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 教育信息化的受益人和探究者

作者簡介

劉京海,正高級教師,上海市特級教師、特級校長,成功教育創始人,曾獲上海市勞動模範、教書育人楷模、首屆教育功臣;全國「十傑」中小學中青年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全國「 兩基」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是全國「 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九、十屆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首批「 名校長培訓基地」主持人,長三角中小學名校長培訓基地主持人,上海市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基礎教育課改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著有《成功教育》《劉京海教育隨筆》《牆外開花牆內香——委託管理與成功教育》等十幾部專著,承擔多項市級與國家課題並獲獎。

某日,閘北八中選修歷史的高二學生小陳自帶的移動前端收到了網路學習任務——和其他同學的練習內容不一致,數量也不同。原來,這是學校網路學習資源平台自動發送的個別化學習內容——基於移動終端下的信息工具應用,在優化學生書本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的方式的同時,真正實現了師生從教育信息化的被動應用者到探究者和受益人的轉變。

縱觀我校「 成功教育」探索的歷程,信息技術與「 成功教育」研究相識有緣。它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解決和經驗推廣,提供了很有效的載體。

昨天的第一次結緣:優秀教師經驗的顯性化

1987年,閘北八中開始研究「 成功教育」,始終立足研究普通學生如何成功,堅持「三個相信」(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願望,都有成功的潛能,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的教育理念,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學生綜合素養全面提升。閘北八中始終傾力研究普通學校成功的模型,摸索出了一條普通學校的「 成功路徑」。

信息技術與閘北八中成功教育的第一次結緣,可追溯到21世紀初。當時閘北八中的「 教與學電子平台」將信息技術和課堂整合,把優秀教師經驗過程化、細節化、顯性化,有效解決了大批老教師退休、成熟教師流動帶來的困局,逾千節「 教與學電子平台」家常課,很好地解決了教學規範化的問題,「 做中學、做中思、做中創」做強了教師隊伍。「 教與學電子平台」的實踐為委託管理、海外華文教育聯姻的成功,為教育均衡化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技術支撐。

今天的二次革命:

基於移動終端的書本學習與實踐性學習方式的創新

信息化在助推教師精緻化「教」的改革實踐中取得巨大突破,但在關注學生書本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相結合,以「學」為主的學習方式改革轉型上遇到了許多困難。閘北八中迫切希望解決課堂共性教學和學生個體學習、個性化需求的矛盾,以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實踐精神培養的難題,騰出更多的時空讓學生在知識、能力、人格上多元發展,使更多學生成功。

2012年起,閘北八中在移動學習終端跨時空的常態化運用中,引入DIS(「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的英文縮寫,即「數字化信息系統」)數字信息系統推進實驗教學改革,信息技術在學生項目研究中運用延伸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旨在通過信息技術打破教與學的時空,優化教與學的方式,進一步激發和提高師生實驗探究的實踐創新能力,增強師生、生生互動性研究的二次革命。

構建BYOD應用方案,打破教與學的時空,

實現基礎題的多層訓練與精準指導

BYOD指教師與學生攜帶自己的移動學習終端,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進行跨時空的教與學。

傳統教學的樣態往往是學生在題海中反覆操練,且缺乏有效的反饋與針對性的指導,學生的負擔愈來愈重,學習自信心逐漸喪失。移動學習終端的廣泛應用在練習題資源選擇、分類與練習自動批改、發布、統計、反饋等方面具有強大的功能。因此,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基礎題的多層次練習為突破口,引入移動學習終端,開展教學改革,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可操作性。

閘北八中智慧資源平台的構建,為實現基礎知識練習的快反饋、勤診斷以及個別化的輔導提供了操作支架。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教師都可以實時監控,及時反饋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並藉助微視頻等數字化資源,進行個別化的矯正與輔導。

目前全校千餘學生自帶IPad,已經形成自動發布、自動批改、自動統計、自動生成錯題集、自動配對矯正練習、自動個別化講解的校園智慧平台。應用產生大量的數據,不僅為教師調整教學提供了依據,提高了講解針對性,實現了教學的減負增效,更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持續成功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一批傳統課堂中的「 懶孩子」也「 活動」起來了。

閘北八中平台的建設以基礎知識多層次練習為突破口,但著眼點在於以應用技術騰出更多時空發展素質。學校已從基礎題的練習拓展到實驗創新與學生研究型項目學習之中,將學生的多元發展落到實處。

引入DIS實驗,推進實驗創新,

優化實踐性學習方式

首先是傳統實驗教學樣態的破局:摸清家底,找尋實驗教學改革的「金鑰匙」。閘北八中對實驗教學現狀進行了全方位的摸底,發現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有的停留在看書讀圖、教師解說層面,有的通過視頻收看替代各類實驗,學生真正動手操作的機會並不多。教師往往只注重偏重結果的實驗、偏重定性的實驗、偏重驗證的實驗,而開放性實驗不夠。有些傳統實驗儀器比較落後,效果不能令人滿意;有些實驗成功率偏低,部分實驗效果不理想,學生探究實驗少,當然還涉及某些實驗具備危險性,以及實驗時間太長影響整個課堂教學進度。久而久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無異於緣木求魚。

「增加科技含量,深化課堂改革」是閘北八中新一輪改革的基本點,成功教育課堂改革提出書本知識與實踐性學習要一起抓,增加學生的思維和活動,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適當減少教師課堂講授的時間,可以說這是師生教學相長的平台。學校遵循理科教學規律,利用數字化信息系統,改進實驗教學,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的動手實踐,增加學生成功的機會,讓學生收穫愉悅,享受成功的快樂,進而增強自信,提高掌握知識的能力和素質,為創新精神、實踐精神的形成打下基礎。

其次,DIS實驗的引入:「救」 教師之「急」,讓教師嘗到實驗創新的「 甜頭」。DIS就是「Digital InformationSystem」的英文縮寫,即「數字化信息系統」。數字化實驗就是由感測器、數據採集器、計算機、處理軟體組成的運用數字化信息進行的實驗,實驗數據可以數字、圖線、儀錶、表格等多種形式顯示。

閘北八中積極研究全國實驗改革動向,學習兄弟學校的DIS實驗教學經驗並加以引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進實驗教學。

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採用讓教師先了解,再學會,後實踐的策略,從理科教師培訓入手,在模仿做中學、理解做中思、革新做中創,逐步全面提升演示實驗效果。

教師在實踐中嘗到甜頭後,開始主動運用DIS進行實驗教學,為DIS在學生實驗中的運用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擴大使用面,採取好實驗模板化,將現代數字化實驗活動逐漸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最後推進到學生實驗層面的運用,更好地發揮實驗教學效益。而且從高中推廣到初中,從理化推廣到科學學科,在日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精神打基礎。閘北八中已經成為區域最早把DIS實驗引入到初中學生實驗且做得最好的學校。

再其次,數字化教師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的推廣:改造與創新並舉,讓DIS實驗成為師生合作探究的「夢工廠」。在初期模仿的基礎上,發動教師不斷摸索,勇於改造、創新實驗,研究開發適合校情實際的可以推廣運用的實驗內容:開發有利於知識點教學和鞏固的原創實驗和裝置;改進原有教科書上不盡完善的實驗;將部分驗證實驗增加探究性功能;將有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將原來傳統實驗中成功率低的和實驗現象結果不明顯的開發成可以進行的演示實驗,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增加部分數字化實驗,並開發部分相關實驗器材;製作實驗短視頻。

DIS引入實驗的教學改革,成果豐碩:運用46種DIS數字信息系統,實現了初高中、多學科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改造與創新。目前,已改造與創新教師演示實驗64個,學生實驗77個,涉及初高中物理、化學、生命科學以及初中勞技等學科。其中,已有多個被有關公司購買了版權,並設計成產品。馮艷老師的「 教師教育創新案例」獲全國一等獎。

DIS實驗的引入,開啟了成功教育的二次革命。在具體實踐應用中,功能顯著:它實現了單純定性變成定性定量結合,單純結論變成過程與結論結合,驗證變成探究與驗證結合,成功率大幅提高,危險性降低,整個實驗時間顯著縮短,多種感測器的綜合實現了多學科跨科運用,實驗效果大幅提升,學生操作能力與素養顯著提高。

實踐性學習項目的拓展應用:

讓學生成為信息化的探究者和受益人

學校將DIS設備引入到學生項目研究,構建學生研究性項目展示平台,逐步實現從學生研究成果發布到研究全過程的展示與評價,落實學生的多元發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就是閘北八中的學生小調查、小實驗、小論文實踐研究的掠影,之所以師生積极參与實踐性學習、項目研究,主要的奧秘就在於DIS實驗激發了學生探究、創新的原動力。

近兩年來,學校實現高中項目研究學習和初中六七八年級的小調查與小實驗項目研究學生100%參與。2016年寒暑假,學校高中生完成了200多個研究性學習的小項目,初中生完成50多個課題;2016年初,學生參加「上海市青少年人文社會科學創新」論文大賽,獲得16個獎項,其中二等獎兩個,三等獎兩個;2016年10月「未來杯」上海市高中階段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大賽中,學校有三個案例獲三等獎。

明天的普惠推廣:

助力更多的人成為教育信息化的成功者

閘北八中運用於日常學生的小調查、小實驗、小操作,促進實踐性學習的開展,除了在數字化實驗室可以開展外,目前已實現大部分DIS感測器可以移動採集數據,大大提高了使用的簡便性,全面提升了實驗過程的真實性,逐步實現學校數字化實驗室向家庭數字實驗室的延展。

為讓學生在活動中觀察思考、動手實踐、拓展思維、主動發揮,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掌握,閘北八中設想逐步建成若干實踐體驗室(區)。如:「能」體驗室,數字編程體驗室,天文、地理體驗室,健康與生命體驗室,生態環保體驗室,種植飼養體驗室(區),氣象觀察站,烹飪體驗室等。這些體驗室( 區)高端但不奢華,具有授課和實踐活動的功能。

隨著研究的深化,基於移動終端下的信息工具的應用,在優化學生書本學習和實踐性學習方式的同時,真正實現了師生從教育信息化的被動應用者到探究者和受益人的轉變。成功教育始終在研究「 可複製」「 可推廣」的實踐方案,寄希望於藉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深化課堂改革,為每個孩子在各方面都能獲得成功創造更多可能。

|

|來源:《教育家》雜誌2017年10月第2期

推薦閱讀:

IT的2017,面臨數字生態系統新挑戰,該怎麼辦?
如何做好建築行業的信息化建設?
BIM:建築業第二次全體學電腦
醫療信息化—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Vs 衛寧信息
MES,製造業信息化「斷層」!

TAG:教育 | 信息化 | 探索 | 信息 | 教育信息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