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真的是個偽命題嗎?

「佛系青年」真的是個偽命題嗎?

作者:冰劍穿心

最近《中青網》發表作者舒祥的文章,說最近流行的 「佛系女孩」、「佛系青年」並非真實存在的概念,僅僅是一個標籤,實際上所謂的「佛系」就是個偽命題。作者之所以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原因之一就是沒有調查數據顯示這群人群有多少?也沒有資料顯示這群人真的垮掉了。單憑沒有數據支撐就認為「佛系」是個偽命題,未免有點矯情,作者既然沒有調查,也沒有實際考證,怎麼會得出偽命題的結論呢?倘若說是個偽命題,那就是說這群人幾乎不存在,那麼網上那些頭戴佛帽,身穿佛袍的人又做何種解釋?

「佛系青年」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既然在網上出現,必然也在現實生活中亮相,這些人除了具有佛文化特徵的打扮,同時也對「佛教」文化特徵進行串改,大家知道佛教作為一種信仰文化,必然有自己的一套規則,佛門信徒也有自己的清規戒律,並不是人人所能期冀的。也不是自己戴佛帽,穿上佛袍,就算是佛們弟子了。這種行為或者社會現象到底算什麼?是對佛教信仰的另類表現,亦或如同作者所言僅僅只是一個文化的標籤?

透析「佛系青年」思想特徵完全可以折射出這群人的本性。作者通過國內和國外佛系青年的共同特徵分析,認為日本的佛系青年是把自己的興趣愛好放在第一位。按此觀點推演,那就是這些人不但有愛好,而且應該有理想,有抱負。而作者筆鋒一轉,這些人嫌談戀愛太麻。進入一種「低慾望社會」,「沒有幹勁,沒有夢想,沒有慾望」同一段落自相矛盾的結論到底能證明什麼?既然沒有幹勁,沒有夢想,沒有慾望怎麼會說明「佛系青年」僅僅是個標籤?有著如此明顯的社會特性和思想特性豈能一個文化標籤就能掩蓋他們的墮落事實,這就是所謂的「偽命題」嗎?

標籤性概念也無法證明他們不是「垮掉的一代」。按照作者的思路,所謂的「佛系青年」如同「宅文化」、「二次元」、「小確幸」、「喪文化」是網路造詞運動的結果,只是一種圖新奇,圖好玩,「是一種新潮和自我標榜於自我調侃」媒體自作多情,過分解讀。另外也沒有任何數據作為支撐能證明他們是垮掉的一代,或者是墮落的一代,「社會一直都在發展、在進步、在向前,我們來不及被這些偽概念牽絆」。社會要進步,人類要發展,當然青年人是生力軍,但社會的發展和推進也不是一個個個體,或者一部分人的群體所能左右的,雖然人們不必為此群體過度擔憂,但是我們同樣要對這群人關注和警惕。因為某種思想,行為一旦形成社會潮流,他必然就具有傳播性和衍射性。如果其成為一種「思潮」恐怕不是一個「憂」字能道的明白,他們的影響力也不是一個「標籤」冠名那麼簡單。是不是「垮掉的一代」?是不是墮落的一代?這尚需社會問題研究專家來做一調查和證明了?僅僅一個「偽命題」恐怕也難以承擔此重任了。

不憂慮不等於不關注,對「社會的低慾望」並不等同於他們沒有墮落的趨勢,作為中國青年網,關注青年,透析和解剖青年人的思想按理說也是他們的己任,畢竟「中國青年」屬於團中央的期刊網路。怎麼會以一個「偽命題」就能掩蓋一個思潮的泛起呢?

「佛系青年」是不是個偽命題嗎?真的不會走心,我看各有千秋了。

冰劍穿心作於2017/12/21 晚


推薦閱讀:

化妝新手必備的佛系少女妝容,還不快快學起來?
三連體背後 我們該如何對待傳統優秀文化
厲國剛 |如何積極地生活:對一位95後佛系青年的回復
佛系青年和油膩中年人的背後,是一種怎樣的情緒?
佛系留學生,我們為自己代言

TAG:青年 | 偽命題 | 命題 | 佛系 | 佛系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