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打造中國製造的關鍵點
19世紀3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接近尾聲時,德國卻依然是一個農業國家。1871年,廢除了行會學徒制度的德國,開始利用貿易保護,全力扶持勞動密集型的外向經濟。由於當時英國製造是品質與市場的保障,德國人開始仿造英國產品,並依靠廉價銷售衝擊市場。1887年8月23日,英國議會通過了侮辱性的商標法條款,規定所有從德國進口的產品都須註明「Made in Germany」。「德國製造」由此成為一個法律新詞,用來區分「英國製造」,以此判別劣質的德國貨與優質的英國產品。沒想到,此舉激起了德國人的自尊心,德國人下決心製造出一流的產品,到1894年,德國製造業界已經可以驕傲地稱,「德國製造」比「英國製造」還要強。
僅僅7年,他們就改變了一個國家的製造業。秘訣是什麼?就是工匠精神。其核心就是:不僅僅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例如,在德國的保時捷工廠,組裝一部車只需9小時,後序檢測調適需要5天,出廠則需要數月,保時捷的訂單最快也需3個月,有些配置高的甚至需要提前一年預訂。為保障品質,保時捷除玻璃和發動機外,均為手工組裝,擋風玻璃過於沉重,機器人操作更簡便精確,而發動機擰螺絲較單調費力,也由機器手代勞,但其它工序均為手工組裝。所謂工業4.0的優勢,表現在訂單處理和生產自動化上,在保時捷工廠,工人負責組裝,機器人負責搬運,全場通過WIFI遙控和聯絡,井然有序,他們認為,好的工人永遠比機器人更有靈活性,更能用心去做好一件產品,這就是製造品與藝術品的區別。
除了德國人動手能力強,講究精益求精以外,其技術工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德國,熟練的技術工人很搶手,高級藍領甚至比普通白領的收入還高,企業高管也經常從藍領工人中提拔,技術工人在德國不但不感覺「低人一等」,反而感到很受尊重。
中國企業其實有很多方面都需要向德國企業學習,尤其學習他們的這種工匠精神。他們長期生產某種產品,很多工人世代做一個工種,手藝代代相傳,他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其工藝,享受著產品在手中升華的過程,所以,德國的機械、化工、電器、光學、廚具都是世界上質量最過硬的產品,動不動就「能用100年」,「德國製造」成為了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
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談到工匠精神,勉勵企業家發揚「工匠精神」,把產品做專、把質量做硬、把品牌做強。其實,中國從古到今,都不乏具有工匠精神的優秀人物和群體,如魯班、蔡倫、馬恆昌小組、大慶工人等,他們用工作獲得金錢,但並不為錢而工作,他們所做的工作是人生態度的體現,一生的職業就是他志向的所在。看著自己生產的產品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以一種符合自己理想中要求的形式存在的時候,產生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
李克強也指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這無疑為中國企業指出了一條發展之路,即發揚工匠精神,以質量求生存。其實,看看現在發展勢頭良好的中國企業,大家不難發現,他們無一例外地、一如既往地發揚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可,也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利潤。
中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工匠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硬指標」,因此,不但要大力培育企業的工匠精神文化,提高技術工人的技術水平,還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尊重技術工人,優待技術工人的良好風氣,在薪酬水平,保障待遇上讓技術工人獲得尊嚴感,促進中國製造水平的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科研部)
推薦閱讀:
※7億中國網友的選擇:小米代表中國製造!雷軍:繼續堅持性價比!
※這些刷屏神器都是Made in China!厲害了中國製造!
※3D列印從業者,全都是顛覆者?——讀《大顛覆 從3D列印到3D製造》
※官方通知!沒貼MADE IN CHINA,貨被扣,客人無法清關
※鳳凰中心圖紙全揭秘 | 一座完全中國製造的龐然大物如何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