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貧窮,讓你的選擇恐懼症久治不愈
本文系網易新聞懟人短視頻節目《說說而已》出品,每周一、三中午12點準時開懟。
《海上鋼琴師》里,曾有一段很經典的關於「選擇」的論述,拒絕下船的主角1900對世界上唯一知曉他存在的朋友Max說「如果琴鍵是無限的,那麼,Max,那架琴上就沒有你能彈奏的音樂了。」
茨威格說,對一種事物的恐懼,比懲罰更壞,因為懲罰可謂多少有了定論,總是比可怕的未知的源源不斷的東西要好。而選擇恐懼症正是這種東西。選擇恐懼症的普適性是有目共睹的,《生命時報》曾調查顯示社會上有83%的人有過選擇恐懼症,而超過半數的人表示害怕做選擇。正如西方那句諺語說,有選擇權的人是最富有的人。那麼我們所謂的選擇恐懼症,還不是因為窮。
△
對買買買的選擇恐懼,往往是金錢匱乏的表現。
常常看見三兩個女孩在商場糾結一團,為買一件大衣是去有折扣的那家,還是去贈送代金券的那家;
這雙鞋是新款的但是價格不菲,那雙鞋便宜點但是是去年的款式;
在網上買東西的必經之路,是看完銷量看評價,看完介紹看價格,淘寶京東蘇寧選來選去,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錢。
朋友說,別糾結了,買就買唄。
其實哪裡是糾結,還不是因為窮。
我們不斷地嘲諷那些「買買買」一族,卻不知道更多的群體正被「買哪個」困擾。
《愛情保衛戰》中曾有一對年輕情侶,幾年的感情在不斷地爭吵中瀕臨分手。他們自爆每次逛街買東西都是吵著回來,小夥子指責姑娘不管買什麼,都東挑西選貨比三家,簡直不勝其煩,她的選擇恐懼症要逼瘋自己。但姑娘理直氣壯地反駁說我們每個月就那麼點錢,不精挑細選省著花怎麼辦。我倒是想糾結的時候兩個都買了,我也得有那個錢啊。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心理學家Jeffrey Hughes和Abigail A.Scholer就對這一選擇困難症進行了研究,他們稱這一癥狀的人為「利益最大化傾向者(maximizer)」。換句話說,在正式的決定之前,他們會仔細考慮所有可能性,以便從中發現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而當我們把這種選擇落實到物質上時,細化來說不過是對價錢的比較,想要挑到同等質量里最便宜或是同等價錢里質量最好的物品。
所以,所謂「貨比三家不上當」的老話,悔的是買到物低所值的東西後,多花的銀子。
一旦不愁吃穿用度,資金富足,那麼是買買買、吃吃吃還是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就都無須糾結了。
對選擇的恐懼,不過是窮的另種說法。
△
人生的大智慧,無外乎審時而拿,度勢而放。
人生若干的十字路口中,選擇恐懼症所指向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匱乏,更是智慧上的貧窮。
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歡樂頌》中,邱瑩瑩和安迪之間的人生差距,很大程度是被「果斷」拉開的。
試想,如果邱瑩瑩有安迪那樣的弟弟,那麼按照她的思維與價值判斷,必定會在把弟弟留在身邊還是送醫院的選擇之間痛苦不堪,到處與人商量詢問,又無法決定。
如果人做事猶豫不決,瞻前顧後,徘徊不定,那麼本該有的機會與發展,就在觀望與猶豫中擦身而過。
《我的前半生》中職場精英的賀涵,之所以在業界功成名就,很大程度源於他做事果決,面對潛在的商機果斷決定,很少糾結。
即使面對自己女朋友,同樣也是競爭對手的唐晶,二人也定下規則,感情事業互不干擾。所以賀涵甚至在離職前將唐晶的很多大客戶搶走,致使唐晶在公司瀕臨危機。縱然這種做法常使得一場約會不歡而散,但在感情與事業上拎得清、不糾纏的男人,才是真正人生配置中的高端玩家。
反觀自己大學畢業時,面對幾個公司伸來的橄欖枝糾結不下,衡量不清,想留住這個又想保著那個。對一個心儀的公司遲遲不肯答覆,因為想等著觀察另一個公司的待遇公布,結果雞飛蛋打。
對人生路上的選擇與糾結,更多的是精神的不自立和過度依靠。
所以,人不會死在絕境,卻往往死在十字路口。
而在十字路口的死因,常常是人生智慧與境界的貧窮。
△
沒錢是窮不假,缺乏行動力更是一種窮。
曾在知乎上看見過一名叫「秋天花開」的網友,憤憤不平地將自己對公司的貢獻與公司的不公正待遇列出,向網友詢問辭職是否可行。
看了他的傾訴,若一切屬實,那麼公司實屬過分。
在大家對公司的一片聲討與對他辭職的支持聲中,這個網友等了幾天還是怯怯地回復:算了吧,房貸車貸都沒還完,要是一時半會找不到下份工作,這不是作死么。
觀眾唏噓。
因害怕失去經濟來源而退縮,繼續每天壓抑的工作,這是好多人都經歷過的境遇。
想起一個朋友曾經說的,老子要是不差錢,早就辭職了,還在這受這份氣。
種種的難以抉擇僵持不下,還不是應為窮。
就像諸多戲精每晚在腦海中上演著無數的橋段,明天開始學習外語,再不能因外語不好丟了業務;為了追到男神明天開始減肥,不減到20斤不罷休;明天開始,告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自己做飯瑜伽跑步。
但是到了第二天,已經工作了一天,是先看一集電視劇放鬆還是先學外語,是先跟朋友吃一頓還是先減肥,是先對付一頓,還是先開始自己做飯的健康生活。
你僵持不下的糾結,還不是遲遲不願行動。
將拖沓的黑鍋丟給選擇恐懼症,「不知道該幹什麼」的背後其實是「我現在還不不想動」
於是,很多「選擇恐懼症」的結果,就衍生成了那句——「我時間不夠了」
Facebook的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在一個問答會上,被問到為什麼每天都穿同樣的灰色T恤。
他從容回答說,他的衣櫥里有20件那種灰色T恤,他只是不想浪費精力去決定每天穿什麼衣服。
「我真的很幸運,每天醒來能為全球逾十億用戶服務。如果我把精力花在一些愚蠢的,輕率的事情上,我會覺得我沒有做好的我的工作」
最可怕就是,別人在用時間努力,而你在用時間選擇。
做還是不做考量的是執行力,永遠活在腦海中世界,只能年復一年重複悲劇。有足夠的自信與行動力,選擇將不再是一道難題。
△
你怕選擇,實際上怕的是選錯吧。
表妹今年大三,面臨著找工作與考研的兩難選擇,幾乎每一個人在這個階段都迷茫過。但表妹不同於常人的是,她幾乎問遍了包括我在內的身邊每一個過來人:學校的老師、有經驗的親戚、網上的各路網友和同樣面臨這一選擇的同學們。
可這樣一個關鍵的時間點,她到底該何去何從是沒法用別人的經驗來嵌套的。
人們說的越多,給的建議越具體,她反而越難以選擇。最終在糾結近兩個月仍沒有決斷後,她氣餒的看著身邊的人或是收到了officer,或是堅定地在自習室學習,或是已經拿到了雅思的成績準備出國。
每個人身邊總會有那麼幾個選擇恐懼症的人,他們迷茫於選擇、沒有主見,逢人便問、再三求證,為了得到「利益最大化」的結果而思來想去,糾結至死。
可是這樣的選擇最終往往只是浪費時間,而未必能做出所謂明智的「選擇」。
很多時候不是不能選擇,而是不敢選擇。是不願擔當責任,甚至可說是一種逃避。
害怕會因自己的選擇而後悔,不敢面對,是勇氣與責任心的缺失與貧窮。
幾乎所有人都有過這樣的考試經歷:一張捲紙上,看見不會的選項,隨意蒙一個也要想上一會,到底該蒙哪個?要不再算算?
曾經就這個問題問過一直第一個交卷又次次高分的學霸。
他回答的很司空見慣,「我在心裡快速盤算,如果我多想一想,能想出來么。一旦答案是不能,當機立斷隨意蒙一個。」他得意地說,這是壯士斷腕的策略,為了留時間給會做的題和顧全大局。
道理都懂的,可是當我把這個道理苦口婆心的解釋給一個和我一樣「選擇恐懼症」的同學,他輕而易舉地把我頂回來,「說得容易,你錯得起,我錯得起么?」
我無言以對。
學霸之所以是學霸,因為他在做題時有把握,即使錯了兩道選擇題,當不了第一但也出不了前五名。而中等生就不一樣了,即使是不會的選擇題也不敢隨意決斷,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說來說去,還不是因為怕一時的選擇失誤而因此丟分。
我們在選擇恐懼的時候,似乎將自己投入到了一個想像中的世界:只要這個選擇做好了,前途一片光明,世界臻於完美。
於是就在一兩道選擇題上反覆較勁,生怕因為一時的選擇,後果不堪設想,幻想就此崩塌。
所以,當我們有了足夠的勇氣去面對生活的本來面目,有了足夠的信心去承擔一切隨之而來的責任。就會發現,任何一次選擇,都不會讓生活一勞永逸地逃避所有難關。
是勇氣的貧窮與信心的匱乏,是對責任的逃避與生活真相的自我掩蓋,讓每一次選擇,都變成了艱難取捨。
因此,所謂的選擇恐懼症,還不是因為窮。
而這種窮,有時還真不一定體現在物質上。
△
無論窮在物質、智慧、行動還是責任,都要明白人生沒有兩全法。
用一句殘忍治癒選擇恐懼症的話說,「難道你這個選對了,生活就能變得更好了?」
美國的一個研究機構曾顯示現代人每天平均要做70個決定,而對於選擇恐懼症患者來說,主要其中的10個就足以逼死他們。
但是要知道,人生充滿了可能性,活在當下,大可不必每個選擇都高瞻遠矚,步步為營。
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執行力還是勇氣或信心,缺乏這些的「窮人」是無法穩坐人生駕駛艙,真正把握命運的。
了解自己的內心、清楚自己的訴求、規劃想要的生活,才是正道。
歡迎訂閱網易最新懟人短視頻節目《說說而已》,「說說而已,懟出真理」,看五位說法家如何短平快地「懟醒」網友,解決問題。
參考資料:
[1](意)亞歷山德羅巴里科.海上鋼琴師[M].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9
[2](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論天·天象學[M].台北:慧明文化事業公司.2002
[3](英)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月亮和六便士[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8
[4] (美)蘭迪·拉森,美戴維·巴斯.人格心理學[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8
[5](奧)茨威格.昨日之旅[M].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4
推薦閱讀:
※營銷作弊live:人性的恐懼!
※比生產痛更恐懼的是會陰側切,為啥多數順產都要挨一刀?
※比誰渴望嫁給你 比誰都害怕嫁給你
※病房怎樣設計才能減輕病人的恐懼?
※王列耀:死亡恐懼與異己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