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營養,中能量,低飽腹,是健康長壽秘訣
感謝閱讀!
馬未都先生,探訪廣西巴馬長壽之鄉,與百歲老人親自交談,只得了一句話,吃又吃不飽,死又死不了。這話聽起來像是段子,但總覺得有些道理。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健康長壽,有些人多病早夭,大部分人,將這種差異解釋為遺傳和基因。聽著有理,其實這是對自己身體極不負責任的言論,是一種不願意為自己身體健康,而付出努力之人的推脫之詞。
生物學研究發現,人體細胞每2.4年更新一代,總共可分裂50代,於是可算出理論壽命是2.4乘50=120歲。這是普遍規律,人人都遵從這個規律,不關基因什麼事。如果先天遺傳,基因有變異情況,青少年時期就會有相關體現。因為基因就是圖紙,青少年時間身體建造,就是根據圖紙來,圖紙有沒有問題,照著圖紙建造出來就知道了。
遺傳一定是有的,體質偏性的遺傳,營養不良的遺傳,生活方式的遺傳,都寫進了細胞里。但這些是重要影響因素,而不是決定因素。如果我們的壽命活不到120歲左右,那就是說基因決定壽命的那個模式並未啟動。
魚的研究實驗顯示,限制總能量攝入,而保持其良好營養,魚的壽命增加了300%。鼠的實驗顯示,鼠的壽命增加了60%。如果人也採取這種模式,可能會增加10%的壽命,理論壽命是120歲,增加10%,就是130歲。但是人的試驗,並沒有開始,也不知道該限制多少能量,該用怎樣的營養水平,這需要大家各自去琢磨,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案。
簡單解釋一下,營養和能量的區別。人體需要的營養,目前總共發現的,不超過50種。能提供能量的營養,只有三種,分別是糖、蛋白質和脂肪。這三種物質,在體內氧化燃燒,可以產生能量。其他那些營養的角色,是幫助這三個物質,高效轉化成能量的助手。何謂高效,就是燃燒很充分,廢氣廢物廢液少。高營養、中能量、低飽腹,意思就是沒有吃太多,但能量剛好夠用,大量的輔助營養,讓能量生產很輕鬆,基本上不產生廢尾。簡言之,就是人體用最小的代價,獲取了剛好夠用的能量。
這個概念是美國人提出來的。跟中國所說的七分飽,何其相似,跟巴馬長壽老人說的,吃又不飽,死又死不了,也基本是一個意思。在健康長壽這個認知上面,可以說大家達成了一致。但美國人,並不滿足這一結論,他們作了進一步的研究。
他們將研究的方向,集中在細胞中的能量工廠:線粒體。人要吃食物,是因為細胞要吃營養,細胞吃的營養,只有通過線粒體,才能轉化出能量。線粒體工作越努力,能量自然就越多,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廢物也越多,氧化自由基也就越多。這氧化自由基一多,就會反過來傷害線粒體。這就像炒菜的鍋,天天高溫大火爆炒,使用壽命自然縮短。鍋壞了,就得買新的,買新的就得花錢。這錢其實就是營養。物質消費花錢,細胞活動就花營養。所以我們得多賺錢,以備不時之需。細胞就需要高營養,以應對額外消耗。
不少生物學家有一個共識,自由基,是生物老化的根本原因。我在《人體生物鐘按鈕已找到,將生物鐘往回撥,可將你從80歲變成20歲》一文中已經寫到,一位叫做張康的教授,通過對蛋白質和基因的甲基化研究,聲稱這項技術,可以讓人的壽命延長到250歲左右。這個甲基化,其實就是指甲基自由基(CH3)。這項技術起作用的模式,就是人為的簡單粗暴直接,對蛋白質和基因的結構,進行特定的甲基化處理。而我們本文講到的高營養、中能量和低飽腹的模式,其實是利用身體自運營的規律,順其自然的一種做法。前者更直接,後者更天然。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布魯斯埃姆斯做了一個試驗,他給一些動物補充了特定的抗氧化劑,如硫辛酸和乙醯左旋肉鹼,那些動物腦子看起來,比以前更好,精力更為充沛,從任何方面看,它們都像是更為年輕的動物,就像80歲的人,看起來像個中年人一樣。還有更多類似的試驗,都在驗證著我們老祖宗說的那句話,常食七分飽,健康活到老。
推薦閱讀:
※早安心語正能量 早安勵志語錄
※正能量的小故事
※每天一點正能量:凡事不需要看的太透
※冬季滋補暖身的能量湯羹——豆漿燉羊腿
※每天一點正能量: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