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漸失「世界工廠」稱號或是好事
據參考消息8月26日報道【美國之音電台網站8月23日文章】題:中國將不再是「世界工廠」,是喜是憂?
一家私有金融機構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8月份的產量和訂單減少,步伐放緩。有專家說,從長遠來看,中國恐怕會失去「世界工廠」的稱號,不過這也可能是好事。
據滙豐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50.3,跌到5月份以來的最低點,明顯低於外界預期的51.5,而7月份的PMI為51.7。滙豐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分析師屈宏斌說:「這個數字顯示,雖然經濟仍在復甦,可是勢頭再次減弱。」
過去20年來,中國從農業國家躋身至世界工業大國之列,成為鋼鐵、水泥、冰箱和電視等產品的全球最大製造商,有「世界工廠」之稱。
德勤管理諮詢公司把中國列為製造業最有競爭力的國家,並且預計中國將在今後5年里繼續名列前茅。
可是有經濟專家指出,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迅速上升,中國製造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正在逐漸失去優勢,中國已成為發展中國家中工資最高的國家。
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機構統計,從2000年至2013年,中國工資平均每年增長11.4%。本世紀初,中國工人的工資只有墨西哥工人的30.2%,而至2013年,中國工人的月工資已比墨西哥工人高出50.5%,比越南工人高出168%。專家指出,如果中國經濟每年以7%的速度增長,5年後人均年收入將達到1萬美元。
澳大利亞《商業觀察者》網站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國工資迅速增長影響中國製造業的魅力。2000年,40%的耐克運動鞋由中國製造,13%由越南製造。而到2013年,中國生產的耐克鞋只佔30%,而越南生產的猛增至42%。
文章說,即使外國公司把工廠搬到中國較為貧窮落後的中西部,也只是權宜之計,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差距正在縮小。調查顯示,中國東部沿海和西部省份的工資差距只有5%到6%,因此搬遷工廠帶來的成本優勢在一兩年里就會消失。
專家指出,隨著中國從低成本向中高收入國家過渡,亞洲可能會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第三次工業大轉移。第一次大轉移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初,勞動力密集型工業從日本轉向新加坡、香港、台灣和韓國等東亞國家和地區。上世紀90年代發生了製造業向中國轉移的第二次大轉移。而中國經過20年的工業迅猛發展之後,世人將目睹第三次大轉移浪潮。
中國有優越的基礎設施、完整的供應鏈,以及技術良好的工人,雖然企業在短期內轉移製造基地有困難,可是另闢蹊徑已是大勢所趨。2012年,中國人的年均工資是6500美元,比泰國和菲律賓高出30%,是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的二到三倍,更是柬埔寨的五到六倍。《商業觀察者》的文章指出,不僅是外國公司,就連中國公司也會到海外尋找廉價勞動力市場,這將給中國決策者提出新的挑戰。
不過,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將推動中國的產業提升和經濟轉型,使中國經濟從出口導向型轉為以內需為主,從而減少中國經濟對海外市場的依賴。
推薦閱讀:
※世界曾經顛倒黑白 如今回歸絢麗色彩
※?世界10大凄美之花,美到心都碎了!
※菲律賓男子奪「世界最矮」頭銜 身長不到60厘米
※世界五大勵志片,最後一部看完助你更上一個階梯
※盤點世界27宗最 太神奇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