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不要忘記熊孩子背後的家長
作者: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
中關村二小一個10歲學生遭遇同學「欺負」引發的輿情不斷發酵,事件具體原委曲直估計各方描述都有出入,家長精湛的文筆成功引起關注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質疑。我們很難還原最完整真實的情況。但有一點是很明確的,「校園霸凌」再次引起媒體與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毋容諱言,校園學生之間的欺凌是一個普遍現象,並不會因為是哪種社會制度,哪種教育體系而有所不同,或者不存在。人是複雜的社會群體,在一個群體中經常會出現類似社會現象,如部隊中老兵欺負新兵,地痞無賴欺壓鄉鄰一樣。只是孩子是一個特殊群體,對這種處理與承受能力都非常有限,同時,也處於成長的特殊階段,非常容易形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對性格與心理健康造成直接影響,甚至釀成嚴重的後果,因此,歷來都備受各個國家的關注與重視。教育部日前剛剛發文,專項整治校園欺凌與校園暴力現象,就是這個原因與背景。
因此,對於此類事件,學校與教育主管部門首先要坦然並積極面對,不必忌病諱醫。既然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那麼也不必過慮。全世界都一樣,哈佛也會發生類似事件,關鍵是我們需要及時處理,在保護受害者的同時,要向一部分「熊孩子」與家長亮劍,不能當和事佬。和諧社會是有前提的,必須有是非的前提,不能事事都想說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新消息是海淀教委表態,今後堅決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發生,這就很好。我倒是覺得不必話說絕了,我們杜絕不了,但是我們保證及時反應,及時處理。
第二,就是需要在改變錯誤理念的基礎上,調整完善相關的法規與制度,加大加強懲戒力度。近幾十年,在一些輿論與專家的誤導下,我們對於中小學學生的教育管理,一味強調賞識鼓勵,沒有了懲戒,對於未成年人犯罪,過度強調保護,而沒有了嚴厲的懲處。在這種錯誤的觀念下,理念指導下,相關的法律法規缺陷明顯,比如教育部門一再強調老師與學校不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包括罰站等各種懲戒手段都不能使用,基本上全面放棄了基本懲戒,這是荒唐的,也是不可接受的,這也是縱容校園霸凌愈演愈烈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我們需要徹底扭轉在青少年學生教育上的錯誤理念,賦予學校與老師基本的懲戒權力與手段。同時,要完善法律法規,從校規上嚴格對日常行為規範約束與懲戒,從法律上,則必須引入強制性的懲戒手段與矯正,對於未成年人犯罪更需用重典,讓更多的人不敢。
第三,在對「熊孩子」懲處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對「熊孩子」父母形成喊打之勢,採取嚴厲懲戒措施。我們經常說,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問題父母或者問題家庭。校園霸凌事件的背後,都是一個問題孩子。此類經常欺負同學的孩子,仔細梳理原因,幾乎100%可以找到父母的原因,可惜的是,這些父母往往不知錯,不知恥,我們有必要形成合圍之勢,驚醒、警示這類父母,迫使其認識到錯誤,不再貽害孩子。事實上,此類事件中,學校與教育主管部門所能作為的是有限的,尤其是對於「熊孩子」父母,需要我們社會力量的介入。此次事件中,輿論聚集學校的批判很多,但遺憾的是對「熊孩子」父母談論的較少(並非指此事件中的父母,事實不清不能輕易下結論),這恰恰是一個重點。
第四,受害者父母也需要調整好心態,不要反應過度,除了保護孩子之外,也不妨把這類事情作為讓孩子鍛煉的一個契機。
我非常支持父母在這時候一定要站出來,堅定地支持孩子反對欺凌,但同時,我也不贊同父母勁兒使大了,反應過度,甚至「神經質」。人是一種比較複雜的群居動物,相互之間的欺凌如果不可避免的話,我們就不得不從小培養孩子應對和處理這種事情的能力,包括心理承受能力,而不能是「玻璃心」。當此類事情發生時,家長心態首先要好,在做好孩子疏導工作的同時,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這種現象:雖然是錯誤的,但是未來也不可避免,也很正常,我們需要學會的是面對,解決,甚至合理合法的方式鬥爭。家長好心態會傳導給孩子好心態,也就把負面情緒降到了最低。家長焦慮緊張,也必然讓孩子焦慮緊張,因此,聰明的家長,需要聰明的處理方式,並藉此讓它成為孩子成長的一部分。這個社會本就是複雜的,你如何保證孩子未來不會遇到欺負他的人,欺負他的同事?如果現在不開始鍛煉有一顆強大的心,一味保護,難道他進入社會後自然就會有處理與應變能力了嗎?
此事的處理過程中,學校一開始的處理引起了媒體輿論的攻擊,被指責有大事化小之嫌,具體真相可能還有待調查,但在類似事件中,很多學校的確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現象。為什麼學校在類似事件上經常會出現這類做法?
近年出現了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學校成了「無限責任公司」,孩子出任何問題,哪怕不是在學校發生的,最後的責任也能賴在學校身上。孩子沒有事情,很多父母都是「乖乖虎」,一旦孩子出點事情,父母從不檢討自己與孩子,立馬變身「母老虎」,大鬧學校,癱瘓學校日常管理與秩序,蠻不講理的事情不勝枚舉。
還有一種現象,就是出現了一批過度關注的「神經質」家長。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我們對孩子的養育要求越來越高,還出現了一批「專職母親」,加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對孩子過度關注,如養瀕危動物一樣養育我們的孩子,孩子一點點的事情,都會引起家長的強烈反應、反彈,對老師與學校的日常教學與管理吹毛求疵,經常提出一些個性化,甚至「神經質」的要求。而這些苛責,都不是原則性的問題,甚至有表面的合理性,讓學校與老師苦不堪言。
凡此等等,讓學校一旦遇到「事」,推諉調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成為一個最現實的路徑,而不是講是非了。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我前面講的原因,在一味強調沒有原則的賞識下,尊重下,不知錯的「熊父母」越來越多,面對這些父母,學校實際上既沒有手段,也沒有權力處理。只要父母不配合,對孩子的懲戒又幾乎都是禁止的,導致學校最後實際上無計可施,哪怕是道歉這種最基本和簡單的事情,也很難做到。如果你是老師、校長,你有沒有想過,「熊孩子」「熊父母」不公開道歉你怎麼辦?如果你強迫「熊孩子」在全校道歉,最後學校會不會被「熊家長」告上法院並敗訴?在目前的法律法規下,這又幾乎是肯定的。
說這些並非為學校老師辯護,而是希望引起社會各界,包括家長的反思。對於家長,我們如果能理性一些,不對學校與老師有苛刻的要求,不讓學校變成「無限責任公司」,學校與老師還會怕會躲嗎?同時,對於相關部門,我們更需要給學校與老師更多的權力,尤其是懲戒的權力與手段,讓他們敢管,願意管,從小就把這點毛病治了,怎麼會有這麼多「熊孩子」?還有那些過度關注的「神經質」家長,可能只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故事,卻因為你的反應過度,讓孩子失去一次成長的機會,還加重了此類事件的負面影響,當然,還有「熊孩子」家長,你可能現在佔了便宜,但吃虧的是孩子未來的人生!
閱讀更多:
如果你還只是選擇旁觀,受害者將愈來愈多
校園欺凌事件引眾怒,國家終於出手了!
「美帝教你做人」!震驚中美的留學生凌虐案判重刑
推薦閱讀:
※東坡畫石的背後:雪浪名石憶坡翁
※寶寶哭鬧不休,背後原因是什 么?
※問題生的背後必然有問題家長
※翡翠名玉段家玉背後的傳奇小故事
※漲字背後需理性投資 五大保值妙招守住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