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於這樣的片子我只有一個請求:禁播!

猜一猜本周驚喜福利送什麼!

別想了,反正不會是送我......

↓↓↓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之前跟大家介紹咱們的優秀國產紀錄片《極地》的時候,我曾在標題里表示,這一次BBC和央視你站誰?當時很多朋友不明白怎麼回事,又趕上我生病,沒有來得及跟大家說明白。

毫無疑問,BBC絕對算得上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大眾媒體之一。那句「BBC出品,必屬精品」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而之前我也給大家推薦過很多優秀漲姿勢的BBC紀錄片。

但是,必須要說,一部在BBC 3台播出的劇把我看怒了!

並且不光是我,幾乎凡是看過它的人都感覺憤怒震驚甚至噁心,豆瓣上接近97%的人打出一星,IMDb上的評分也低到了2.2。

這樣的口碑,應該可以被歸入「史詩級爛片」一類了。當然,如果僅僅是製作上又爛又粗糙也就罷了,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它令人作嘔的價值觀和對中國人的侮辱——《逐夢魔女》。

據說這是BBC 第一部主打「在英中國人」故事的喜劇。開播之前,吹得倒是很漂亮,比如英國赫赫有名的媒體《衛報》(the Guardian)在為該劇打Call時就亮出了這樣的標題——「甜美、純潔、擅長打乒乓?去他媽的。」這部新劇顛覆你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可結果呢,全是扯淡。

故事的主角一共有三位,她們分別是——性格叛逆暴躁,十八線開外的女演員傑基;

絕望自厭夢想成為調酒師的伊麗莎白;

以及剛到英國的台灣富家女福福。

劇集開篇第一個鏡頭就讓人震驚——

傑基一身皮衣頂著大濃妝高調登場,對著鏡頭搔首弄姿,不斷變換表情和音調忘我地呻吟。

這是幹啥呢?練習各國女人叫「船」。從韓國叫到日本,從泰國叫到沙烏地阿拉伯,一點不臉紅。

再往下,傑基去試鏡,遭遇了各種種族歧視——她剛開始念台詞,面試官馬上叫停,說你能不能像中國人那樣說英語,邊說還邊做出了一個「眯眯眼」的歧視性動作。

那「像中國人那樣說英語」又是什麼意思?就是得帶著口音。於是你會看到,當她把「hello」念成「herro」,把「think」念成「sink」,導演馬上露出了滿意的表情。

面對明顯帶有種族歧視的劇組,傑基怒了,她一腳踹翻攝像機摔門而去。

看到這,你可能以為真是個有骨氣,有膽量的妹子。

可隨後傑基聽說自己得到了複試機會,馬上換了一副嘴臉,賤兮兮地表示非常願意接受角色。

朋友提醒她:你可是剛說過他們種族歧視啊。

傑基回答——管它呢,反正我得到機會了。

賣弄風騷,毫無原則,兩面三刀,唯利是圖,這就是顛覆後塑造出的中國新女性?

鏡頭一轉,更雷人的畫面出現了——

富家女福福穿著詭異浮誇的服裝坐在人力車上,一出手就給車夫一沓錢,行為舉止宛如智障。

這還沒完,當福福到達另外兩位姐妹的公寓,剛好趕上房東抱著自家汪星人來收租。結果福福看到人家的狗立馬興奮地流口水,表示——狗狗看起來太美味了,我能把它吃得渣都不剩。

浮誇做作、低能幼稚、喜歡吃狗,這跟中國新女性有半毛錢關係?

而剩下第三位女主伊麗莎白的形象也沒好到哪去。

她好高騖遠、愛做美夢,卻從不腳踏實地,把手頭的工作做好,每天除了抱怨就是吐槽,在分手之後更是染上了約炮濫交的習慣。而為了拿到綠卡,她尤其喜歡勾引白人男性。

某天她釣上一個白人以為遇到了真愛,結果人家有老婆孩子,只想和她玩一次。

更可悲的是,面對一塌糊塗的生活,伊麗莎白從來不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鍋都甩給了中國家庭,對著街邊流浪漢就是一通控訴——中國家庭太操蛋了,總逼我在各個方面都做第一,壓力太大,我要學鋼琴、芭蕾、功夫、羽毛球、小提琴,還有他媽的中國剪紙。

放蕩濫交,出賣身體,誰跟你說這是中國新女性?!

而如果說劇中對於中國女性的塑造已經很扭曲了,那麼它對中國男性的描繪更是近乎侮辱。

比如伊麗莎白的老闆,一出場就是滿臉的油膩和猥瑣。

他隨時隨地都在開黃腔,性騷擾;

各種台詞可以用不堪入耳來形容——你聽說過我一英寸(2.5cm)的丁丁么?

後來,伊麗莎白為了保住工作將老闆拉進衛生間主動獻身,而只過了幾秒,完事了。

好色,小,快,這就是劇中著墨最多的中國男性的全部特徵。

而如果這還不算歧視與侮辱,那下面還有更直接的。

女主之一的傑基明確表示自己看不上中國男人——我從來不跟中國人上床,因為身體沒有感覺。

她們甚至給亞洲男人專門起了個外號叫D.A.G.S,即整天饑渴地圍著女生轉的屌絲。

連自己的同胞都瘋狂嫌棄,那她們到底喜歡啥樣的男人呢?白人嘍。

三位女主的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崇拜西方男性。

不得不說,本劇的創作者確實顛覆了中國女性保守、順從父母、勤儉持家的形象。但中國女性的這些特點有任何問題么?有必要顛覆么?更何況,不保守就意味著放蕩么?不順從就要蠻橫么?不勤儉就要如智障般炫富么?

沒錯,本劇在扯掉舊標籤的同時,給華人女性貼上了完全不符合事實的、更加醜陋不堪的新標籤——放蕩,淫亂,廉價,低能,甚至有些精神錯亂....

除此之外,本劇雖然打著「顛覆刻板印象」的旗號,但很多時候依然在利用刻板印象製造低級笑點取悅國外觀眾。

比如前面提到的嘲諷「吃狗」、「中國孩子的壓力」、「中國男人的性能力」,比如調侃中國人不標準的英文發音,模仿中國人的「眯眯眼」。

我不想粗暴地給它扣上一個「辱華」的帽子,但毋庸置疑,《逐夢魔女》中充斥著對華人的扭曲、歧視、和醜化。

同樣是《衛報》,在劇集播出後也發布了一篇與之前的觀點完全相反的文章,而這次總算是說到點子上了——《逐夢魔女》並沒有消除對華人的刻板印象,它甚至反而加深了它們。

而其實,西方國家通過影視作品黑我們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對華人進行醜化、邪惡化處理說起來是一個歷史性的問題。

早在有聲電影誕生初期,好萊塢就塑造出了一個華人反派——傅滿洲博士。這個角色被稱為「史上最邪惡的亞洲人",他面目猙獰手段殘暴,陰險奸詐無惡不作,幾乎就是「妖魔」的化身。但最終,他都會被與之對抗的白人主角制服。

而大家更為熟悉的《007》系列也過有類似的處理,在62年上映的《諾博士》中又出現一個邪惡的中國博士,他想將核彈頭髮射到美國,但最終被詹姆斯·邦德消滅。

甚至,就連《鋼鐵俠》原漫畫中的大反派也是華人。

這麼說吧,從過去到現在,西方對中國人一直都有刻板印象,上面那些角色,就代表了各個歷史時期他們對於我們惡劣的想像。而對此,曾經我們也無力申辯,因為國家弱,國民的文化自信也沒那麼強。

但八、九十年代開始,特別是新世紀之後,情況不一樣了,《鋼鐵俠》拍電影時特意把華人反派改成了外國人,《2012》中人類最後的避難所Made in 西藏。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呢?

因為我們的國力變強了,國際地位提升了,國民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也提高了,更不用說國際上此起彼伏掀起的反歧視浪潮,所以就算國外的影視創作者仍然對華人有刻板印象,他們也不敢大張旗鼓地在電影中表現出來。

還記得前年奧斯卡頒獎禮上發生的疑似主持人諷刺亞裔人群的事件么?在一眾頗具影響力的華人的聯名抗議下,最後主辦方也得老老實實出來道歉。

所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看到英國最主流的媒體BBC,播出了這樣一部明擺著涉及歧視與刻板印象的劇,說實話我是非常震驚的。

甚至就連很多國外網友都看不下去了,表示這是歷史的倒退。

比如Reddit上一位名叫Seb_Paradise的用戶就說——這是我看過的最種族歧視、最反亞裔、華裔的電視節目了……我都不敢相信這是2017年!

油管網友根據時間線列出的「歧視目錄」

而更讓我震驚的是,炮製出這樣一場下作、低劣、令人憤怒的「歧視大戲」的竟然還就是作為主演的三個華裔女孩。

也就是說,像「你聽說過我2.5cm的丁丁么?」、「我從來不和中國人上床」、「去他媽的中國父母」這些極具侮辱性的台詞都是我們的同胞親手寫出來的。

而本片最讓人痛心的一點也正在於此——被人看不起很難受,但自輕自賤更可悲。

當然,面對網路上席捲而來的追討,三位主創也解釋了她們創作的初衷——順從、保守、會照顧男人,那不是真正的我們。我們也是會講髒話、會喝酒、會摔東西、有各種幻想、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我們就覺得是時候該寫一部打破刻板印象、反映真實華人女性的劇了。

看出來問題在哪了吧,如果她們說這三個人就代表了自己還好,但說「反映真實華人女性」實在是大言不慚!

且不說大部分真實華人女性的形象與她們相去甚遠,大肆貶低中國男人是怎麼回事?各種類似「吃狗」的橋段是怎麼回事?不斷侮辱中國父母、中國家庭又是怎麼回事?

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是故意扭曲、醜化以迎合跪舔西方觀眾,要麼就是徹底的無知,而無論哪種,都無法被接受,我們也並不需要這樣的「顛覆性」作品!

所謂「顛覆」其實包含兩個過程,打破舊的,建立新的。而《逐夢魔女》的三位創作者身上的最大問題就在對「新的」,也就是她們口中的「現代女性」理解有偏差。

難道不順從、不保守、沒底線、沒智商就是現代女性?!還是說一切觀念和行為都必須向西方女性看齊才算現代女性?!

真正的現代,必定是傳統與當下的結合。

就中國而言,我們長期受儒家文化浸染,孝悌忠信是根植在民族記憶里的東西,歷史的基因隨血脈傳承。而這種來自過去的積澱與時代、世界相碰撞、相融合,才會催生出屬於我們的「現代」。

說白了,現代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現代並非來自顛覆,它是立足於文化自覺基礎上的吸收與改良。

而令人慶幸的是,我們整體的文化意識與傳承精神並沒有因現代性與娛樂化的衝擊而逐漸暗淡,最明顯的,最近幾乎每年都會有文化類的節目受到年輕人熱捧。

同樣,也總有「顛覆」過頭的作品會受到質疑。比如范冰冰主演的《巴清傳》。(原名《贏天下》)

這部劇本來眼看著就要播了,但月初的時候,兩位秦粉妹子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輾轉多處找到了負責審核此劇的廣電部門,親手交上了近萬字的舉報信,有理有據地陳述此劇的多項「罪狀」:

比如不顧歷史史實,任性地過分演繹——巴寡婦清本是中國歷史上極富盛名的女企業家。早年喪夫之後她便挑起了偌大家業,並憑藉雄厚財力保衛一方。論年齡,她比秦始皇大上十幾二十歲;論身份,她是秦始皇親封的「貞婦」。但在劇中兩人居然談起了戀愛。甚至,秦始皇還要與她共享天下。

巴寡婦清,名清,巴是巴郡之意。

比如將秦朝的很多服裝、建築都改成了日式的「和風」——定妝照中居然出現了日本平安時代(約等於我國唐宋時期)的「十二單」,海報里范冰冰的造型則還原了日本的「垂纓冠」和「狩衣」,背景建築也與大阪天守閣神似。

左:劇照 右:日本身著十二單的女性

左:《源氏物語》劇照 中:《贏天下》海報 右:大阪天守閣

而除了兩位90後妹子的執著和歷史文化積澱,更觸動我的,是這封舉報信中體現出的年輕人作為中國人的文化自覺——

「我一直相信,先秦時期絢爛的百家爭鳴、秦的崢嶸和堅韌不拔,正是國人文化的本源,塑造了中國人骨血中最不該忘卻和拋棄的東西,我們的國人,自秦以來繼承了智慧,堅韌,愛國,仁德……而一部真正用心的歷史相關作品,筆觸里鏡頭中,是該看到那個時代的人文風貌、看到源遠流長的對我國原生文化的深深敬意的。」

所以如此堅定地守護歷史,這兩位90後妹子就不「現代」了么,《逐夢魔女》中試圖顛覆傳統的三位女主就「現代」么?

不。

在我看來,所謂的現代新女性最重要的特徵就是獨立自主,不會因為他人強大就自輕自賤,更不會為了迎合討好就屈膝跪舔。

當然,也不止是現代女性,人活著,總得有點骨氣和底氣。

而作為世界上唯一歷史記載不曾間斷、文化綿延至今的文明古國,我們的文明和歷史就是中國人骨氣和底氣的精神源泉。傳統可以被顛覆,但我們歷經近代百年抗爭才重拾起的尊嚴,不能忘,更不能丟。

今天很生氣,文末沒有關鍵詞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國家近來對各種影視的禁播行為?
看點丨致我們終將禁播的美劇
87版紅樓夢三十年(上):當年它差點被禁播

TAG:禁播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