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線框圖:UED和PD對於線框圖不同的定位
本周和PD(產品經理)們進行了一次《線框圖以及Axure入門》培訓。這是應幾位PD的需求,他們也要學習如何設計線框圖,所以想更加高效進行入門。
在場的有UED,有PD,我發現,對於兩者都要畫線框圖,引發了一些討論,這也是我事先預想到可能會引發爭議的部分。
其中有個PD講,有一次,老闆是要求她來畫線框圖給他看的,她花了很多心思在線框圖上,結果交付給交互設計師的時候,交互設計師不知道如何進行發揮了,交互設計師說:你都畫這麼好了,我不知道畫什麼了。之後,交互設計師進行了「潤色」後,交付給視覺設計師,結果視覺設計師發現自己也無從發揮了,因為視覺稿已經出來了,都上了色了。
如果能夠提升項目效率,這樣倒真的也是好事。PD直接畫出確認版的線框圖,然後直接給視覺設計師,交互就不需要了。在很多小公司,也確實如此運作,也蠻好的嘛。
交互設計師說:交互設計師承擔了一種需求翻譯的工作,將PD的商業需求,進行具象化,並加入一些用戶的視角,幫助優化產品,之後翻譯成視覺設計師能夠理解的語言,最後產生視覺稿。這也只講到了一部分,如果PD也能夠具象化,並傳達得很好,為何還需要交互呢?
但是,在實際的工作環境里,我們必須得承認一個前提:術業有專攻,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PD,交互,以及視覺,雖然都在畫圖,究竟畫得有什麼不同呢?
這是在這個PPT里其中的一頁,也得到了在場的PD以及UED的認可。
PD畫線框圖有時是不可以避免的,他們需要:
1. 細化思路,幫助自己寫需求文檔
2. 更好傳達自己的需求給其他人,比如交互
3. 一些預研型的項目,需要據此讓老闆認可並拍板
但是做為PD,同樣也擔心之後交付給交互,會影響交互的發揮。而且,人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傾向,在做了一個簡陋版的線框圖後,總是覺得太簡陋,總是不由自主增加很多細節,以使之先得更加專業。但是,PD需要將重點放到「輔助表達想法」上,對「有用」負責,比如,功能點、內容塊、業務流程,而那些打著叉叉的方面,不是說絕對不關注,絕對不表達,而是需要加上「僅供參考」。
做為PD,你認為版塊A非常重要,比版塊B重要得多,你可以在線框圖上把版塊A放大,放到首要位置,但是「位置」和「結構」不是你主要要控制的,你要傳達給交互的是:版塊A非常重要,以及為什麼,而你所做的處理,僅供參考。聰明的交互會理解你的需求,且不會因為你妨礙了他的表達。
同樣,交互和視覺,雖然是一個團隊的,也經常發生因為邊界問題,比如:交互不由自主加了很多顏色和質感,視覺不知道如何處理。視覺更改了線框圖的結構,導致交互認為和自己傳達的邏輯不相符。
所以,作為交互,請注意那些必須要關注的東西:
1. 任務流——根據用戶需求、行為,分析用戶的任務,以及任務流程,簡化任務。
2. 布局/結構——信息分幾類,什麼樣的布局更加易用
3. 位置/順序——各個版塊之間按照什麼樣的位置進行排列,引導用戶的順序是怎麼樣的
4. 層次/輕重——版塊之間、文本之間的層次如何
請注意,在表達位置/順序以及層次時,交互會忍不住為線框圖加註顏色,進行字體的設計,但是在交付時,這些也是「僅供參考」的。要傳達給視覺設計師的,仍然是「這些比哪些更重要,更應該被強化,以及為什麼」。聰明的視覺設計師自然知道如何去表達而不是會覺得受到束縛。
到了視覺階段,視覺設計師不管接到多麼像視覺的稿子,也需要重新進行思考定位,需要輸入目標用戶特徵,需求,進行產品的風格定位。
我建議,在改變線框圖結構的時候,要和交互設計師保持溝通。上次,我在做線框圖的時候,和幾個PD,以及我們的幾個UED爭論了很久,確認的麵包屑和搜索篩選的位置,結果到了視覺設計的時候,視覺設計師將我的麵包屑調整到了不同的位置,為此還起了糾紛。因為這些位置的調整,是會影響之前確認的功能邏輯的。
大家如果有什麼疑問,也歡迎繼續討論,那就先這樣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