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研究現狀

中醫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研究現狀

原發性高血壓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以體循環中動脈血壓的持續升高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疾病。原發性高血壓病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並加重其形成。有研究發現原發性高血壓動脈硬化與早期腎損害密切相關。原發性高血壓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在歐美國家的患病率10%~15%。根據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我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呈增長態勢,每10個成年人中有2人患高血壓;目前全國高血壓患者至少2億,且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低於50%、40%和10%。崔煒從2011年發表的資料總結得出,中國城市人口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8.7%,其中35歲以上人群的現患病率為39.1%。高血壓不僅致殘、致死率高,且給社會、家庭帶來沉重負擔,現將近年來中醫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文獻綜述如下。

1.古籍中對原發性高血壓病因病機的相關論述

1.1從「虛」立論

首見於《內經》。《靈樞》認為:「上虛則眩」「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即因虛致眩說。張景岳在《景岳全書?眩暈》中對下虛致眩作了論述,「頭眩雖屬上虛,然不能無涉於下。蓋上虛者,陽中之陽虛也;下虛者……然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所以凡治上虛者,猶當以兼補氣血為最,如大補元煎、十全大補湯諸補陰補陽之劑,俱當酌宜用之」。發「因虛致眩」說並集大成。

1.2從「痰」立論

漢代張仲景認為眩暈因痰飲而致,《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中首次提出辨治眩暈應從痰、飲立論,如「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州」。開闢了「因痰致眩」的先河,為「無痰不作眩」提供了理論依據。朱丹溪在《丹溪心法?頭眩》中強調因痰致眩,指出「頭眩,痰挾氣虛併火,治痰為主,挾補氣葯及降火藥。無痰則不作眩,痰因火動」。提出「無痰不作眩」之說。

1.3從「風」立論

《諸病源候論?風頭眩候》首次提出「風邪入腦」的理論,如「風頭眩者,由血氣虛,風邪入腦,而引目系故也。巢元方主張「因風致眩」;《備急千金要方諷眩》中孫思邈再次提出「風眩」的定義,即風、熱、痰致眩的論點,如「夫風眩之病,起於心氣不定,胸上蓄實,故有高風面熱之所為也……痰熱相感而動風,風心相亂則悶瞀,故謂之風眩」。

1.4從「外感」立論

嚴用和在《重訂嚴氏濟生方》中指出:「所謂眩暈者……六淫外感,七情內傷,皆能導致。即外感風、寒、暑、濕致眩暈。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五運主病》提出:「所謂風氣甚,而頭目眩暈者,由風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復生火,風火皆屬陽,多為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博,則為之旋轉」。

總之,本病證屬本虛標實,風、火、痰、瘀、虛等作用於人體致肝、脾、腎功能失常,肝腎陰虛為本,陰虧於下,陽亢於上,引起火越於外,風動於內,瘀阻於脈,痰淫於絡,以至氣血失和、運行逆亂,引起動脈血壓升高。血壓增高使臟腑組織得不到氣血的溫煦滋養,難以維持正常的氣血運行。二者互為影響加劇病情的進展。

2.現代中醫文獻的相關論述

現代中醫文獻對原發性高血壓的相關病因病機的認識,是在總結古代文獻基礎上結合個人經驗提出的。項成剛根據中醫理論,總結出高血壓病的病機要點為虛(肝腎陰虛)、火(肝火、肝陽)、風(肝風)、痰(痰濕)、氣(氣逆、氣滯)、瘀(血淤)等六個方面。胡蓉和朱德禮綜述醫家對高血壓病的診治經驗分析,得出病因病機主要是在精氣衰退、稟賦陽盛陰虛與情志、飲食、勞倦及房勞作用下機體臟腑陰陽平衡失調。丁毅通過古代、現代文獻對高血壓病與絡病的相關性總結,指出「痰瘀互結、毒損心絡」是原發性高血壓病的主要病機。吳燕敏和陳建東通過總結國內外相關文獻得出高血壓患者肺功能受損的可能機制及肺功能降低引起高血壓的可能機制,拓寬了對高血壓靶器官損害和保護的思路。

3.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概況

3.1 中藥治療

3.1.1辨證分型:李冬玉採用中醫辨證將高血壓分為肝火上炎型、肝炎上亢型、肝腎陰虛型、痰濕阻滯型、瘀血阻絡型,針對高血壓病的不同證候和發病機理進行治療可提高有效率。吳煥林和林曉忠總結鄧鐵濤教授的經驗,認為高血壓的受病臟腑以肝為主,治療著重於調節內臟陰陽平衡。辨證分為4型,即肝陽上亢型用石決牡蠣湯治之、肝腎陰虛型用蓮椹湯治之、陰陽兩虛用肝腎雙補湯治之、若以腎陽虛為主用附桂十味湯、氣虛痰濕型用赭決九味湯治之。藍福平根據經驗將高血壓病分為5型:心肝陽盛型,方選天麻鉤藤飲;肝腎陽虛型,方選杞菊地黃丸;肝風內動型,方選鎮肝熄風湯;陰陽俱虛型,方選腎氣丸;脾胃氣虛,清陽不升型,方選補中益氣湯。秦建國等總結郭維琴的經驗將高血壓分為6型:肝火上擾型治以天麻鉤藤飲加減;痰濕中阻型治以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瘀血阻絡型治以通竅活血湯加減;精血不足、虛風內動型治以鎮肝熄風湯加減;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型治以杞菊地黃丸加減;脾腎陽虛型治以真武湯加減。顧月珍和劉旭玲根據經驗認為高血壓以肝陽上擾、陰虛陽亢及風痰上擾多見,並將高血壓分4型論治:肝陽上擾型治以龍膽瀉肝湯加減;陰虛陽亢型治以天麻鉤藤飲加減;腎精虧虛型治以杞菊地黃湯加減;痰濁上逆型治以旋赭滌痰湯加減。

3.1.2造模驗證中藥對高血壓模型大鼠的療效:朱喜英等採用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加灌服附子湯劑複製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模型,觀察益腎平肝方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大鼠血壓及其血中白介素-1B、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a 的影響。結果認為,益腎平肝方不僅可降低肝陽上亢型SHR血壓,且可降低炎性細胞因子在肝陽上亢型SHR大鼠體內的表達。游淑梅和朱玉婷觀察夏枯草水溶性成分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血壓的影響,結果認為,夏枯草水溶性成分在特定時間內降壓效果持久、平穩,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有明顯降壓作用。

3.1.3專方專葯治療:紀定國在臨床上將以眩暈、頭痛為主症的原發性高血壓合併高血脂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服用長效降壓片、血脂康膠囊治療;治療組給予羚角鉤藤湯治療。30 d後,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血壓、血脂水平均明顯降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王勉和秦揚應用加味血府逐瘀湯治療輕、中度高血壓病,顯效率、有效率均高於口服常規降壓藥物的對照組。方長庚等將120例高血壓合併胸悶心悸、頭暈頭痛、四肢麻木的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給予復方天麻蜜環糖肽片合併硝苯地平,對照組給予硝苯地平。治療6個月後,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於對照組。劉燕婉和陳國成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採用降壓藥結合平肝降壓湯治療。對照組予單純降壓藥治療,連續觀察15 d後,觀察組頭痛改善明顯優於對照組。唐興榮應用健脾益腎降壓合劑,採用溫補脾腎法治療脾腎陽虛型高血壓患者110例,4周後,治療組的癥狀改善情況、收縮壓的降壓效果優於對照組,治療組在1年後血壓控制情況顯示出較大優勢,對照組控制率為75.93%,而治療組的控制率為94.34%,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3.1.4中藥對高血壓模型大鼠作用的機理研究:梅愛敏等採用4%NaCl高鹽飼料自然餵養法複製高血壓大鼠模型,探討澤瀉湯加味方最佳組方配伍(澤瀉、炒白朮、澤蘭、石菖蒲)的降壓作用。結果,澤瀉湯加味方可增加高鹽飲食高血壓大鼠的尿量,有一定利尿作用和降壓作用,與其降低循環血管緊張素II(Ang II)、醛固酮(ALD)、一氧化氮(N0)及提高細胞膜Na~.K』-ATP酶活性直接相關。繆化春和沈業壽用兩腎一夾(2K1C)法製作高血壓模型(RHR)大鼠,研究天麻中天麻多糖(PGB)的降血壓作用。結果,天麻多糖可降低RHR大鼠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尤其是中、高劑量組且在劑量範圍內呈劑量依賴性,對大鼠心率、尿量沒有明顯作用,可降低血清NO、血漿內皮素(ET)和Ang II。王維勝等採用改進的2K1C高血壓大鼠模型。觀察無患子皂苷對RHR的降壓作用及AngII、ALD、ET及NO的影響。結果,無患子皂苷各劑量降低血壓的同時,可降低AngII、ALD、ET含量,增加NO含量。

3.2針灸治療

3.2.1臨床療法:趙然和傅立新根據人迎調整機體陰陽、疏通氣血的功能,通過針刺人迎穴治療高血壓病。結果,此法具有良好的即時效應以達到機體氣血調和、血壓穩定的目的。楊玥和周桂桐選取6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針刺治療,針灸方針刺組選取雙側人迎、合谷、足三里、曲池、太沖;常規針刺組選用人迎、曲池、三陰交、風池、足三里;藥物治療組選用氫氯噻嗪,12.5~25 mg/次,2次/d,7 d為1個療程,共觀察3個療程。結果,針灸方針刺組總有效率為79.3 1%,藥物治療組為80.29%,常規針刺組為71.37%。陳邦國等b。』觀察針刺風池穴對高血壓病的降壓療效,選取雙側風池穴,1次,d,14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並與口眼西藥倍他樂克相比較。結果,針刺組總有效率為90%,明顯倍他樂克組(67.7%)。李曉慶針刺太沖穴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並與口服卡托普利對照。結果,針刺太沖穴的短期降壓效果與卡托普利相當,且在改善頭暈、頭痛等主要癥狀方面優於西藥組。靳聰妮選取62例高血壓患者採用太沖、合谷、曲池組方降壓,進針得氣後行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 min。結果,總有效率為74.19%,療效明顯。

3.2.2針刺實驗:王延榮等採用足底電擊結合雜訊的方法建立應激性高血壓大鼠模型,電針刺激雙側足三里,觀察其動脈血壓的改變,同時應用腦內微透析的方法取樣。結果,應激性高血壓大鼠延髓頭端腹外側區(rVLM)內谷氨酸(Glu)釋放量增加,經針刺處理後,血壓下降且rVLM內Glu釋放量回減。錢春艷用2K1C方法製作RHR大鼠,觀察電針曲池穴對高血壓模型大鼠血壓及AngII含量的影響。結果,電針曲池穴可抑制RHR大鼠血壓的升高,其機制可能與其綜合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P.AS)有關。吳學蘇等 應用腹腔注射腎上腺素3ktg建立急性高血壓大鼠模型,研究針刺對急性高血壓大鼠血壓的影響。結果,提示針刺雙側曲池穴、三陰交、太沖穴、內關穴對大鼠血壓的急性升高可起到顯著降低作用。

3.3其他療法

崔伯兵通過耳穴貼壓治療高血壓患者。結果,眩暈、頭痛改善80%,血壓較藥物治療有所下降。胡九鳳採用子午流注納甲法取穴針治血壓患者,獲得滿意效果。王朝宏和冉明山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80例隨機分為推拿治療組、對照組。結果,相較於單純西藥降壓,配合推拿則降壓效果顯著,並有效緩解相關癥狀。姜華和張艷認為,太極拳防治高血壓的機理是

調整陰陽、平穩情緒、疏通經絡、順暢血脈,符合中醫治未病思想,堅持長期鍛煉能達到滿意的降壓效果。楊光琴強調人體各臟腑組織功能活動會根據晝夜節律發生相應的變化及整體性綜合反應,注意中醫時間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效果。劉艷娟H。』耳尖放血治療高血壓(肝陽上亢型)63例,取耳尖穴,用三棱針或毫針點刺、擠壓出血5~10滴後用干棉球按壓止血。隔日治療1次,1周治療3次,12次為1個療程。治療前對高血壓的總有效率為88.8%。

4.結語

近年來,高血壓病的預防、治療引起人們的重視,帥建忠強調高血壓的治療首先要標準化。對於不同患者而言,高血壓治療又必須堅持個體化。因為每個患者都有其特殊性,在病因、發病機制、危險因素、靶器官的損害及其所並存的疾病都不盡相同,這一觀點與中醫的辨證論治理論相符。李玉玲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特點強調聯合用藥的推薦優化方案,強調對2級以下低危患者實行非藥物性干預,觀察一段時間無效者則進行藥物治療,對在2級以上且伴有多種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或臨床疾患高血壓患者,用藥過程中主張小劑量開始,儘可能使用長效製劑、聯合用藥和用藥個體化4原則。

但在臨床上,首診高血壓患者時,能準確診斷患者高血壓病因的可能性很小,所以首次給藥針對性較差,且當患者在服用單葯後血壓降低,可能會使其他血壓調節系統出現負反饋,引起血壓代償性升高,導致藥物降壓效果下降,療效有限。唐永靖認為,長期規律服藥對預防高血壓併發症有重要作用,然而服藥依從性不佳是高血壓治療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導致高血壓不能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總之,西醫治療時間長、服藥依從性差、副作用明顯、治療費用高等缺陷難以避免。

中醫藥診治疾病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其指導思想,注重個體化而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具有多靶點作用的優勢。通過中藥、針灸等方法治療取得較好效果。但中醫藥研究原發性高血壓仍存在一些問題,在辨證分型方面,沒有共同認可的標準,給臨床研究帶來分歧,造成重複性研究而互相缺乏參考價值。實驗研究方面缺乏長期性,模型與人體對中藥的敏感性差異,實驗設計不合理、重複性差的缺點。在今後中醫藥研究中要繼承傳統的思維模式,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努力發掘具有顯著降低血壓療效且能改善物質代謝的療法,更好的發揮中醫藥的優勢。


推薦閱讀:

高血壓特怕的幾種食物,每天吃一點,有效預防平穩血壓
硝苯地平緩釋片與卡托普利治療高血壓病126例分析
高血壓患者降壓達標策略——聯合治療
2016版加拿大高血壓教育計劃高血壓指南介紹
高血壓、血壓高、正常人這樣吃養生! 低鹽低脂

TAG:醫藥 | 中醫 | 治療 | 現狀 | 高血壓 | 血壓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