多偉大,而是希望通過我感受到的羅大佑。來告訴大家,一個 1983 年不到 30 歲的羅大佑,是怎麼想的,而他的音樂是怎麼做的。
這些年在工作中,我經常會想起羅大佑在唱片中的這段話。
我也總在想,我是否儘力去做了,我的進步在哪裡。我是否花時間在一些不痛不癢的事情上,我的下一步該怎樣走?
說迴音樂。
以羅大佑為代表的台灣流行音樂所蘊含著的關於生命的哲思,是台灣流行音樂最重要的特點。由於台灣的流行音樂很多來源於詩歌。本身就具備著極強的思想性。也許羅大佑自己都會很慶幸自己出生在那個時代,可以讓他有環境和格局思考如此之大的命題。
為了表示我還是對羅大佑挺熟悉的,我最好還是推薦一首不那麼熱門的羅大佑。
夢 - 羅大佑
這首收錄在《愛人同志》港版最後一首的《夢》的歌詞,是我最喜歡的一首羅大佑的描寫愛情的歌曲。
我最喜歡的那幾句歌詞來自於《夢》
城市晚風,吹盪我的心情
夕陽和那倦鳥已遠,告別隱退等著你來臨。
夜上濃妝,生命里的夜晚
象那生命終該擁有,終於出現你的來臨。
羅大佑的音樂中的人文關懷,實際上是同時代,乃至迄今為止的很多歌手都不具備的,這可能是因為羅大佑習慣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我們不同。他的音樂,觸動的是聽眾的「愁腸」,這種「愁」不是簡單的悲傷,而是一種屬於與民歌時代一脈相承的,台灣流行音樂所帶來的美麗的哀愁。
說到歷史,我們不能只說羅大佑的音樂如何好。我想迄今為止身為內地的孩子很難說我們聽音樂的觀念或者我們同時代做音樂的人在思考的角度上不受羅大佑的影響。因為羅大佑同志確實出道早,成名早。而那個時代的台灣流行音樂,確實要比同時代的內地走得靠前也更豐富。
無論某些人承認不承認他們在做音樂的角度和思路上是否受到羅大佑的影響,我們都不應該否認的是:中國當代的那些最優秀的流行音樂,有很多在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上,和羅大佑的作品很相似了,我們喜歡這些音樂,是因為他們在這個時代,用音樂做了羅大佑在那個時代做的事情。
當然,除去羅大佑,台灣的另外一位音樂人李宗盛也極為重要。李宗盛也絕對是華語樂壇歷史上最重要的歌手之一。只不過在我看來,關於李宗盛,你們知道的已經太多了。李宗盛的天才和羅大佑不同,他在音樂上的感覺,對漢語言音樂性的理解,這方面無人能出其右。
如果說羅大佑詮釋了一種批判的執著,那麼李宗盛的音樂就詮釋了人生中的「不甘」與「和解」。我想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有著整夜循環《山丘》的經歷。我們欣賞李宗盛,羨慕李宗盛,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樣「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個山丘。」「不自量力地還手,直至死方休。」
山丘 - 李宗盛
——一個總結的分割線——
這個問題寫到這兒,花了一天的時間,看到大家的回答,讓我想到了很多事情,有很多感觸。
當我們以眼下的觀點去回溯歷史的時候,往往會受到自己視野的限制而很難做到客觀。於是面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大多數人可能最願意做的是表達與尋求認同。我其實也沒什麼資格批評這種看法,因為若不是我從事藝術行業這麼多年,提及音樂,我也會和普羅大眾一樣。
在這一天里,我問了幾個同事,這個問題他們的答案是什麼。大家都很嚴肅地回答,我參考了一部分大家的意見。但是想想這個題畢竟是我答,還是以我為主吧。
在寫這篇回答的時候,我自己也在思考我這些年聽音樂的經歷,回顧自己在中唱的那些年,每天聽到新的民國音樂,和崔永元隔空干仗的日子,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好多年了,卻宛如昨日。
今年是我從事音樂行業的第十四年,像我這種不要臉地這麼多年賴在這個行業里這麼多年的老兵已經不多了。
昨天我看了坂本龍一的新紀錄片《CODA》,自己非常感觸。看著白了頭的坂本龍一在提及控制住癌症以後的感受時說道:我這麼多年從未這麼長時間地停止過工作,現在很遺憾,我每天只能工作八個小時了。
我很慚愧,特別慚愧。
不是因為我能給我老闆創造多少價值。因為畢竟,每一個選擇音樂行業的孩子,在最開始的時候,一定是喜歡音樂的。而在你的工作中,你一定少不了和音樂找一種舒服的相處方式。從開始因為好奇而喜歡音樂,到現在與之廝磨了十幾年的今天,我一直反覆問我自己一個問題。
好的音樂是什麼?
今天,我用這篇答案記錄下來在現階段,我對音樂的一些看法和理解。同時這些看法和理解,也可以作為我回答這個問題的見證。不知道未來在這件事情上,我的看法會發生什麼新的改變。
在當下,我覺得好的音樂能帶給我智慧和能量。無論是對技術的追求,對哲思的追求,對新的可能性的追求。這些追求都源自於優秀音樂人對音樂的好奇心與對自己的高標準。如坂本龍一所言:我一直會觸碰我表達的瓶頸,我也一直試圖突破他。在思緒對抗中,所散發出的能量,是音樂最大的營養。
這種營養也許像周璇一樣滋潤在音樂內,也許像王昆一樣外化到與音樂看似沒多大關係。但是他們的本質,都是由音樂本身釋放出的巨大能量。
大概這是我這麼多年,都放不下音樂的原因吧。
推薦閱讀:
※王菲自述生命中最重要的3個男人 卻沒有謝霆鋒
※為什麼長樂路如此重要?
※細講《弟子規》1_人生最重要的是抉擇-教育的核心是身教使作善
※8日晚間上市公司重要公告匯總
※幫助犯錯的學生本來就是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