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吳澧:女性結婚找話伴 男人卻想娶個媽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事業(人類的延續復興)的最偉大節日(情人節)又要到了。在這喜大普奔時刻,不管是荷爾蒙正旺的姑娘小伙,還是力比多淡去的衰翁弱嫗,人人穿上節日的盛裝,個個興高采烈,迎著2月14日的高升紅日,一遍又一遍振臂高呼:「偉大領袖維納斯萬壽無疆、萬壽無疆!英明跟班邱比特身體健康、永遠健康!」

  在這節日氣氛鼓動下,向來面孔鐵板的《人民日報》,也在2月6日這一天,登了篇「大齡女愁嫁」的報道,《想說「愛你」不容易》。官方微博@人民日報還轉發報道中的專家看法:「大齡女結婚難,首先是個人心態問題」——「『A男配B女』的理論在很多女性心中根深蒂固,很可能要求過高,不切實際。『不少人把四五十歲,在職場打拚幾十年,有一定成績的成功男士的標準硬放在一個二十齣頭的年輕小伙兒身上……』結婚難首先是個人的心態問題。」

  老農也覺得,若要婚姻成功,女人要有合適心態。俺好奇的是說這話的專家,調查了些什麼樣的女人,或喜歡和什麼樣的女人來往。老農自以為有中學程度,而有這程度就應該和有文化的女人來往,俺還真沒遇到過把職場成功當作擇偶必要條件的姑娘。至少,老農我最常見到的問題,並不是男的錢少,而是男的話少。

  曾聽一位「三高」(高學歷、高職位、高年齡)恨嫁女S說,她覺得自己的戀愛經歷很失敗。幾個男朋友類型不同,但哪種類型都搞不好。一種極其內向,文化素質較高,但有事不和你說,總是悶在心裡;另一種較外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追你時甜言蜜語滿天飛,追到後也是悶葫蘆一個。她總是和男朋友談不起來。

  這還不是中國男人的特性。並不是我們受了儒教傳統的影響,比較內向,整個社會比較欣賞「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中言,毛擇東同志曾用這句話為兩位女兒取名李訥、李敏)的性格。這根本就是人類全體雄性動物的共性。《紐約時報》單身「三高女」專欄作家莫琳·多德曾在該報寫過一篇開涮男人的文章,題目就叫《男人只想娶個媽》。文章開宗明義第一句:「女人想嫁一個對話夥伴,但是男人只想娶個媽。」這是一對普世矛盾啊。

  現在獨生女兒多,在兒子面前,媽是什麼樣的,「三高女」家裡沒見過,或許概念都沒有,老農我來啟蒙一下。

  十六歲男孩,通知母親,明天學校里踢球。男孩第二天一早醒來,剛剛被熨斗熨熱的厚實新球襪,已經塞在他被子底下。床下放著刷得乾乾淨淨的球鞋,鞋尖朝外,微分八字,他腳一下地就能很方便穿到。男孩放學回家,右腳一抬,一隻鞋踢到沙發後面;左腳水準差一些,右手幫忙,剝下鞋子,扔在電視機旁。媽問:踢球贏了嗎?男孩不耐煩地說:跟你講你又不懂的。他直奔自己房間,開機上網,去黃色網站看裸體女人。媽嘆口氣,去沙發邊撿鞋子。男人只想娶個媽——樣樣替他料理好,同時不要口水多。

  現在的男孩,自情竇初開,心理上開始與媽拉開距離、準備容納別的女性以來,他就是這樣成長的。要賣弄見識時,一會兒貝多芬,一會兒李宇春,他也可以滔滔不絕。但是,意見不一致時,你要他坐下來,靜聽女孩嘮叨三小時,然後,忍住女孩話里那些小器量尖蛇牙和小性子毒蜂針,不是抓住某個說法爭爭吵吵,而是就女孩的整體情緒作出恰當感情回應,這可能嗎?一個初出道的、被媽培養出來的男孩,怎麼會有這樣的成熟?你甚至不能抱怨他的媽。如果他和媽有很親密感情交流,或許男孩會比較愛說話,但對未來的媳婦,還真不知是禍是福。沒有哪個女人會喜歡夫妻之間,總像是懸掛著媽的倒影。

  估計那位「三高女」S來往的都是同齡人。不妨交幾個大媽朋友(這是成長捷徑),聽聽她們怎麼談論職場成功男士。「也不知道公司里碰到了什麼事,吃完飯就坐在電視前,整晚上不說一句話,上了床還要做那種事,也不問問,我會不會有情緒」;「要做那種事了,什麼好話都來,一做完就又成了悶頭葫蘆」……難聽的話多了去,談戀愛那點沉默,算個什麼事嘛。

  當今之世,女人不結婚一樣過日子。如果還想結婚,男人是什麼樣的就嫁什麼樣的男人。若要找理想男人,先結婚,然後自己從頭培養。看看兒子到了十六歲,踢完球後會不會對你說:我們像掀翻德國「坦克」的「鬥牛士」那樣擺了個433陣式,我們從左側開出角球到禁區中路,把球頂入對方大門,等等。

  這才是大齡恨嫁女最要調整的心態啊。


推薦閱讀:

有哪些作品中女性角色塑造的特別成功?
運動可幫助女性預防乳腺癌及其他癌症
通常女性在幾歲心智成熟?
【新醫讀片】什麼病讓52歲女性面部腫痛了5年?【038】
《佛說玉耶女經》的女性思想

TAG:女性 | 結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