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將「中風」扼殺在萌芽之中-2

將「中風」扼殺在萌芽之中-2九、HVS與中風高粘滯血症(簡稱HVS)由Waldenstrom在1994年提出,是指某種血液粘滯因子升高所造成的一種病理綜合症。血液粘滯因子主要有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數量、紅細胞聚集性和紅細胞變形性等。高粘滯血症可能伴有全血粘度增高,但也可能正常或降低。血液粘稠度增高後,血液阻力加大、流動緩慢致組織血液灌注量顯著減少而使心腦等器官產生缺血、缺氧的一系列表現,如胸悶、胸痛、頭痛、眩暈、耳鳴、視覺障礙、四肢麻木、腫脹等,嚴重者形成血栓,導致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風等一系列嚴重疾病。腦出血、腦梗死及TIA三種腦血管病患者各項血液粘滯因子均值都比健康人顯著增加,但三組患者間則無明顯差別。這個結果提示無論是出血還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甚至是短暫性腦缺血都伴有高粘滯血症。還觀察腦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血液粘滯因子也均顯著高於健康人,而和腦梗死患者無明顯差別。因此,可以看到,很多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往往伴有高粘滯血症的發生,而並非腦血管病所獨有。可以認為,高粘滯血症對腦血管病發生和發展並不具有特異性,也不是腦血管病發病直接原因。高粘滯血症與腦血管病有密切關係,但既不是發病的原因,也不是發病的結果。而是腦血管發生的背景因素或可視為一種危險因素。十、血液病與中風為什麼年輕人也會患腦卒中答案是肯定的。腦卒中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新生兒都會發病。但一般來說,青年人患中風還是比較少見的,據統計40歲以下發病者大約只佔全部腦卒中患者的1%~2%。因為腦卒中,不論是腦梗死,還是腦出血,大都與高血壓或動脈硬化有關係,因此以中年人、老年人為多見。除此以外,許許多多的其他原因也與腦卒中發病有關。年輕人腦卒中的病因可分為顱外和顱內的原因。顱外的病因,如某些血液病,像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正常止血、凝血功能障礙,可引起腦出血。而某些血液病,如紅細胞增多症和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則與缺血性中風有關。又如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以及一些先天性的血管發育異常、血管狹窄、各種原因所致的血管炎症,都有可能成為缺血性中風的原因。此外,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脂血症所引起的動脈硬化在青年人腦梗死發生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顱內的原因,以先天性腦動脈瘤和先天性顱內血管畸形破裂所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出血最為多見。顱外的病因,容易被發現。如血液病,可能會出現貧血、出血癥狀,如鼻子出血、牙齦出血、皮下出血等。心臟病有心臟病的表現,如活動後上氣不接下氣,體檢可發現心臟雜音等。但原發於顱內的動脈瘤或血管畸形,在發病前,很難發現。故對其早期出現的癥狀予以十分重視。如年輕人出現反覆發作的頭痛,視物成雙,一個肢體的抽搐,或一個肢體的活動不能等,均應到有條件的醫院,尋找專科醫師幫助,做詳細的檢查。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預防腦卒中的發生。因此,對年輕人腦卒中,要積極尋找病因,明確診斷,及時治療,預防複發。十一、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與中風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指在睡眠時經常發生呼吸暫停的一種臨床癥狀。其特點是睡眠期間發生呼吸暫停,且每次呼吸暫停時限大於10秒,7小時呼吸暫停總數大於30次或呼吸暫停指數大於5(老年人大於10)。本徵可分3種類型:1阻塞型:指鼻口氣流停止,但胸腹式呼吸運動仍然存在。2中樞型:指鼻口氣流停止的同時,胸腹式呼吸運動也暫停。3混合型:上述兩型交替出現。醫學家們經多年研究,揭示了本徵是中風的獨立的危險因素,即患有本徵的人,中風的發病率增加。為了研究老年人睡眠呼吸暫停與中風的聯繫,研究人員對394名70歲到100歲的老年人進行了跟蹤研究,在為期6年的研究開始,受試者沒有一人患中風。但是,跟蹤期間,報告指出,有20位老年人患了中風,在排除年齡、性、吸煙狀況和一些其它著名的患病風險因子之外,研究開始發現,嚴重的睡眠呼吸暫停能夠增加患中風機率的2.5倍。原因是:本徵患者在呼吸暫停時,由於胸腔負壓增加,使回心血量增多,心臟前負荷加重;由於缺氧及腦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臟後負荷亦加重,心臟收縮力降低,使腦血流量減少;患者因低氧血症的刺激,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增加,使紅細胞增多;缺氧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流緩慢;缺氧又會損害腦血管內皮,故易促發血栓形成導致中風發生。另外,本徵呼吸暫停時,可出現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些病人可引起非常活躍的過度換氣反應而出現低碳酸血症,造成腦血管收縮,同時又可引起血管內皮損害,加劇腦血管收縮。加之老年人脂質沉積,增加了腦動脈硬化的發生率及其程度,為中風的發生奠定了基礎。十二、肥胖與中風肥胖將取代吸煙成為心臟病和中風的頭號誘因總部設於日內瓦的「世界心臟組織聯合會」發表的一份新聞公報說, 肥胖將取代吸煙成為心臟病和中風的頭號誘因,各國應對此予以關注。公報稱,目前全世界有10億人超重,在25-35歲的人群中,嚴重肥胖的人比瘦人的死亡率高12倍。肥胖易引發 糖尿病 ,而糖尿病是導致心臟病和中風的主要病因之一。「世界心臟組織聯合會」主席馬里奧·馬拉諾教授說:「肥胖的流行趨勢主要是由不重視體育鍛煉和不健康飲食習慣造成的。許多國家的城市人口已改變飲食習慣,飽和脂肪和糖的攝入量日增,而纖維類食物的攝入卻日減。這種不良習慣使全球約2200萬5歲以下兒童超重。美國5-14歲的兒童有1/3超重,而30年前這一比例是1/6;一些中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也出現這種趨勢。」根據瑞典歌德堡市Sahlgrenska大學醫院最新的研究,肥胖者比健康的中年男子更容易患中風。研究者對7400位47-55歲之間的男性進行28年的跟蹤調查發現一個體重指數超過30的男性比體重指數在20-23之間的男性患中風的危險高出93%。其它一些大範圍的調查也證實了肥胖與中風之間的這種潛在聯繫。2002年伯明翰的醫生和波士頓女性醫院的一項對21000人的身體健康研究報告列出一些列精確的數字指出:體重指數每增加一個單位患中風的危險就會高出6%。肥胖與中風之間的聯繫機制目前還不甚明確,但是有兩種機制——肥胖引起的胰島素抵抗和呼吸紊亂可以導致中風。所以,體重指數的含義是什麼?由該怎樣去計算呢?體重指數使用個人的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如果一個人身高1.8米,體重75公斤,那麼體重指數便是23。以下的表格便是體重指數的標準。我們可以發現體重指數是25的人已經超重,而達到30便是肥胖了。體重指數BMI分類〈 18.5過輕18.5to24.9正常25to29.9超重30to34.9嚴重超重35to39.9痴肥〉40病態痴肥肥胖男性患憂鬱症會增加心臟病與中風危險肥胖男性本身就是心臟病與中風的高危險群,但研究顯示,肥胖男性罹患憂鬱症會加重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危險,這個研究結果僅適用於肥胖的男性,其它男性對憂鬱症並不會有相同的反應。德國GSF國家研究中心中負責研究的環境與健康Karl-Heinz Ladwig博士在這次的研究中調查了3,204名45~74歲男性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CRP)濃度,因為CRP濃度高代表有較高的心臟病與中風危險。其中726位重度憂鬱症肥胖男性的CRP濃度明顯較輕度憂鬱症的肥胖男性高,但憂鬱症與非肥胖男性體內的CRP濃度無關,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大腦,行為與免疫》(Brain,Behavior and Immun ity)期刊中。Ladwig博士說,我們無法提供具說服力的說法來解釋,為 什麼CRP濃度與憂鬱症之間的關係對肥胖男性的影響會大於非肥胖的男性,然而這可能是因為肥胖與沮喪的情緒都會影響憂鬱症的發生,而肥胖男性又特別容易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所致。CRP是一種化學信息傳遞物質,當人體受到傷害或壓力時體內便會製造產生CR P,它會引起一連串複雜的發炎反應,讓組織變紅、變腫, 並吸引許多強力的免疫細胞。當靠近心臟的動脈血管被膽固醇阻塞時即會引起發炎反應,這是發生心臟病與中風的重要轉折點,而CRP則是引起發炎反應的關鍵。CRP不會因為偶發的意外而產生,但是當身體受傷或受到病菌攻擊時,CRP會通知你的免疫系統加以回擊,除了受傷與感染的情況外,當你正感覺急迫的壓力時也會釋放CRP,而在焦慮與憂慮等緊張情緒下也會模擬急性的壓力情況,釋放CRP的警急訊號。肥胖的人很明顯地體內會有大量脂肪,但脂肪不會只待在原地不動,脂肪細胞也會送出一些能引起CRP釋放的化學訊號給身體, 這就是解釋為什麼憂鬱症會特別傷害肥胖的人了。有研究表明,腹部肥胖的人比臀部肥胖的人更易患中風。一般而言,女人容易胖在臀部和大腿上,男人容易胖在腹部,這也是男人易患中風的原因之一。因此,防止肥胖對預防腦血管病有一定的意義。中年女性發生中風和肥胖有關2008年度國際中風協會會議報道,日趨上升的腦溢血、腦血管梗阻的發生率和近年來中年女性的中風發生率上升有關。年齡在35歲到54歲的女性發生中風的比率已經比10年前上升了3倍,超過同年齡男性發病率2倍。傳統的由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引起的中風比率基本沒有變化,而近年來中年女性因為腰臀比失調,腰部脂肪積累過多,肥胖引起的中風卻迅速成倍地增加,這可能和女性代謝癥狀比男性明顯有關。所以,女性努力保持纖細的腰圍不僅是為了美麗,更是為了健康。十三、低血壓與中風一般人認為中風是高血壓的事,認為自己血壓不高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這種看法不對:因為首先中風機制複雜,不僅僅血壓可引起中風,其他如血小板集聚度高,頸動脈硬化等也直接和中風有關。其次,血壓低引起腦灌注壓低,也會造成腦缺血。所以在臨床上,我們不把中風急性期病人血壓降得過低,一般200/95毫米汞柱放降壓處理。一般維持在160/90毫米汞柱左右是合適得。十四、牙周病與中風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有牙周病和掉了很多牙齒的人更容易發生腦卒中。但他們之間的關係仍未明了。該研究對由專業人員組成的41,380名男性進行追蹤調查,發現牙齒少的人通常更容易衰老,喝酒更多,較少進行體力活動,更有可能吸煙。所有這些都是腦卒中的風險因子。但這些共同的危險因子並不足以解釋這種關係。實際上,對數據的分析得到了一個違反直覺的發現:非吸煙者中掉牙齒與腦卒中的相關性比吸煙者的高。其他人的研究趨向於得到相同的關係,但一直有爭議。這次的研究選擇的群體由大量專業人士組成,包括牙醫、獸醫、藥劑師,大多數是白人男性,就健康習慣來說,通常這些人行為舉止得當。參與者每隔兩年填寫健康問卷並寄回研究人員。在12年時間裡,有349例發生缺血性腦卒中,這是因為血凝塊堵塞了通向大腦的動脈時發生的。牙齒少於25顆的男性發生缺血性腦卒中要比牙齒多於25顆的男性高57%。有17~24顆牙齒的人的風險高50%,有11~16顆牙齒的風險高66%。值得注意的一個假設是感染與牙周病有關,失去牙齒引起發炎,損傷了動脈。研究顯示掉牙與頸動脈病有關,而頸動脈是通向大腦的主要動脈。牙周病這種慢性炎症與動脈硬化有關這種可能性已經使研究者將注意力集中到C-反應蛋白—一種與心臟病有關的炎症標記。十五、頸椎病與中風頸椎病可引起的中風是肯定的。由頸椎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點所決定的。正常情況下,通過頸椎的活動而發生頭位的變化,這種變為運動,因為富有彈性的椎間盤,而不會使椎體出現前後錯位。隨著年齡的增長,頸部肌肉韌帶勞損、退化,固定關節的力量和功能減弱,在低頭或仰頭時,頸部關節失穩,擺動和錯位,必然會刺激在頸椎橫突孔中穿行的椎動脈,使之痙攣,收縮或扭曲變形,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另外,由於椎間盤的纖維附著在椎體邊緣,錯位還會纖維環反覆牽拉,刺激椎體邊緣,而發生骨質增生,壓迫椎動脈,引起椎動脈狹窄或痙攣,同樣會造成腦供血不足。臨床上出現頭暈、噁心、耳鳴、視物模糊等癥狀。頸椎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又多伴有腦動脈硬化,這樣腦血流速度會再慢,易形成血栓,發生中風。所以,頸椎病患者應注意,頭部轉動要緩慢,枕頭宜低,不宜過硬,以減輕增生的椎體對椎動脈的壓迫,減少中風的發生。十六、腹瀉與中風謹防腹瀉誘發腦中風。腹瀉可以誘發多種疾病,其中也包括腦中風。這是因為腹瀉可引起機體血容量下降,一些與血管功能密切相關的陽離子大量丟失,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發生改變。此外,腹瀉致病菌所產生的毒素進入血液循環,能使血管痙攣,並改變血管壁的通透性。這些現象在青年人中也會出現,但青年人的自我調節能力好,臟器功能可逆性強。而老年人大多伴有心血管疾患,腹瀉一經出現,就直接影響循環系統,從而誘發出腦中風。十七、「腸中風」(醫學上稱為腸系膜動脈阻塞)。老年人的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性的,就是在腹腔內,動脈血管也在潛移默化地硬化著。腹腔內有兩根血管是供給腸道血液的「樞紐」,如果這兩根血管因硬化嚴重,被血栓阻塞,長時間的「交通堵塞」就會導致某段腸道因血液和氧供應嚴重不足而潰爛、壞死、出血,發生缺血性結腸炎。缺血性結腸炎大多發生在高齡老人中。這是因為高齡老人中不少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力軍」,因而「腸中風」病人九成是高齡老人。「腸中風」發生時,病人腹部急性劇痛,就好像肚子被什麼人的手緊緊抓住那樣,並排出鮮紅色糞便,患者血壓下降,面色蒼白。這種腹痛和便血現象有時可以自行緩解,但又會反覆發作。除腹痛外還可能有噁心、嘔吐、腹瀉、便秘、日漸消瘦等癥狀,病情常遷延數月甚至更長。一般腸中風發作前都有一些徵兆,如飯後常有飽脹感,上腹不適或隱隱作痛,每次持續一兩個小時,攝入脂肪過多或飽餐後癥狀加重,持續時間也較長。腸中風如果救治不及時,可導致急性腸壞死,腸子全部發黑,患者呈休克狀態。此症用藥物不能根治,必要時只有考慮將缺血的那段腸子做手術切除,嚴重者從此只能依靠鼻飼供給營養,給病人造成較重的經濟負擔。劇烈腹痛和血便要小心腸中風的治療貴在一個「早」字。老年人缺血性結腸炎的表現與其他類型的慢性結腸炎有不少相似之處,因此一般的醫師很難一下子把它們鑒別開來。對老年患者來說,只要記住:發現突發的劇烈腹痛和血便,就應立即到醫院檢查,特別是肥胖者或有高血壓、高血脂、血液黏稠度較高者特別需要注意。十八、一過性遺忘與中風「一過性完全遺忘」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種症候群。遺忘發作的特徵包括以下四點:——中、老年發病,起病突然。——遺忘表現多為近事遺忘,而瞬時記憶和遠事記憶保持良好。——發作前無先兆,發作中意識清醒,自我認識良好,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都不發生變化,照常可料理家務、與人交談、勞動等,所以旁人難以察覺,但自身能感知異常而局促不安。——24小時以內能恢復正常。一過性遺忘的病因迄今未明,學者觀察到本病多見於55歲以上的老年人,64%-92%的病人具有與腦血管病相同的危險因素,如心臟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且其中16%患者因反覆發作而發展為完全性腦卒中;再者,多數患者伴有一過性眩暈、耳鳴、幻視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癥狀。據此,學者認為遺忘發作是在有關的基礎疾病上,加上情緒波動、冷、熱水浴、頭痛、突然轉頸等因素,導致大腦中一個與記憶有密切關係的稱為「海馬」的部位出現供血障礙而引起的。除此之外,有人認為是癲病發作的一種類型,也有人報道與遺傳因素有關。國內外學者根據對一過性遺忘患者長期觀察結果,認為其預後雖然良好,但約71%患者會反覆發作,發作間隔期幾天到幾年不等,少數可發展至完全性卒中或痴呆,所以認為值得警惕,不能掉以輕心。要預防本病,最根本的是預防有關的基礎疾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症、心臟病等。一旦患了遺忘發作症,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採用抗血小板凝集和改善腦血循環的藥物治療,更應積極治療基礎疾病,解除誘發因素,避免因反覆發作而發展為完全性腦卒中或痴呆。【三】、中風先兆所謂中風先兆,是指在中風尚未形成之前,常出現一些典型或不典型、突然短暫或重複發生、含糊不清或易於疏忽的癥狀(俗稱小中風),它的出現往往提示中風(俗稱大中風)將會在近期內發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風雖然來勢急驟,但在發病之前卻也經過一個相當長的病理演變過程。在形成中風的過程中,有一個腦血液循環的輕度失調,但又可以恢復的階段。這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癥狀和感覺,在醫學上叫做前驅癥狀。這些前驅癥狀就是即將發生中風的先兆。它常在中風發病前數分鐘、數小時或者數天前出現。但不是所有的中風病人在發病前都有先兆,有時即便出現先兆也往往不被人們所認識或重視,何況不少先兆不是中風所特有的或唯一的徵象,在其它疾病也可以出現。所以一旦出現上述中風先兆時,應結合病史及檢查,最好由醫生進行綜合性診斷析。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能是中風的先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它是指短時間內的腦血流量減少引起的腦功能障礙,癥狀發生迅速,消失也快,通常持續幾秒鐘、幾分鐘、幾小時不等,並在24小時內緩解。該病發作有輕有重,輕者一年數次,重者一日數次,一月數十次。其癥狀可分為兩類:——頸動脈系統缺血所致,一側手足無力、麻木、不自主的肢體跳動抽筋,輕偏癱,半身感覺障礙,單眼黑蒙或一時性失明,說話吐宇不清或失語、面麻、舌麻、流口涎等;——椎基底動脈系統缺血所致,頭昏、眩暈、噁心嘔吐、頭痛、耳鳴或突然耳聾,走路搖晃,視物飄動,有浮沉感,或突然倒地。該病發病原因主要是:心臟病、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頸椎病等。情緒緊張、勞累、感冒可促其發病。該病癥狀雖輕,但後果嚴重,一部分病人以後可發生嚴重的腦缺血性中風。研究發現,急性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在3個月內極有可能出現全面的中風。加州大學S.Claiborne Johnston博士在美國中風協會年會上指出,這種疾病極具危險性。為了決定哪種預後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有關,他和同事們對因患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進行急救的近1,800名患者的醫療記錄進行了檢查。然後在3個月的研究期間內,對這些實驗對象中因患中風、其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心血管疾病的住院情況進行了分析。迄今為止,已對36%的患者數據進行了分析。研究人員觀察到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後3個月內,因中風住院治療的危險性為10.5%。另外,63%的中風發作在第一周,85%的出現在第一個月。在3個月內,患者中有2.5%死亡,另外2.5%的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竭或心肌梗塞,13.5%的患者出現另一種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另外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3個月內引發中風的危險性在以下人群中增加25%:糖尿病患者、60歲以上的老人以及虛弱或意識錯亂持續達10分鐘的患者。Johnston博士指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其癥狀的消失並不代表危險性的根除。怎樣診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1)多在50歲以上發病,常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或糖尿病、心臟病、頸椎病史。(2)起病急驟,常突然起病,數秒鐘或數分鐘癥狀達高峰。(3)多呈發作性,病程短,常呈一過性,每次發作持續時間,通常為數分鐘或數小時,最長不超過24小時。(4)反覆發作,多則每天發作數次,少則數月或數年1次,但每次發作的癥狀和體征基本相同。(5)無顱內壓增高,多無意識障礙。(6)臨床表現,以偏癱,失語,偏盲,偏身感覺障礙,或伴有精神癥狀者為頸內動脈系統缺血性發作;若表現頭暈,面癱,吞咽困難,共濟失調及交叉性癱瘓者,為椎基底動脈系統缺血發作。(7)腦CT檢查:正常或可見腔隙性梗塞灶。中風辨識要訣有些人不會死,但結局是處於無助無望的景況中。神經科醫師說,如果他能在三小時之內接觸到中風患者,他就可以將中風的後果完全扭轉過來。訣竅就是辨識診斷出中風的問題,並讓病患在三小時之內接受醫療,而這是很難的。辨識中風讓我們記住STRL四步驟有時候中風的症兆很難辨認,不幸的是,缺乏警覺就會帶來災難。身邊的人辨認不出中風的徵兆,中風患者就會造成嚴重的腦傷。醫生說,旁邊的人只要問四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辨識中風:S:(smile微笑) 要求患者笑一下T:(talk談話)要求患者說一句簡單的句子(要有條理,有連慣性),例如:今天天氣晴朗。R:(raise上升)要求患者舉起雙手L:(loll伸舌)要求患者伸出舌頭,如果舌頭是「彎曲」的,如果舌頭偏向一邊,那也是中風的症兆。上面四個動作, 患者如果有任何一個動作做不來,就要立刻 打120 !!!並且把癥狀描述給接線員聽。若你看到這封MAIL並能將它轉寄給 10個人,或許你就可以救一條命。中風先兆有人統計中風的先兆有40種之多,但可以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一)腦供血不足而使掌管運動功能的神經發生了障礙1、暫時的吐字不清或講話不靈。①與人交談或作報告時,突然出現短暫說話困難,好象嘴裡被人塞進了棉花似的;或聽不懂別人說話的意思,甚至不會說話,但持續時間短,最長不超過24小時,這是因為大腦中動脈供血不足,影響了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使掌管人體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此點必須與癔病性失語相鑒別。後者多見於青年人,常在精神刺激後發生。②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說話不清,吐字困難,失語或語不達意,吞咽困難,一側肢體乏力或活動不靈活,走路不穩或突然跌倒。這是由於腦血管病供血不足,運動神經功能障礙所引起的。2、突然一側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活,時發時停;①一側顏面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軟弱無力、持物不穩,碗筷落地、嘴角低垂、流口水。這是因為頸內動脈系統對大腦半球供血不足,影響了對側的皮層—脊髓通路。②一陣性的手臂無力,持物落地並伴說話含糊不清,常在1-2分鐘後完全恢復。它提示著缺血性中風可隨時發生。③刮臉制鬍鬚徵象。是指自己持刀刮臉時,頭轉向一側時,突然觸覺手臂無力,剃刀落地,或同時伴說話不清,一至二分鐘後完全恢復常態,這是已經硬化的頸動脈扭曲,加重了狹窄,導致顱腦供血不足誘發一過性腦缺血的癥狀。儘管恢復很快,但它足以提醒人們,缺血性中風隨時可發生。3、突然出現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暈倒;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暈倒。由於腦血管硬化,引起腦缺血,運動神經失靈,而容易發生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先兆癥狀。4、一側或某一肢體不由自主地抽動;(二)血壓的波動或腦血管功能的紊亂1、頭暈,特別是突然發生的眩暈;①突然感到天旋地轉、搖晃不定、站立不穩,甚至暈倒在地,幾秒鐘後便恢復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應及早去醫院請醫生診治,防止中風發生。②頭暈往往是同眼睛看到雙重物像(復視)、耳鳴一起出現。這是因為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影響了小腦這一平衡器官。高血壓病人發生眩暈者,可能是血壓突然上升,血管應激能力增加,使血管發生痙攣,導致腦血流量減少的結果,如未採取有效預防措施,可能導致腦溢血;這種眩暈,也可能是服用將壓葯過量所致。血壓過低,可發生腦缺血甚至腦梗塞。這種眩暈多在早晨起床、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熱水淋浴時,容易被人忽略。③噁心嘔吐或呃逆,或血壓波動並伴有頭暈、眼花、耳鳴;2、頭痛,與平日不同的頭痛;①頭痛突然加重或由間斷性頭痛變為持續性劇烈頭痛;②出現難以忍受的局限性頭痛,或頭痛形式和平常完全不同,如頭痛由全頭痛變為局限性頭痛,間歇性頭痛變為持續發作,或伴有噁心嘔吐。這常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溢血的先兆。其原因可能為血壓突然升高,顱內動脈瘤和鄰近動脈的擴張,血管痙攣或伴有小量滲血,牽拉或刺激了三叉神經支配的痛覺敏感結構而引起。(三)腦供血不足而影響到腦和神經的感覺功能1、肢體麻木,突然感到一側臉部或手腳麻木,有的為舌麻、唇麻或一側上下肢發麻;手指麻木的異常感覺,在許多疾病中都可出現,如頸椎病、糖尿病。雖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中風,但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年人來說,如果經常伴有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舌頭髮脹等癥狀,且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史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發生。2、突然出現一時性視物不清或自覺眼前一片黑蒙,甚至一時性突然失明;突然出現一時性視物不清或自覺眼前一片黑朦,甚至一時性突然失明;這個兆頭一般持續時間很短,僅幾秒鐘,但少數可達數分鐘。出現黑蒙,意味著視綱膜有短暫性缺血,可能是由於顱內血液動力學改變或微小血栓通過視網膜動脈所引起。黑蒙出現,被視為腦血管病的最早報警信號。(四)精神狀態和意識的突然變化1、睡眠失常。如睡眠增多,整日昏昏沉沉睡不夠,對答無誤,但隨後又入睡,疲倦乏力。這是因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影響了由延髓向上經腦橋、中腦和丘腦下後部的網狀激活系統(警覺系統)和大腦皮層。2、一反常態的嗜睡中老年人一反常態地出現無明顯原因的睏倦嗜睡現象,一定要高度重視,常預示缺血性中風來臨。據醫學觀察,大約有75.2%的人在中風前有嗜睡癥狀。嗜睡者大多在半年內發生中風。這是出現最早的中風先兆,更有預防意義。3、精神改變,短暫的意識喪失,個性的突然改變和短暫的判斷或智力障礙;突然發生性格、行為、智能等方面反常,注意力不集中、判斷力和理解力減退,記憶力欠缺,特別是近記憶力障礙、沉默寡言、情緒不穩、精神萎靡、性情孤僻、抑鬱焦慮、幼稚滑稽、輕浮愚蠢、表情淡漠、暴躁狂亂等,這是因為雙側額葉精神和智力功能區供血不足所致,可能是中風先兆。(五)比較少見的中風先兆1、鼻出血,特別是頻繁性鼻出血。有50%的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壓病人即將發生中風的警報。這是因為老年人鼻腔粘膜多已發生形態和機能變化,趨於萎縮並發生扁平上皮化,鼻腔的毛細血管擴張,脆性增加,當血壓升高或腦內血管未曾破裂之前,鼻腔血管中的某一條便會先期破裂,引起鼻出血。經醫學觀察,排除外傷、炎症因素,高血壓病人在反覆鼻出血後1-6個月,約為50%的病人發生腦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壓不穩定引起的,不加預防則會增加中風的機會,因此不能麻痹大意。【四】、中風認知上的忽視(一)、忽視了中風的可預防性誤區一:中風不能預防:有些人覺得對預防沒有信心,覺得預防沒有用處,他可能會找一些極端例子,比如他覺得什麼都注意,還得病。另外什麼都不注意,還沒事。找極端的例子給自己找借口。實際上中風是完全能夠預防的,只要合理飲食,注意降低血壓,採取多種有利身體健康的活動,預防中風是可以的。近來中風發病率下降的事實也充分說明中風是能夠預防的。從1975年到1986年10年間,中風病人死亡率明顯下降,據1988年美國神經科學研究所的調查,中風病人死亡率較前下降33%。儘管我們目前還不能全面說出死亡率下降的所有原因,但毫無疑問中風病人死亡率下降與近來重視中風的預防有關。人們已越來越懂得如何去減少或消除中風的危險因素,如積極治療高血壓,防止肥胖,減少膽固醇食物的攝取,以及禁止抽煙等。控制和去除危險因素肯定能夠預防腦血管病的發生。誤區二:腦中風發病突然,無法提前預知。腦中風多為突然起病,但並不意味著沒有預兆。發生前會有短暫腦缺血發作(TIA),發生於完全性腦中風之前地數小時、數天、數周和數月,有如下表現:突然發生地單眼或雙 眼視物模糊或視力下降,面部或單側或雙側肢體地麻木、無力或癱瘓, 表達言語或理解言語困難,眩暈,失去平衡或不能解釋地摔倒,吞咽 困難,頭痛(通常突然發生且非常劇烈)或某種不能解釋地頭痛,上述癥狀發作持續數分鐘。不幸地是,正是由於發作時間短暫,癥狀很 快消失,易被患者所忽略。TIA被稱為「小中風」,常預示著可能繼 發而來地嚴重中風,是腦中風地警告,應被當作急症及時處理。神經 科醫生更應重視對TIA地認識,防止發展為完全性腦中風。誤區三:只重視藥物治療,忽視預防過分強調藥物治療而忽視腦中風地綜合處理,尤其是忽視預防,十分有害。腦中風的一級預防是指:對健康者可勸其戒煙戒過量飲酒,加強精神保健,健康飲食;積極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脂血症等危險因素。對高危人群,尤其是患有心臟病、心房纖顫者,可口服抗凝劑或抗血小板聚集劑預防卒中。口服抗凝劑華髮令用於房顫患者的一級預防,可使發生心源 性腦栓塞地危險性下降2/3以上。二級預防是指:預防已患TIA,腦 梗塞者地再發。不少患者及家屬嫌麻煩,不願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而一味追求「特效藥」或每年輸液幾針見效,長期以來在腦中風患者中 流傳著每到春秋就必須輸液「疏通血管」地說法,並無科學依據。(二)、忽視了中風的「六小時」誤區:得了中風不死必殘過去是這樣的,但近年來由於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中風的治癒率顯著提高,中風後5年生存率已達到62%左右,平均壽命已達66歲,後遺症大為減少。一旦患了中風,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溶栓和神經保護治療。但是出於以下兩個原因,能夠真正接受溶栓治療的病人不是太多:第一,溶栓治療限定在3-6小時內,就是說從發病到做相關的檢查和治療的過程不能超過3-6小時;第二,出血是溶栓治療的併發症。因此對於腦卒中來講,預防最重要。抓緊珍貴「六小時」, 中風不是沒得治 ,腦血管意外發作的六小時內是搶救的關鍵,「六小時」的意思是指腦出血病人在六小時內果斷採取措施,完全可以使出血止住或出血減少,從而挽救病人的生命。如果腦梗塞,人的腦血管被阻塞後,如在六小時之內得到疏通,腦細胞活動可迅速恢復正常。但一般超過六小時以後,受影響的那部分腦細胞就會因壞死而無法救活了。(三)、忽視了中風的易複發性誤區:中風治癒後很少複發。其實不然,中風很容易複發,複發率高達25%,而且還有多次複發者。這是因為所謂中風治癒僅僅是臨床癥狀消失或好轉。某些中風事實上是一些內科疾病的合併症,只有將這些內科疾病有效控制,如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腎臟疾病等,才能減少中風再發。誤區:小中風無關緊要不少中風病人發病前在短時間內出現過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癥狀,伴有突然說話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於上述癥狀常在數分鐘內消失,頭部CT檢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其實,這是微小腦血栓引起的瞬間腦局部缺血,醫學上稱為小中風。約有一半小中風病人在5年內會發生偏癱。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小中風,及早就診防治。(四)、忽視了中風與氣候密不可分性誤區:中風與寒冷的氣候密不可分 ,與夏季無關。其實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症的中老年人 ,夏季也容易發生「熱中風」。炎熱的夏季 ,人體出汗較多 ,而老年人體內水分比年輕人要少 ,加上生理反應遲頓 ,在夏天易「脫水」。「脫水」會使血液粘稠 ,這對老年人來說 ,無異於「火上加油」 ,發生中風的幾率自然增高。研究發現 ,夏季易發生「熱中風」,除了氣溫高的原因外 ,較低的氣壓也是誘發因素。因此老年人要注意:第一 ,補充水分 ,做到「不渴時也常喝水」;第二 ,有過中風史的病人 ,其家屬要特別注意病人癥狀 ,頭昏頭痛、半身麻木酸軟、頻頻打哈欠等可能都是中風前的預兆 ,這些癥狀明顯時一定要去醫院就診 ,切不可視作一般的感冒或疲勞;第三 ,防暑降溫要適時適中 ,飲食結構要科學合理 ,「保駕」藥物要有備無患。(五)、忽視了中風年輕化的傾向誤區:年輕人不會中風,它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很多年輕朋友認為,中風是老年人的疾病,自己不會中風。雖然90%以上的中風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是,實際上,中風是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群大約33%的中風患者年齡在65歲以下,近年來更趨於年輕化。特別是蛛網膜下腔出血,青年人並不罕見,連兒童偶爾也會得中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年輕人飲食、生活習慣不良,具備了很多危險因素,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酗酒、吸煙、感染、高脂肪飲食等,他們可能中風,也可作為高危人群而成為中風的「後備軍」。另外,一些少見的病因(如感染或血管炎等)是年輕人中風的主要原因。如果先天性血管異常(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更是造成年輕人腦出血的重要原因。因此,中風是可以累及各個年齡層次的疾病,預防中風要從年輕時做起。因此,應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有效地控制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同時注意合理膳食、增加體育鍛煉、戒煙限酒,發現預警信號及時就醫。這樣,3/4的腦血管病是能被控制的。(六)、忽視了血壓高低對中風的危害誤區一:血壓正常就不會中風最近,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高血壓聯盟,對現行的1993年高血壓診斷指導標準(140/90毫米汞柱)進行了修改,提出1999年指導原則為高壓(收縮壓)大於130毫米汞柱,低壓(舒張壓)大於85毫米汞柱,就應診斷為高血壓。之所以改變,是因這有利於預防心力衰竭和中風。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若把血壓降至130/85毫米汞柱以下,有利於大幅度降低心衰和中風的發病機率。也就是說,血壓大於130/85毫米汞柱已是中風的發病因素。當然,新的指導標準又強調說,不可以機械地看待這個原則。比如血壓130/85毫米汞柱對不常運動、身體肥胖、膽固醇又高的人,顯然是心衰和中風的危險因素,必須進行降血壓治療;但是,對經常運動、體重正常、膽固醇又不高的人,即便血壓處在140/90的稍高水平,也未必就是中風的危險因素,因此也沒有必要進行治療。美國心臟病協會(AHA)年會上報告的一項日本的研究發現血壓降至130/85以下,可以逆轉與心臟病和中風相關的動脈僵硬,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血壓更低的益處。誤區二:「高壓高,低壓正常」安全吧許多人特別是一些老年人,雖然患有高血壓病,但為自己的「低壓不高」而感到欣慰。豈不知,對他們而言,這種「高壓高,低壓正常」的情況恰恰是很危險的。經臨床觀察發現,當收縮壓(高壓)恆定在160mmHg時,舒張壓(低壓)75mmHg比舒張壓95mmHg的患者中風、心肌梗死的發生率高12%。而在冠心病的臨床試驗中也發現,脈壓在100mmHg比脈壓在40mmHg的高血壓患者發生冠心病的風險上升1.5倍。這說明,脈壓越大的高血壓患者死亡率越高。(七)、忽視了瘦人也會中風的結論誤區:瘦人不會發生中風有些人以為瘦人不會中風,於是拚命減肥。其實,科研工作者做過這方面的試驗。他們對3975名患有高血壓的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跟蹤調查,得出結論:瘦人也會中風,只不過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應採取綜合防範措施,以避免中風的發生。(八)、忽視了血栓或凝血塊一旦機化後就不再有被溶解的可能事實誤區:認為血栓一旦溶解了、中風的後遺症會痊癒認為血栓一旦溶解了、凝血塊化開了,像腦血栓、腦出血等腦中風的後遺症(如偏癱、失語、失用、失讀等)也會痊癒,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因為栓子或凝血塊一旦機化就不再有被溶解或脫落的可能,即使溶解掉了也無任何實際意義。所以有的患中風幾年或幾十年的患者,還在尋找溶解血栓或凝血塊的藥物,這絕對是錯誤的。(九)、忽視了血腦屏障的存在誤區: 貴葯比低價葯好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使所有的藥物均會面臨選擇並受其限制,能夠激活腦細胞的藥物也不例外,帕金森氏綜合症難以康復也是這個道理。因此,通過常規的給葯途徑如口服、靜脈注射等,真正能穿越屏障直達病灶部位發揮藥效的微乎其微,也就是說,患者若服用價值1000元的藥物,真正發揮作用的可能只有那麼幾元錢。(十)、忽視了中風的治療過程需要綜合措施誤區:老人有中風,多方求醫,偏信一些偏方或者說法,請問腦中風能否根治?腦中風是否根治決定發病部位和病灶大小,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中風病人可以完全沒有後遺症,這跟發病部位在什麼地方,早期是不是得到正確治療。但是這種沒有後遺症的病人是綜合措施換來的,而不是靠單一的靈丹妙藥。這位網友奉勸家裡人不要用所謂的靈丹妙藥,現在沒有一個藥物根治中風的藥物,中風的治療是綜合的,包括康復和藥物一起的作用。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得到專科醫生的幫助。(十一)、忽視了藥物的半衰期誤區:一年好幾次輸液,他自己也反映確實輸液以後就好些,有沒有好的辦法?近期輸液感覺好一些,肯定是心理的感覺,不是藥物的作用。定期輸液本身還有一些害處,第一個大家都知道藥物只管一段時間,藥物的半衰期有的按小時算,有的按分鐘算,沒有一個葯能維持那麼長時間。第二從醫療的角度來講,有一個基本原則,能口服的葯不肌注,能肌注的藥物不靜點,因為靜點的藥物對人的危害很大。第三個方面,網友可能也發現,在不同的醫院輸的葯都不一樣,不可能什麼葯輸進去都管用。第四所有的藥物都是有不良反應。第五,如果大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輸液上,平時的預防可能會放鬆,這樣對病人帶來更大的傷害。(十二)、忽視了國家處方葯是不可以在公眾面前做廣告的規定誤區一:處方葯可在公眾面前做廣告嗎在我們國家廣告法里有明確的規定,處方葯是不可以在公眾面前做廣告,如果在公眾面前做廣告,所有的藥物都不是醫生首先選擇藥物,不是一線用藥,都是輔助用藥,絕不會有很大的治療作用。一線用藥都不允許在公眾媒體上做,因為在媒體做廣告都是保健品或者非處方葯,不需要醫生開處方的,不是主要藥物。誤區二:藥物的廣告是好葯嗎虛假廣告的基本識別方式跟其他是一樣的,只要裡面發現有根治,有打保票,多長時間一定能好,有讓你感覺很誇張的詞,出現這種詞幾乎都是虛假廣告。(十三)、忽視了腦細胞不可再生的特點誤區:不要過於迷信一些常規的醫療手段真正支配我們人體各種功能的是大腦皮層的功能定位區,而構成定位區的是數以億計的腦細胞。一旦腦組織受損,尤其是做過開顱手術,部分腦細胞丟失或死亡,由這部分腦組織所支配的語言、運動等亦相應地出現功能性障礙。目前,科學界尚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夠改變腦細胞不可再生這一特性。常規的醫療手段對腦細胞丟失所造成的功能性損傷幾乎不起任何治療作用。(十四)、忽視了用藥的正確性誤區一:不願意吃藥。有些患者願意用降壓帽、降壓表等來降低和穩定血壓,用一些磁療儀、紅外儀來降血脂、溶血栓。但世界衛生組織早有斷言: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最好辦法是認真吃藥。誤區二:不感到難受就不吃藥。經過長期臨床觀察,心腦血管病情的輕重與患者本身感受的強弱程度是不成正比的。例如高血壓的頭痛、頭暈癥狀就跟血壓升高程度並不平行,患者可能頭痛欲裂很厲害,但血壓卻不高,這就充分證明了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隱蔽性。誤區三:少服幾次葯沒關係一些老年人由於記憶力差,常忘記或重複服藥。所以,建議中老年朋友將自己常服的降壓藥、降糖葯、強心藥等分開包裝,上面註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體時間,或者把每日用藥種類按時間寫在一張紙上,貼在醒目處作為備忘錄。工作繁忙的朋友應備三套葯,辦公室、家裡、手提包內各一套,隨時提醒自己服藥。誤區四:偶爾漏服藥沒關係一些老年人由於記憶力差,常忘記服藥,覺得漏服一兩次沒關係,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有可能誘發中風。建議中老年朋友將自己常服的降壓藥、降糖葯、強心藥等分開包裝,上面註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服藥的具體時間,或者把每日用藥種類按時間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家中醒目處作為備忘錄。工作繁忙的朋友應備三套葯,辦公室、家裡、手提包內各一套,隨時提醒自己服藥。誤區五:盲目吃藥,用藥不當。尤其是降壓藥、鎮靜葯、利尿葯、止血藥、擴張血管葯、溶栓葯、稀釋血液葯、降脂葯8類藥物,更可能加重心腦血管疾病。誤區六:阿司匹林吃了就管用有的人每天僅服1片(25毫克)腸溶阿司匹林。在腦血栓的預防性用藥中,不少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腸溶阿司匹林,但僅服1片。其實,目前國際公認的腸溶阿司匹林用量為每晚50~75毫克,即25毫克1片的腸溶阿司匹林應服2~3片。如果藥量不足,則達不到預防目的。誤區七:用藥品種越多越好一些有過中風表現的人往往惶恐不安,於是四處看病。甲醫生開了「聖通平」,乙醫生開了「尼富達」,殊不知這些名稱不同的葯,其實都是心痛定,結果因用藥過量導致中風。也有的病人牢記「是葯三分毒」,血壓高了也不用藥,其結果可想而知。誤區八:服了降壓藥,就不會中風?中風多因高血壓、動脈硬化和血液粘稠引起。中風分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物不當,是誘發缺血性中風的重要因素,因為腦組織的血流量主要靠血壓來維持,若服用降壓藥物種類過多、劑量過大、作用過強,血壓驟然大幅度下降或降得過低,從而影響大腦血液供應,甚至缺血缺氧,可導致中風,或因血液粘稠度增加,腦部血流緩慢,血流中的血小板與纖維蛋白容易沉積形成血栓,阻塞腦血管而發生中風。同樣道理,一些作用較強的鎮靜葯,如氯丙嗪等也可使血壓在短時間內驟降,而使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中風。再如服用速尿、雙氫克尿塞降血壓,若操之過急,用量過大,既降低了血壓,又濃縮了血液,因粘稠性增加,而促發了缺血性中風。(十五)、忽視了用藥的監測檢查誤區:只管服藥不注意監測檢查常有些患者使用抗凝葯,不注意監測。因風濕性心臟病引起偏癱的患者多見於心房纖顫,這類病人要終身使用抗凝葯,同時進行用藥監測。尤其對於彩超檢查發現心房內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葯時,要根據病情不斷監測凝血酶原時間,及時調整臨床用藥劑量。否則,用藥多了,會引起出血;用藥量不足,又會引起血栓。許多風濕性心臟病人術後出問題,都是由於這個問題沒處理好。中風的預防2006年《世界卒中日宣言》的第一句話是:「卒中是可以預防的。」緊接著的第二句話卻是:「但全世界的卒中發病率在不斷攀升。」我們期望,有朝一日能改寫成:「卒中是可以預防的。發病率在不斷下降。」實現「卒中發病率不斷下降」,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因為,在沒有發明出使死去的腦細胞回生的藥物之前,預防是最好的藥物。一、「中風預報」1、中風預測中風是我國人民健康的三大殺手之一。當給大腦供血的動脈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就會造成部分大腦血流和氧氣的缺乏,引起這部分大腦組織功能暫時或者永久性的喪失,其常見的結果就是死亡或者殘廢。中風的危險性隨著年齡的增大而上升,不僅與家屬史有關,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吸煙酗酒都是引起中風的危險因素。但要懂得,中風是可以避免的。因此,了解自己中風的危險有多大,以便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去預防。請您根據自己的情況如實填寫下表類別內容標準分得分您的肚子肚子很大3分肚子較大2分肚子平1分您的血壓一直高於140/90mmHg,但是你又忽視醫師用藥和運動的建議4分高於140/90mmHg,但是你的生活有規律或堅持服藥3分在120/80mmHg附近,或稍低2分非常正常,但你不太注意血壓的變化1分您的飲食30%的熱量來自脂肪;10%的熱量來自膽固醇5分有限的食鹽4分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次數合計少於5次3分每天25克的植物纖維(兩大碗穀類食物)2分每天400毫克的葉酸(在豆類食物或桔子汁中)1分您的陋習喝酒喜歡狂飲6分一天喝酒兩次或兩次以上(或一周15次)5分一周喝酒8~14次4分一天喝酒不多於1次3分一天抽1包以上的香煙2分每天都要抽煙,但數量少於1包1分您的病史心房纖顫7分冠心病6分頸動脈血流受阻5分糖尿病4分總膽固醇大於或等於240mg/dl3分抑鬱(假如你的年齡在50歲以上)2分中風家族史1分您的運動基本不參加戶外運動3分時斷時續2分每天都很有規律1分總分將上述得分相加結果的解釋低於或等於6分(低危險性):保持良好的習慣建議:保持良好的習慣,有規律的身體鍛煉會減少中風的發生,也有助於保持理想的體型。一旦您的體重超過了理想體重的20%時,中風的危險性會增加10%。7分到17分(中危險性):做一些調整建議:檢查一下您超過3分(包括3分)的選項內容,停止這些不良習慣。假如您吸煙的話,請戒煙。把您的飲酒量降到合適水平。假如您降低了這些誘因的話,您的腦會得到充足的營養供應。18分或以上(高危險性):馬上去看醫生建議:有規律地鍛煉身體,減少飲食中的脂肪,少喝酒,停止抽煙。假如血壓超過140/90mmHg,您可能需要降壓治療了,因為你發生中風的危險性是正常血壓人群的6倍以上。2、我患中風的概率是多少?(資料:首爾亞山醫院神經科金宗盛教授)男性計算表年齡  分數 最高血壓(mmHg)分數 疾病      分數57~59  1 106~112   1  糖尿病       260~62  2 113~117   2  吸煙      363~65  3 118~123   3  冠狀動脈疾病  466~68  4 124~129   4  心房纖維性顫動症 469~72  5 130~135  5  心臟肥大     573~75  6 136~142   676~78  7 143~150   779~81  8 151~161   882~84  9 162~176   985以上  10 177以上 10(註:心房纖維性顫動症:心房輕輕顫抖的癥狀。)女性計算表年齡  分數 最高血壓(mmHg) 分數 疾病  分數57~59  1   95~106     1 糖尿病  360~62  2   107~113     2 吸煙   363~64  3   114~119   3 冠狀動脈疾病   265~67  4   120~125   4 心房纖維性顫動症 668~70  5   126~131   5 心臟肥大     471~73  6   132~139   674~76  7   140~148   777~78  8   149~160   879~81  9   161~204   982以上  10   205以上   10(註:心臟肥大:心臟負擔過重,心肌增厚,心臟增大的狀態。)10年內患中風的概率(%)分數 男性女性分數 男性女性分數 男性女性1  3  1  10  10    6  19  33   322  3  1  11  11    8  20  37   373  4  2  12  13   9  21  42   434  4  2  13  15   11  22  47   505  5  2  14  17   13  23  52   576  5  3  15  20   16  24  57   647  6  4  16  22   19  25  63   718  7  4  17  26   23  26  68   789  8  5  18  29   27  27  74   84舉例:60歲女性(2分),血壓為150mmHg(8分),吸煙(3分),糖尿(3分),心房纖維性顫動症(6分),合計為22分,這時10年內患中風的概率是50%。3、測血管年齡知腦中風最近國外出現一種簡便的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心腦血管情況,這就是自測血管年齡。血管年齡高出生理年齡10歲以上的人,患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的可能性較大。最近,一些20幾歲的年輕人的血管年齡竟高達四五十歲,即使是常規血液檢查未見異常的患者中也有血管年齡偏高者,但只要接受治療,克服不良生活習慣,血管仍然可以重返青春。血管年齡自測表:1.最近情緒壓抑。2.過於較真。3.愛吃方便食品及餅乾、點心。4.偏食肉類。5.缺少體育鍛煉。6.每天吸煙支數乘以年齡超過400。7.爬樓梯時胸痛。8.手足發涼、麻痹。9.經常丟三拉四。10.血壓高。11.膽固醇或血糖值高。12.親屬中有人死於腦卒中、心臟病。以上符合項越多血管年齡越高:符合項在0~4項者血管年齡尚屬正常,符合5~7項者比生理年齡大10,達到8~12項者比生理年齡大20。4、中風提前報警中風預防和提前報警就是把中風終止在萌芽狀態,使病人不得這個病,從而保證人類的健康。現在,中風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預警,現在需要做的是全國範圍的協作,採取干預措施,防患於未然。缺血性卒中預警的基本思想是這樣的:血栓的形成是一個系列的過程,如果在系列過程的最開始階段能夠找到一個標記物,就可能通過這個標記物來說明血栓形成已經啟動。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溶血磷脂酸是一個較好的標記物,它有幾個特點:首先,如果溶血磷脂酸增高了,就有腦血栓形成的危險;第二,因為體內存在著互相拮抗的系統,就算溶血磷脂酸增高了,也不意味著在近期和將來必然得腦梗塞;第三,並非所有腦梗塞都可以用它來預警,因為腦梗塞有多種成因;第四,溶血磷脂酸可以起到提醒患者及時處理的作用。配合治療好 複查要堅持中年以上負擔重、用腦過度、休息不夠者,有重要臟器疾病者,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疾病者,家族中有患中風疾病者,腫瘤患者,骨折病人等屬於高危人群,需要預警監測。預警中病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配合:1、在檢測溶血磷脂酸的時候有很多因素可影響檢測,如脂肪餐、高膽固醇飲食、飲酒、月經期、感染髮燒、服用抗凝藥物等,因此建議在進行檢測前一天避免飲酒、脂肪餐、高膽固醇飲食,月經或哺乳期不要進行檢測,以免影響檢測結果。化驗的當天早晨應空腹采血。對於正在服用抗凝或其他改善循環藥物者,可不必停葯,在服藥情況下檢測可以幫助醫生判斷所服藥物的療效,以便確定下一步的診療方案。服藥情況應完整、準確地向醫生彙報。2、溶血磷脂酸升高如何治療:溶血磷脂酸增高的確切含義是血小板已經被活化,血栓形成的過程可能開始啟動,有進一步發展形成較大血栓的可能性。根據增高的程度應該予以相應的干預。3、溶血磷脂酸升高的患者應注意:2周至1個月複查一次,以決定是否停葯、換藥或增減藥量;控制引發血栓病的其他危險因素,注意物理鍛煉(鍛煉一定要適當,不適當的鍛煉還可能有害,如夏天時活動過大可能會導致或加重腦缺血的發生);指標正常後3個月至半年仍要複查以防反彈。如果在檢查後發現溶血磷脂酸水平比較高,患者應該根據醫生的要求進行治療干預。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給予適當的藥物。這些藥物中有些會直接降低溶血磷脂酸水平,有些可以通過其他途徑降低或阻止腦血栓的發生。這兩大類藥物都在臨床廣泛應用。例如東菱克栓酶對治療溶血磷脂酸就有較好的效果。但是總的說來,要服從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干預。
推薦閱讀:

萌芽經典語句
中國風水的萌芽
玉雕精品欣賞、【萌芽、生生不息】
將「中風」扼殺在萌芽之中1
如何評價金國棟2015年在萌芽連載的你都不配我毒舌?

TAG:萌芽 | 中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