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禮——聖餐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一章17
我們說了,聖餐就是一個儀式。這個儀式讓我們跟耶穌和其它弟兄姊妹,有更親愛的聯合和交通。這個聯合和交通,一方面是借著食物——很簡單的「餅」和「杯」,一方面是借著兩個歷史——一個是以色列人出埃及逾越節的那個歷史,一個是耶穌吃最後晚餐的那個歷史。這兩個歷史都有類似的,就是在這個晚上,上帝表現祂最大的震怒和最大的慈愛。
在耶穌跟門徒一起吃飯,也是表現祂最大的愛;但還沒有表現出祂最大的震怒,那是在第二天,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死。所以,其實耶穌設立聖餐和第二天的死,兩個可以說都是逾越節的晚上,因為都是祂死了,也是人活了;好像那個羊死了,以色列的長子活了一樣;也同樣都顯出人的罪惡和神的豐富慈愛。
在逾越節的時候,埃及人的罪惡在這個上面顯出來。他們真是太頑固了,他們把人家奴役了四百多年,還不悔改。在最後的晚餐里,也是顯出人的罪惡,猶大和所有其它門徒真是夠罪惡了,又出賣這個愛他們的主,又離開這個愛他們的主,又不認這個愛他們的主。可是,又顯出上帝的愛。耶穌這麼愛他們,在祂要被出賣的時候,祂愛他們,而且祂對上帝感謝。
A.祝謝了:要感謝 我們要注意的,聖餐的第一個意義是要感謝。不一定是第一個意義,但是在這經文裡面,耶穌是先感謝。人賣祂,祂感謝。
B.拿起餅來:高舉十架上的基督 祂先把餅拿起來,這拿起來恐怕也有它的意義。「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十二32)讓我們常常高舉我們的基督。當我們的基督被高舉的時候,不只是一個復活的基督被高舉,不只是一個坐在寶座上的基督被高舉,不只是創造世界的基督被高舉,而且是被釘十字架、為我們流血的基督被高舉的時候,這樣就要吸引萬人來歸向主。
我們的主耶穌用不同的方式來吸引人。祂用五餅二魚也可以吸引人,祂行神跡來吸引人,但是祂心裡要吸引人,只能用一件事,就是死。祂為人死,因為這是最大的愛、愛的極至。讓我們每次舉起或者看到牧師舉起餅的時候,我們知道那是代表了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死。然後,祂在舉起來的時候、祂被釘死的時候、連父都棄絕祂的時候、眾叛親離的時候,祂是感謝的。我們都要如此行。我們都要在這種情形下,有這樣的心思,有這樣的意念,有這樣的反應,有的時候甚至覺得好像上帝不要我們了,甚至覺得上帝好像把我們交在十字架上了,我們都祝謝了,擘開。
C.就擘開:耶穌服事我們、為我們死 「就擘開」(林前十一24),當然有兩個含意:
一個是就吃飯而言,這個擘開是「服事」的意思。我們在好一點的飯局裡面,你根本幾乎是不需要動手取那個食物的,有鴨子,或者是蹄膀,或者是什麼東西,都有人幫你切好了,然後送到你的盤子里,你要做的只是把那個食物送到你的嘴巴里。有些教會它的聖餐儀式,連這個部分都是主事的人來作。他把那個餅放在你的嘴巴裡面。我想這個也很好。那都表示耶穌對門徒的一種徹底的完全的服事,還怕你不會擘開餅,就好像把你當小孩子一樣,服事你,把餅擘開,擘得小小的,剛好你一口可以吃。
一個是「祂為我們死」。祂的生命、祂的身體被我們的罪所撕開。一方面表示祂對我們的一個服事。然後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這不僅是一個餅,這是耶穌的身體,祂是生命的糧,為我們舍了,為我們被擘開,就像那一隻羔羊一樣,為我們舍,是給我們一生的力量、生命的力量。
D.擘開餅(耶穌的身體):舍己,活出基督的愛 「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有古卷:擘開)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主說:「你們應當如此行」。各位,不要把這個你們應當如此行,只想到我們應該每一個月有一次聖餐、每三個月有一次聖餐。很多教會有聖餐的禮拜,不管怎麼樣,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慎重的儀式,所以如此行,就是我們每一個月或者每一個禮拜,或者每三個月,或者每一次聚會的時候,都有一個擘餅,這樣的解釋是可以的。但是,這只是一個形式上的可以,我們更要抓住那個內在的含義。
主耶穌在聖餐中所傳達的是一個舍己和分享的生命,當耶穌把擘開的餅遞給門徒時,他們不僅僅都吃了主所祝福過的餅,他們也分享和有分於耶穌所賜給他們屬神的生命。耶穌基督的生命是一個舍己為顧念別人的需要而舍下自己、擘開自己、完全付出的一種生命,這就是屬神的生命。當亞當夏娃犯罪後,人失去了這屬神的生命,各人單顧自己,彼此不相顧。
感謝神,神的心意是透過耶穌基督重新把屬神的生命賜給人,因此聖餐的所傳達的就是,神將屬他的生命賜給那些憑信心領受耶穌基督的人。
那個精神就是說,如果那個餅是表示耶穌的身體,是給我們生命、給我們力量的。那麼在祂的身體是受到最壞待遇的時候,祂活出最美善的生命,我們也要像耶穌這樣行。我們也要像耶穌一樣,即使在受到委屈、打擊、被出賣的時候,對上帝感謝,而且對人有愛。
如此行就是我們也願意為我們的弟兄姊妹捨命,我們的身體也願意為我們的弟兄姊妹來擘開。在《約翰壹書》三章16節,「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你的愛要有愛的行動。
在平常的生活裡面,我們每個人、我們婚姻、家庭、教會生活、團契生活、工作中,不都是需要每天學習擘開自己活出基督舍己的生命嗎?
我們多次講過,你要先記得基督愛你,祂為我們捨命,我們才知道什麼叫愛。祂為罪人死,我們才知道什麼叫做愛。如果我們要愛弟兄姊妹,我們就必須常常被這樣的愛來充滿,如此我們就能愛,而且這種愛不會掛在口頭上而已。這種愛會有實際的行動,這種愛也叫我們跟隨上帝,願意撇下一切財物,包括家人,來跟隨主。
因為我們找到了,或者說我們被那個全然愛我們的主來找到了,祂捨棄一切來找我們。找我們的目的就是,叫我們捨棄一切來跟隨祂。我們會捨棄來跟隨祂,這是愛的行動。我們之所以會有愛的行動,是因為祂先愛我們。
弟兄姊妹,你要奉獻、要愛人、要事奉,包括比較難一點的饒恕仇敵,或者是到非洲去宣教,或者好像比較簡單一點,其實沒有什麼難易之分,生活中對人友善一點、態度好一點,都讓我們因為先領受上帝這無條件的愛,撇下一切跟隨主。初代教會的凡物公用都是這樣,都是因為常常被上帝的愛激勵。讓我們生活中以愛勝恨,以智慧勝愚拙,以美善勝過那個醜惡。
E.拿起杯(耶穌的血):稱揚上帝,更新的生活 《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5節,「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那飯後拿起杯來,那個杯呢?也是說這個杯是用主的血所立的新約。這個新約我們在《耶利米書》三十一章31-36節就看到,耶利米說:「末後的日子會有個新約;這個新約就是人可以從心中來遵行上帝的話。」我們提過新約、舊約的不同,新約、舊約本質上是一樣,因為都是同樣的上帝對愛祂的子民所立的約——「祂要作我們的神,我們要作祂的子民」。祂把祂的愛給我們,我們要借著祂的愛和祂的恩典來服事,專心的信靠祂。
新約、舊約在內容來講是一樣的。比較不一樣的,是因為舊約那個時候,耶穌還沒有為人死,聖靈還沒有來,所以人能夠遵行的程度和範圍是低得多。在新約的時候,因為耶穌已經來了,聖靈已經在我們心中,我們能遵行的程度和範圍就高得多。所以,在舊約的時候,神天天耳提面命,在外面講啊、喊啊:「哎呀!你要聽話。」從早到晚差遣祂的先知僕人說:「你要聽啊,聽啊……」我們就是不聽。因此,舊約上面寫的,「如果你聽話就蒙福」的部分,我們都領受不了,因為都沒有聽;而「不聽話就受處罰」的部分,我們都領受的甚多,因為我們常常不聽話。
新約的時候,仍然有聽了就蒙福,不聽就要受禍的部分。但是,因為耶穌已經為我們死,因為聖靈的臨到,我們有更多的能力來實行新約。新約就是上帝跟我們立約的時候,那些祝福的話都能夠實現。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不管是你自己,或者你的小孩,或者是你的學生,有沒有這樣的情形。有的時候跟孩子講說:「如果你們怎麼樣……,爸爸就怎麼樣……。」那是說,如果你們做得好,爸爸就會怎麼樣的獎勵你們;如果你們做得不好,爸爸就會怎麼樣懲罰你們。老師有的時候也會這樣。那常常我們得到的就是罰,好像怎麼樣都沒有辦法得到那個賞。
在舊約的時代,你就可以看到以色列人得不到那個賞。神雖然給他們恩典,以至於要他們得到更多的恩典,但是因為聖靈還沒有廣泛的降臨,因為主耶穌的寶血還沒有實現,所以只有那個少數的余民——有信心、比較聽上帝的話的,被上帝揀選。
對其他廣大的人來講,上帝的話或上帝的約就是天天被處罰。因為只有處罰的部分會實現,祝福的部分不會實現。現在因為耶穌替我們流血,替我們承受了處罰;耶穌把愛給了我們,把聖靈給了我們,使我們在新約裡面。在新約裡面,就是上帝的話不是耳邊風了。上帝的話是心裡的字。上帝的話因著聖靈,就教導我們,讓我們認識祂。我們認識祂,也會認識了自己,就會認罪、悔改、靠著祂過聖潔的生活。所以,神會赦免我們。
新約是一個永遠存立的約。這永遠存立的約,是每一個信靠祂的人都能夠活出討上帝喜悅的生活,叫那個約上祝福的話能臨到。這都是建立在耶穌為我們流血。所以祂拿那個杯祂在說:「這個杯是我的血所立的新約。」這個杯所立的新約,不像牛羊的血沒有那個效果。
各位,以色列人天天在獻祭,每年有贖罪日,不知道殺多少牛羊,流了多少牛羊的血,《希伯來書》告訴我們:「那些牛羊的血都不能叫我們討上帝的喜歡。」哎呀,立志絕對要改了,再不吸毒了,再不打架了,再不賭博了……,但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但是,當耶穌的血真的潔凈了我們的罪,耶穌的血跟著帶來了祂的死、帶來聖靈的功效,真的讓我們就能夠一方面得到上帝的喜悅,一方面我們也有能力去遵行上帝所喜悅的事了。
所以,當我們喝那個杯的時候,一方面好像是有很大的悲情,耶穌為我們死。在聖餐禮拜的時候,選的詩歌常常都是比較悲情的。我們也並不反對,但是讓我們也有喜悅的。我們悲,是為我們自己的罪惡悲;我們悲,是為人頂撞上帝到這個地步悲;我們悲,是為上帝的兒子為我們死而悲。但是更重要,我們應該覺得我們是喜樂的。我願在聖餐禮拜裡面,也能常常唱出最歡喜快樂的歌。現在我們喜樂,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大醫生,醫好了我們。不但醫好了,讓我們更加健康。
我們在喝那個杯的時候,想到就是這個杯,讓我們不再在醜惡裡面,讓我們不再在上帝的咒詛震怒之中。我們在新約裡面能遵行上帝的話,我們能因遵行而喜悅。
所以,我們也要如此行的意思,當然不是說,我們再來立個約、我們再來死。如此行是要像《詩篇》一一六篇13節:「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我們稱揚耶和華的名字,稱頌祂。我們在舉杯的時候,不是在跟耶穌立約了;我們在舉杯的時候,是稱頌耶和華。「萬民哪,你都應當來看,都來看,都來聽,聽我對你們訴說福音,告訴主在我身上所做的事。」因此,當我們在聖餐的時候,一樣我們再次想到我們是領受上帝的恩典;我們領受上帝的恩典,我們也立志靠著上帝的恩典,過一個像上帝的生活、像耶穌的生活,是能夠在逆境中感謝的,是能夠在仇恨中有愛的,是能夠在絕望中有盼望的,是能夠把上帝的好福音跟人家傳遞的。
舉起杯來喝的時候,我們每次喝的時候要行什麼事?就是感謝讚美上帝,也靠著祂的聖靈,我們的生活更良善。所以,如同洗禮一樣,洗禮和聖餐的時間可能都可以很短,如果是點水一秒鐘,如果浸禮也不過最多一分鐘吧,前前後後加起來幾分鐘。那聖餐更是一小杯葡萄汁,一喝就沒有了;一塊餅放到嘴裡,可能一下就化掉了。一分鐘都不到。可是那個所代表的是以後每天的生活上面的改變。
F.餅和杯:表明「主的死」和「我們的生」 a.主的死十一章26節,「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哎呀,我受洗了,我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都死在水池裡了。我過去的老我、那個自私的、以我為中心的都過去了;現在是一個新的。聖餐也是一樣,哎呀,我不再為自己活,我要感謝上帝。因為我現在是跟基督連在一起,我也跟其它的人連在一起,這是基督的身體,我們身上都有基督的肉、都有基督的血。所以我們也彼此相愛,所以我們合而為一,所以我們感謝上帝,因為這是一個不能廢棄的約。我們不會像棄婦一樣,因為我們棄掉我們的丈夫,我們丈夫上帝也棄掉我們。我們不會被棄掉。我們非常歡喜的來做這事,來傳揚,所以每逢吃這個餅、喝這個杯,都是在表明主的死,主為我們死,而且我們活出一個生命。
我們也願意與主同死,我們生活中對主有完全的信靠,對主有完全的效法,不再為自己活。自己像個死人一樣,我已經死了,還為自己活什麼。但是靠著上帝的恩典,我為我的上帝,為我的鄰舍來活。我的鄰舍有需要的時候,我也希望我能夠像我的主耶穌一樣,就是擺下我自己的一切,甚至擘開,甚至服事人。
b.我們的活主的死表明我們的活。在這裡,《哥林多前書》就講到:「是主為我們死。」聖經講到,基督的死有很多豐富的意義:「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神赦免了你們(或譯:我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西二13)「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祂叫你們活過來,……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弗二1、5)顯然,基督是為我們的罪死,叫我們與祂一同活過來。
然而,「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脫離了世上的小學」,那就不要再靠著律法來克制自己的情慾(西二章20-23)。「我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為我們已經死了,我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西三2-3)也就是我們不再為自己活。論到為自己活,我像一個死人。論到靠自己活,我也像個死人。論到我自己的情慾,「要治死我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欲,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西三5)論到為上帝活,要活潑。論到為鄰舍活,也是很活潑的。
總之,我們在聖餐里,吃這個餅,喝這個杯,表明基督的死,立志要效法祂,立志要跟隨祂。弟兄姊妹,哪一個宗教是天天在表明祂主人的死,教主的死呢?我們已講過多次,基督教是很看重「耶穌的死」。「死」這個字我們中國人很不喜歡聽,我們卻不斷的講。因為這個死裡面,真是有最豐富的生命,有最豐富的一個見證。
在《約翰福音》十二章,耶穌也講到:「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耶穌這話原是指著自己將要怎樣死說的。」(約十二32-33)各位,我們常常講自己死嗎?尤其是沒有信主的,心裡沒有安全感,根本提都不敢提。我們很喜歡提生。你到醫院裡面最喜歡去的地方,恐怕也只有產房。那個新生的嬰兒代表了有活力的生命,聲音響亮,白白胖胖的,或者紅紅潤潤的,總之是可愛的。我們最怕去的地方,是其它所有的地方,因為病房是疾病、衰弱,安寧病房是接近死亡,太平間是死亡。我們怕。我們希望自己充滿活力,廣告也是表明活力。可是,耶穌卻要表明自己的死。當耶穌給人吃飽的時候,很多人跟隨祂;那個不能真正的吸引人。吸引來的都是假的、都是表面的。耶穌說:「我要用我的死來吸引萬人,要讓十字架來吸引萬人。」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表明出我們的信仰,我們說:「你來教會這裡,我們這裡條件好,有很多什麼好東西,我們有好的音樂,我們從某地請來了有名的講員。」是很好。「我們也有很多老師可以教你計算機、可以免費看病……還有很多好玩的吸引人的活動。」都感謝主,如果我們能做。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把基督高舉起來,表明基督的死,那我們這樣做是不夠的。事實上,我們等於完全沒有做。
耶穌被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向祂。這個不只是我們在傳耶穌。在這個聖餐裡面,耶穌說:「你們也要如此行。」你們也要這樣做,不是在這一頓餐裡面而已,而是在你的生活裡面,要常常表明主的死、主的愛、主的順服、主對上帝的信靠,這都是死。
G.應當省察自己所以,聖餐是很嚴肅的一件事,又是很喜悅的一件事情。你表明主的死,如果你沒有表明出主的死,如果你沒有為自己的罪後悔,如果你是活在自己的情慾當中的話,也就是十一章27節講:「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不按理」就是「不配」,不配就是「不明白」,不明白就是沒有一個謙卑信心來領受上帝為我們的祝福。
28節,耶穌說:「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你每次吃這餅、喝這杯的時候,要先省察自己。這省察就是我們這兩次所講到的,你要明白聖餐到底是什麼。我們平常在聖餐的時候,我們根本也想都沒有想,起碼在我們一般的教會,大概是不太會去想的。這一點非常佩服聚會所或者召會的弟兄姊妹,他們很看重這個聖餐,常常在舉行,一定要按理,一定要知道這是什麼。當然,應該想,我們如何能把這個聖餐做得更好。
教會應當認真面對聖餐,提前提醒會眾,使準備領受的人提前在家省察自己,看看自己有什麼得罪神和得罪人的地方需要去面對,去處理。
a.分辨主的身體(包括餅和吃餅的人) 聖餐呢?我們就應該更多把那個意思講出來,你知不知道你在吃什麼、喝什麼?很遺憾,教會歷史上,的確為你吃什麼、喝什麼,真是吵得血流成河。天主教說:「那個化成了耶穌的血、耶穌的肉,真的化成了。」路德宗說:「又是耶穌的血和肉,又是餅和酒。」一個是「化質說」,一個是「共質說」。有人說,那表示耶穌的無所不在。有人說,表示這個是一種信心的領受,耶穌真實的臨在。有人說,那純粹只有一種「象徵」的意義。在教會歷史上,一個叫我們領受上帝的愛而合一的儀式,竟叫我們吵架,即使到今天也還有。有人說,這個應該要這樣派發;有人說,應該要那樣派發;次序應該是怎麼樣的。我們如果看重這儀式,尊重這儀式也是很好。但是,最重要是我們有沒有抓住那個意義。那個意義是:耶穌為我們死;還有一個意義:你們要分辨,要知道這是主的身體、主的血。
我完全不想去討論,如何那又是耶穌的血,又是一個葡萄汁而已,或者葡萄酒。我不去討論,因為為這個吵的已經太多了。有一點,你一定要知道,就是耶穌說:「這是主的身體。」(林前十一24)保羅也說:「要分辨是主的身體。」(林前十一29)我覺得,保羅意思不只是說,這個餅就某種意義上就是主的身體;那也在說,其它在一起吃喝的人也是主的身體,我們一起吃喝聖餐的人都是主的身體。
b.要彼此相愛與合一這代表,你們要彼此相愛。聖餐一定要彼此相愛,合而為一。如果你不相愛,你看到這個人好討厭,這個長執、這個牧師、這個平信徒好討厭,這個我旁邊的人好討厭。
你不知道那就是耶穌的身體的話,是耶穌為他死流血的那個耶穌的身體的話,你吃這個餅、喝這個杯,你是在吃喝自己的罪。所以,十二章29節,保羅說:「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那就是耶穌是白死了。對你來講,「因此,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死(原文是睡)的也不少。」(林前十二30)我們吃喝的態度不對的話,我們會死亡的。哥林多教會有人軟弱、生病、死,就是因為肢體間相咬相吞,缺乏神的愛。
這不是在嚇各位,這聖經講的,會生病的。因此,我們不讓非基督徒吃這個、喝這個,實在不是排斥他,而是告訴他,如果你吃喝,會死掉的。你要想吃喝這個的話,那太好了。那就好好的認罪悔改,信靠耶穌吧。「我們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於受審。」(林前十二31)
五、聖餐(愛筵):一起享受和記念主的生命,且歡喜等候主來
在舊約時代, 無論是割禮還是逾越節的晚餐都要用血來守禮, 我們感謝主,今天我們都不用血來守這些聖禮, 因基督的寶血已一次完成, 永遠有功效.今天主叫我們用吃喝來記念主,讓我們可以用最平常的飲食方式來享受主的生命.
其實從初期教會到現在,領聖餐的方式是有所改變的,初代教會的聖餐其實是和愛筵同時舉行的。如果你讀使徒行傳和哥林多前書會發現那個時候聖餐不是單獨舉行的,都是弟兄姐妹在舉行愛筵時候同時舉行的。可是我們知道教會在變,人數不斷在增加,也因著人罪的關係有很多不討神喜悅的事發生在愛筵中,在《哥林多前書》這是連在一起的,應該這是一個非常歡喜的飯局(充滿愛和關懷的)。但哥林多信徒在愛筵和聖餐時卻在犯罪,富人只和富人先關起門來吃,然後窮人來了就吃剩下的;有貪食好酒的人在愛筵時喝醉的,有的人肚子餓就搶著先吃的;他們在聖餐和愛筵時缺乏彼此相愛的心,缺乏等候的心,缺乏相互關護的心。他們在聖餐中只知道顧念自己的需要,沒有想到其他人的需要,因此保羅指責他們不是在守主的晚餐;因著這樣的一些原因,主的晚餐慢慢地從愛筵中被分離出來,因此今天傳承下來我們的愛筵和聖餐是分開的。
主耶穌強調聖餐「為的是記念我」,每次守聖餐時提醒我們要效法耶穌基督的生命,在擘開和流出中,也就是在舍己和活出基督的生命中,表明對主的記念。主說「為的是記念我」 絕對不只是為了在儀式上仿效二千年前的那個樣子行(實際上今天也無法在儀式上完全仿效當時);記念主也不只是我們的心思意念重溫一下主當時受難的情節,記念主更不只是在情感去感動流淚然後到此為止(許多人錯誤地以為自己這樣的淚水可以洗罪和表明聖潔屬靈)。
固然我們可以在儀式上來效法如此行,固然我們可以在思想上來記念主為我們受死,固然我們也可以在情感上有所表達,但如果僅僅如此而已,那不是真正的聖餐含義。事實上,聖餐的意義,恐怕比這個還要更廣一些。主耶穌實質在要求我們:作為他在地上的身體,你們應該在效法他擘開身體和流出生命的實際行動中去記念他,在愛和舍己中去活出他。對此使徒約翰有深刻領受:愛不只是在言語和舌頭上的,而是在行為和誠實上的。
而且我們在盼望祂的再來。不只是記念過去祂的死,也盼望和等候祂的再來。五旬節聖靈降臨後的第一個禮拜里,他們(教會)就開始了如此行來記念主,他們以此來表明他們在等候主的再來,當然他們不只是在這個儀式上,他們也在意識形態和生活型態上來反應他們在等候主的再來。雖然二千年過去了,主還未再來,但教會一直在如此行,以領主的餅和杯來表明教會在等候主的再來。我們知道前途是光明的,不管要經過多少的艱難,主會再來。主會帶領我們進入那豐富,跟祂聯合。而那個豐富和聯合,在此時此地、在今天、在聖餐當中,我們就領受和經歷到了。不是一個人,而是和其他的肢體跟基督聯合在一起。
推薦閱讀:
※復活在我 生命也在我 經文:約11:17-27
※生在福中不惜福 經文:創25:27
※唐崇榮牧師 聖經難解經文 第三十六講 亞伯拉罕與夏甲
※傳福音講章:為萬人得救獻上我們的祈禱 經文:羅10:1
※維摩羅詰經文疏卷第十四
TAG: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