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育兒99條錦囊

育兒99條錦囊目錄 1. 認識危險訓練法 2. 辨別方位 3. 表揚佔2/3 批評佔1/3 4. 曾參教子 5. 育兒莫苛 6. 勿以成人感覺為準 7. 兒童不宜玩的5項運動 8. 「教育偶像」不可複製 9. 誤食乾燥劑 10. 練翻身 11. 入托撫慰 12. 嬰兒思維也複雜 13. 一口魷魚=40口肥肉 14. 一個人帶著寶寶昨做飯 15. 產前理智購物計劃 16. 寶貝,堅強點 17. 海外傳真 18. 開發右腦 親子遊戲 19. 新父母最容易犯的十個錯 20. 正確對待:「我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 21. 給孩子買衣物絕妙錦囊 22. 正確對待孩子的「哭」 23. 孩子最怕的事 24. 多元智能發展之視覺空間智能 25. 教你養個智商高的孩子 26. 吃飯難的N個問題 27. 糾偏食帶孩子逛菜場 28. 偏食易導致孩子性格異常 29. 測臂圍知營養 30. 番茄優酪汁 31. 兒童夢境預示 32. 舊布做尿布 嬰兒患肛瘺 33. 暗示教育效果佳 34. 練耐性小點子 35. 1歲仍不會爬 36. 刷牙細則 37. 5招擁有好睡眠 38. 孩子遲睡怎麼辦? 39. 嬰兒宜在「黑暗」中睡眠 40. 看數字大小知寶寶健康 41. 幼兒為何抗拒「早期教育」 42. 讓孩子乖乖上床睡覺 43. 3-4歲小兒每天應吃多少飯 44. 新生入園重點 45. 有助於孩子學暗?項重要技能 46. 影響小兒生長發育的因素是什麼? 47. 讓孩子聽話的九個秘訣 48. 怎樣訓練寶寶夜裡不尿床 49. 與寶寶一起動手做 50. 「獎勵」是一種教育方法 51. 如何讓孩子有興趣於學習 52. 我是這麼「虐待」兒子的 53. 給你5個購衣錦囊 54. 智力低下有先兆 55. 教小鬼當家 56. 幾歲可看電視 57. 鍛煉頭頸部力量 58. 月亮幫刷牙 59. 抱寶寶有講究 60. 父親與母親的角色分擔 61. 准爸爸如何參與胎教 62. 孩子口吃怎麼辦 63. 教孩子識字,要掌握方法 64. 教寶寶學會自我介紹 65. 1-2歲幼兒家長如何運用語言 66.「鸚鵡學舌」不利於孩子學說話 67.寶寶不願呆在家裡 68.細說寶寶的9大敏感期 69.止哭13招 70.誰說我「無理取鬧」? 71.安撫寶寶哭鬧的方法 72.不要強行制止孩子啼哭 73.從嬰兒啼哭判斷語言天賦 74.護理專家教你聆聽嬰兒的「哭聲」 75.寶寶的哭聲你可懂 76.一個安撫新生兒哭鬧的良方 77.寶寶為什麼哭? 78.寶寶走路太晚了嗎 79.多爬有益於嬰幼兒的健康 80.貝貝自己 81.貝貝爬樓梯,不用緊張 82.蹣跚學步的孩子常惹麻煩怎麼辦? 83.嬰兒學走七大要點 84.寶寶學步時的安全措施 85.訓練孩子走路的自然和協調 86.對學步車說「NO」 87.學步的寶寶,安全第一 88.怎樣教小兒學走路? 89.如何在夏天給寶寶巧用紙尿褲呢? 90.幼兒排尿訓練法 91.0~3歲經典誦讀 92.孩子發燒您如何做最正確 93.寶寶常用良藥 94.兒子說謊以後 95.世間並不存在著什麼「神童 96.一個父親的育兒心得 97.教給孩子認識錢 98.如何培養孩子的膽識 99.教會孩子自衛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1
認識危險訓練法   寶寶很多危險行為的產生,和他想探索新事物是分不開的。與其限制寶寶的探索,不如放手給他嘗試,雖然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有了相應的練習,以後就安全多了!   場景掃描   寶寶走向飲水機,他正在努力地壓「紅色」的水籠頭;寶寶的球掉到了樓梯下面,他正拉著欄杆挪動腳步,想下樓梯;您把寶寶放在床上,剛轉身去廚房給他弄吃的,他就爬到了床邊;寶寶無意中拉開了抽屜,正一拉一抽玩得高興……   或許您的寶寶曾發生過比這些還要危險的動作,您除了要儘可能地改善生活環境的安全性,還能做什麼呢?那就是教寶寶———認識危險!   認識「高」   您故意把孩子放在高約10~15厘米的平台上,看孩子的反應。大部分會爬的孩子會馬上翻下來,沒有特別害怕的表情;然後再把孩子放到90厘米高的桌子上,父母在一旁註意保護孩子,看孩子爬在桌子上的時候是什麼表情,孩子是否會爬到桌子的邊緣就停止動作。在遊戲結束以後,告訴孩子這很「高」,很危險,寶寶不能爬到上面來玩,如果下不來就要喊媽媽。   認識「燙」   用兩個一模一樣的杯子,在杯子里倒入冷、熱兩種水,讓孩子感受不同觸覺感受,並告訴孩子「燙」。然後把水壺打開,拉孩子的手放在水壺口上方,讓孩子感受熱水汽,並再次強調「燙」。您還可以用兩塊毛巾分別浸過冷、熱兩種水,當把熱毛巾給孩子的時候,告訴孩子「燙」。   學倒水   您應該給寶寶準備一把小茶壺,提前在裡面裝上寶寶要喝的水,並把它放在寶寶方便拿的地方。寶寶玩累了、渴了,您需要做的就是提醒寶寶自己去倒水喝。當然,剛開始的時候,您可以適當地幫助寶寶完成,以後就放手讓寶寶自己來吧,不要怕他把水灑得到處都是!   騎馬翻跟斗   當寶寶在搖馬上騎得高興的時候,突然從後面輕推,讓寶寶身體猛地朝前方傾斜並翻倒,觀察孩子的反應。這個動作是需要您保護的,您的手始終都要拉住寶寶的後背衣服。寶寶剛開始的時候會有些害怕,不可以強迫他,只在偶爾的時候練習。練習的時候要教會寶寶用手支撐地,並慢慢地爬下來。   學用剪刀   給寶寶兒童安全剪刀,教他用剪刀剪開紙。還可以用同樣的方式,讓寶寶學用玩具螺絲刀、夾子等。注意,生活中的這些東西還是儘可能不給寶寶接觸到。   (用類似的方式,您還可以教寶寶認識「扎手」、「夾手」、「摔跤」等危險信號,以及如何從箱子里爬出來、如何從床上爬下來等。) 辨別方位   整理物品 讓寶寶自己玩玩具並將它放回原來的位置。這個任務的完成需要爸爸媽媽用正確的語言提示,比如「記住動物園裡小動物的『家』在門邊衣櫥最下邊的一層」。只有當寶寶聽到規範的、細緻的描述時,他們才能學會這些辭彙。   藏貓貓 有意識地創設一下可以讓孩子藏身的「設備」,比如孩子可以鑽進去的大盒子等等。   當你四處走著找他時,要對你走過的地方有一個「實況報道」,當然也包括你找到他們的地方。   繪製地圖 在一張大紙上,讓寶寶畫出房間的牆,並標出窗和門的位置。   讓寶寶剪出不同顏色、形狀的粘貼紙片,代表房間的不同區域,比如讀書角架,並把這些小紙片貼到大紙上。   講故事 用講故事的方法來激發寶寶繪製地圖,讀一個故事,如「一個小薑餅人」。他的生命開始於一個老婆婆閣樓上的煎鍋里。他從煎鍋上跳到地板上,溜出廚房,跑出門去,然後沿著小路逃跑。他穿過花園,看見一個園丁正在幹活。之後他跑到田野里,看到一頭牛和一匹馬。因為所有的動物和人都在追他,他就跳進了一條很深的河,一隻狐狸救起了他。   當你講故事時,鼓勵寶寶參與到你的講述中,可以不斷地重複這句對白:「跑啊,跑啊,你能跑多快就跑多快,但你追不到我,我就是小薑餅人。」 表揚佔2/3 批評佔1/3   對孩子的褒貶,什麼比例最恰當呢?筆者認為,黃金分割比例最恰當,其比值約為0.618。即對孩子的表揚要佔2/3左右,對孩子的批評要佔1/3左右,過多地突破這個比例就不當了。   只有褒獎、沒有批評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一方面,它容易使孩子在認識上出現誤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過錯和過失,對此,只有批評教育才能幫助他糾正;如果對孩子的過錯從不批評,他自然就會覺得自己都正確,漸漸地,孩子就會自以為是,自命不凡,就會出現惟我獨尊的心理;另一方面,容易使孩子造成心理脆弱。   有些父母則相反,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很高,要求非常苛刻,動不動就批評指責。這種一味批評指責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成長同樣是非常不利的。一是容易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從而產生自卑心理;二是容易導致情緒對立。   當然,教育孩子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適當調節比例,但都不要過分。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既看到自己的優點,也明白自己的缺點,既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有一定的耐挫能力。 曾參教子   曾參是孔子的學生,他在教育子女時,不僅嚴格要求孩子,對自己也是以身作則。   有一天,曾參的妻子要外出辦事。在一旁玩耍的兒子,趕忙跑上前去,扯著母親的衣襟,又哭又鬧,吵著也要去。曾參的妻子怕年幼的兒子走不動路,不願意帶他。可是又被兒子纏得沒有辦法,只好哄孩子說:「好孩子,你還小,留在家裡好好聽話。等我回來,我把咱家那頭肥豬殺了給你吃。」   兒子一聽止住了哭聲,眨了眨眼睛,認真地問:「是真的嗎﹖」母親只得又點了點頭。兒子的臉上露出了微笑,蹦跳著跑到一邊玩去了。這一切,都被站在旁邊的曾參看在眼裡了。   曾參的妻子從街上回到家裡,只見曾參正拿著繩子捆家裡的肥豬,身旁還放著一把殺豬的刀子。妻子一見慌了,急忙上前拉住曾參,著急地說:「你這是瘋了,我剛才是被兒子纏得沒有辦法了,才故意哄哄他,只不過是說著玩的,你怎麼當起真來了﹖」曾參嚴肅地說:「你做母親的,不能欺騙孩子。小孩子啥也不懂,只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聽從父母的訓教。今天,你說不算,答應孩子的事不去做,哄騙了孩子,就是教孩子也去講假話,去欺騙人。做母親的欺騙兒子,兒子覺得母親的話不可信,以後即使再對他進行教育,他也難以相信母親的話了。這樣做,怎能把孩子教育好呢﹖」   妻子聽了,覺得丈夫的話句句有理。她佩服丈夫這種真誠對待孩子,說一句,算一句,精心培養孩子誠實品德的高尚行為,高興地跟丈夫一起給兒子殺豬去了。   做個說話算數的家長,的確對孩子良好品德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曾參殺豬教子的感人故事,對於今天的家長,也同樣是個有益的啟示。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2
竹籃打水--白髮一貼!哈哈

育兒莫苛   俗話說煛拔率依鋶げ懷齟笫鰲薄E嘌孩子吃苦耐勞的習慣是應該的,對子女適當嚴要求也是必要的,但教育子女不要過於苛求。   目前,一些父母出於愛心,從嚴從難要求子女,甚至不顧子女的興趣,採取強迫命令式的教育方法。比如有的父母不吝重金,硬讓孩子苦練彈鋼琴……如此等等,都是父母教子太苛刻的表現,雖曰愛之,其實害之。   人都是千差萬別的,孩子也不例外,做父母的應多從孩子的角度想想,根據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循循善誘,適當引導,因材施教,讓他們的長處充分發揮出來。眾所周如的「發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被人譏笑為笨蛋,甚至老師也不願意教他,但他的母親不僅沒有打罵他,而且鼓勵培養他,在這位母親的教育引導下,愛迪生最終成為聞名世界的大發明家。由此可見,就其所長而教之,常常能使孩子有出息。   提倡教子莫苛,並不是對孩子放任自流,聽其自然,而是要掌握好「度」,在適當管教的同時,多給孩子留些自由的空間,以利於他們健康地成長。 勿以成人感覺為準   天氣炎熱,玩得渾身是汗的孩子回到家裡,習慣性地啟動空調並調好溫度。家長往往以自身是否感到涼快為標準。日常生活中,這種情景十分普遍。殊不知,以成年人的感覺去調節空調溫度往往是不適合孩子的。   與成人不同,孩子的皮膚比較薄嫩,皮下脂肪少,肌肉也不發達,而皮下的毛細血管卻非常豐富,體溫調節中樞和血液循環調節中樞都尚未發育完善,對體溫的調節功能比較差,不能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迅速發生相應的變化。   成年人涼孩子更涼   要成年人感覺涼快,室內的溫度與外界的溫度往往要相差6℃以上,如外界溫度是33℃,室內溫度至少降低到25℃才行。在從室外走進室內這個過程中,處於開放狀態的人體毛細血管和汗毛孔發生改變,汗毛孔將會突然閉合,以減少散熱(當受到冷風刺激),此時成人能自動調節身體的溫度去適應,慢慢降溫,便會產生涼意。   相反,孩子卻不盡如此,由於溫度過低,孩子的身體溫度調節也不能很快地跟上「步伐」,汗毛孔往往沒有及時關閉,仍然持續開放,向外散熱,而毛細血管卻遇冷收縮,血流緩慢。這會使得原本不協調的體溫調節中樞與血液循環中樞失衡加重,抵禦病毒和細菌的能力下降,致使孩子感冒,甚至患氣管炎、肺炎。   溫差在3~4℃間   因此,孩子和你從外面回來,即使要開空調,屋裡與外界的溫差最好控制在3~4℃為宜,不要讓冷風直接吹著孩子。這裡推薦一個做法:晚上睡覺前,將空調溫度定在26~28℃左右,定時2~3小時,給寶寶蓋層薄毯子。1~2小時後,寶寶進入深度睡眠,大人再把空調開成通風檔,並適當開窗透氣,就是採用所謂的「微風循環」。白天,如果孩子一直呆在屋內,對大人合適的溫度就應該給孩子多加一件衣服。   另外,寶寶的皮膚水分調節能力遠不如成年人,所以就更難適應大的溫差環境。有嬰幼兒的家庭如果要使用空調,首先要多給寶寶喝水,同時要人為增加室內的濕度。辦法有3種:使用加濕器;用一些容器裝上水擺在屋子裡。通常一杯300毫升的水大約一兩天就被蒸發得差不多了;在室內,養金魚、擺幾盆水生植物,也是不錯的辦法,既增添了生活情趣,又能很好地調節濕度。 兒童不宜玩的5項運動  煵灰1犕米猶   在做兔子跳運動時,人體重心所承受的重量相當於自身體重的3倍,每跳一次膝蓋骨所承受的衝擊力相當於自身體重的三分之一,這樣對骨化過程尚未完成的孩子來講,很容易造成韌帶和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煵灰2牭沽   儘管兒童的眼壓調節功能較強,但如果經常進行倒立或每次倒立時間過長,會損害眼睛對眼壓的調節。   煵灰3犈讎齔   10歲以下兒童不宜玩碰碰車。少年兒童的肌肉、韌帶、骨質和結締組織等均未發育成熟,非常脆弱,受到強烈震動時容易造成扭傷和碰傷。   煵灰4牷板車   8歲以下兒童不宜玩滑板車。兒童身體正處於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長期玩滑板車,會出現腿部肌肉過分發達,影響身體的全面發展,甚至影響身高發育。此外,玩滑板車時腰部、膝蓋、腳踝需要用力支撐身體,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傷,所以一定要做好防護,最好有父母陪護,並且找平坦寬敞的非交通區域玩耍。   煵灰5犘∏健身器材   公共健身器材對安全要求很高。例如目前最普及的「太空漫步器」,按照其兩腳間規格,明顯是只適合成人使用的,而有關警示上只對運動的形式、健康禁忌做了規定,對於使用者年齡並沒有特別限制。而很多兒童也把這些器材當成了玩具。據了解,小區里的健身器材原則上就是給中老年人配備的,目前還沒有安裝適合兒童的健身器材。   父母應當鼓勵兒童參加多種體育活動,而不要希望孩子在少年時代就創造某些體育項目的奇蹟。   兒保專家認為,針對少年兒童身體發育特點,父母可以讓孩子進行跳繩、彈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籃球、游泳等體育運動,這些項目既有助於增加兒童的身高,又不會傷害身體。另外,對於尚未發育成熟的兒童,一次運動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小時,間隔十幾分鐘,休息一會後再運動。一天的運動量不能過大,以運動後孩子不感到疲勞為限。 「教育偶像」不可複製   教育偶像如雨後春筍般展示在大家面前,成千上萬的家長在看過書中的教育方式後亦步亦趨。教育偶像究竟是否真的能讓普通孩子也獲得他們那樣的「成功」?   每一個孩子的成功,都會帶來一輪關於這個孩子的培養方法的大作的熱銷。當然,暢銷的不只是哈佛女孩、劍橋男孩,還有隨之而來的清華男孩、北大女孩、全國各省市「新科狀元解析」等,似乎孩子只要考上一所名校,他的父母就有了出書的資本。而把這些男孩女孩做為自己孩子的教育偶像,照著這些書本上的方法操練,就成為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找到的捷徑。不久前,《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又擺在各大書店的顯眼位置。因為有媒體評價該書的可操作性很強,又引得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慷慨解囊。   教育偶像沒有拷貝版   社會競爭激烈,所以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有許多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自作主張按照某種模式、某個目標去塑造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比別人聰明,發展比別人更快更好,最好打造一個神童。這時,一些所謂成功孩子的家長推出一系列的教育經驗,這好像在那些探索的家長們面前點了一盞明燈。其實這些家長思想上存在一種誤解,這個世界並不都是由成功人士組成、發展和推進的,它更需要大多數普通人的平凡工作。   幻想克隆哈佛女孩、劍橋男孩都是不切實際的,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簡單照搬別人的經驗,也許結果會適得其反。   冷靜對待教育偶像   家長參照教育偶像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教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期望與目標的確定應考慮孩子的具體條件和孩子的意願,因為家長的期望是要孩子去實現的。   經驗畢竟不是規律,不可能適用於所有的孩子。指望把某個家庭培養孩子的做法和經驗作為「萬應靈藥」或「絕招」,生搬硬套到每個家庭,「照著葫蘆畫瓢」,大多數家長是要失望的。   家庭教育效果如何,要受多種相關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把一些個別成功案例做為教育偶像進行大肆渲染,對家長、對孩子的誤導作用不可低估,必將把教育引進死胡同。在這種與教育偶像攀比的環境中,孩子極易產生自卑感,對其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誤食乾燥劑   你注意過乾燥劑嗎?寶寶常吃的一些零食中都可能有乾燥劑。一旦出現寶寶誤食乾燥劑該怎麼辦?   狀況一:誤食生石灰乾燥劑   1.媽媽們不要慌張,也別急著上醫院。   2.立刻給寶寶喝水或者牛奶。有個簡單的辦法來控制飲用量:按每公斤體重10毫升服用,不能超過200毫升,因為過量有可能造成嘔吐。   3.然後再送入醫院進行治療。   狀況二:誤食硅膠乾燥劑   媽媽們不必太擔心,因為它是另一種常用的乾燥劑,在胃腸道不能被吸收,可經糞便排出體外,對人體沒有毒性。誤服後不需要做特殊處理。除非寶寶出現了頭暈、嘔吐等特殊反應,一般無須就醫。   狀況三:誤食沒標識乾燥劑   如果遇上一個沒有標識的乾燥劑包該怎麼辦呢?媽媽們注意看成分的形態:   1.生石灰是白色的塊狀物,受潮後變成粉末態。   2.硅膠是無色透明的小球(有些是彩色的,因為添加了其他化學物質,這種乾燥劑更能引起寶寶們的好奇,它們很像好吃的糖果)。   媽媽們判斷之後再採取不同的辦法對付它。 練翻身   寶貝大約3個月時才開始翻身,6個月時才能較熟練從仰卧翻成俯卧,因此媽媽要耐心,讓寶貝在愉快中進行訓練翻身。   ◆讓寶貝仰面躺在床上,媽媽輕輕握著他的兩條小腿,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使寶貝的腰自然扭過去,肩也會轉一周,多次練習後寶貝即會翻身。   ◆讓寶貝側身躺在床上,媽媽在身後叫他的名字,同時還可用帶聲響的玩具逗引,促使寶貝聞聲找尋,順勢將身體轉成仰卧姿勢。   ◆待這一動作練熟後,再把寶貝喜愛的玩具放在身邊,媽媽不斷逗引寶貝抓碰。這樣,寶貝可能會在抓玩具時順勢又翻回側卧姿勢。如果寶貝做得有點費勁,媽媽可輕輕幫一下。   ◆待練熟從仰卧變成側卧後,媽媽可在寶貝從仰卧翻成側卧抓玩具時,故意把玩具放得離他稍遠一點,使寶貝有可能順勢翻成俯卧。但不要把玩具放到拿不到的地方,這樣會使寶貝失去練習興趣,延長學會獨立翻身的時間。   貼心提醒:媽媽幫助寶貝的動作一定要輕柔,以免扭傷小胳膊小腿。一開始練習時間和次數不要太長,要逐漸增加。不要在寶貝剛吃完奶後或身體不舒服時練習。入托撫慰   女兒剛滿兩歲,由於工作忙,我只能將她送入幼兒園托班。但又有些放心不下。請問我們作為家長應作哪些撫慰工作,才能讓她安心入托呢?   首先入托前,儘可能幫助其樹立群體意識,找機會和親戚或社區的小朋友玩,讓她產生「我很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的念頭。   其次,有意識灌輸給孩子「我長大了,我可以像小哥哥姐姐那樣背著書包上學了」的慾望,然後誘導她「既然想上學,就要高高興興」的情緒,並明確告訴她接送的時間概念。   另外,盡量靠近新的生活環境,觀察孩子的自理能力,並及時跟老師溝通。最好家長和孩子同時到園內熟悉環境,減少孩子的恐懼陌生感。   最後,每次接孩子回家後,不要緊張地問東問西,最好讓孩子自己說,如果有疑問就去問老師。如果孩子有些小要求,比如帶玩具到幼兒園,也要盡量滿足,使其儘快適應新環境。 嬰兒思維也複雜   我們習慣將嬰兒描述為「一張白紙」,將嬰兒的大腦描述為「一片空白」,他們天真無邪,沒有煩惱。可是事實果真如此嗎?最近美國一系列研究得出的結果和人們的預期恰恰相反:嬰兒雖小,卻也有著複雜的情緒,和成年人一樣,他們妒忌、害羞、同情甚至還會有挫折感。   小維多麗亞的妒忌   6個月大的維多麗亞·貝特曼是一個金髮碧眼的可愛小女孩。她和母親切麗被美國得克薩斯科技大學的助理教授賽比爾·哈特請到實驗室。哈特教授目前正在研究一個課題:了解嬰兒的思維方式。   哈特交給切麗一本書,讓她讀書、和哈特聊天,就是不要理小維多麗亞。開始時,小維多麗亞只是好奇地打量著實驗室里的一切,顯得有些無聊。   接下來,哈特從外面抱回一個和小維多麗亞差不多大小的布娃娃交給切麗,讓她好好「哄哄」這個小「嬰兒」。看到自己「失寵」,小維多麗亞就不幹了,她先是沖著母親甜甜地笑。在發現母親不理她之後,她又開始拿腳踢椅子,切麗還是忍著不看她。小維多麗亞這時忽然放聲大哭起來,甚至哭得快要吐了。實驗到此結束,結果證明小維多麗亞也和哈特在過去十個月的實驗中碰到的每個小嬰兒一樣,表現出了強烈的嫉妒心理。   戰勝害羞心理   雖然醫生們很早就發現15%到20%的嬰兒天生害羞、容易焦慮,可他們並不了解為什麼有些孩子最終能夠克服害羞,有些卻始終擺脫不了。馬里蘭大學內森·福克斯最近的研究發現,嬰兒期的害羞最早是出於本能。   在對這些孩子進行15年跟蹤研究後,福克斯發現那些被父母過分保護、或者得不到父母鼓勵克服害羞以及焦慮情緒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後仍然害羞、容易焦慮。而那些擁有自信、敏感的父母,能夠在父母幫助下從保護殼中走出來的孩子往往能夠克服嬰兒期的害羞與笨拙。   與生俱來的同情心   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馬丁·霍夫曼最近進行的實驗是,把一個嬰兒放在另一個正在哭泣的小寶寶旁邊,通常的結果是,兩個寶寶都會大哭起來。但當研究人員用小寶寶自己的哭泣聲錄下來再播放給他聽的時候,小寶寶卻很少跟著哭了。6個月大的時候,他通常不會跟著別人哭了,反而是沖著哭泣的小夥伴做鬼臉。13個月到15個月的時候,他就會開始主動去安撫哭泣的小夥伴了,甚至還找來媽媽幫忙。 一口魷魚=40口肥肉   作為一種美食,魷魚深受人們的喜愛。熗爆魷魚卷、鐵板燒魷魚、翡翠魷魚、麻辣魷魚等味道都不錯。但是,你知道嗎?孩子吃一口魷魚,就相當於吃了40口肥肉!   魷魚中含有豐富的鈣、磷、鐵元素,對骨骼發育和造血十分有益,可預防貧血。魷魚除了富含蛋白質及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外,還是含有大量牛磺酸的一種低熱量食品。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它的膽固醇非常高,是肥肉膽固醇含量的40倍、全脂奶的44倍、帶魚的11倍、雞胸肉的7.7倍、豬瘦肉的7倍、羊瘦肉的6.15倍、牛瘦肉的6.75倍、豆製品的615倍……   因此,魷魚雖美味,但也不能給孩子多吃,尤其是那些患有肥胖、肝病、脾胃虛寒的孩子更不適合吃。另外,魷魚還是好「發」之物,患有濕疹、蕁麻疹等疾病的過敏兒童更要忌食。 一個人帶著寶寶昨做飯   我的寶寶7個月了,我媽媽自己在家帶他,別說給寶寶做飯了,自己吃飯都成問題。現在只能給他吃米粉和亨氏的瓶裝蔬菜泥。寶寶越來越大,光吃這點輔食怎麼行呢?很著急。想問問一個人在家帶寶寶的都是怎樣給寶寶準備吃的?謝謝牎——靖彤媽媽   我一直自己帶舒亭帶到1歲,她早上一般6:30起床,那麼我就要6:00左右起來,先把自己餵飽了,再給她做飯。6個月後,早晨給她做雞蛋糕或吃餅乾,中間還要再喂一次奶(我寶寶一直喝奶粉)。上午陪她玩玩,到了中午,先給寶寶做飯,喂完後自己再吃,一般這個時候,她就要睡覺了。   如果恰巧做飯時,她不睡覺,那麼我就把她放在小床上;大了以後,讓她坐在小椅子上,在廚房門口看著我做飯,舒亭可愛看我幹活了!———舒亭媽媽   我自己帶寶寶到兩歲多,做飯實在是不堪回首的忙亂,不過我最後找到省事的方法,早晨的飯盡量簡單,就是牛奶、點心和果汁等等,都是很方便打理的,然後上午趁寶寶玩的時候做一鍋稀飯,可以吃上一天的量,上午帶寶寶到超市購物買菜,過程不會太累,有手推車的嘛,而且她也很喜歡逛街……中午的時候做一個湯類的菜,切點火腿,下點凍餃餛飩什麼的,我主要是利用她睡覺的時間,瘋狂地收拾家務,準備晚餐……———辰辰媽媽   孩子小的時候,我是自己在家帶,一般利用他睡覺時做飯,而且只要我跟孩子兩人在家,我都是把他放在地上玩和睡,因為這樣最安全,即使離開一會兒也不會出危險。注意避開插座和櫥門開關就行。———笑笑媽媽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2
產前理智購物計劃   寶寶還沒來,東西得先準備齊。紙尿褲買上幾大包,奶瓶準備七八個……面對琳琅滿目的嬰兒用品什麼該買什麼不該買?什麼應該早買?什麼可以等到3個月以後再說?   寶寶從出生到3個月大,不管家裡有多少人,你都會忙得不可開交,甚至於顧不上吃飯和睡覺,更不用說出門去買東西了。因此,寶寶所需的物品最好在產前都準備好。不過事後很多媽媽都抱怨說買了一些沒用的東西,既佔地方,又花費時間。   畢竟對於這個問題,新媽媽是最有發言權的。聽聽媽媽們怎麼說:   我覺得小寶寶的尿盆沒有必要那麼早準備,出了滿月再買也來得及。———嚴彥(北京)   在給孩子準備東西的時候,我買了好幾身小衣服,但是寶寶出生後一直都用毯子包著,基本上衣服都排不上用場。所以有一、兩套就夠用了,沒有必要買太多。———姜楠(瀋陽)   我買了很多東西都很有用,只有一樣就是孩子的小手套,很多成套的小衣服里都有帶,不用另外買。而且給孩子戴手套,無非是怕孩子的指甲長了抓傷自己,只要給他勤剪指甲就行了。防晒霜、防蚊露雖然對孩子很有用,但是也不需要買得太早,只有6個月以上的孩子才能用。———北京(丁丁媽)   為了讓寶寶出生後有足夠的裝備,又不至於買太多無用的東西,我們幫准爸爸媽媽制定了一份購物計劃,這份計劃按照必備、大全2個等級劃分,可以給不同需求的爸媽不同的滿足。(一鱗) [必備篇] 本篇里的物品是每個初生的寶寶都必須擁有的,所以請爸爸媽媽務必在小寶寶到來之前準備齊全喲! 物品名稱 數量 備註 嬰兒床或搖床 1個 尿布(分棉質和沙質的兩種) 棉質10條、 紗質8條 紗質的尿布更透氣 紙尿褲 8條 嬰兒隔尿床墊(尿不濕) 1包(36片) 包裹的尿布外面 尿布圍兜 2條 奶瓶(母乳餵養、人工餵養) 2個1大1小12個 平均3~4小時喂一次奶, 每天消毒一次 奶嘴(母乳餵養、人工餵養) 2個、12個 有些媽媽要3天才下奶, 可以買回家備用 奶瓶刷 1個 奶粉 450克 小棉被 1床 給冬天出生的寶寶 小毛毯 1條 給春秋出生的寶寶 小毛巾被 1條 可以買布自己做 小床單 1條 澡盆 1個 毛巾 1大3小 1條大浴巾用來洗澡的時候 包裹孩子,3條小毛巾1條 擦臉、一條擦屁股、1條擦腳 柔軟的連身衣 2件 嬰兒沐浴露 1瓶 潤膚油爽身粉 1瓶 嬰兒洗髮露 1瓶 嬰兒香皂 1塊 嬰兒用棉簽 1包 柔軟的衛生紙 1大盒 柔濕巾 1條 嬰兒體溫計 1個 [大全篇] 必備的東西都有了,接下來如果你有時間,也可以把下面一些物品搜羅回家…… 物品名稱 數量 備註 洗澡用的海綿 1塊 嬰兒指甲鉗 1個 嬰兒吸鼻器 1個 奶瓶保溫筒 1個 嬰兒護臀霜 1瓶 奶瓶夾 1個 粉盒 1個 粉撲 1個 每次將爽身粉倒出一些 嬰兒衣物柔順劑 1瓶 嬰兒推車 1個 遮陽帽 1個 外出時使用 喂葯器 1個 玩具 1個 盡量選擇顏色鮮艷, 可以懸掛的 洗澡水溫計 1個 浴欄 1個 洗澡時,可以把它掛在 澡盆上,讓孩子躺在上面 嬰兒頭梳 1把 安全嬰兒剪刀 1把 遮發罩 1個 吸鼻器 1個 手動吸奶器 1個 嬰兒枕頭 數量 1個寶貝,堅強點   前幾年,我在俄羅斯的海參崴國立遠東大學漢學系執教,天天同俄羅斯人打交道,發現俄羅斯幼兒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內容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讓孩子從小就接觸大自然、習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讓孩子經受風霜雪雨和嚴寒的考驗。   雪地推車   當時是聖誕節前兩天,北風呼嘯,雪花飄飛,寒氣徹骨。一位年輕美麗的少婦,站立在冰天雪地之中,時而推動一下身邊那輛有篷蓋的藍色嬰兒小推車。一個身體包得嚴嚴實實,只露出淡紫色小臉的嬰兒,正在小推車裡甜睡。他不時咂一下小嘴,彷彿睡夢中也在享受母親甘甜的乳汁。   這位少婦是我的近鄰。小推車中的嬰兒,是她可愛的小寶寶,才4個多月。從嬰兒生下兩三個月,每天絕大部分時間處於睡眠狀態時起,她就一次兩次,把孩子放在小推車裡,推到大樓外的空地上散步,從不中斷。開始時,每次半小時,以後時間漸漸加長。   那天下午,我剛下課回宿舍,正好看見鄰居米里娜站在雪地里推小車的情景。我感到十分奇怪:大氣這麼冷,總有零下20℃,又刮著風,下著雪,為什麼把這麼小的孩子帶到雪地里挨凍呢?米里娜笑了笑說:「要讓孩子從小就接觸大自然、習慣大自然,這對他的健康有好處。我們俄羅斯人,就是這樣培養孩子的。」說著,她用手朝遠處指了指。循著她的手指方向,我果然發現,在一百米開外的地方,在皚皚白雪之中,還站著四五位身穿皮衣手推小車的婦女。我的心情,也由驚訝而變為佩服。   冬夜散步   一個冬天的夜晚,已經九點半了,屋外一片漆黑,寒風颶颶。一個青年教師帶著他那兩歲的兒子匆匆出門。我正巧有事從外面歸來,問他這麼晚了到哪裡去,他指了指孩子:「我今天忙了一天,沒有時間帶孩子出去,現在帶他去散散步。」我說,天那麼黑,又冷,孩子不怕嗎?他一笑:「男孩要膽大,天黑是一種自然現象,怕什麼?天黑正好培養他的勇氣。」   由於俄羅斯的孩子從小就在不受或少受父母干涉的寬鬆自由的環境下成長,從小就決定自己該做的事情,因此,他們的獨立意識普遍較強,膽子較大,遇事冷靜而有主見,比相同年齡層次的中國小孩老練得多。我對門鄰居家,有一個叫葉戈爾的小男孩,才上小學。他能在冬天的傍晚,冒著凜冽的寒風,踏著滿地的冰雪,一個人到幾里以外的地方,替家裡取土豆。他還主動地結交了幾個韓國留學生做朋友,邀請這些二十幾歲的外國人到家裡做客,顯示了很強的辦事能力和交際能力。 海外傳真   俄:奶奶   帶大更具創造力   「任何一個父母都愛說:奶奶只會寵壞孫子。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俄羅斯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塔季揚娜·季霍米羅娃的研究結果表明:凡是由奶奶帶大的孩子,其創造潛力要高出40%!也就是說,他們的思維方式比同齡人更奇特,遇事容易得出別出心裁的解決辦法,更容易得出新的解決途徑,而這些正是天才們所具備的特點。   因為調查表明,奶奶們比父母更經常誇孩子,給他們充分的選擇和自我表現空間,對他們總是有求必應,幹什麼都由著他們的性子,恰恰是這種「縱容」有助於孩子創造力的發展。而父母的嚴格要求和動輒懲罰的嚴厲教育方法卻恰恰相反,這種教育方法只會扼殺了孩子的天賦。(武林)   英:嬰兒   也喜歡爸爸奶頭   據英國「父親指南」慈善團體公布最新報告《父親世界》指出,小嬰兒喜歡把父親的乳頭,當成安撫奶嘴,而且這麼做,可以讓父親與嬰兒的關係更親密。   最近出版的《父親世界》報告中指稱,非洲剛果共和國北部「阿卡」矮黑人男性,是全球最好的父親。當媽媽分身乏術時,爸爸會抱起嬰兒,讓嬰兒吸吮奶頭而安靜下來。阿卡族爸爸甚至抱嬰兒一抱好幾個鐘頭。   阿卡族爸爸47%的時間都在照料嬰兒,打敗了西方國家冠軍的瑞典爸爸;瑞典爸爸是已開發國家中的第一名,有45%的時間在照料嬰兒。 開發右腦 親子遊戲   神奇的紙盒   玩法:把家裡使用過的紙巾盒留下,往裡面放進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請他在拿出來之前說出名稱,或者給他指令,請他按指令拿出東西來。對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給他否定的指令,如:「請你把不可以吃的東西拿出來」、「請你把不是圓的東西拿出來」等等。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獎勵的方法,比如:拿對了糖果,就把糖果獎勵給寶寶吃,拿錯了,糖果就歸媽媽吃等。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4歲的孩子,由於寶寶使用觸摸覺和視覺來進行判斷,可刺激右腦發展。   猜猜這是誰﹖   玩法:爸爸或媽媽在被窩裡發出不同的動物的叫聲,比如狼叫聲、狗叫聲、獅子叫聲等,讓寶寶猜猜藏在被窩裡的是什麼動物。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4歲的寶寶玩。這是一則用聽覺進行判斷的遊戲,也可以刺激寶寶的右腦。   會滾動的箱子   玩法:把家裡買回來的電視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紙皮包裝箱留下,讓寶寶鑽進去縮緊身體,然後滾動紙皮箱子,孩子會樂不可支。為了避免傷著孩子,你最好在每次滾動箱子之前大聲問他:「準備好了嗎?」確定他做好了準備才開始,滾動的幅度也可以根據孩子的適應情況而調整。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玩,因為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平衡感,也能發展孩子的右腦功能。   扔紙球   玩法:拿一個籃子,菜籃或洗衣籃都可以,然後拿一些報紙,把報紙裹成一團,做成一個一個紙球,媽媽、爸爸和寶寶輪流扔紙球,每人扔10個,看誰扔進籃子里的球最多。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歲以上的孩子玩,手的動覺、動作的控制、空間距離的判斷,這些都有利於孩子的右腦開發。   蘋果樹   玩法:從年曆上找出有一棵樹的圖畫,讓孩子剪一些蘋果貼在樹上。   提示:剪和貼都由孩子自己來做,不要要求孩子剪得像或貼得漂亮,只要他願意自己動手進行創作,父母就要表現出很欣賞的樣子。   美麗的手鐲   玩法:把用過的信封留下,橫剪成一個一個環,然後和孩子一起在環上畫自己喜歡的圖案和顏色,把它套在手腕上當手鐲。媽媽先做一個引起孩子的興趣,然後放手讓他自己來做。   提示:這兩個活動都是多種感官配合的活動,既有手的動作,又有顏色的感覺、圖案的設計等等,對發展孩子的右腦很有幫助。 新父母最容易犯的十個錯 (一)錯誤:相信聽到的所有事   解決方法: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在孩子出生的最初幾個星期,你恨不能從所有身邊的人那裡尋找建議,千萬不要那樣。但是,即使你不那樣做,身邊的人也會想辦法用各種方式向你提議。來自不同的人的意見往往有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比如一個熟人告訴你要和孩子睡在一起,但你最好的朋友卻極力反對。你的表姐告訴你,孩子吮吸他的小手指是沒有問題的,但兒科醫生卻告訴你要給他安慰奶嘴。甚至不同的專家給出的育兒建議都不同。你到底該聽誰的?   要明白,決定權掌握在你的手裡。如果你尊重每個人的意見,並嚴格執行,那麼你就失去了創造生活的樂趣和原則。   朋友和親屬可以給你提供有用的育兒建議,但是記住:你和你丈夫的直覺就是最好的嚮導,你知道的比你想到的和做到的都多。 (二)錯誤:過高估計你的業餘時間   解決方法:更好計劃自己的時間   無論你計劃在有了孩子以後在家裡呆多長時間,幾個星期、幾個月或者幾年,你都不要覺得你在家裡帶孩子是在度長假。相反,自從有了孩子,你開始了新的工作,和一個更小的、經常唱歌的老闆一起工作,她經常非常苛刻,即使在周末也不給你休息時間。在孩子小睡的時候,想把你們假期里拍的照片放在相冊里,或者重新整理一下衣櫥,都是不可能。現在的日子可不是你過去的生活加上了一個孩子,是完完全全的新生活。   你想等一切事情做完之後,和老朋友聚一聚,每天晚上可以做晚飯,但這一切都無法和你孩子的作息時間相吻合。最差的時候,可能是你的孩子整天都在不斷地哭,最好的時候,是孩子醒了,要你照顧他,哭上半個小時,再要你抱著,睡上45分鐘,然後再重複剛才的那個循環,就這樣過上一天。   所以建議你每天給自己定一個現實的計劃:給朋友打個電話、寫三個謝謝你的紙條、整理床鋪。一天結束的時候,當你把單子上的每一條計劃劃掉,你會覺得非常高興。 (三)錯誤:孩子是生活的唯一   解決方法:適時的給彼此更多的關注   餵奶、換尿布、哄孩子睡覺、逗孩子開心,結束了這樣一整天的辛苦之後,你可能最想和剛回家的丈夫說,你想一個人徹底地放鬆。可是他卻告訴你,上班一天,回家很累了。剛躺下就呼呼睡去,甚至晚上仍然要你給孩子換尿布。   孩子小的時候,你感覺壓力很大或者情緒憂鬱,婚姻上出現一些小問題都是正常的。因為從無憂無慮的二人世界到養育孩子的轉變過程,其實是對婚姻的最大挑戰。   但是你還是要把婚姻放在第一位。如果可能的話,雇一個保姆或者小時工,每周讓你自己有一鐾砩峽障諧隼醋魑你們兩個人的約會日。你們可以談談孩子,也可以聊其他的事情。只要互相關注對方,並且成為習慣,就對婚姻很有幫助?/P> (四)錯誤:把自己放在最後   解決方法:給自己一點空間和時間   在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記得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喝一杯咖啡、看一會報紙,這半個小時會讓你會覺得這一天很特別、感覺很好。   有了孩子以後,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非常必要,當然不是要放任自己。找個時間在電話里和朋友聊個天,或者去上瑜珈課,找回本來的自己,別總覺得你自己是機械的、不快樂的。你越快樂,做父母就做得越好。 (五)錯誤:育兒,爸爸是局外人   解決方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新爸爸和新媽媽一樣,學習育兒都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不要把丈夫排除在外。他能找到自己帶孩子的方法,你也許覺得孩子是你自己的事情,從一開始,你給孩子換尿布的速度就很快、給他洗澡時也很有條不紊。你的丈夫也需要找到這些技巧。因為一個人照顧新生兒,工作量實在太大了。   在他幫你的時候,你對他不要推辭、不要責備和不斷地命令。有些媽媽希望丈夫幫助他們,又不願意完全依靠丈夫。只有確定了孩子不會冷、他不會給孩子喂太多,不會在孩子吃過以後和她玩得太激烈、不會嘔吐,才能真正信任和依靠丈夫。這完全沒有必要,丈夫和你一起學習做父母,你會更輕鬆,你們也能互相學習,掌握更多的技巧。 (六)錯誤:遇事就緊張   解決方法:放輕鬆   每個孩子都會遇到一些健康問題,有的可能還比較嚴重,讓初做父母的你非常擔心。即使是健康的孩子也會出現一些病症,比如,濕疹、咳嗽、疝氣、腹瀉等。其實你不用太擔心,今天的社會,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控制的。當你能面對這樣的事實,就會覺得好一些,因為事情已經發生,而且不是你能夠避免的。   作為新父母,你一定會很擔心的,因為你從來沒有面對過這麼重的責任,帶孩子又需要非常實際的經驗。如果你能在孩子還非常小的時候就放鬆自己,你就不會那麼擔心將來會發生什麼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七)錯誤:和別人比孩子   解決方法:每個孩子的發展是不同的   你的孩子睡整夜的覺嗎?他會笑嗎?他能試著坐起來嗎?別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經達到什麼樣的水平上,不要受別的父母這些問話的影響,因為那樣你會覺得你的小寶貝好像總有些地方發展得比別人慢。   孩子的發展都有自己的規律,這時你要用一種平常的心態和放鬆的心情來對待。一個孩子爬得早並不代表他比別人發展得好,只是更多地說明他想追趕父母的腳步。 (八)錯誤:忙得犧牲自己的休息   解決方法:儘可能的讓自己得到足夠的休息   每個新媽媽都說白天孩子睡覺的時候她也想睡。但是經常有那麼多事情要做,家裡非常凌亂、要洗盤子、洗杯子,根本無法睡覺,直到自己筋疲力盡。   家調查顯示,每個新***第一年都要丟掉400---750小時的睡眠。   其實每天白天你都應該儘可能地打個盹,或者至少在周末睡個長覺。沒有充足的休息,你很難在那些本應快樂的生命時光里體會快樂。當然,休息的時候你可能要少做很多事情,但是充分的休息比洗盤子、洗杯子更重要。 (九)錯誤:為孩子花太多的錢   解決方法:合理計劃適度開支   所有人都會告訴你,孩子會改變你的生活。但是沒有人告訴你,孩子會讓你的錢袋日漸萎縮,你恨不能為孩子傾其所有,而且無怨無悔。就像你餓的時候會跑到食品店一樣,購物對於新爸爸、新媽媽來講好像可以不用算計。據估計,孩子第一年的尿布、衣服、食品、學步車等物品會花掉1萬5千元左右。所以列一個表格會減少你的超額開支。找有經驗的父母和你一起買東西,她也會告訴你什麼是真正有用的,你也可以少上當。   別在孩子的衣服上太費心,因為孩子一晃就長大了。玩具也是一樣,大多數嬰兒更喜歡對同一件東西玩來玩去,甚至就是一個盒子就夠她玩一陣子了。你不如把剩下來的錢用來讓她上鋼琴可或者上大學。 (十)錯誤:認為自己會記得孩子成長的所有過程   解決方法:保留記憶更多回味   你覺得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你都不會忘記。但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記憶會漸漸淡去。很快,孩子的童年就會過去,一個18個月大孩子的母親看到一個新生兒的時候也會說,她已經忘記了她孩子這個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因為你關注的是她的現在。   有很多辦法可以保留住孩子的成長紀錄。記日記、拍照片、拍攝一些孩子每天簡單的生活場景。很多年以後,你還可以重新體味今天的生活。 正確對待:「我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 筆者曾經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情:小鬧鬧從幼兒園回來,追在媽媽身後問她:「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聽到他問這個問題,斟酌了一下,方才回答說:「從肚子里生出來的。」誰知道,小鬧鬧還是問:「我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媽媽不耐煩起來,打了他一巴掌。   小鬧鬧哭了起來:「小雪是從杭州來的,我只是想知道我是從哪裡來的。」   這件事乍一聽起來,讓人感到好笑,但仔細一想:孩子過了3歲,的確常常會提出「我是從哪裡來的」這樣的問題。而這恰巧是不同年齡期孩子對性的關注點不同的表現。   5歲——對嬰兒是從哪裡來的表現興趣,並玩有關布娃娃的遊戲。會重新發問:「小娃娃是從哪裡來的?」而且大多數知道兩性器官的差異,對性和性別的意識更加清楚。孩子變得比較害羞,男女孩子之間的玩耍比較有節制,男孩一般不願玩女孩的玩具。「暴露」性器官的遊戲和上廁所的遊戲已減少,對別人洗澡也減少了興趣。   6歲——會提出諸如嬰兒的來源、孕育和分娩方面的問題,對嬰兒怎樣從媽媽身上生出來和出生時的情況、媽媽肚子是否痛等情況很想知道。對嬰兒和結婚的關係有模糊的意識,對兩性身體構造的差異方面常常會提出各種問題,他們很想知道嬰兒最早是怎樣開始的。男女孩子會做爸爸、***遊戲,或學做醫師互相「檢查」,以求得有關男女身體差異的實際答案。有些孩子會被大一些的孩子作為性遊戲的對象,有些孩子則喜歡傻笑和用有關大小便的字眼罵人。   性學專家研究得出結論,幾乎所有處於「性器期」(其動情區是外生殖器)的3~5歲兒童腦子裡的第一個性迷惑,就是「我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在孩子中如此普遍存在的問題,常常使家長避而不答或難以回答,有的家長甚至會訓斥、責罵孩子。大多數家長會回答孩子「你是揀來的」,「你是樹杈上長的」,「你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你是媽媽肚臍眼裡鑽出來的」等等,如此種種,孩子不但不相信,還會有受欺騙的感覺,而且還會引起孩子對性觀念和態度的錯誤認識,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會留下性是不能過問的,是神秘的,是骯髒下流的陰影。到底應該怎樣解答孩子的這個疑惑呢?那就是如實地告訴孩子。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領悟程度及情境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惑。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只是出於好奇,他可能突然想起某件事情或看到某個現象,聯想到自己是從哪裡來的而發問,並沒有真正想完全弄清搞懂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故可簡單直接地告訴他:「你是媽媽生的」。對於大部分這樣大的孩子聽到這樣的回答就滿足了。因此,兒童的性教育,特別要配合其認知及理解能力的成熟,再配合兒童的心理需要而進行。或者用具體而簡單的,以公雞跟母雞要好,生下小雞的水準解說就行。如果孩子不繼續往下問,就不必回答了。   也可以對生孩子的問題,用一些更加淺顯的比喻來教育兒童,如爸爸、媽媽需要生孩子的時候,他們就會住到一起,然後,***肚子里就會形成一個雞蛋一樣的東西,在***肚子裡面一天天長大,到了10個月就會從陰道裡面生出來。切不可講是從腋下、從肚臍眼中生出來的或是從路上撿的,以免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對善於刨根問底的孩子和年齡較大的孩子的發問,家長必須給予科學而準確的回答,使孩子心中的疑問能夠得到解答,讓孩子對生殖的簡單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孩子搞清楚了,就不覺得神秘了。這對孩子健康的性心理發展,獲得正確的性知識有百利而無一害。   如果對孩子隱瞞反而會使孩子對性產生疑惑。一般來說,對初發問的孩子,回答說「是媽媽生出來的」就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了。但千萬不能說是「觀音娘娘送來的」,「石頭裡蹦出來的」,「街頭上撿回來的」,「垃圾桶里拾來的」等來哄騙他們。隨著年齡增大,孩子常常會反覆提出相同的問題,對孩子的進一步提問,可以回答:「寶寶是在媽媽肚子里待了10個月,漸漸長大後,從***陰道里生出來的。」再加上幾句並非多餘的話:「生你的時候,媽媽到醫院裡去,得到醫生、護士的幫助和照顧,才平平安安地生了你。」這樣的回答,既使孩子對性有正確的認識,滿足了孩子的求知慾,又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母親關懷和愛護之情,使孩子產生一種溫馨的安全感。與此同時,又能給幼小的心靈灌輸人們是需要互相幫助、互相照顧的人類之愛。   有一位母親是這樣回答孩子這個問題的:   5歲的小強看到姥姥家的小姨抱著剛出生的新生兒從醫院回家,小強很好奇地問他媽媽。   小強: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呢?   媽媽:你和隔壁的小寶寶一樣是媽媽生的。   小強:媽媽,我這麼大,你是從哪裡把我生出來的?   媽媽:你是從媽媽陰道里生出來的。   小強:什麼是陰道?陰道很大嗎?   媽媽:陰道是媽媽身上像眼睛、耳朵一樣的一個器官,它可以變大也可以縮小。你開始很小,在媽媽肚子里一個叫子宮的房子里長大足月後,子宮就會收縮,將你擠出來,這時陰道會變大,等你從房子里出來後,房子和陰道又會變小。   小強:哦,我知道了,媽媽,我怎麼會鑽到你肚子里的房子裡面去的呢?   媽媽:是這樣的,小強,你喜歡你爸爸嗎?   小強:喜歡,他是最好的爸爸!   媽媽:我也很喜歡你的爸爸,在還沒有你的時候,媽媽就和你爸爸相愛了,後來我們結婚,和所有已經結婚的人一樣,在一起生活,你爸爸的陰莖將一顆生命的種子送到***陰道里。後來這顆種子就在媽媽肚子里的房子中發芽、長大。   小強:種子很小嗎?真會發芽嗎?   媽媽:是的,種子很小,它像所有的有生命的種子一樣,會發芽、生長,等長到和小姨家的小寶寶那樣大時,就從媽媽肚子里鑽出來了。   小強:媽媽,我知道了,我們幼兒園的小剛告訴我,他媽媽說他是揀來的;小胖告訴我,她媽媽說她是天使提著籃子送到她家門的;他們的媽媽都騙小孩子。   希望這個例子,會讓家長朋友們有所借鑒。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2
哈哈,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天上掉下34個金錢砸在你頭上!

給孩子買衣物絕妙錦囊 雖然在所有為孩子付出的花費中,衣物花費的比例並不是很高,但是媽媽們承認,她們最津津樂道的是在眼花繚亂的商場里,帶孩子一起挑選和打扮。 其實,媽媽最快樂的不是給孩子買到了最好看衣服,而是用恰當的錢,將寶貝打扮到極致——   1、穿不了的新衣服可以當禮物   寶寶剛出生時,很多前來探望的親朋好友都會選擇嬰兒裝作為禮物。媽媽不必急著把所有的衣服都立刻拆除包裝給寶寶一一換上。仔細清點寶寶的新衣服,看看哪些適合他現在穿,哪些適合他過幾個月穿。如果同一時期的衣服多到穿不過來,建議媽媽收藏好,在合適的時機把它當作禮物送給別的寶寶作為禮物。這樣既可物盡其用,又可節約媽媽另外購置禮物的費用。   2、想過嗎?把不穿的衣服賣掉   如果你不小心買了太多的嬰兒裝,或者朋友們送來的嬰兒裝多到穿不了,看一圈周圍,居然還沒有可以轉送的合適人選,那就乾脆把所有的閑置賣掉。你可以上網發帖子,也可以參加拍賣會,也可以寫個小廣告貼在小區里。至於寶寶的品牌裝,款式好、質量好,雖然只是半新,照樣可以當二手貨賣掉。   3、向別的媽媽要大孩子穿過的衣服   這是一條許多媽媽推崇的經驗。小寶寶長得快,很多新衣服買來穿不了幾次就太小,如果寶寶的表哥表姐正好有穿過的不太舊的小衣服,拿來豈不是又省心又省錢。   4、向別的媽媽借衣服   並不是每個媽媽朋友都有可以送給你的小衣服,哪怕她的寶寶正好比你家寶寶大一歲。她也許有小小的為難:這幾套是朋友送的,朋友說穿過後給我家寶寶穿哦;那幾套是婆婆買的,婆婆也有個小願望,希望能給小兒子的孩子穿……這樣的小小理由實在有點說不出口。可如果你很體貼地想到,主動提出借衣服,她們一定會很愉快。   5、買二手貨又何妨   既然寶寶可以穿認識的大寶寶的舊衣服,那穿一穿買來的二手貨又何妨?很多半新的二手嬰兒裝品質非常好,款式也非常好,價格卻可能是原來的十分之一。省下一筆錢給寶寶買尿布、買圖書難道不好嗎?何況愛上網拋售寶寶二手貨的媽媽們,有些非但理財觀念強,也頗有一套現代育兒經,買二手童裝,交媽媽朋友,何樂而不為?   6、大一號的衣服可以穿更長的時間   給孩子穿大一號的衣服是著名的傳統方法,但現代媽媽還應追求美觀,選擇大一號穿起來也好看的款式。比如買大一號的羽絨服,今年當大衣,長長的又保暖又美觀,明年正好是合適的上裝,很是帥氣。燈芯絨的褲子大一號,今年鬆鬆挽起褲腿,配一雙小套靴,明年放下褲腿,蹬一雙跑鞋。或者太長乾脆把褲腿向外翻一截,用漂亮的小釘扣固定,款式更是別緻。   7、小一號的衣服翻出花樣   小安琳的媽媽為小安琳買了一條價格不菲的牛仔褲,過了一個季節嫌太短,媽媽把褲腿乾脆剪短一截,拉出鬚鬚,變成一條酷酷的七分褲。今年夏天,媽媽又準備把褲腿再剪短,改成夏天到海灘度假的熱褲。***巧手變化,一條牛仔褲穿得花樣疊出!   小燕子的爸爸也有好主意,小燕子最喜歡的紅珊瑚色連衣裙太短了,爸爸在裙擺和袖口縫了一圈5厘米闊的蕾絲花邊,連衣裙不僅變長了,而且更加美麗優雅。   媽媽們還可以把女孩子去年的連衣裙當作今年的娃娃衫,去年的背心裙當成今年的長背心。尤其是春夏季的長袖T恤,建議媽媽買純棉製品,等到了冬天,寶寶長大許多,就可以做貼身內衣穿。   8、估計寶寶成長速度,反季節購買寶寶裝   這也是為大多數媽媽推崇的省錢方法。每到季節更換,商家都急於拋售過季服裝,這時買進大打折扣的高品質童裝是最為經濟的。如果是春秋季打折扣時買,更是只要過一個季節就可以用得上了。新手媽媽容易衝動地為寶寶買正好合適的衣服,而經驗媽媽會乘機儲備寶寶明年的衣物。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為寶寶準確估算出他穿新衣服時的大概身高,否則很可能因為估算錯誤而買進不合尺寸的衣服。   9、做衣服也是好辦法   大都市的成衣價格普遍比定製服裝更低。但身處中小城市的簫簫媽媽覺得為寶寶做衣服有時很具優勢。因為臨近浙江著名的布料輔料市場,她常常從時尚雜誌里尋找到最喜歡的童裝款式,然後再挑選最合適的布料和輔料,請裁縫按圖製作。因為當地的布料市場彙集了許多進口純棉布,特別適合做嬰兒服裝,而當地裁縫也多出自專業服裝廠,所以簫簫媽媽不過花幾十元,就能為簫簫添置具有很棒效果的衣裙。   10、合適的小衣物,瞅准了買一批   峰峰媽媽有次逛城隍廟,看見有人兜售嬰兒圍嘴,質量特別好,估計是某個紙尿布商家的贈送品,一面還印著廣告詞。但想到反面乾淨無字,而寶寶流口水的日子還多著呢,她一口氣買了10個,講價後一共不過15元。流口水那段長長的日子,峰峰的圍嘴換得勤快,永遠都清潔乾爽。別的媽媽看見這些圍嘴都說好,既美觀,吸水性又強,真是買對了。   再比如小內褲,如見質量好價格也合適,看中就可一次性多買幾條,這都很用得著。   11、買寶寶需要的,而不是買媽媽心動的   購物前先清點寶寶的衣物,擬一個購物單,把急需的衣物一次買好。既不要漫無目的地逛,看到心動就買一堆,造成浪費,也不要今天出門買個帽子,明天出門買一雙襪子,既浪費時間、路費,還搭上媽媽逛街的飲料費、零食費。   12、不買寶寶討厭的衣物   有的小寶寶不過兩三個月,就表現得非常反感戴帽子,媽媽如果買了一堆漂亮的嬰兒帽閑置,那就是浪費。稍大些的寶寶會有自己喜歡的顏色、喜歡的款式(有的寶寶喜歡穿褲子,有的只願穿裙子),媽媽也應尊重寶寶的意見。   媽媽要清楚寶寶的喜好,無論你覺得某件衣服多可愛,如果寶寶不喜歡並拒絕穿,它就不能很好發揮作用。 正確對待孩子的「哭」 哭是孩子表達情感和體驗的一種方式。對於嬰兒來說,哭是他們表達消極情緒的信號,如,讓爸爸媽媽知道該給他們換尿布、該餵奶了等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表達自我需要和體驗的能力也增強了,哭不再是他們表達需要和體驗的主要手段,而是更多地依靠語言、動作等方式,並學著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孩子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感表現,他們有時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但是,如果他們把哭當做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遇到困難就哭,並在心理上對哭產生依賴的話,這樣,會對孩子心理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首先經常處於消極情緒狀態的孩子,他們的身體各器官都會受到抑制,影響正常發育。其次,哭不利於孩子形成積極有效的人際交往方式。如果和別的小朋友在玩遊戲時不知道怎麼和別人商量,遇到困難就會哭的話,長大後也很難學會和別人交往、和他人友好相處。這種交往方式會發展成為退縮的個性傾向或以極端的行為解決社會生活中的現實衝突,無法適應現代生活的節奏。   再次,孩子經常處於消極的情緒狀態,也會影響到父母的情緒,使他們產生自責和無力感,「人家的孩子好好的,而我怎麼就帶出了這麼愛哭的孩子?」進而影響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使他們缺乏足夠的耐心,形成孩子與父母之間消極情緒的不良循環。   總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舒展的眉眼和綻開的笑臉。健康、快樂的孩子常有積極、愉快的情緒,年輕的父母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積極、開朗的情緒、情感,培養他們的獨立性,讓他們成為身心健康的一代。孩子最怕的事   生活中,多數父母不了解自己孩子最害怕什麼,遇到事情往往處理不好,影響了孩子健康的成長,甚至影響了孩子的性格和他們的前途。因此,為人父母很有必要了解孩子在生活中最怕什麼事情。 1. 自尊心受到打擊   許多家長不了解兒童的自尊心,往往對他(她)們的一點過失,就訓斥「蠢豬」或「笨蛋」。孩子們認為這是對他們的最大侮辱。大多數孩子認為如果考試成績差、留級或被老師招到辦公室訓斥一頓而受到同學嘲笑,這是對他們自尊心最大的打擊。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女生說:「當同學們知道我被老師宣布『留校』時,我覺得比吃藥打針還難受。」許多孩子認為,受到同學們尊重和喜愛對自己十分重要,有時同學的態度比老師和父母的讚許更要緊。幾乎100%孩子認為,被同班同學「嘲笑」、「瞧不起」是最大的羞恥。如果失去了朋友或受到同班同學的排斥,他們會感到非常痛苦難堪。 2. 孤獨一人在家   兒童喜歡人多熱鬧,特別害怕孤單一人,擔心將發生什麼可怕之事。鄰居11歲的女孩,其母親出差未歸,父親晚上加班,說10點回來。她一人在家,把家門關得嚴嚴的,到了9點半鐘,她不知為什麼,急得哭了起來。於是,打長途電話到廣州求助爺爺說:「一個人在家裡好害怕。」 3.父母吵架或離異   100%的兒童害怕父母爭吵、打架。見到這種場面,他(她)們有時會急得大哭,說這是痛苦和不光彩的事。許多兒童聽父母吵架中說到要離婚,他(她)們就恐懼得不得了。當然他們更害怕父母去世。 4. 受了委曲不準哭   許多父母在訓斥或懲罰孩子時,不管對與錯都不準孩子哭啼,這是不好的。  孩子受到訓斥,特別是受了不公正訓斥,只有哭才能發泄心中的「委曲」,孩子有淚不許流,憋在心裡,會造成心理壓抑,嚴重的會傷身子。 5. 父母不聽自己的意見   不少父母總以為大人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一旦孩子有了「過失」,不是首先問明事情的真相,就象審問犯人一樣,橫加指責,這對孩子的自尊心打擊很大。因為,不論老少都有自尊心或人生價值感。 6.考試成績不好   幾乎100%的兒童怕自己考試成績不好。一方面不光彩,更重要的是害怕父母訓斥。   其實,孩子成績不好,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觀努力程度;客觀天賦條件;父母家教與老師教學方法;考試試題過難或過多等都會影響考試成績。所以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父母不要不問青紅皂白就訓斥或打孩子,仔細分析原因,才是上策。 多元智能發展之視覺空間智能 視覺空間智能的定義是:「準確觀察世界並對其進行解釋或者把那個世界的方方面面傳達給別人。」其焦點在於觀察和設計,既要接受又要表達。那些有出色的視覺空間智能的人對於視覺非常敏銳,可以一目十行。他們會注意到室外景象的細微差別,發現日出的光線是怎樣照在一池江水上的,或者他們能夠領會一幅畫的意義,從人物表情或者他們的衣著得出推論。有良好視覺空間智能的人能夠表述一些可以引起共鳴的場景。我們經常把視覺空間智能和視覺藝術家(畫家或者雕塑家)聯繫起來,那是正確的。另一些專業,當然,也要求有出色的空間職能,例如攝影工作者,室內設計師,建築師,或者園林建築師。 從某種程度來說,所有的智能都互相重疊,視覺空間智能也不能例外。這劃分並不十分清晰,例如,下國際象棋的好壞,到底是由於良好的邏輯-數學智能還是和出色的視覺空間智能決定呢?(我個人的見解是在下棋的初期,視覺空間智能起重要作用。此外,在越下越好的過程中,邏輯-數學智能能起了作用。)與此相似,理解別人是人際關係智能的核心,這是由於它經常有良好的視覺空間智能支持。 擁有良好的視覺空間智能的幼年兒童會: * 複製,塗鴉,描畫和繪畫 * 制模和建造 * 混合同一色系的顏色和物品 * 選擇穿著 * 看錄像片和照片 * 玩字謎 當他們漸漸長大,那些視覺空間智能出色的孩子會喜歡: * 在一個更加高的水平上創造,塗鴉,描畫和繪畫 * 玩字謎或者複雜的迷宮 * 玩一些數學模型 * 設計服裝,建築,要塞和城市 * 製作字謎以及迷宮 * 拍照 * 看地圖 * 把東西拆開來,(有時)也能夠成功地把他們再組裝起來。 事實上,在很大程度上,視覺空間智能是提供兒童與成人在一起工作機會最多的一種。廚房的桌子可以成為一個迷你的藝術工作室,而媽媽和兒子每個人獨自描畫或者合作把一團泥土打造成一個平板然後再打造成一頭大象。父親和女兒可以在博物館或者畫廊耗上一個星期六的早上,來決定哪些藝術品是他們最喜歡的。一個家庭可以一起開著車,出去找尋哪幢建築物的外表是最吸引人的。(當然,無論藝術或建築,他們到底喜歡什麼是次要的,他們為什麼會那樣感覺才是要緊的。) 重要的是家長要剋制住自己對於孩子作品質量的消極判斷。沒有什麼能像一個權威的評價,就如家長或者老師,批評或者否定他的作品那樣阻礙孩子視覺空間智能的發展。當你的孩子問你你對他的努力做何評價時,回答最好是我喜歡它,跟我講講它或者很有趣,你想告訴我們些什麼?用互相交流,用語言告訴你作為幫你孩子回顧自己的作品的一種機會,而不是批評你孩子所做的努力。 下面是對於互相交流的建議以及能夠發展視覺空間智能的親子活動。所有的這些活動都是適合每一個年齡層次的兒童的。 和孩子一起創造作品是一項很不錯的活動。確實,我相信那些親子活動是利用每個人時間的很好方式。無論要運用哪種智能,是否玩國際象棋,看棒球比賽或者唱歌,很明顯的是孩子和他們的家長都從互相合作的努力中得到了些什麼。 參觀博物館和畫廊應該成為每個兒童童年的一部分。特別是在較小的時候,孩子應該去博物館逛逛,隨著他們的興趣,而不計時間安排以及效果。當他們長大一些了,去博物館看一些特別的東西(某位藝術家的作品,學校的作品,一種特別的展覽)就比較合適了。在六歲以後,孩子可能會喜歡去博物館並且用隨身攜帶的紙複製(或者臨摹)藝術家的作品。 描畫,繪畫,雕刻和創造是好事!孩子視覺空間智能發展中所喜歡的某種特別的藝術形式在重要性上不如他所做的事重要。家長應該準備豐富的容易得到的空間藝術作品並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去從事這些活動。(安全的意思不只是給孩子人身安全,家裡的安全也很重要,例如濺出點東西或者犯了個錯誤都不會損害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在裝飾和穿著中保持一種藝術的意識在幼年應該開始。在房中選擇什麼樣色或者挑選什麼顏色的地毯和大衣,關鍵是有意識的作決定,把空間評價提升到意識的水平:為什麼你喜歡那個?我喜歡那個的什麼?我們需要記住的是孩子的口味和我們大大不同;這一點要得到我們認同,因為本身也是很恰當的。孩子應該有一個區域、一個房間或者一張桌子或者牆上的一塊地方讓孩子們自己按照喜好裝飾。 根據場合或者心情裝飾比僅僅裝飾又近了一步。孩子長大一點以後,家長可以和孩子們討論一些諸如怎麼樣根據環境的變化進行裝飾或者著裝。比較一下人們穿著參加葬禮和參加生日派的衣服有什麼不一樣?更加世故一點來說,對於大點的孩子,要幫助孩子思考他們的情緒*他們是高興,傷心還是瘋狂*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在那種時候是選擇什麼什麼裝飾和顏色也是基於那時的感受的。如果可能的話,哪怕是磁鐵或者一些別的暫時的裝飾物都可以用來表達這種感受。 讓孩子參加藝術班可以有很多好處。在這種環境中孩子和與自己有同樣興趣和愛好的孩子一起作畫,他們從和他們有相近的知識和技術的孩子那裡學習。因為孩子正在參加一個正規的課程,他們開始認為自己是藝術家。這種正向的意識的出現,別的孩子和他一起干同樣的事,這是一種很有強化作用的經驗。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3
教你養個智商高的孩子   六大因素影響孩子智商   遺傳:一般說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會低。這種遺傳因素還表現在血緣關係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為102;而隔省結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達109;父母是表親,低智商的孩子明顯增加。   母乳:母乳中含有多種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對智力發育有重要影響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據調查,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比吃代乳品長大的兒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   飲食:吃肉過多或貪吃的孩子智力會減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早餐攝入的蛋白質、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腦的重要成份。   肥胖: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孩子,其視覺、聽力、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會處於較低的水平。這是因為肥胖兒過多的脂肪進入腦內,會妨礙神經細胞的發育和神經纖維增生。   環境:生活在枯燥環境里的兒童,如棄嬰,得不到母愛及良好的教育,智商會較低。據研究調查表明,這類孩子3歲時平均智商僅為60.5,反之,處於良好環境的3歲兒童智商平均為91.8。   藥物:某些藥物會影響兒童的智力,如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可使智商偏低,當停葯若干年後,智商便會有所提高。   提高智商一起想辦法   胎教刺激發育   胎兒在3個月左右就有了感覺,當母親撫摸腹壁時,胎兒會用腳踢作為回應。到4個月時胎兒對外界的聲音有所感知,凡是能透過母體的聲音,胎兒都可以感受到,這是因為人體血液傳導聲波的能力較空氣大得多。這種聲音不斷地剌激胎兒感覺器官,促進其發育,在人體智力發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到了5-6個月,胎兒大腦皮質結構己基本形成,其觸、視、聽、味覺都發育到了相當程度,能感受到外界一些活動,此時放一些音樂,孕婦進行腹部的按摩等胎教,可以促進胎兒的智力發育。   鹼性食物利於小兒   人體的體液呈微鹼性,有利於身體對物質的吸收和利用。如果小兒體內缺少鹼性物質,會影響激素的分泌和神經活動,這種兒童智商偏低。可以改善孩子的飲食結構,多食一些鹼性食物可以提高學習成績。   一般說,綠色蔬菜、堅果、水果、低脂牛奶、各種菌菇、豆及豆製品、海帶等都屬於鹼性食物。豬牛羊雞鴨等肉類、魚類、麵粉、大米、花生等經人體代謝後產生酸性物質,故屬於酸性物質。   一些食品如核桃、哈士蟆、珍珠、動物的腦、紅棗等可以增進智力發育。含有維生素C高的食品也對提高智商有利。用含有維生素C較高的橘子汁連續18個月供給受試的兒童飲用,他們的智商比起不用者平均上升3.6。   愛撫和培養促進生長   對嬰兒進行輕輕地撫摸,可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應堅持每天3次對嬰兒頭、頸、胸及四肢做重點按摩,並撫摸嬰兒全身,每天堅持15分鐘,連續10多天可見效。   增強孩子記憶力要靠平時下功夫。家長要常常和孩子聊天,有時講一個短句,然後叫孩子倒過來講一遍。在散步時,讓孩子記住經過的商店名字及路名,然後背出來,看看能記多少。   圖書是提高孩子智力的極好手段,對1歲內嬰兒應選用彩色圖片,如一條狗、一個蘋果、一支筆等。利用圖片讓他們認識看不到的東西或與看得到的東西相聯繫。對1-2歲孩子應選擇有大幅圖字的書,內容能反映他們比較熟悉的事物,如花、動物、房子等,並與字相聯繫。對2-3歲的孩子應選擇含有故事內容的圖畫書,配合能跟著念的兒歌。對3-4歲的孩子應選擇新鮮事物,有更多細節的書,如動物的故事、簡單短小的童話,也可選一些短的唐詩,雖然不甚理解,也有利於增強記憶力。在給孩子講述故事時,要鼓勵孩子提問和插話,以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及思考能力。吃飯難的N個問題 問題一:邊吃邊玩 原因分析:   孩子邊吃邊玩的不良習慣的養成有很多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沒有科學地餵養孩子,比如孩子早已吃飽了,父母卻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定量完成或再添飯;還有的父母過分遷就孩子,孩子想怎麼樣就怎樣;有的父母沒有為孩子建立有節奏的生活習慣,孩子玩得正在興頭上的時候硬拉著孩子去吃飯;更有的家庭沒有對孩子進行良好的餐桌禮儀教育等。   對症下藥:   孩子到三歲左右,就引導他乖乖地坐著吃飯,不可邊吃邊玩。   孩子吃飽了,就不要再硬塞給他吃。   家庭成員都共同遵守餐桌規矩,例如大家關注誰還沒坐到餐桌邊,讓孩子感受到不光是在用餐,還能愉快地享受用餐時光,圍著餐桌邊吃邊交流情感。   進餐時儘可能排除引發孩子玩的因素,並儘可能將看電視與吃飯時間錯開。這也需要父母能以身作則。   問題二:挑食 原因分析:   孩子挑食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說明孩子開始學著自己作決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食物。如果孩子因身體原因(不適或胃口不好),偶爾對某種食物有過反感或不良的體驗,有可能會造成對某種食物的拒絕。成人如果在孩子飲食上過度遷就也會養成孩子的挑食。孩子的飲食習慣很大程度上是沿襲家庭的飲食習慣,所以當孩子挑食的時候,父母要想想自己是否挑食?   對症下藥:   1.讓孩子有選擇的自由,與大人一樣,選擇食物也有好惡之分。可以允許孩子有一定的選擇權。如何讓孩子選擇呢?在此提供幾個小絕招:   營造溫馨用餐氣氛,共同布置餐桌,讓孩子選擇安排餐具、座位。進餐時有輕鬆的交流。   對某一食物挑食,母親可以採用一些建議的口吻或說話技巧(例:先吃什麼後吃什麼,吃三口或兩口,可以和某種菜混在一起吃),但是允許選擇決不是迎合孩子的挑食。有些父母常常事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問他想吃什麼好菜,這無疑是教他學會挑食。允許選擇一般是在孩子自己提出不願吃的時候。   2.如果孩子因身體的原因引起食慾和胃口的變化,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過分擔心和著急,細心觀察,調整飲食,過一階段自然會好的。   3.時常啟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可以用小故事啟發孩子,例:某某就是吃了什麼,才長得高,成了冠軍;某某動畫明星,很喜歡吃雞蛋才有本事。或者父母用讚賞的表情誘發孩子食慾。   4.細心的母親在食物設計和烹飪技巧上要儘可能有變化。當孩子不喜歡某種食物時要分析烹飪中是否有問題,例如,不要一連幾天重複同一種食物,食物一定要有變化,可以將孩子喜歡的食物和不喜歡的食物搭配起來。   5.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及時鼓勵。在孩子食慾好的時候糾正挑食。   問題三:吃飯少 原因分析:   運動量不足,消耗少,缺乏飢餓感。   零食和飲料吃得過多,對正餐沒有興趣。   確實是胃口小,同時,孩子在生長中也存在著階段性的調整,例如三歲孩子會出現一段時期的食慾較小,屬生理性的調整。   對症下藥:   1.讓孩子決定自己的飯量,不要硬逼著孩子完成母親規定的標準定量。讓孩子獨立用餐,稍大些的孩子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選擇就餐時間,或自己規定飯量。   2.可以請孩子的同伴來聚餐。   3.限制零食,一是數量上,二是時間上(進餐前一小時不吃零食)。   4.每天必須給孩子一定的運動量(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化)。   5.對於突然飯量減少的孩子,母親要細心觀察,是否有胃部不舒服,還是情緒問題。分析原因,有針對地解決。   問題四:吃飯慢   對症下藥:   1.孩子生來就是「慢郎中」性格,生性如此,父母不必一再催促。   2.進餐細嚼慢咽是好事,有助於孩子健康。   3.孩子沒有食慾,吃吃停停,注意力轉移,或是碰到不喜歡吃的食物。   對症下藥:   1.前兩類情況不是問題,但要注意不要使食物涼了,可以採取少盛再添的方法。   2.沒有食慾就讓孩子少吃。   3.要注意烹飪的食物使孩子喜歡,易於孩子咀嚼。   一、盡量保持進餐時輕鬆愉快的氣氛,這是增進孩子食慾的基本條件。孩子拒絕進食,絕對不能強逼他,不妨讓他走開,孩子是不會讓自己每一頓都餓著的,只要堅決不給他吃零食,等他下一頓飯再回到餐桌邊就會大吃一頓,這比嘮嘮叨叨數落而後沒有效果要強得多,如果不起作用,則要進行原因分析,參照以上的幾種進餐狀況研究特定的解決方法。   二、幼小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指導,但不要給予過多的建議、提醒和催促,不要忙著給孩子喂飯和夾菜,不要令孩子知道飯桌上任性能引人注意。   三、不要期望孩子每一頓的食量一樣,成人也會因心情不同而吃多吃少,應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四、不要拿著飯碗跟著遷就孩子,要讓他們知道吃飯就必須到餐桌上,但切勿把氣氛搞得嚴肅可怕。   五、進餐時要關注孩子的咀嚼能力,既有利於消化,同時咀嚼也是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的一個因素。研究認為,咀嚼時咬肌反覆收縮、弛張可以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咀嚼運動使口腔各種感覺器官興奮,促進智力發育。另外,咀嚼促使消化道的一些分必物增加,可以刺激支配學習和記憶的海馬神經元。 糾偏食帶孩子逛菜場   讓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幼兒園老師建議:父母去買菜的時候可帶孩子逛菜場認識食物,並和各種食物「交朋友」。   專家表示:低年齡段的孩子非常容易出現挑食的狀況,為此父母不妨帶孩子去菜市場認識各種食物,並讓他挑出自己愛吃和不愛吃的食物,製作出自己的食譜。然後,父母可把這份食譜帶給幼兒園老師,讓她們根據孩子的偏好做出相應對策,讓孩子與不愛吃的食物「交朋友」,讓孩子了解這種食物的味道和對他的成長非常有好處。通過這種活動,很多孩子都會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經過實踐,許多父母都肯定了這種方法的效果。一位媽媽表示:通過帶兒子去買菜,使他認識了好多肉類、魚、蔬菜和水果,他還把自己熟悉的水果和蔬菜描繪了出來。另外,以前兒子愛吃甜食和水果,老師告訴他還可吃些蔬菜和肉類,那樣才會像「大力水手」一樣有力量,現在,他已逐漸改掉了挑食的毛病。( 偏食易導致孩子性格異常   孩子出現的某些異常情緒或行為,除了疾病方面的原因外,還可能與挑食、偏食等不良習慣密切相關。偏食、厭食是由於孩子的脾胃虛弱引起的。   偏食可致兒童多動症:主要發生在2~14歲的男孩身上,以任性、好動、語言過多、注意力分散、好勝甚至打架、罵人等為特點。進食過多含有酪氨酸、水楊酸鹽的食物以及進食大量調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鉛污染的食物,可使具有多動症遺傳素質的兒童發生多動症,性格異常等。   由此,飲食不節、偏食、挑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對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影響可見一斑。   三九童泰健脾養胃液,在中醫理論「改善少兒營養首先調理脾胃」的指導下,選用國家衛生部批准的既是藥品又是食品的淮山、茯苓、山楂、大棗、扁豆等無污染原料配製而成,富含多種營養,酸甜可口,最適合2~14歲的孩子飲用,對脾胃虛弱、食慾不佳、消化不良、偏食、挑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孩子效果甚佳。   另外,孩子在日常飲食方面,應忌食含有酪氨酸的挂面、糕點及乳製品,不吃含有甲基水楊酸鹽較多的西紅柿、蘋果、橘子、杏等。孩子的食物不要加辛辣調味品,也不宜多食貝類、大紅蝦、向日葵等含有鋁成分及受鉛污染的食品,平時可多吃含鋅、鐵元素較多的食物。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3
測臂圍知營養   最近,兒科醫生和營養學家找到了一種很簡單且方便的方法,來判斷4~6歲兒童的營養狀況。這種簡單的方法就是測量兒童胳膊的粗細,即臂圍長度。根據長度數值得齣兒童營養良好、營養不良等不同結果。   據測定,營養良好的4~6歲男性兒童的上臂圍長為15.5~18.3厘米;前臂圍長為14.1~16.6厘米。4~6歲女性兒童的上臂圍長為15.2~17厘米;前臂圍長14.1~16.5厘米。不足最低值,說明營養不良;超過最高值,說明營養過剩。   營養學家和醫生認為,學齡前兒童的各種活動,對其上臂和前臂的肌肉脂肪酸發育影響較小,臂圍的長度可以反映齣兒童身體發育的自然趨勢。如果你家正好有學齡前的孩子,不妨測測孩子臂圍,根據測量結果調整孩子的飲食,讓孩子的營養處於最佳狀態,保證孩子健康發育成長。 番茄優酪汁   材料:小番茄100克,原味優酪乳300毫升,檸檬汁15毫升,蜂蜜1小匙。   做法:小番茄表皮洗凈後擦乾水分,去蒂後切小塊,放入果汁機內,加入其他材料攪拌打均勻即可。   營養:番茄富含茄紅素,可以讓孩子氣色好且肌膚更細緻光滑。飯前飲用可以開胃,而飯後飲用可幫助消化 兒童夢境預示   心理學家勸告,父母應該認真對待孩子的夢,耐心地傾聽,小心地詢問,儘可能多地了解夢的細節。德國心理學家格奧爾克·芬克有一本新作,破譯了兒童的夢之謎,解析了各種夢境背後隱藏的重要信號。   夢見深淵:夢見深淵時躲過了它,表明他解決不了問題。如果夢見掉下深淵,是感到孤獨,無人照管他。   夢見山峰:如果攀登艱難,意味著孩子擔心完不成某項作業。如達不到頂峰,表示他感到負擔過重,沒有餘力。   夢見小丑:孩子把馬戲、雜技中的丑角看作是啼笑皆非的形象。夢見丑角是他不知道周圍世界是否真正了解他。   夢見巨龍:同神話中的巨龍搏鬥是內心感情的搏鬥,或者孩子下意識地認為父母敦促他學習的壓力太大。   夢見食物:夢見美食可以說缺少精神食糧,表示完成學習遊刃有餘。夢中不肯進食,是他厭惡日常生活中非做不可的某種事。   夢見跌落:掉進無底洞,表示孩子不善於與人接觸,難以適應。原因也可能是做了點壞事情後有負疚感。   夢見玻璃物品:表示孩子害怕以往的密切關係會破裂,如怕父母離婚等。或者他怕說出可能挨罵的想法。   夢見貓狗:許多孩子夢見貓狗,表明他們缺少關注和溫情,希望得到撫愛。   夢見孤島:孩子要麼感到孤單,要麼把島嶼看成是逃避不公正待遇的地方。   夢見巨人:童話中的龐然大物往往是一個人人都順從的超人,這表明孩子感到壓抑,他的個性不能發展。   夢見溺水:反映出害怕感情「沉沒」,孩子怕失去父母或朋友的愛。   夢見隧道:孩子周圍一片黑暗,他正經歷一個軟弱的時期,應鼓勵孩子重新認識自己。   夢見迷路:心靈在發生警告,你的孩子正不知所措,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到現在安全和愛。 舊布做尿布 嬰兒患肛瘺   有些父母喜歡用舊的衣服或床單給孩子當尿布。殊不知舊布經過反覆搓洗,布上的絨毛蕩然無存,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其表面布滿了一層毛刺。這些毛刺在舊布表面乾燥狀態下很堅硬。孩子大便後換尿布時,父母往往用舊布擦其屁股。由於嬰兒的皮膚十分嬌嫩,大便黏性又大,需來回擦幾次才能擦乾淨,這樣就容易損傷嬰兒肛周皮膚,感染潰瘍後形成肛瘺。   男嬰肛瘺發生後紅腫、疼痛,形成膿腫後肛周皮膚腫脹發亮、中心軟化,潰瘍後流出膿液而形成肛瘺,腹瀉時糞便從瘺管口流出。女嬰發病急,外陰紅腫,潰瘍後糞便會從陰道口外的瘺口排出,肛門反而不排便,之後肛門才逐漸恢復排便。女孩患肛瘺後常不易自動癒合,以後出現腹瀉時仍可從瘺管口漏出糞便,一般2歲後漏便現象才逐漸減少。暗示教育效果佳   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場景,當孩子吃手指時,你啪地打一下他的手,大聲喝道:「不許吃手!」但當孩子壓力過大時,他反而更想將手伸入口中。而此時如果你對他來個暗示,比如搖一搖頭,用眼示意孩子別咬,這要比前一種方式更能令孩子接受。   暗示教育包括哪幾個方面?   語言暗示   當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時,你不必逼著孩子答應去,你可以這麼說:「在幼兒園要同小朋友一塊玩玩具。」從而暗示孩子今天要上幼兒園,並讓孩子想到上幼兒園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你也不必直接對孩子說:「不聽話的孩子才鬧著不去幼兒園。」而將之換成:「明明昨天不乖,他鬧著不去幼兒園。」孩子就會明白鬧是不對的。   當我們要讓孩子對某一事有深刻的印象時,也不一定要反覆強調,只需用暗示性的語言啟發,就能達到目的。比如,教給孩子懂禮貌,我們可以問他:「見到爺爺奶奶你先說什麼?」誘導孩子自己說「問爺爺奶奶好」。   行為暗示   行為是直觀的,很易引起孩子注意。一個小朋友敲一下門後笑著跑開,別的孩子就可能也去敲一下。所以,利用行為來暗示孩子也會起到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父母可以模仿大力水手的樣子,先吃口菠菜,再伸一伸胳膊蹬一蹬腿,孩子就會明白,吃好飯力氣大,從而大口吃起來。   榜樣暗示   一個小朋友哭,許多小朋友會隨同一起哭起來。這時用暗示的方法可以讓孩子哭聲停止。老師只需對不哭的孩子表示出讚賞,孩子就會向不哭的孩子學習而停止哭鬧。又例如,當媽媽聽到奶奶進門的聲音,忙將桌上的水果收了起來,孩子就能從中接到不良暗示:好東西不給奶奶吃。反之,當媽媽把最大最紅的蘋果拿給奶奶,孩子也會從中學到敬老的好品德。   情境教育   當爸爸在寫作時,孩子跑到爸爸桌前又叫又跳,媽媽厲聲制止當然也行,不過就不一定比得上媽媽躡手躡腳進屋,小聲對孩子說咱們到外面玩效果更好。   當孩子不睡覺時,父母可以指指旁邊睡著的小花貓,暗示孩子該睡了。也可以躺在孩子身邊裝睡,孩子在「大家都睡」的情境之下,也會很快入夢。 練耐性小點子   孩子對事物三分鐘熱度,沒耐心!如何讓他們多些耐心呢?給你推薦幾個小竅門。   幼兒園老師可以這樣做:   當小班長 請他來當小班長就不一樣了。成了小班長,首先他自己會很漂亮地完成任務,而且還能仔細去檢查、提醒每一個小朋友是否做到。   做小值日生 讓他們做小值日生,發本子、發摺紙,或者擦桌子、擦椅子,他會做得有模有樣,極其認真、耐心,絕不會漏發、漏掉任何一個。   做小幫手 玩具亂了、東西雜了,需要人、需要時間來整理。這時候最能發揮這些孩子的長項,能耐著性子、細心地幫你把亂了的玩具分好類,把放雜的東西歸回位,絕對一個錯的也沒有。   當檢查員 如果發現孩子還缺乏耐心,就讓他來把關,當檢查員。這時小朋友會極其耐心地檢查每一個人,跑掉的也會叫回來重檢查,一個也不會放過,比你都有耐心、都細緻。   父母可以這麼做:   拼圖 先是幾小塊的,隨著孩子年齡增大,逐漸增多至大拼圖;   找不同 如比較兩張圖,看有哪幾處是不一樣的。   比瞪眼 看誰眼睛瞪的時間長。   拾豆子 比賽誰撿的又快又多。   還有穿珠子、穿針引線,比一比,誰的快、誰的長等等。這類遊戲要求必須有父母陪同進行,不然很難達到效果。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4
1歲仍不會爬   我女兒1歲了,現在爬得很快,但還不會走路,會不會跟她的營養有關。因為她現在每天除了吃一個雞蛋外,就只喝牛奶,其他輔食她都不怎麼喜歡,往往喂進嘴裡就又吐出來。請問這樣的現象正常嗎?怎麼才能讓她喜歡各種輔食?   有些寶寶運動機能發展晚一些,1歲還不會走路比較正常。爬的過程就是四肢協調性和力量的練習。媽媽可以在平時把孩子抱起來多做一些跳躍動作,鍛煉其下肢力量,或者提供一些環境如軟沙發,讓其扶著想主動站起來。   孩子不喜歡輔食原因比較多,可能是因為一次性喂得太多,或者添加輔食比較晚。可先從鍛煉味覺入手,讓其對各種味道感興趣,如喂一些果汁,每次要少量,逐漸讓孩子適應和習慣。  刷牙細則   孩子滿2歲,就可以訓練其飯後漱口了。3歲後則應讓孩子逐漸學會並養成刷牙的習慣。   為孩子買一個軟毛牙刷。因為硬毛牙刷會傷害孩子的牙齦。   給孩子選擇一個刷柄容易抓握的兒童牙刷,並且刷頭的弧線和尺寸適合孩子使用。   一旦孩子學會刷完牙往外吐水,那麼就可以給他使用牙膏了。在這之前,只用清水刷牙就行。   牙膏只用豌豆大小即可,不必像廣告宣傳的那樣擠滿孩子的牙刷。 5招擁有好睡眠   對許多父母來說,如何讓寶寶睡得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為了使你的寶寶有甜美的睡眠,也使自己睡個安穩覺,了解以下5個訣竅會對你有幫助。   睡前放鬆   絕大多數成年人懂得在睡眠之前需要放鬆自己,例如,閱讀、聽音樂、看電視等。當你進入睡眠狀態時,你的大腦完全處於休息狀態,進入深睡階段,你的身心非常平靜,呼吸淺慢,肌肉鬆弛,真的進入夢鄉了。寶寶也有相似之處。為了使他輕鬆入睡,最好在洗完澡後,給寶寶講一兩個故事,這樣會給他放鬆的機會。如果有可能,你每天都要給寶寶講有趣的人和事,使他感到你不但是他的父母,而且是他的朋友。   不在淺睡時離開   在育兒生活中,通常會發生這種情況:晚上你把寶寶抱在懷裡,一邊走,一邊搖動,或喂著奶使他打盹。過不了多久,他的手和腳就開始鬆弛,彎曲下來,有時臉上還掛著笑容,這時你往往會把他放到嬰兒床上,正想離去時,他卻醒了,並且哭個不停。這是因為他還沒有真正睡著,只是處於淺睡狀態。一般來說,你應該再過20分鐘,等他漸漸入睡,呼吸聲減弱,四肢鬆軟,這時才可以把他放下,悄悄離開,因為他已進入熟睡狀態。   幫助二次入睡   寶寶的睡眠周期一般比成人周期要短,而且在淺睡時很容易醒。成人睡眠周期平均在90分鐘左右,而嬰兒的睡眠周期短一些,大概持續50~60分鐘。有的寶寶從睡眠中醒來後,很快就會再次入睡,但有些寶寶則需要大人的幫助,哼著催眠曲等來哄他入睡。懂得這些不同,你就可以幫助他在醒來後順利地再次入睡了。   處理好恐懼心理   如果寶寶對與父母分開睡感到擔心,你就要讓他知道,你會在他身邊,而且可以很好地照顧他。對寶寶最重要的,是要讓他感覺到,你時刻在注意他的安全,即使你不和他在一起,你的心也一直和他在一起。   勿空腹睡覺   儘管許多寶寶在夜間大多數時間都會睡得很熟,但一些基本需求的無法實現將會影響他的睡眠質量,特別是飢餓感。這就要求你在寶寶睡前保證喂足他奶水。稍大一點的寶寶,睡前喝一杯熱奶是不錯的選擇。 孩子遲睡怎麼辦?   開學了,孩子的作息時間也必須跟著調整。可是,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暑假,孩子養成的遲睡遲起的習慣一下子卻沒能調整過來。看著孩子每天晚上不願睡覺,早上不願起床,不少家長大喊頭痛。   孩子老是吵著不肯睡,家長常擔心孩子睡眠不足。其實,孩子決不會睡不足的,幼小的孩子說睡就睡了,孩子睡眠時間因人而異,有的稍多,有的睡得少一些,這些都是自然的,父母不要過於憂慮。   有些時候,孩子雖然已經在床,但依然圓眼大瞪,一副睡不著的樣子,這時候不妨給孩子來一段「一千零一夜」,讓他在輕鬆、有趣的故事中入睡。但可別說鬼的故事。倘若孩子睡不著的原因是「怕黑、恐懼」,那麼最好採用三個方法:其一是陪孩子睡覺,直到他睡熟為止;其二是在孩子的房裡裝一盞小燈,讓他有個依靠;其三是平常的時候,和孩子玩俏皮的鬼遊戲,使孩子從中認識到「鬼怪、黑暗」不但不可怕,甚至還有點好笑。   另外,應該盡量讓孩子早起,適當以午睡來調節,晚上8點一定讓他上床睡覺,養成習慣。有的父母會問:「孩子睡了午覺晚上還會睡嗎?」其實,只要早上起得早,中午稍睡一下,到了晚上8點,孩子自然又會想睡覺。父母如果回來晚,不可讓孩子也跟著晚睡,破壞孩子的生活習慣。孩子如上床多時還睡不著,切勿責罵他,或拚命地讓他睡,這樣反而使孩子更興奮,越發睡不著。最好的辦法是將他獨自留在床上,使他在安靜的環境中自然入睡。   假如孩子已經到了可以討論與溝通的年齡,最好和他一起訂一個就寢時間表,並附帶訂出獎罰制度。比如說,孩子在規定時間內睡覺,可以在獎罰表中加個紅點,假如不按時睡覺則加個綠點,累積十個紅點可獎勵到公園或上超市。但如果累積了十個綠點,他則必須放棄一次看電視或玩遊戲、買東西的權利。家裡須儘可能保持輕鬆愉快的氣氛,才能讓孩子減少不睡覺的可能。 嬰兒宜在「黑暗」中睡眠   在嬰兒睡覺時開著燈,燈光對嬰兒的健康是否會產生負面影響呢?   嬰兒還處於發育階段,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很差,如果卧室的燈光太強,就會改變寶寶適應晝明夜暗的生物鐘的規律,使他們分不清黑夜和白天,不能很好地睡眠。   在此之前還有研究稱,床頭的燈光不僅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而且會影響他們的視力發育。任何人工光源都會產生一種光壓力,這種光壓力的長期存在,會使人(尤其是嬰幼兒)表現得躁動不安、情緒不寧,以致難以入睡。   因此,建議在嬰兒睡覺的時候最好不要開燈,即使要開,也要注意不要讓光線太強。看數字大小知寶寶健康 一、體重測體重的時間最好在清晨排尿之後。小兒體重的正常值可用以下公式推算:1~6個月:體重(克)=3000+月齡×600;7~12個月:體重(克)=3000+月齡×500;1歲以上:體重(千克)=8+年齡×2。    二、身長測量身長時,3歲以下可用卧位,3歲以上可用立位,並要求足跟、臀、兩肩部及腦後同時緊靠立柱。小兒初生時身長約50厘米,出生後第1年增長25厘米,2歲以後身長可用下列公式推算:身長(厘米)=周歲數×5+75。    三、頭圍新生兒頭圍平均約為34厘米。隨著腦的發育,在出生後最初半年增長約8厘米,後半年4厘米,第2年內又增長2厘米,5歲以後已接近成人。    四、胸圍出生時胸圍約為32厘米,第1年增長約12厘米,第2年增長約3厘米。1歲前胸圍常小於頭圍,1歲時幾乎相等,2歲以後胸圍超過頭圍。    五、囟門後囟關閉時間在出生後2~4個月內(部分出生時已閉)。前囟在第12~18個月關閉。    六、牙齒小兒出生後5~10個月開始出乳牙,一般1歲時出8顆牙,1歲以後長出上下左右第1乳磨牙,1歲半出尖牙,兩歲出第2乳磨牙,於20~30個月出齊20顆乳牙。6歲以後開始換為恆牙,並長出第1恆磨牙,12歲以後長出第2恆磨牙,到12~15歲長滿28顆恆牙。    七、呼吸年齡越小,呼吸越快。1~3個月每分鐘約為45~40次,4~6月約為40~35次,6~12個月約35~30次,1~3歲約30~25次。    八、脈搏年齡越小,脈搏越快。新生兒~1歲每分鐘約為160~120次,1~3歲糠種釉?20~100次,3~5歲約110~90次,5~7歲約100~80次,7~12歲約90~70次。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4
幼兒為何抗拒「早期教育」    問:我的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聽人講孩子的智力越早開發,孩子長大了就越聰明。因此,我們也給孩子報了好幾個輔導班。平時在家裡,我們輪換著教孩子識字、數數,大人雖然很累,但一想到孩子的將來也就咬著牙堅持。可是,孩子一點也不配合。剛開始時,還有點熱情,時間一長,教什麼都不願學。我很發愁,如果早期教育跟不上,將來怎麼辦?    答:早期教育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這一點已被許多家庭所共識。早期的一些訓練會使孩子終生受益。中外名人大多受過良好的早期影響。對於智力落後兒童,越小訓練越有效,這些都是我們的實踐證明了的。    但是,許多家長把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早期智力教育混為一談,尤其是一些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一提早期教育就認為是給孩子上幾個輔導班,上學之前能識多少個字,會背多少個兒歌。把孩子時間都佔得滿滿的,連一點遊戲,嬉鬧的時間都沒有。於是不管孩子自身素質如何,興趣如何,對知識的「消化」能力如何,將大量知識「填鴨」式地硬塞給孩子,將早期教育的內容,局限於智力教育,而忽視了多方面的綜合教育。    我覺得,早期教育應該是多方面的,除了智力開發,還包括對孩子良好的性格、品德、習慣和能力的培養。習慣方面包括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和勞動習慣。能力方面包括語言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中,重要的不是智力問題,而是人格教育,是培養孩子能夠關心他人,具有獨立意識。    目前,社會上對早期教育還存在著片面發展的錯誤認識,在早期教育中往往忽視思想品德培養,認為「樹大自然直」,甚至發現孩子的一些不良意識和行為習慣,也不以為然,說什麼「年齡小,不懂事,大了就好了,」不採取積極的教育措施予以糾正,任其發展下去。還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恨不得孩子一下學到很多知識,變成「超常兒」。盲目地讓孩子學習彈琴、書畫、跳舞,對孩子的期望過高、過多。因此,眼睛只盯在智育上,只強調其一,忽視其他,都是錯誤的。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指出:「6歲之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培養的好,以後只需順勢培養下去,自然成為社會優良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麼習慣成了不易移,態度壞了不易變。這些兒童進到學校里,教師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去糾正他們已經形成的壞習慣、壞傾向、壞態度,真是事倍功半」。    家長要改變有關早期教育的舊觀念,不能脫離實際地強調超前教育使孩子提前進入小學狀態,去應付小學入學。這種違背孩子心理,生理特點的強化學習,只能加重孩子的負擔,造成孩子對學習的逆反心理。應該大力宣傳和提倡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到大自然中去認識大自然,恢復孩子好動的天性,才有利於發展。   良好的個性品質。    兒童的身心發展(主要指德、智、體三方面)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過程,家長應該全面把握,不能把它們割裂開,孤立地按先後順序一項一項去培養。不能把對兒童的德育、智育、體育看成像在一張白紙上繪畫一樣,先畫一部分,其他部分留下空白,再逐一去畫。在兒童的身心發展上是不會存在任何「空白」的,這是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所決定的。幻想讓兒童在某一方面保持「空白」,留待以後去發展是不可能的。家長應該對兒童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全面教育培養,早期智力要開發,早期人格教育也不能落下,這樣兒童才能健康發展。    所以,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孩子提供必要的環境和機會,其中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比如,時常帶孩子到陌生的環境中去。在陌生孩子之間大家是平等的。他會逐漸認識到為什麼不能打人,為什麼不能隨便動別人的玩具等等。使孩子在群體生活中萌生公共道德意識。    二、刺激孩子的反應性,讓他感到新奇。比如,鼓勵孩子摸一摸,動一動可愛的小貓、小狗或能使孩子感到好奇的東西,給他感知自由,他會慢慢了解很多東西。這種主動的學習比起家長的波動灌輸來,孩子易接受得多。有些教育可以適當提前。比如,早點教孩子講話,增加一些語言刺激反應,會收到不錯的效果。訓練中家長要及時表揚孩子的努力和成績,適當的寬容和鼓勵是很必要的。    三、讓孩子從小受點磨難和挫折。應該乾的事他不想干,就堅持讓他干;不該拿的東西地想拿,就堅持不讓他拿。當然這有點難,但對孩子有好處。讓孩子從小受點磨難,長大了就可能經得住挫折。    四、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寓教於玩耍之中,讓孩子有興趣地學習。 讓孩子乖乖上床睡覺 能早早上床睡覺個好覺是現代忙碌的大人夢寐以求的事,很難想像為什麼小孩子這麼不愛睡覺。當孩子不肯睡覺的時候,不知道如何就孩子的心理,製造愉快的就寢時光,弄得大人生氣,小孩惡夢連連,影響睡眠質量。   孩子因為精力旺盛,到了大人認為他該休息的時候仍不肯睡;有時候他明明呵欠連連,還是不肯睡。那是因為睡著而錯過大人的活動,尤其是晚上家裡有客人來訪,氣氛正熱鬧,突然叫孩子去睡覺,他如何甘心呢?有的孩子是怕黑或孤獨;有的是午睡睡多了,真的不困;還有的是睡前情緒過於興奮,一時無法平緩下來。   除了避免上述原因造成孩子不肯睡覺的情況之外,養成孩子固定的作息時間也是一種解決方法。建議父母們讓孩子每晚都在溫馨的氣氛下安然入睡,對孩子的成長和親子關係都大有幫助。以下有幾種方法可提供您參考:   首先,父母可以視孩子的睡眠需要量,衡量孩子該什麼時候上床,什麼時候起床及午睡的長短,才不會在孩子精神仍好時,卻硬要他睡覺,這當然要引起他的反抗了。   其次,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裡,做一些睡前的準備,例如洗澡、刷牙、換睡衣、尿尿等。進房間後,不要立刻要求他入睡,可以說說故事、講講話、一起看一本圖畫書、哼首兒歌,但是不要選擇會使孩子激動、興奮、害怕或引起好奇的內容。如果孩子喜歡,可以讓他抱個心愛的娃娃或玩具熊一起躺在床上,跟孩子做伴。在幫孩子蓋好被子之前,最好再問他一次:「你還有沒有什麼事呢?」免得他一會兒要尿尿,一會兒要喝水,故意找理由拖延。   通常孩子都怕黑,夜晚幫助孩子在房間里點一盞小燈,可以讓他安心,也方便他半夜上廁所。還沒有入睡的大人,活動時盡量降低音量,以免吵醒孩子。孩子能安然入睡,對他的身體、精神都有益處,大人也可以擁有一段安寧、不受孩子打擾的夜晚時光。3-4歲小兒每天應吃多少飯 大家知道,小兒的飯量與孩子的年齡、性別、季節、體格的大小、每日活動量的情況、從小吃飯的習慣等因素都有著密切的關係。下面僅就大多數小兒的平均飯量而言,家長根據自己家孩子情況可略有出入。   幼兒一天膳食組成舉例(以生食計算):   主食:(包括大米、麵粉、小米、玉米面等)約150—200克。   牛奶:250克(也可用豆漿250克與雞蛋半個代替)。   雞蛋:1個。   瘦肉類:包括禽類、魚、肉、肝、動物血,約60—75克。   豆類及其製品:25克。   蔬菜:150—200克,其中有1/2應是綠葉菜或橙黃色蔬菜。   水果:1個。   糖:10—15克。   油:10-15克 新生入園重點 孩子剛剛入園,全家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擔心,如何儘快幫助孩子們度過這一適應期,成為家長們最為關注的問題。我們根據自己工作實踐經驗,給您提供如下建議: 1、作好心理準備,除孩子生大病外,堅持每天按時送幼兒入園。 2、從開始就幫孩子建立好的習慣,基礎很重要,不然很容易就不把上學、上班當回事的!並且在最初期為孩子創造最多的接觸老師的機會,幫他建立與老師的依戀關係。 3、明白孩子是需要幼兒園的,只是現階段表現出不悅。 4、相信老師都是好的,排除一切干擾,與老師建立平等而親密的關係。 5、堅信寶寶是可以順利過關的,孩子是真正的天才。 有助於孩子學習的5項重要技能 家裡有即將上小學的孩子的家長,都在為孩子能儘快適應入學做著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準備,但您想過應從哪些具體的細微處著手訓練嗎?請看:   鬆鬆升入幼兒園大班了,無論是面對新的老師、新的教室環境,還是新的活動時間安排,都表現出了很強的適應能力,不愧是受過幾年幼兒園教育的小朋友。可讓媽媽沒想到的是,在大班老師召開的第一次家長會上,鬆鬆除了得到老師的誇獎以外,還領到了一項小小的「家庭作業」——練練如何正確拿筆!難道幼兒園要求孩子使用什麼特別的筆嗎?   回家以後,鬆鬆媽媽不折不扣地「傳達」了老師的建議,鬆鬆爸爸的第一反應是老師在開玩笑。不要說現在的鬆鬆經常拿筆寫字畫畫,想當初,鬆鬆不到1歲就會抓著畫筆到處塗鴉了。在鬆鬆爸爸的眼裡,自己的孩子天生就會拿筆,讓孩子專門練習拿鉛筆,實在是一件無足掛齒的小事。   的確,和許多愛孩子的年輕父母一樣,鬆鬆的爸爸媽媽非常關注孩子成長中的一些「大事」。比如說,給孩子創造機會和同齡的小朋友交往,經常接觸新朋友,以鍛煉孩子的社會交往技能;培養自理生活能力、動手能力、好的行為習慣,教導為人處世的一些基本準則等等。顯然,鬆鬆爸爸***這些教育都是非常必要而且也是有成效的,但他們忽略了一些同樣重要的東西——這個年齡兒童應具備的基本運動能力的培養。要知道,對於像鬆鬆這樣即將進入學校的孩子來說,是否具有良好的運動技能也是順利適應學習生活的重要基礎。   寫字、翻書這類小事,是孩子學習時必然遇到的,但如果要做好,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並非輕而易舉,需要孩子具有相當水平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運動能力才能勝任。有的孩子在這方面的發展相對落後,就會影響孩子在學習上取得進步。由於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一般情況下,父母往往對這方面發展的能力不很敏感,而學校的老師卻常常能夠做出比較準確的判斷。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鬆鬆的爸爸媽媽應該感謝老師的及時提醒。   當然,有些孩子的運動能力發展一時表現出落後一點,家長也不必緊張,及時抓緊鍛煉,遲早是會趕上其他孩子的發展水平的。除了極少數孩子可能需要去看醫生。儘管如此,父母還是應注意發展孩子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運動能力。下面列出的是五六歲幼兒應該具備的5種重要的基本技能,父母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幫助孩子有針對性地練習:   *握筆,用剪刀   握筆寫字或是用蠟筆做圖畫似乎是每個上幼兒園的孩子都會做的事情,由於這項本領需要一系列複雜的感覺和記憶技能做支撐,有些孩子還是掌握不好。要想讓孩子拿好筆、用好剪刀,一定要多做練習。父母可以安排孩子做一些有趣的練習活動。比如給孩子準備一個漂亮的小鑷子,請他試著往大大小小的碗里夾豆子,或是用剪刀剪剪小草棍什麼的,孩子可能會比較有興趣。   *拍球,接球   說起來有些奇怪,鬆鬆只有一個乒乓球,還是他的好朋友亮亮給的。鬆鬆的爸爸曾經說過,我的兒子將來又不是做運動員的料,不必在玩球上浪費時間。其實,不管孩子將來是不是有希望做下一個姚明,他依然要練習拍皮球和接球,因為孩子需要發展基本的「手——眼協調」和反應技能。達到目標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這樣就能較好地建立大腦反應和肌肉動作之間的記憶聯繫。要知道,許多運動明星也是這麼練出來的。   *按扣子,用拉鏈   若干年前,衣服需要系扣子,鞋子需要系鞋帶,孩子的精細動作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得到鍛煉。可是現在的童裝穿脫起來十分方便,有許多衣服是不用系扣子的。不過,給娃娃穿脫衣服也可以達到鍛煉的目的。要是有的小男孩覺得這麼做太「幼稚」了,不妨讓他給自己喜愛的大動物玩具穿上小小孩的衣服。父母也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穿一些帶扣子(按扣也行)、帶拉鏈的服裝(上衣)和需要系鞋帶的鞋子,使孩子有更多的機會鍛煉小肌肉,同時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拼圖   要說拼圖,鬆鬆家裡可有不少,從幾十塊一盒的到上千塊一盒的都有,圖案更是五花八門、色彩紛呈,因為鬆鬆爸爸覺得這是一種發展智力的遊戲。從發展孩子的運動技能來看,並不是說孩子能拼的塊數越多、圖案越複雜就越好。在這裡,拼圖的目的很明確:在發展孩子的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同時,提高孩子運用小肌肉進行精細運動的能力和空間技能。使用那些圖案簡單的大塊拼圖就行。   *走直線,練平衡   保持身體的平衡也是發展運動技能的重要內容,而且孩子們的遊戲中也有不少活動對平衡身體有要求。父母要知道,五六歲的孩子已經知道和其他小朋友做比較了。如果他做不好、站不住,他就會覺得很沒面子。可是,平衡能力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練好的,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尋找機會和孩子一起練習金雞獨立的動作。比如在家裡劃一條直線練習走平衡,在一個點上站立不動練習金雞獨立,或踮著腳尖上台階等。父母不要操之過急,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一定會進步的。   幾點小提示:   *鍛煉小肌肉的活動有:剪紙、泥工、摺紙、繪畫、編織、演奏、搭積木、插片、打彈子、翻繩等。   *鍛煉大肌肉的活動有:跳繩、攀登、投擲、單腳跳、走走跑跑交替運動等。   *左手與發展的關係:孩子偏愛用哪只手,在2歲時就表現出來了。相關研究認為,從先天的角度看,孩子的動作技能發展水平與他喜歡用左手還是喜歡用右手沒有必然的聯繫。有些愛用左手的孩子顯得動作不夠利落,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所用的物品是為優勢手為右手的人設計的。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合適的用具,即使做不到也無妨,不要強迫孩子改變優勢手。因為事實表明,無論優勢手是左手還是右手,孩子同樣可以有很好的發展。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5
影響小兒生長發育的因素是什麼? 影響小兒生長發育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一、 遺傳:遺傳因素對小兒的生長發育有一定影響。如父母身材的高矮、皮膚的顏色、毛髮的多少以及形態等,對子女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 精神因素:專家認為得不到撫愛的兒童,由於體內分泌的生長激素比較少,故他們的平均身高可能低於同齡兒童。 三、 營養:營養對生長發育至關重要。嬰幼兒期需要合理的飲食結構,否則不但影響正常發育,而會影響日後的智能。 四、 睡眠:兒童入睡後,腦垂體的前葉就能分泌出一種生長激素。如睡眠不足,生長激素就可能受阻,形成精神性侏儒症。 五、 鍛煉:利用自然條件進行體格鍛煉對增強兒童體質,提高發育水平和降低發病率有很大作用。日光、空氣、水能促進新陳代謝、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環,有利生長發育。 六、 疾病:長期消化功能紊亂、反覆呼吸道感染、內分泌系統疾病以及大腦發育不全等,對小兒生長發育都有直接影響。 七、 環境和氣候:人體學研究已經證明,秋季長重,春季長高。從地區來看,熱帶發育較早,寒帶生長迅速。此外,合理的生活制度、清鮮空氣、沒有噪音和污染的環境,均有利於小兒體格和精神的發育。 讓孩子聽話的九個秘訣 第一個秘訣:就是把自己也變成孩子   父母是否擁有一顆童心,是非常重要的。 童心未泯,才能拋開「大人」、「父母」等身份。當你接納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納你。>>>以寶寶的名義尋找童趣   第二個秘訣:和孩子密切相處。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內在需要。   第三個秘訣: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   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感覺與父母溝通不舒服,代溝必然越來越深。>>>和寶寶說話五大注意事項   第四個秘訣: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父母卻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係,堅強一點」,「這沒什麼好難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相信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五個秘訣:了解孩子的發展程度。   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與寶寶溝通無極限   第六個秘訣:回答孩子的問話。   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並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此外,對於孩子所提的知識性問題,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帶著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這樣,孩子以後不論碰到什麼問題,都會主動向父母詢問。>>>困擾孩子成長的9個性問題   第七個秘訣: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環」、「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第八個秘訣: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這樣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生了什麼事?」「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吸孩子。>>>多交流會使寶寶更聰明   第九個秘訣:充實孩子的生活經驗。   親子對談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孩子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林林總總,都可以為談話的素材,孩子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讓寶寶習慣與陌生人相處怎樣訓練寶寶夜裡不尿床 4歲多的寶寶有時夜裡還會尿床,大約有12%的孩子到6歲時還偶爾尿床,只要不是夜夜如此頻繁,父母不必過慮。據說夜裡尿床有很強的遺傳性,父母雙方小時候都愛尿床的寶寶有77%的可能也愛尿床,父母雙方有一方尿床史的寶寶43%有可能愛尿床,而父母雙方都不尿床的寶寶只有15%會經常尿床。 每當寶寶尿床的時候,千萬不要責罵他,不是他故意這樣做的,這不是他的錯,他心裡已經很愧疚了。更不要對他施加壓力,否則會使寶寶產生自卑感,影響心理健康。 要想避免寶寶夜裡尿床,一是避免睡前讓他渴過多飲料;二是睡覺前一定要提醒他先去廁所小便;三是排除寶寶心理壓力;四是摸清寶寶尿床規律。 有的時候什麼都注意到了,寶寶還是總尿床,怎麼辦呢?這時父母可以用心觀察一段時間,夜裡寶寶何時容易尿床,掌握規律,每天夜裡就在這個時間範圍里叫醒寶寶讓他小便,這對父母來說的確比較辛苦。也有不少父母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不過分在意,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身心的成熟,絕大多數寶寶尿床的毛病自會不治而愈。 與寶寶一起動手做 寶寶到了兩歲之後,自己動手的慾望大大增強,爸爸看報紙,他要幫著翻片兒,結果,把報紙撕了;媽媽剝豆,他覺得有趣,嘩拉一下,剛剝好的豆子撒了滿地……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開始變得調皮了,總是搗亂。其實,這是孩子求知慾和自主性的真實顯現。也有些父母,認為孩子什麼也做不了,這也不讓孩子動,那也不讓孩子碰,結果孩子大了,什麼都不會做,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很差。還有一些父母雖然知道應該讓孩子動手做,但是由於忙,總是三下兩下就把什麼都給做了,孩子沒有機會。   明智的父母會利用孩子開始要自己動手的時機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他們讓孩子自己做並與孩子一起做,在動手中啟發孩子的求知慾,培養孩子的才幹,讓孩子養成愛勞動的好品質,並進而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   有些人會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又只有一個孩子當然捨不得讓孩子干這干那了。但是只要觀察一下就不能發現,一些發達國家,生活水準較高,但那裡的兒童動手能力卻並不差,這是由於,他們的父母推崇「自己動手」,從小就讓孩子干,並同孩子一起干。   再看看我國的情況也是這樣,那些生活條件好而文化水平較高的父母,往往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些孩子比之生活條件一般但被溺愛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能力常常更強,知識面也更廣。所以說,讓不讓孩子動手做,抽不抽出一定時間同小寶寶一起做,是衡量父母育兒觀的一把尺子,我們可不要不及格喲。   除了與孩子一起動手幹些家務勞動外,父母還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有趣的動手練習與孩子一起做。   孩子都願意到大自然中去,特別是2~3歲的小寶寶每次出門都會興緻勃勃,東張張、西望望,小眼睛不夠使,他們還要不停地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當然是給孩子講述各種知識的好時機,如果利用這一機會,並讓孩子再動手做一些有趣的事,孩子會更加興奮,學到的知識將記得更牢固。   在帶孩子出去郊遊時,不妨先同孩子一起制一個紗網,並拿一個本子,在告訴孩子動植物名稱、特徵等時,可以讓孩子收集一些標本。捕到的昆蟲,讓孩子觀察一下它的特點,告訴孩子它有什麼習性,將之帶回家後,讓孩子動手把它製成標本,當然,怎麼做,大人要指導並參與的。也可以讓孩子採集一些植物,夾在本里,回到家中,同孩子一起將之做成書籤。這樣會比單純帶孩子出門收益更大,孩子也會更顯愉快。   與孩子一起作些小手工也是很有趣的事。開始時,告訴孩子今天做什麼,比如「小狗啃骨頭」,然後,握住孩子的小手,教孩子怎麼做,並讓孩子自己用剪子剪直線和非關鍵處,作的步驟。一會兒,一件小玩藝就做成了,孩子會從動手中嘗到成功的快樂。   願意自己動手的孩子在長大後,通常會成為有主見、判斷力強、遇事果斷、工作能力強的人,而凡事讓父母包辦的孩子往往長大後,缺乏個性、沒有主見、辦事能力低,遇到困難就退縮、疑惑乃至悲觀失望。   願意動手的孩子往往較聰明,他們獨立自主能力強,而那些依賴性強的孩子,動手時往往顯得很笨拙,結果越笨,就越不願干,越不幹就越笨。試想,連手絹、內衣也不會洗的孩子,成人後又怎能成就大事?   為了孩子的茁壯成長,讓我們抽出一點時間教孩子動手做、與孩子一起動手做吧 「獎勵」是一種教育方法 我認為"給孩子獎勵好不好"這個問題,容易把讀者引導"好"和"不好"這樣一種過於簡單化的思維方式上去。用"如何給孩子獎勵"、"用什麼方式獎勵孩子合適呢"比較合適。       "獎勵"作為一種教育方法,其價值是用不著討論的,值得討論的是獎勵的內容和方式方法。獎勵的種類很多,如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外在獎勵和內在獎勵,定時獎勵和不定時獎勵,及時獎勵和延緩獎勵……    獎勵要根據年齡、性別、興趣、愛好、動機、地點、家庭條件、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因素來實施,一般說來,對孩子總是要以積極鼓勵為主,懲罰為輔。       獎勵要多樣化,盡量避免把獎勵局限於"物質"領域,少用"討價還價"的形式進行。獎勵要有可見性,孩子只看父母的表面行為,有的父母心裡讚揚孩子,臉上非常嚴肅,這在孩子看來是一種"懲罰",因為他沒有能力讀懂你的心。      獎勵要與孩子的積極特徵"掛鉤",要讓他知道為什麼得到獎勵。 獎勵要及時,但不要許諾太多。孩子容易時過境遷,但又十分注意父母是否遵守"諾言"。不及時獎勵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和自尊心,因為他們會感到自己在父母心中沒有位置。       還要重視孩子的內部獎勵--從活動本身中獲得滿足。人格的成熟是對外在獎勵的依賴向對內在獎勵的依賴發展的過程,有的人雖然長大了,但還非常依賴外在的、他人的"讚揚",只要他人說"不好",心裡就會非常難過,這是人格不成熟的表現。所以,我們在獎勵孩子時,要常常提醒他,我們獎勵的是"他身上的積極特徵",而不是事情本身。如孩子把鞋子放好了,我們可以表揚他"熱愛勞動、能幹"的品質,不一定要強調"把鞋子放好了"這件事情本身。這些只是獎勵的基本原則。       由於每個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每個父母、家庭也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沒有適合於所有孩子、家庭的獎勵方式,怎樣的獎勵對你的孩子最合適要靠你自己創造性地去發現,這便是"教育"的奧妙所在。 如何讓孩子有興趣於學習 孩子今年快滿4歲了,認識全部拼音字母,基本能對照拼音拼出字音,還能分辨和標註不同的聲調。這讓我很是自豪,因為學拼音可以說70%是孩子自學的。2歲時,一次去買兒歌的碟子,結果買錯了,買了盤學拼音的碟子。當時想以後也用的著,先放在家裡也不礙事。買回家,孩子一看買了盤新碟子,吵著要看,拗不過他,只好給他放,開始當然看的沒興趣,但是裡面老師給一群大朋友講課和做遊戲的情景,讓他很新奇。沒什麼可玩的,他就放這碟子看看,不知不覺,有時總在家裡說「啊啊。。。。」。當時也沒在意。又過了幾天,有一次他在看拼音碟子的時候,可以很清楚的跟著念「啊、波」 我那時心裡美呀,一個2歲的孩子居然自己看得懂,並能模仿、理解拼音碟子里的內容。我不得不嘆服孩子的領悟力、模仿力是多麼強呀,既然孩子對拼音感興趣,咱們可要好好引導、大力支持呀。於是從那時起全家就注意從各方面幫助孩子學習拼音。 當然,對一個還未上學的孩子,要有技巧的去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經常通過用拼音字母做遊戲,或是鼓勵他當老師,我們當學生,模仿碟子里的情景。這一招還真奏效。孩子每天都看約一個小時(有時更長)的碟子,也很配合我們的遊戲,為了當好老師,他居然把碟子上老師的說的話都背了下來,還能模仿不同老師的口音,當起老師來像模像樣的。 現在除了拼音,我們逐步引導他學習100以內數字、20以內加減法等,教給他一些基本的數學概念。。。。。。。。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也逐漸感覺到培養孩子興趣是一項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的工程,要全家人的積極配合,我們家了多虧了孩子的姥姥姥爺,幾乎一有時間就配著他用戶各中拼音卡片,數字卡片等玩遊戲,正是在有趣的遊戲間,孩子沒有什麼壓力,快樂的學習。結果是讓人很愉快的但過程很磨人。 我是這麼「虐待」兒子的 趁著他外婆回家過年,我早就想狠狠地磨磨這個有些任性、懶惰的兒子了!尤其今天中午,我簡直被他氣得有些「象胡圖圖的媽」(兒子的評語)了!——--我在廚房辛苦煮飯,他看動畫片!叫他吃飯,哼哼唧唧,還敢耍賴要我喂飯!(四歲半!)結果是我把他的飯倒了!(他還偷著樂!) 晚上近6點半,我還在看報紙,兒子說:「媽媽,我餓了!」我裝著沒聽到,兒子終於耐不住來拿我的報紙了。我說:「行,不過一個人煮飯太辛苦,你得幫忙!」他毫不猶豫答應了。於是,我給自己套上大圍裙,順便也給他套上小圍裙(平常他外婆怕他衣服弄髒,給他吃飯時用的東東) 在廚房,我問他想吃什麼,他開開冰箱、瞧瞧菜籃子,說:「吃稀飯,配青椒炒魷魚,再加上蘑菇炒肉片。」加上中午還有魚,我同意了他的安排。於是,他量米,我洗米。 然後,我告訴他,到冰箱拿魷魚。他用手碰碰,說:「媽媽,太冷了!」我說,「兒子,媽媽天天都是這麼弄的!」他把魷魚扔到水裡,摸摸我拿出來的豬肉,他趕緊自動請纓——要拿蘑菇,並切蘑菇!(夠不到水漕,我洗)。我把砧板放到小凳子上,拿個菜刀給他切,提醒他注意安全,我就洗魷魚、青椒去了! 他用菜刀切了兩個蘑菇,申請換小刀。我看他摸摸大拇指,我知道刀碰到了他,但我不吭聲,只是換給他小刀。我一邊準備,一邊等他。他堅持著切完蘑菇了!————大大小小,厚薄不一!兒子竟然還會自嘲道(也有驕傲的情緒):「媽媽,你看我切的和你平常不一樣,大大小小的,很多形狀喔!」不過,他趕緊補充了一句:「我剛學,還不太熟悉,以後我會切得更好的!」我表揚他了!他得意,腳步剛滑到客廳打開動畫片,我又叫他,我問他要什麼調料。 他說:「要芹菜!」我說,「行,你摘去根和葉子吧!」他把動畫片按暫停,蹲在垃圾桶邊,認真地完成了。這份工做得很好! 炒青椒、魷魚時,我問他:「要加什麼?」他說「要西紅柿。」我說,「行,拿來!」並要求他先摘好兩根蔥給我。他不會去頭,我扔給他一把剪刀,結果他把白的剪了,留下葉子;我告訴他我需要蔥白,他又去弄,這回,只留給我寸許的蔥白。我也滿意,又表揚了他!他又想溜,我再次叫住他,讓他把地板上的菜葉與蔥根撿到垃圾桶。 我還在炒菜,看他又閑著了,於是我又拿給他兩個大碗,告訴他把飯盛好,我看他一碗多,一碗少,於是我又告訴他等會兒輪到我先挑飯!(平常我打飯,他總要挑少一點,或讓我吃掉一大口才情願吃飯!)我很快注意到:他把端到飯桌上的碗又拿回來,重新加滿了。我竊笑不已! 吃飯了,他象平常一樣,又是發出一陣陣的叫喚聲,不過意思不同了,平常是「哎呀!怎麼這麼多啊……不好吃呀……哎呀……」;今天是「恩,好吃!……好吃!……恩……」 令人驚奇的是他少有的和我同時吃完飯!直到吃完飯,他還在讚歎,於是,我對他說道:「兒子,你煮的菜真好吃!以後媽媽煮飯,你都得幫我!」他也一口答應了。 飯後,我問他是洗碗還是擦桌子,他選擇擦桌子,我讓他擦了三遍,他直嘆道:太麻煩!我告訴他:因為他常吃得到處都是,我每次都要擦三遍以上,還要擦地板呢。他眼光趕緊朝地板看去,因為今晚吃飯專註,地板乾淨,他只撿了個飯粒,我就讓他OK了!他終於很舒服地坐在電視前了。 我終於切身地感受到:孩子的確不能嬌生慣養,一定要逼他做事!他小,我給他的服務很周到,生怕他生病、不舒服!我愛人早就嘲笑我:「有多勤勞的媽媽,就會有多懶惰的兒子;有多能幹的媽媽,就會有多挑剔的兒子!」此前,我一直認定是懶惰爸爸的託詞!看來,在教育方面,爸爸有時是比媽媽清醒多了!從此,我會從方方面面來完成一個我的轉變————做一個懶惰的媽媽!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5
給你5個購衣錦囊   「我家孩子每年新學期入園都會感冒。」「暑假在家還好好的,一回幼兒園,過敏性鼻炎又複發了。」近日,記者在醫院門前聽到不少家長抱怨。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對記者說道,按以往的經驗,在剛開學這兩周,不少入托、入園的小朋友會出現咳嗽、發燒,舊病複發的現象。其實,這與孩子們進入團體生活以及情緒緊張有關。家長無需過分擔心,隨著孩子們逐漸適應集體生活,發生疾病的頻率自然會減少。別人病孩子也病   案例牷痘對來在家時身體一直很好,難得生病。可自從上了幼兒園,不知怎麼,隔三岔五地生病。只要班裡哪個小朋友流鼻涕了,歡歡總會跟著出現癥狀。   分析犞魅穩銜,在入園前,孩子處於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環境中,接觸的人少,可一旦進入幼兒園,喧鬧的環境、嘈雜的人群和相對病菌較多的場所等因素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地考驗孩子的免疫系統,當尚未完善的免疫系統「遭遇」到細菌時(其他孩子發病時),便有可能抵禦不住周圍環境的突然變化,流鼻涕、發燒等就接踵而來……   對策牶⒆由雜懈忻啊⒘魈椋家長也不必大驚小怪,應該讓他繼續上幼兒園。如果有點小病就不去了,容易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抵觸情緒。其實孩子在患小病的同時,身體也在接觸病原體的過程中產生抗體。   舊病複發   案例犘√溫柘蚣欽咚檔潰從小班開始,孩子剛入園那兩周,晚上睡覺時便會尿床,這樣的現象會持續一周左右。   分析牶⒆踴氐接錐園裡,活動有老師管著,玩具要分著玩,這些都讓孩子倍感壓力。而且孩子在幼兒園缺少了母親的呵護,自身便沒有安全感。再加上周圍環境變化,更使他們充滿了恐懼和不安。以前的壞習慣可能一時之間暴發了,就如小濤那樣,在家裡尿床了。   對策牨Ρθ朐昂笥幸桓鍪視Φ墓程,父母在寶寶入園前,可以先帶他去幼兒園熟悉一下環境,讓他放鬆心情。在他初入園的一段時間裡,回家後媽媽應多陪陪他,讓他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這樣他才會慢慢適應新生活的安排。 智力低下有先兆   兒童保健專家指出,周歲以內嬰幼兒如有下列一項以上異常表現者,則有智力低下可能:   哭聲異常,即從刺激到引起啼哭的時間長,有時需反覆刺激或持續刺激才能引起啼哭或者哭聲尖銳或哭聲細小無力;   睡眠過多不易喚醒;   滿百天嬰兒豎頭不起或轉頭困難,單眼或雙眼持續向里或向外;   3~4個月才有笑的表情,且表情獃滯,到6個月時沒有自然的笑容;   注視手和玩手的動作在半歲時仍持續存在;   反應遲鈍,6個月時不能注視臉面上方緩慢移動的物體,不能朝聲響的方向轉頭,不能向兩側的任一方向翻轉,無成人幫助不能坐穩;   9個月後仍常流口水,清醒時有磨牙動作;不能主動伸手拿東西,有大人扶時不能用雙腿支持體重;   語言發育落後,到10個月時不能牙牙學語,發音也不清晰;   對周圍人和環境缺乏興趣,不喜歡與人交往,缺乏情感依戀。教小鬼當家   一部接一部的《小鬼當家》讓中國父母在領教了美國小鬼智勇雙全的同時,不禁也發出一聲感嘆:「我們孩子要有這本事,我也就放心了!」   對於現在的家長來說,如果不得不讓孩子獨自在家或外出,最擔心的,當然是安全問題。教會孩子處理緊急情況的方法要比只告訴他們危險的嚴重性重要多了。   一些幼兒園和小學的教師建議家長們別把這種教育看得有多麼複雜,也千萬別人為製造緊張氣氛。他們總結了下面幾個問題,只需在茶餘飯後同孩子聊天、遊戲的時候,考考孩子,如果他答不出來,再耐心仔細地教給他處理的方法。   ◆你在需要幫助時怎麼找到爸爸媽媽?   讓孩子記住在任何情況下馬上就能和你聯繫上的號碼;教會他使用各種通訊工具;養成他定時與父母聯繫的習慣。   ◆你一個人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怎麼辦?   不給陌生人開門,不管他說得多麼動聽,多麼像回事。假如他說是父母讓他來的,乾脆告訴他,父母就在家裡。   ◆你一個人在家時,身上受傷,流血不止怎麼辦?   用一條幹凈毛巾用力包住傷口,然後叫鄰居或打電話給父母。如果附近就有醫院,可以直接找醫生幫助,再通知父母。出門時別忘了鎖好門。   ◆一個人在家,出門前應做哪些準備?   先和父母聯繫,讓他們知道你去了哪裡,然後檢查家裡的電器、水龍頭、煤氣等是否關好,帶齊物品。最好平時給孩子準備一個寫著他姓名、家庭住址、電話及父母姓名、單位、電話的卡片隨身帶著。   ◆你一個人在路上走,有人老跟著你怎麼辦?   往人多的地方跑,找警察幫忙,或者直接往熟人家、父母單位去,如果家裡沒人,千萬別進自己家。   ◆迷路了怎麼辦?   告訴警察、商場里的店員或其他負責任的人,不要隨便向你不熟悉的路人說你迷路了。   ◆一個人回來發現家門被破壞了怎麼辦?   不要進門,馬上去找認識的大人。讓孩子知道報警電話。   ◆著火了怎麼辦?   首先要知道火警電話。自己家的小火要迅速撲滅,並打開房門大聲呼救,請鄰居幫忙。注意油類著火不能用水來澆滅,要用沙子、土或淋濕的被褥等壓滅;電器起火要設法切斷電源開關。樓房著火時,一定要大聲呼救,讓別人知道你在家裡,逃離時應將全身淋濕,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彎腰低頭,順樓道火勢小的一面迅速往下跑。   ◆地震了怎麼辦?   地震光是大地震的預警信號,許多地聲出現在大震前的十分鐘內,若見到不尋常的光,或聽到不尋常的地聲,要迅速逃離建築物。若地震已到,應迅速躲到桌子、柜子底下或管道縱橫的衛生間、廚房裡,千萬別往離窗近的地方跑。若地震後被壓在重物下,發現無力自救時,應盡量不動,以保存體力,等待救援。 幾歲可看電視   我家琦琦5個半月大了,家裡電視若開著,琦琦的頭就會使勁轉過去看,弄得現在她不睡覺我們都不敢開電視。但又聽人家說,這麼大的小孩可以每天讓她看一會電視了。不知是不是這樣?若可以看,那需要注意什麼呢﹖   ———琦琦媽媽   接近半歲的嬰兒看電視,追尋聲音、畫面、色彩和光亮度是正常舉動。但這個年齡段嬰兒的視力尚未發育完全,只是看到朦朧的光亮和色彩,並不能看到清晰的畫面。通過看電視,以光線和色彩訓練其智力發育的意義不大,所以我們不主張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看電視。   1歲以後的幼兒可以短時間看看電視,但一般每次1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2~3歲的幼兒每次看電視也不要超過半小時。 鍛煉頭頸部力量   嬰兒自出生後幾天就可以俯卧,但1個月內的嬰兒俯卧時,還不能自己主動抬起頭,只能本能地掙扎,使面部轉向一側,到2個月時能稍稍抬起頭和前胸部,3個月時頭能抬得很穩。   俯卧抬頭練習不僅鍛煉嬰兒頸部、背部的肌肉力量,增加肺活量,而且可使嬰兒較早正面面對世界,接受較多的外部刺激。   訓練要在嬰兒清醒、空腹即餵奶前1小時進行,床面平坦、舒適。將嬰兒兩臂曲於胸前方,俯卧在床上,家長將嬰兒的頭轉至正中,手拿色彩鮮艷有響聲的玩具在前面逗引說:「寶寶,漂亮的玩具在這裡」,並使其努力抬頭,抬頭的動作從與床面成45度開始,並逐步穩定,3個月時能穩定地抬起90度。同時家長可將玩具從寶寶的眼前慢慢移動到頭部的左邊,再慢慢地移到寶寶頭部的右邊,讓孩子的頭隨著玩具的方向轉頭,每次訓練自30秒鐘開始逐漸延長,每天練習3~4次,每次俯卧時間不宜超過2分鐘。   除了訓練小兒俯卧抬頭外,平時每次喂完奶後,媽媽應扶著嬰兒頭部靠在自己肩上,輕拍背部幾下,然後用手輕扶其頭部,讓其自然豎直片刻,以鍛煉頭頸部力量。 月亮幫刷牙   有一天晚上,我和兒子躺在床上,突然,兒子驚喜地叫道:「媽媽,我看到小月亮了,彎彎的,真好看!你給我講小月亮的故事吧。」我一看鬧鐘都11點了,就說:「寶貝,都11點了,要睡覺了,小月亮也要睡覺了!」「沒有,它沒有睡覺,你看他的眼睛還是打開的,它還要和我玩呢,你講吧,好不好?」我想著兒子最近一段時間老是不好好睡覺,又不好好刷牙,何不用小月亮來激勵他呢,於是我就自編著說:「我是小月亮,每到晚上我就出來了,我有的時候是圓圓的,有的時候卻是彎彎的,像一把小鐮刀。如果有的小朋友不好好睡覺,不每天刷牙的話,我可就要來割他的小耳朵啦。我喜歡和好好吃飯,天天刷牙的小朋友做好朋友。小吳棟,你有沒有做到這些呀?」沒想到我兒子馬上大聲說:「小月亮,我好好吃飯了,也天天刷牙啦,你看我的牙齒都白白的。那你願不願意和我做朋友啊?」我看他那麼積極,就說:「我願意,那我們就是好朋友啦,你快睡覺吧,晚安,明天見!」他也說:「小月亮,拜拜!」就這樣,他一會兒就睡著了,嘴邊還帶著微笑。在夢裡,他肯定和小月亮在玩遊戲呢。   第二天早上,他一起床就說:「媽媽,我要刷牙。」這在平時可是沒有過的事情,我一下子想起來是不是小月亮的「話」起的作用,趕快給他準備洗漱的用具,完了以後他又跑到陽台上對著天空說:「小月亮,我刷牙了,你看,牙齒白白的。」到了上學的時候,他又說:「小月亮,我要上學了,再見。」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6
i不同年齡段的智力開始方法一些父母自己非常聰明、能幹,然而他們的孩子卻在同齡人中顯得默默無聞,有時在學習一些新知識、新技能的時候,非但沒能體現出過目不忘和快人一步的能力,有時學習速度甚至比其他孩子還要慢。於是,這些父母們會非常失望,感覺孩子沒遺傳到自己的優良因子。   其實,先天遺傳因素固然重要,但它卻不是培養聰明寶寶的關鍵。專家認為,孩子的智商不但受到遺傳基因的影響,周圍環境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關愛加教育才是使寶寶得到高智商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為你提供了一些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愛心秘訣」,現在就行動起來,用你們的愛,把寶寶變得更聰明。   秘訣一、交談   專家認為:一個人在語言上的智商與他在嬰兒時期聽到的辭彙量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繫。父母和寶寶說的話越多,他的辭彙量就越豐富。由於嬰兒的思想還局限在具體的事物上,所以話語要盡量簡短,多說些和寶寶有關的話題,比如他的嬰兒車或他的玩具等。在寶寶試著和你交流時,你也可以用話語描述出他的意圖。   秘訣二、閱讀   父母可以邊讀邊指著書上的字,讓寶寶意識到你讀的東西從哪來,以及你閱讀的順序是按照從左到右、從前往後的。一本書讀完一遍後,你可以再給他讀第二遍、第三遍,每讀一次,孩子的印象就加深一些,不用擔心他會聽得厭煩,能夠「預知」下面的故事會讓寶寶感到興趣盎然。這樣一起閱讀有助於在你和寶寶之間建立起一種精神上的紐帶,而且對寶寶學習新事物很有幫助。   專家認為:和寶寶一起閱讀,能使他順利地掌握有關讀寫的一些基本信息。另外,如果你平時注意多給他看些老虎、輪船、飛機等平時不常見的東西的圖片,也可以讓寶寶學到很多新東西。   秘訣三、在交談的時候運用手語   在小寶寶不會說話前,可以使用手語和他進行交流。比如,「書」可以用手掌一開一合來代替,如同翻開或合上書本;「鳥」可以用食指和大拇指放在嘴邊一張一合來表示,就好像鳥嘴的形狀。   根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學會手語的孩子不但比那些沒有學手語的孩子說話早,而且智商也高。也就是說手語對嬰兒智商和語言能力的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影響。   秘訣四、母乳餵養   通過對吃母乳和吃配方奶粉的寶寶進行的腦力測驗得出結論:吃過母乳的孩子的表現一般都比那些吃配方奶長大的孩子要好。而且在一歲以內的寶寶吃母乳的時間越長,智商就越高。當然,採用人工餵養的爸爸媽媽也不必過於煩惱,研究顯示:平均起來,餵養方式的不同只會導致寶寶最後的IQ值相差幾個百分點而已。但是專家提醒人工餵養的寶寶一定要在1歲以內注意補鐵,因為美國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幼兒期缺鐵的孩子,等長到10幾歲的時候,他的運動神經和認知的能力會比同齡的孩子差一些。   秘訣五、給孩子獨處的時間   不要無時無刻地拿個玩具在孩子眼前晃來晃去,這樣做不但不能激發他學習的興趣,反而會令孩子疲憊不堪,甚至會讓孩子的觀察範圍縮小,只注意自己眼前的玩具,而減少對其他信息的攝取。有一種觀點認為,小寶寶需要爸爸媽媽夜以繼日地關懷和照顧,但也不時需要地一些自我空間,一個人玩玩具,或者到處爬一爬。   秘訣六、支持   一旦寶寶確認你是值得信賴的,並且可以隨時隨地從你那裡得到愛和幫助,他就開始了自己的探索旅程。也許你會發現,寶寶經常會拉著你,把一朵花指給你看,或者是拚命地讓外婆去看他發現的一顆星星,其實這些行為都反映了他想建立一種紐帶,親人與他之間的,一種支持他走向外面世界的紐帶。這個階段,爸爸媽媽應該經常抱抱或摟一摟小寶寶,多和他有一些目光上的交流,這樣可以激發寶寶想要與人交談,進而進行交流的慾望。只有更多地探索和與外界交流才能更好地刺激寶寶的大腦發育,讓他們越來越聰明。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6
抱寶寶有講究   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擁抱能促進人體的免疫系統,降低血壓、心率,緩解人的緊張情緒,無論是對媽媽還是寶寶,擁抱的積極作用都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怎樣擁抱才科學合理呢?   第一時間擁抱寶寶:寶寶誕生2小時之內,媽媽把寶寶抱在懷裡,讓他能聽到媽媽心臟的跳動,聞到***體味,並伴以媽媽對寶寶親切的呼喚,足以讓寶寶感到安全和放鬆。   親密支撐寶寶的頭:新生兒的小脖子並不是生下來就能豎起來的。媽媽要輕輕地把寶寶的小腦袋放入肘窩裡,小臂及手托住孩子的背和腰,用另一隻手掌托起小屁股,呈橫抱或斜抱的姿勢,使他的腰部和頸部在一個平面上。   豎抱只能短時所為:寶寶越小,豎著抱的時間越要短。方法是一隻手托住他的臀部和腰背,另一隻手托住嬰兒的頭頸部或讓他依俯在***肩膀上,最初控制在兩三分鐘,否則寶寶會不堪重負的。 父親與母親的角色分擔 父親與母親代表兩種不同愛的形式。也就是說,母親的親情是絕對的,只要自己的子女存在一天,就毫無保留地付出親情。即使自己的子女根本比不上別人,對他們的愛也絲毫不減。相對地,父親的愛是有要求的,必須由子女的行為來決定。也就是以子女的行為作為愛的條件,愛是有代價的。 父親將社會帶進家庭,也將家人帶入社會,使子女在成長時能適應社會,並管理及訓練子女,使他們脫離對母親的依賴。相反地,母親穩定家人間的人際關係,解除家庭成員間的緊張,有時還要緩衝父子之間及兄弟之間的衝突,安定子女的情緒。 根據專家的研究,在訪問6歲到10歲的男孩與女孩有關自己父母的問題時,得到以下結論。 使用啟發子女的「工具式教育」的父親較多,親吻子女的「親情式教育」的母親較多。使用叱責子女的懲罰方法,通常是父親多過母親。 研究顯示,因為父親只提供外來的資料,所以與母親在「適當地回答子女的問題」、「什麼都知道」、「教導子女解決的方法」、「有社會及理科的知識」等方面有差別。 下面,我們再根據父親的角色來探討父親應有的態度。 1、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傲。 父親對子女的價值觀及人生觀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對自己的工作及生活方式感到自傲是必須的,應該盡量不要在子女面前對自己的工作發牢騷。 2、作社會與家庭的聯繫,讓子女認識社會。 與外界接觸多,知識經驗豐富的父親,必須負起讓子女面對社會上的偶發事件和開闊子女視野的任務。 3、父親是家庭決議的中樞。 子女在父親負責家中經濟、決定家庭事物時,學習將來面對事情應具備的決斷能力和思考能力。 4、成為子女談話的對象。 子女常因父親的存在而感到局促不安,認為父親是較有權威的人,所以,另一方面也會由於自己是父親的談話對象而覺得倍受重視,特別是男孩子,希望透過運動與興趣等話題,成為父親的朋友,並從父親的行動中學習其男子氣概。 5、不要在子女面前講母親的壞話。 雙親間的爭吵會對子女產生不良的影響。尤其是講母親的壞話時,會使子女覺得就像別人說他的壞話一樣。父親對母親體貼將提高父親的權威。 6、父親會給子女帶來自卑感嗎? 子女把父母視為模仿的對象,以模仿父母的行動而發展。特別是男孩子更以父親的行動為模範,將父親的行為納入自己的行為模式中。 所以父親應具備男性的威嚴。但是,如果父親太嚴厲,或是父親社會、文化的地位過高時,子女反而不希望成為父親的樣子,而且努力地使自己不要變成父親的樣子。再加上母親不管子女做什麼事,都要拿來跟父親比較,這便使子女內心負上極重的擔子,有時還會帶來自卑感。 父親對子女提出過高的要求,即使子女再努力也無法接近,反而會使子女產生挫敗感。不把標準定得太高,讓子女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完成,等子女對自己充滿信心時,再逐步地將要求標準提高,這樣的做法比較適宜。同樣地,父親不能太溺愛子女或太嚴厲地對待子女。 准爸爸如何參與胎教 在妻子懷孕時,丈夫應與妻子一道對小寶寶進行胎教。最簡單的方法是堅持每天對子宮內的胎兒講話。聲學研究表明,胎兒在子宮內最適宜聽中、低頻調的聲音。而男性的說話聲音正是以中、低頻調為主。因此,父親堅持每天對子宮內的胎兒講話,讓胎兒熟悉父親的聲音,這種方法能夠喚起胎兒最積極的反應,有益於胎兒出生後的智力及情緒穩定。盡情地說吧!因為人的大腦一生(包括胎兒時期),可以儲存1000萬億個信息單位。 研究發現,沒有經過胎教的新生兒,對不熟悉的女性逗樂也會表現出微笑,而父親逗樂則反而會哭。這正是孩子從胎兒期到出生後的一段時間裡,對男性的聲音不熟悉所造成的。為了消除孩子對男性包括對父親的不信任感,妊娠5個月後父親應對胎兒講話。應用平靜的語調開始,隨著對話內容的展開再逐漸提高聲音,不能一下子發出高音而驚嚇胎兒。 父親在開始和結束對胎兒講話的時候,都應該常規地用撫慰及能夠促使胎兒形成自我意識的語言對胎兒講話。 開場白可以是這樣:「寶貝(或者叫乳名),我是你的爸爸,我叫xxx,我會天天和你講話,我會告訴你外界一切美好的事情。」父親應將每天講授的話題構思好,最好在當天的「胎教日記」中擬定一篇小小的講話稿,稿子的內容可以是一首純真的兒歌、一首內容淺顯的古詩、一段優美動人的小故事,也可以談自己的工作及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以刻畫人間的真、善、美。用詩一般的語言,童話一般的意境。還可以是生活中的理想等等。如此集思廣益、博採眾長的教學內容,定能智慧兩代人。對話結束時,要對胎兒給予鼓勵:「寶貝學習很認真,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但願我對你講授的一切都能對你將來的人生有用。好吧,今天就學習到這兒,再見!」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愛溫夫婦進行胎教的實驗證明:只要父親一開口講話,胎兒就以動一下表示反應。十分有趣。孩子口吃怎麼辦 孩子有了口吃怎麼辦呢?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以平常心對待,如果你緊張了,說話的語氣、語調會流露出來,孩子受到暗示,也會緊張,說話就更不流利了。   2、絕對不要取笑、表示厭惡、恐嚇、甚至打罵。   3、有他在場時不要和別人議論他的口吃,不要模仿他的口吃,否則會更壞。   4、對他講話要放慢,每個字說清楚,同時也要求他講得慢,不要著急,但是當他講話有些拖長音或者重複,你就聽著,不要重複學他,等他講完,過一會兒讓他再說一遍,有了第一次的經驗,第二次再講同一句話,就會好得多。   5、讓孩子在說話之前先唱歌,這是日本育兒之神內藤壽七郎博士提倡的矯治口吃的方法。孩子在結結巴巴的開始說話後,對他說:「來呀,讓我們唱那首歌!」並開始和孩子一起唱(母親和孩子一起唱也可以),隨便唱什麼,只要是他熟悉的,都可以,唱完以後,再溫和地問他:「你剛才想要說什麼?」這時候,多數情況下,孩子都不會發生口吃,會流利地說出話來。內藤博士還說,這種方法曾對許多孩子作過嘗試,效果很好,孩子說話有了不口吃的體會,就會對說話產生自信,經過多次練習,就能治癒。   6、當孩子有一點改進時,就大大表揚,這可增加他說正常話的信心。 教孩子識字,要掌握方法 識字是為了閱讀,對孩子儘早地積累知識會有幫助。但如果用一種比較機械的、孩子不感興趣的方法教他識字,儘管他也能花費較多精力去記住,但勢必會影響到他其他各方面的技能培養,比如想像、充滿好奇的各種探索等。一般認為,除非孩子學得有興趣,否則的話沒必要給孩子進行提前的識字教育。   在教孩子識字時還應注意:   1)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識字興趣,避免填鴨式教育。   2)循序漸進,由簡單到複雜。   3)運用看、聽、讀、動手寫等多種途徑教孩子識字。   4)及時複習學過的字。   5)在教的過程中要盡量用普通話,切忌用方言。 教寶寶學會自我介紹 3歲的寶寶,已經能說會道了。教寶寶學會自我介紹,學會描述關於自己的一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在外面意外走散時,寶寶可以通過它來向周圍的人求助,讓大人知道他想要何去何從。   首先,你要設計一些問題,用問答的方式,讓孩子記住它們。比如:   叫什麼名字?——我叫王海波   今年幾歲啦?——3歲   爸爸叫什麼名字?——王濤   你家住在哪裡?——新荷小區19幢3單元506   家裡的電話號碼是多少?——7081600   ……   一開始訓練的時候,以父母說為主。替孩子作回答的時候,語速放慢一點,吐字盡量清晰,這有助於讓孩子記住它們。慢慢地等他熟悉這樣內容以後,就要可以在提問後停頓數秒,誘發他自己來回答。   像住址這類比較複雜的問題對孩子來說是很難一下子記住的,所以需要重複多次。不妨在茶餘飯後,想起來就考考他,如果他答不上來,可以分段提醒:   咱們家住在哪裡?是什麼小區呀?——新荷小區   幾幢?——19幢   ……   最後,要學會把這些問題的答案串聯起來,組成完整的一段話,使孩子不需要你的提示就可以直接陳述出來。   學會了自我介紹,那麼在就要踏進幼兒園之前,不妨也來排練一下給小朋友們作自我介紹場景吧!這時的自我介紹可以加進一些主觀性較強的問題,比如:   我最喜歡的人是爸爸媽媽;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是《天線寶寶》;我最喜歡的故事是《三隻小豬》;我會自己吃飯,會給自己穿鞋子……   自我介紹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這些對大人來說看似平淡無奇的話題增強了孩子的語言能力。   此外,對自己的了解也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也鼓舞了他去學習更多的東西。當他們面對陌生的人和環境的時候,可以更加從容不迫。萬一在戶外與大人走失,也可以儘快向身邊的大人求助。 1-2歲幼兒家長如何運用語言 父母必須牢記,1-2歲的幼兒的辭彙非常有限,他們需要的是簡短、直接的語言指導。以下是原則: 1、 為了使指導有效,應引起孩子的注意,確信他看著你、在聽你說。說話時,彎下腰,靠近孩子,與他保持一定的目光接觸。 2、 用肯定句告訴孩子成人希望他做什麼。避免用否定句說出成人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孩子能牢記「不」這一指令,但是理解不了「可以做什麼」。例如,說:「把雜誌遞給我」比「不許玩雜誌」容易理解;說「把香蕉放倒嘴裡」比「不要讓香蕉掉在地上」好;說:「把牛奶喝了」比「不要吹牛奶里的泡泡」好理解。克服說「不許「的習慣,能使父母、保姆的指導更有效。 3、 說話時,把動詞放在句首。 4、只有需要孩子做選擇時,才給他選擇機會。比如,你是吃土豆還是吃蘿蔔,而不是你想要吃土豆嗎? 5、 一次只給出一個指導。 6、 在孩子做某事的具體時間地點進行指導。 7、 清楚說出你訂立的規矩, 「鸚鵡學舌」不利於孩子學說話 研究發現,經常教孩子模仿說話與辭彙量的發展呈負相關。相關研究表明, 11—13個月的小兒所獲得的詞語與成人教授所用的詞語相符率高達80%,而到了14個月時,上述符合率下降到38.5%。換言之,13個月前,模仿是該年齡段孩子學語言的主要方法之一,而隨著小兒語言能力的提高,兒童開始從交際等其它途徑獲得詞語。    根據Vygotksy的理論,語言刺激應該是最接近兒童的語言發育水平。教小兒學話要以他們能理解為基礎,對不理解的語句的模仿,至少在當時來說,只是鸚鵡學舌,不能說是真正的語言。因此,2歲以上的兒童不宜採用單純模仿的形式進行語言教學。這說明小兒掌握語言從具體到抽象這個發展過程。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6
寶寶不願呆在家裡   寶寶不願呆在家裡,老鬧著要出去,大致有以下原因:   父母不帶寶寶出去,寶寶在家裡呆的時間長了,就會鬧著出去。   父母帶著寶寶總在外面玩,寶寶的心像玩「野」了,回到家裡就像小鳥被關進了籠子里,渾身不自在,總想出去。   家裡生活單調、枯燥,寶寶在家感到無聊、寂寞,就會鬧著要出去。   ●好動、好奇是寶寶的特點,愛玩是寶寶的天性。把寶寶帶出去,讓他在廣闊的天地盡情地玩耍,能增強寶寶的體質。父母平時可以帶寶寶到公園玩,讓他與別的孩子一起遊戲,增進寶寶之間的交往。還可帶寶寶到街上散步,觀察認識城市建築物、路上行人和交通工具等,也可以利用休息日或節假日到郊外觀賞大自然,使寶寶接受外界刺激。這樣能擴大寶寶的眼界,豐富寶寶的認知。   ●要合理地安排寶寶的一日生活,注意動靜交替,室內外相結合。寶寶一旦生活有規律,心情愉快,就不會老鬧著出去。   ●給寶寶創造一個豐富的活動天地,充實寶寶的生活。父母可以為寶寶買一些他喜愛的玩具、色彩鮮艷的圖書以及歌曲CD等,也可以親自為寶寶製作玩具。   另外,還可以請鄰居的孩子到家裡和寶寶一起玩。這樣,寶寶就不會感到無聊寂寞,而願意呆在家裡了。 細說寶寶的9大敏感期 敏感期是孩子天賦的學習催化劑。如何掌握孩子的敏感期,運用這股動力,幫助孩子完美成長,是父母的功課。   語言敏感期(0-6歲)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並牙牙學語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程,但幼兒能容易地學會母語,正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   秩序敏感期(2-4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無所適從。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生活習慣的要求上,當孩子從環境中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逐步建構。   感官敏感期(0-6歲)   嬰兒從出生起,就會憑藉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3歲前,孩子只是吸收周圍事物;3-6歲就能分析、判斷環境。父母可以在家中準備各種刺激感覺器官的玩具。在生活中父母要隨時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圍的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欲時,在安全的前提下,應儘可能滿足他的需求。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   敏感期(1.5-4歲)   大人常會忽略周遭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因此,若孩子對泥土裡的小昆蟲或你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你培養他細緻認真的好時機。   動作敏感期(2-6歲)   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活潑好動,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還要強調小肌肉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這不僅能養成孩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促進智力的發展。   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   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   書寫敏感期(3.5-4.5歲)   閱讀敏感期(4.5-5.5歲)   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發展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的敏感期內得到了充足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給孩子多選擇讀物,布置一個利於閱讀的居家環境,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這將受益終生。   文化敏感期(6-9歲)   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3歲,到了6-9歲變得強烈,父母在此時要提供豐富的文化信息,不要荒廢了孩子思想的沃土。   敏感期的教養4重點   1、觀察敏感期的出現   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時間並不相同,因此父母必須客觀細心地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性特質。   2、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   當觀察到孩子某項敏感期出現時,儘可能為孩子提供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   3、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嘗試   當孩子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後,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嘗試。   4、適時協助而不干預   當孩子熱衷於有興趣的事物時,父母應放手讓孩子自已做,不要太多干預,並適時予以協助、指導。止哭13招 寶寶哭鬧的聲音,如同用指甲摳黑板時所發出的聲音一樣尖銳而刺耳。請讀下面的文字來了解那些幼稚園小朋友的父母們是如何消除這樣的哭鬧聲的。至少,這些辦法在某些時候還是很有效的。   一.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我兒子天天是一個很會哭鬧的孩子。我就通過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帶動他一起唱兒歌什麼的,來幫助他改變哭鬧的狀況。——天天媽   二.忽視他的哭鬧   我發現,對於寶寶哭鬧最好的回應就是:忽視,忽視,再忽視!當我一歲大的女兒哭鬧的時候,我就轉過身當作沒聽見。她馬上就領會了:當她哭鬧之後是得不到任何的回應的。   三.不應允寶寶在哭鬧中提出的要求   這是丈夫和我的共同感受,我們一致認同這個觀點,並且認為這的確是很好的方法。我們3歲的女兒姍姍就知道,如果她為了得到什麼東西而希望通過哭鬧的辦法來達到目的,這個途徑是行不通的。如果她想用哭鬧的辦法來得到她想要的零食或者玩具,那麼她是達不到她想要的目的的,即使是在我心情很好的時候或者心情很差的時候。其實我們對她是很公平的,如果我們拒絕了她的某個要求,那麼我們將在拒絕的同時答應她的另外一個要求。因為你不能老是拒絕,當然你也不能老是縱容她的所有要求。在你決定拒絕或者認同某一件事情以後,你就要堅持這樣的決定。   四.採取成年人的方針   我的女兒已經15個月了,很喜歡你跟她進行交流,同時她也是一個喜歡哭鬧的孩子。但是當她開始哭鬧的時候,我就試著去跟她交談,就像跟大孩子那樣。她對於我的回應是很積極的,她甚至試圖來跟我進行溝通和交流,雖然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她究竟在說什麼。但她的這種試圖言語的現象終究取代了哭鬧,而這樣所發出的聲音比起她的哭鬧的聲音要好得多。   五.對他說點什麼   我兒子康康23個月了。當他開始哭鬧的時候,如果我告訴他我不能理解為什麼他要哭鬧,那麼他就會自己停止哭泣,或者是到別的地方去。當他停止哭鬧並說出他的要求時,我會給他很多的讚許。這樣,他就能夠意識到:他不哭鬧的時候,反而可以比哭鬧的時候得到更多他想要的。   六.長遠利益   幾乎每天早上我們叫小易起床的時候,都要經歷一段忙亂和哭鬧的過程。我的訣竅就是在前一天的晚上告訴他,如果他第二天早上乖乖地起床,那麼到了晚上我會給他多講一個故事,這個方法的確效果很好。他每天都有意識地記住我的話,起床的時候不再像以往一樣哭鬧了,並且會選好那天晚上他想聽的故事書。   七.食品、雜貨店策略   我用很簡單的方法來阻止我的孩子在商店裡因為要得到某樣東西而開始哭鬧。我讓孩子挑選一樣他最想得到的東西,比如小餅乾、糖果、蜜餞或者是圖畫書。我會給他一個可以花費的額度,如果他想買一些比這個額度貴很多的東西,那麼不足部分的錢就必需要從下一次的消費里扣。這在我們之間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而我也不再會因為這事聽到孩子的哭鬧了。   八.哭鬧「專座」   我們有一把專門為我們兩歲半的女兒哭鬧的時候準備的椅子。當她開始哭鬧的時候,我們就請她先坐到那把椅子裡面去,然後再繼續哭。當她在這個身體移動的過程中,同時她的注意力也就被轉移了,通常來說她就會停止哭鬧。   九.定時器的訣竅   如果諾兒開始哭鬧,那麼我就把定時器設置為三分鐘,並且告訴她等到這個定時器里的時間走完時再來向我要求她想得到的東西。這個辦法通常都會很有用。   十.把他哭鬧的過程錄製下來給他的後代看   我的兒子,現在三歲半,他總是喜歡哭鬧,雖然在最近的幾個月里已經改進了不少。我開始把攝像機取出來,然後在每次他開始哭鬧的時候,我就把他哭鬧的過程給錄製下來。這個辦法看來的確對他的刺激很大,他當然不喜歡在他哭鬧以後再通過錄像重新看一遍他剛剛哭鬧的過程。我看這種用錄像的辦法來威脅他停止哭泣的辦法是非常有用的。謝天謝地!   十一.「美妙的」聲音在哪裡呢?   當四歲的小雨開始哭鬧的時候,我就說:「哦,你的美妙的小嗓音不見了!我得找找它到哪裡去了呢?」然後我就開始環顧四周,並假裝到壁櫥里或者沙發後面開始尋找,並把這個找到的聲音放到自己的嘴巴裡面,然後模仿外婆或者卡通人物,或者公雞和其他任何我能想到的聲音。通常在這個時候她就會忘記了哭鬧而開始笑。   十二.一笑置之   當我的兒子或者是侄子開始哭鬧的時候,我就模仿他們哭鬧的聲音。然後我就對著他們做鬼臉,最後他們終於停止了哭泣,並且忘記了為什麼而哭鬧,並開始反過來取笑我。到目前為止,這個辦法一直還很有用,即使是在公開的場合。   十三.口袋的訣竅   當我兒子開始哭鬧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到我的口袋裡來哭鬧吧,這樣我就能夠把他的哭鬧聲音保存下來,然後過一會我再去聽。這句話經常會讓他開始發笑。特別是當我假裝去打開我的口袋,然後把他哭鬧的聲音放出來,同時故意塞住耳朵以避免聽到他的哭鬧聲的時候,他的情緒已經完全好轉了。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7
誰說我「無理取鬧」? 當寶寶大哭大鬧、怎麼哄也哄不好時,作父母的是又沮喪又憤怒,倍感無奈。 寶寶哭鬧僅僅是因為他不會用語言來表達憤怒嗎? 其實,往往不單是語言能力的問題。由於語言水平低,孩子用語言表達情緒是會比較吃力,再加上有些家長錯誤的處理方式,比如不耐煩的指責呵斥抑制了孩子的說話慾望;或者由於孩子平時就缺少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導致他不擅用言語發泄憤怒的情感等等。但是如果孩子一不稱心就大哭大鬧、糾纏不休,我們要面對的就不光是語言問題了。 那麼,為什麼有些寶寶愛哭愛鬧呢? A 鉗制父母的「殺手鐧」 別看寶寶年齡小,他的眼力很「老辣」——對養育者態度的觀察要比大人們想像得更為敏感。是家長的溺愛、遷就使孩子把哭鬧當作滿足願望的武器。當他發現哭鬧幾回就能滿足自己的願望時,他會本能地反覆使用。如果成人不分是非對錯地一味滿足,孩子將得到一種長期的暗示,即這些要求都是合理可行的。當成人無法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就會無理取鬧、任性糾纏。而且,「狡猾」的小傢伙也很清楚這個「殺手鐧」對誰有效對誰無效,所以他會「看人下菜碟」。 【對策】:學會理智地對待孩子的需求,培養他良好的行為習慣。 B 不理解所以不開心 由於心理發展水平尚不成熟,寶寶對某些事情因為無法理解而哭鬧不止。比如在同伴交往中,由於小孩子不知道別人的想法是和自己不同的,再加上沒有形成合作與分享的概念,所以很容易和同齡夥伴發生衝突。這時我們時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大哭大鬧、傷心不已,但這卻是他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對策】:多鼓勵孩子的社會交往活動,並耐心地加以引導,這種現象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退。 C 沒有安全感 由於長期缺乏心理安全感,一些孩子用叫喊和哭鬧發泄緊張焦慮的情緒。 有的孩子特別容易哭泣或發怒,常常沒有什麼具體的原因,一些在旁人看來無關緊要的話就會觸動他們嚎啕大哭、情緒十分激烈。從表面看來這的確讓人匪夷所思,但是孩子的任何反常行為都是有原因的。例如有些家長本身是喜怒無常的,心情好的時候和孩子玩玩,心情不好時就一頓打罵。這往往使得弱小的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是對的,什麼時候又是錯的。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膽小、自卑,往往採用極端的方式來吸引成人的關注。 【對策】:做溫和、耐心、可信賴的父母,與寶寶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D 對大人的「模仿秀」 當我們對孩子亂喊亂叫的行為尷尬苦惱之時,有沒有想過自己平時也曾對孩子或家人大發脾氣呢?作為父母,我們可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日常行為。孩子的表現有時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我們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所以言傳身教一直是一種經典的教育方法。 【對策】提高自己的情商,冷靜、理智地處理各種事情。 由此看來,小孩子的哭哭鬧鬧都是有原因的。家長只要細心觀察,就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辦法。 安撫寶寶哭鬧的方法 若想減少寶寶感官刺激超載的情況,或在寶寶變得歇斯底里時提供慰藉,不妨試試下列技巧:      1.幫助寶寶體驗安靜的感覺    縮短寶寶遊戲的時間,讓他休息一陣。拉拉扯扯天為寶寶提供光線柔和的環境,晚上盡量讓他睡在黑暗寧靜的地方。      2.注意寶寶的肢體語言    寶寶搓揉眼睛,扭轉頭部,突然睡著,可能都在暗示他需要安靜一段時間。      3.重視寶寶的睡眠    讓寶寶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你會發現小傢伙在得到充分休息以後,適應環境的能力將隨之提高。      4.帶寶寶出去散步    帶寶寶出門散步,只要一直走下去,寶寶情緒就能得到紓解。      5.固定把寶寶的小床或搖籃當作他休息的地方    不要把寶寶睡覺的地方變成遊戲場所,也不要在裡頭放置一堆填充動物。旋轉音樂玩具,以及其他會分散視線的東西。      6.幫助寶寶學習自我放鬆    給寶寶一個奶嘴或允許寶寶吸手指,等他情緒穩定,喝足奶水,將睡未睡之際,再把他放下來小憩。      7.用「單調的聲音」安撫疲勞過度的寶寶    電風扇、乾衣機、吸塵器的嗡嗡聲,都能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讓他不被談話或家裡其他聲音所吸引。    8.提供某樣具有鎮靜效果的物品給寶寶看    考慮在光張陰暗的房間擺個有照明燈的水族箱或紅色的檯燈,以安撫受了過多刺激的寶寶。      9.讓寶寶身體有安全感    試著把煩躁不安的寶寶緊緊裹在嬰兒被裡,不讓他四肢亂動,這樣可以減少觸覺刺激,有助於寶寶放鬆情緒。      10.搖晃哭鬧中的寶寶    在明暗寧靜的房間里做單調的搖擺動作,能幫助疲憊的寶寶避開擾亂情緒的影像和聲音。      11.為寶寶遮蔽多餘的視覺刺激    開車出門時,考慮在嬰兒安全椅旁的東窗上遮條毛巾,或在散步時蓋條毯子在娃娃推車上。      12.將寶寶全身抱緊    在黑暗寂靜的房間里躺下,將情緒失控的寶寶緊摟在胸前,能幫助寶寶擺脫外界刺激。 不要強行制止孩子啼哭 每當孩子受了委屈或遭到打罵時,總少不了要大聲啼哭,有些家長不加勸解與分析,蠻橫地強行制止。殊不知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極為有害的。如果硬是不讓孩子哭出來,會把本來自己感覺不高興的氣怒憋在心裡,有可能造成氣滯或鬱悶,從而對消化功能帶來影響,甚至導致孩子食欲不振、厭食。久而久之,由於幼小的心靈受到壓抑,孩子往往會變得孤僻、寡言、刁蠻。因此,奉勸家長,對孩子的啼哭千萬不要強行制止,應通過善意的勸解和開導的方法來幫助孩子,讓他自己從內心感到溫暖和慰藉 從嬰兒啼哭判斷語言天賦 德國科學家發現,每個嬰兒哭喊時聲調的變化不一樣,嬰兒啼哭的聲調變化越豐富,以後的語言能力就越強。反之,單一的啼哭聲則預示著這名嬰兒以後學說話會困難大一些。研究證實,新生兒在剛出生一周內啼哭的聲調越豐富,他在一歲半時就越能本能地學會說更多的話。   德國科學家研究目的在於開發出早期治療的概念。如,對於那些哭喊聲調變化單一的幼兒,可以提早嘗試進行音樂方面的訓練,以幫助其提高語言能力。 護理專家教你聆聽嬰兒的「哭聲」 在學會說話之前,哭聲是嬰兒唯一的「語言」。但許多年輕的父母對嬰兒的哭鬧卻不知所措。醫院護理專家表示,不同的哭聲代表嬰兒不同的心聲,年輕的父母要學會聆聽。   專家認為,嬰兒的哭聲代表著多層面的信息,可以表達嬰兒的生理需求、心理反應和病理狀況等。據此,嬰兒的哭可分為生理需求的哭、心理需求的哭和病理狀況的哭3種類型。   生理需求的哭往往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尿布髒了或濕了、喝奶時間到了、渴了、太熱了或太冷了、太吵了、光線太亮了或太暗了等。對於嬰兒這些生理需求的哭泣,只要滿足嬰兒的要求即可解決。   那些所謂「磨娘精」、難帶的嬰兒的哭,往往是心理需求的哭,這些嬰兒由於性格比較敏感或堅持度高、適應性差而容易受驚嚇、黏人。心理需求的哭聲比較小,有時還會盯著大人或伸出雙手,就表示他只想要抱抱,想要有人陪他玩,這時只要逗著他玩就可以了。   如果嬰兒哭聲比平常尖銳而且凄厲,或者哭泣伴有蹬腿動作,顯得煩躁不安,這時就應該警覺是病理狀況引起的哭泣。腸胃道系統、呼吸道、皮膚方面、腦部問題、泌尿生殖系統、重金屬和藥物中毒、大人吸煙或吸毒等都會引起嬰兒的異常哭泣。   專家提醒,和嬰兒打交道最多的是父母,因此父母應學會聆聽嬰兒的哭聲。當嬰兒哭泣時一定要弄清嬰兒的哭屬於何種原因,如果屬於生理或心理需求的哭泣,則應用關愛的態度去安撫和滿足他們,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哭泣,則必須立即請醫生診治。 寶寶的哭聲你可懂 新生兒哭吵分為病理性和非病理性兩種。非病理性哭吵可包括「冷、熱、餓、尿、便、困、怕」等。病理性哭吵指異常的啼哭,如感染,疼痛等。   對寒冷的反應:哭聲低、乏力,皮膚出現或紫紺,嚴重時蒼白乾燥,全身蜷曲,動作減少。此時,媽媽可將寶寶抱在自己懷中或加蓋小被子。   對熱的反應:哭聲響亮、有力,皮膚潮紅,額面部可以看到輕度出汗,四肢活動,嚴重者可出現輕度發熱。此時,媽媽需要將小被子松解或移開,出汗多者需擦汗換衣。   對飢餓或口渴的反應:這時哭聲洪亮、音調高,而且有規律,同時頭部左右轉動。此時,媽媽可試探性地碰觸寶寶的嘴唇,如果寶寶立刻含住奶頭吸吮起來,則給予餵奶,孩子吃飽後就不會再哭了。   對尿濕或解便後的反應:哭聲常突然出現,有時很急,下肢的活動比上肢的活動要多。解便前有時有面色漲紅用力狀。此時,可更換尿布,並注意小屁股的清潔與潤膚,以防止尿布皮炎的發生。   對睏乏的反應:如果寶寶累了,卻又不容易入睡,會出現哭吵,哭聲響亮,雙手揉搓面部,尤其是鼻子和眼睛,此時,媽媽輕拍寶寶,注意拍打的節律,並隨著寶寶哭聲的時有時無,越來越輕,拍打的節律也越來越慢,直至寶寶睡著。   對懼怕的反應:對突然出現的聲音或體位變化或其他外界刺激的反應,先出現受驚嚇的表現,如雙臂舉起,擁抱狀或哆嗦一下等,哭聲隨後立即出現,哭聲急,面部漲紅,此時媽媽如給予輕聲安慰拍哄,哭吵可較快消失。   寶寶吃奶時邊吃邊哭,除了感冒時鼻塞外,尚需注意是否有母乳過少或奶嘴開口過小,此時,可見寶寶吸吮幾口才吞咽,數分鐘後即出現哭吵,哭幾聲後再吃,反反覆復。出現這種情況時,爸爸媽媽可在喂母乳後加喂配方奶,或適當將奶嘴開口開大,以擠壓後奶汁流出順暢為合適;母乳過多或奶嘴開口過大時,寶寶也會哭吵,此時,寶寶每次吸吮後馬上吞咽,偶有嗆咳,這時,媽媽可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乳房,使乳汁流得慢些或換奶嘴。   其他非病理性哭吵也可見於解便前,肚子脹氣,衣服過緊,蚊蟲叮咬,異物夾入衣物(如細線,小刺,針等),體位不適等,媽媽可仔細觀察,及時調整。   病理性哭吵多為持續性,劇烈。任何感染都會引起新生兒不舒服,從而引起哭吵,如口腔炎、中耳炎、肺炎、敗血症、腹膜炎、腹痛、腸炎以及尿路感染等時都會出現哭吵。 一個安撫新生兒哭鬧的良方 初當母親,看到嬰兒哭叫不停,往往不知所措。在此,有一個好方法:把正在啼哭的嬰兒抱起來,讓他的頭部貼著母親的左胸。這是為了讓嬰兒聽到母親的心跳聲。據說出生後約一個月左右的嬰兒聽到這種聲音後,馬上就不哭了。   嬰兒在母胎內已聽到過這種聲音。他的聽覺機能在胎兒期的後期已開始發育。嬰兒在子宮裡能聽到母體內有各種聲音,如心臟跳動的聲音、血液流動的聲音、胃消化食物的聲音。嬰兒聽慣了這些聲音,對此十分熟悉。嬰兒出生之後,對這些聲音仍記憶憂新。所以,當他哭叫不停時,抱他起來緊貼母親的左胸、讓他聽到母親的心跳聲,回憶起自己在胎內時的安詳狀態。於是,嬰兒像著了魔似地馬上安靜下來,一會兒就入睡了。當然,這個時候,向嬰兒的背部輕拍幾下就更好。因為大動脈通過子宮附近時,嬰兒經常感覺到那拍動的聲音。另外,抱起來之後,搖動幾下也很好。根據對母親搖動頻率測示的結果,一分鐘搖動七十次,對嬰兒是最舒服的。遺憾的是,以上所說的方法只適用於一個月左右的嬰兒。因為一個月之後,從外界接受到的刺激會不斷增加,例如親膚、說話等現實的刺激逐漸進入大腦,而胎兒時期留下的記憶就逐漸地消失了。 寶寶為什麼哭? 面對寶寶哭個不停,爸媽常沒了耐性,甚至拿出『數到三,就給我停止』的法寶。到底寶寶為什麼哭?可不可以溫柔以對?且看: 1.因身體不舒服而哭 新生兒的哭,是他在「說話」,表明「我需要被照顧」。不過,當他用哭來招引爸媽對他的照顧後,只要讓他的不舒服感消失,比如餵飽他、幫他脫去一件衣服等,他就乖乖不再哭了。 有時候,小baby身體上的不舒服,任憑他「說」個不聽,爸爸媽媽左檢查右檢查,就是不能明了,在這種情況下,實在不能怪他上個「磨娘的孩子」。 2.因心理的需要而哭 寶寶慢慢長大後,除了身體的發展外,心理也快速成長,哭的原因會越來越複雜。 他會因為想要爸爸媽媽跟他玩、想要抱、突然看到奇怪又有聲音等原因而哭,也回因為爸爸***離開而哭。 更大以後,他會因為想拿的東西拿不到,玩具不見了,或壞了、想自己拿湯匙、吃東西爸爸媽媽不給,或忽然看到一個陌生人而哭。 當然,他很小的時候,就會因為爸爸媽媽罵他處罰他而哭。 3. 請容許孩子哭 哭,是孩子最現學會的一種溝通方式,藉此來表達他的需求。當然,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爸爸媽媽可以教導他,通過語言或其他方式表明需求。但是,孩子跟大人一樣,有挫折、傷心、妒忌等負面的情緒,會有哭一下的需要;而孩子也跟大人一樣,需要的是好的抒解或調試的方式,而不是旁人的喝止:「不許哭!」所以,陪伴孩子成長的大人,當孩子哭的時候,請給予溫暖的接納與關懷,幫助他找出原由,再跟他一起找出解決的方法,從小給孩子良好的情緒教育寶寶走路太晚了嗎   看見隔壁家同年齡孩子已經開始走路了,而自己家這個,卻怎樣也邁不開一步,真是急死人了。作者以多年門診經驗,提供父母孩子為何晚走路的原因,解決了這些因素,也許孩子馬上就可以穩健的踏出第一步呢!   寶寶放開手自己走的第一步,無疑的是最重要的發展里程碑之一,也是大部分的父母們最興奮期待而永難忘記的場景。但是,在等待這一刻來臨前,期待中滿懷焦慮之情,亦是頗為煎熬的,尤其當周遭朋友們的孩子在較早年齡時便會走路時,更令有些父母不易釋懷。以下我們提出幾個重要原則與觀念,也教導父母如何協助寶寶走路。   寶寶有自己的時間表   每一位孩子的發展表現都不相同,每一位都有各自的獨特表現,獨自走路當然也不例外。當這一天到來時,與寶寶的智能、體位大小以及父母的親職能力都沒有關係。孩子們不會「故意」晚學會走路,而父母親也不能改變成加速寶寶學走路的速度。因此,我們首先提醒的是,不必過於心急,但是要保持密切注意,看寶寶是否有合宜的獨自行走反應表現。   大部分寶寶在12~14月大時學會走路   根據過去的嬰兒發展研究文獻,以及粗動作發展專書"Motor Assessment of the Developing infant",絕大多數學者專家都同意,約50%寶寶在11.5個月可以放手走,而90%可以在14個月大獨自行走,而100%都可以在18個月大自行走路。   當然在這長達半年之久的期間當中,孩子們的表現差異甚大,有的在前一天還是「爬蟲類」,隔一天就變成「北京猿人」;有的則雖然早就想放手一搏,但常走一下就跌倒;有的便十分享受已會走的自由與樂趣,老是要大人帶他出去走動。   父母們要牢牢記得,這一範圍並非金科玉律,因為每一位寶寶仍有其獨特發展時程表,只是仍然有一個被普遍認可的範圍罷了!只要沒有不當的外因阻礙寶寶獨自行走,便不必過份擔心;但若已過18個月大,而無法獨自走路,也應儘速和專家醫師們諮商,確認有無疾病存在,或者有阻礙因素需予以調整。   冬天寶寶較晚才學會走路?   臨床上,我們的確看到以上現象,遠在1975年時,美國兒科醫學會雜誌中,就有文章指出這一觀察,顯見東西方的家庭都可能面臨同一問題。至於原因何在?經分析檢討,吾人知道走路是一種粗動作發展的表現,與神經系統成熟度及雙腳與脊椎的協調功能息息相關,因此冬天成長的寶寶,會表現得較晚行走,並非他們神經系統有問題或發育過慢,而是外界因素,尤其是"天寒地凍"下的衣物束縛所造成。   在高緯度國家,尤其暖氣設備不佳的地區,的確父母們不得不然,以免孩子們遭受風寒之苦;但是,在台灣若四季如春的情況下,仍硬是放不下心中塊壘,以大人對寒冷的感受,限制孩子的發展,便是得不償失了。   學步車會使寶寶走路及發展變慢?   此一答案接近正面肯定,大部分的有關研究,傾向訴求學步車會剝奪會走路前幼兒的各項學習發展,此一限制並不只在粗動作發展而已。一項來自兒童發展與行為雜誌的文獻指出,針對109位嬰兒,區分為有使用學步車及不用等兩組,以比較其動作及心智發展情形(在6~15個月之間)。結果發現,使用學步車組的嬰兒,有較慢的坐、爬及走路表現,並且在貝氏量表的動作發展(PDI)及心智發展(MDI)兩項指針中,都得分低於未使用學步車組嬰兒。並且這些延遲的效應,與學步車種類、使用時間與頻率,都有關連性存在。   我們也要藉此鄭重呼籲父母們,應給予發展中幼兒足夠的空間,以充份表現他們對環境探索的興趣,使其粗動作、細動作及手眼協調有更好的練習機會,而不該為一己大人的方便,而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就學步車的安全性而言,在全世界各國,都有傷害及死亡案例的報告,因此此一安全性考量,更不可輕忽,仍應使嬰兒在帶養者目視之下,在一個足夠寬廣空間中自由爬行、扶著走,再進一步等待獨立行走的到來。   影響寶寶正常獨自行走的不利因素   個人在門診中的多年經驗,可以將此一問題條列於下,供父母們參酌。如果能夠小心謹慎地注意,勿使努力學習中的寶寶到壓抑甚至剝奪,則孩子們的成長自然順利可期。   A.寶寶的衣物穿得過多或過厚,以致影響活動性。   B.寶寶很少有機會在地上活動,因為太常被抱撫。   C.寶寶體重過重,超過同齡嬰兒,以致缺乏「動機」。   D.寶寶生長不良,慢於同齡嬰兒,以致肌肉骨骼不足。   E.寶寶對攀扶曾有不好的經驗,以致畏懼不肯學。   F.寶寶十分著迷各種手部動作,以致減少走的機會。   G.環境中無法讓寶寶扶著走,以致缺乏興趣。   H.寶寶常被放置在學步車之內,以致沒有走的機會。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8
多爬有益於嬰幼兒的健康   "爬",看來是一種很簡單的活動,但對嬰兒來說並不簡單,要盡一翻努力才能完成。"爬",對孩子身體的生長發育,心理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些家長擔心會出危險,當孩子爬的時候,即加以阻止,這是不對的。開始嬰兒只會仰卧,最多也只能坐,所接觸的範圍極小,不利於幼兒認識事物的更多屬性。   嬰兒會爬後,所接觸的範圍擴大了,由所躺的地方擴大到整個床,以至整個房間,使嬰兒的空間位置發生了變化,增加了接觸的聲音刺激和事物刺激,有利於發展幼兒聽覺、視覺、平衡器官,以及神經系統的發育。同時,大大地擴大嬰兒的認識範圍,為嬰兒建立、擴大和深化對外部世界的初步認識創造了條件。   可以給嬰幼兒練爬的方法有:   "定向爬"。即嬰兒趴著,把球具放在嬰兒面前適當的地方,速引他爬過去取。待嬰兒快拿到時,再放遠點。如果嬰兒開始不會前進,成人可以用手掌抵住他的腳掌,幫助他前進。   "自由爬"。即整理一塊寬敞乾淨的場地(水泥地應鋪上棉毯或席),拿開一切危險物和臟物,四處放一些玩具,任嬰兒在地上抓玩。但必須在成人的視線內活動,以免意外。   "轉向爬"。即先將有趣的玩具給他玩一會兒,然後將玩具當著他的面藏在嬰兒的身後,引誘他轉向爬。 貝貝自己走 1歲左右的貝貝開始學習走路了,他可以沿著沙發、摸著牆壁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可是這樣走了幾個月都還是不能邁出真正的第一步,也就是說,只要不藉助東西,貝貝就不敢走路。這怎麼辦?爸爸媽媽想了好多辦法,都解決不了問題。有一天,一位鄰居拿了一個球放在貝貝前面滾,貝貝急於想拿到那個球,一鬆手就蹬蹬地跑過去,從此,貝貝不再要摸著東西走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每當貝貝在走路時,爸爸媽媽都會說:「當心,扶好,別摔了。」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你總是這樣說,貝貝的潛意識裡就產生了一種怕摔的心理,這種消極的心理暗示無形中也就阻礙了貝貝的行為。    想想看,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做過這樣的消極心理暗示? 貝貝爬樓梯,不用緊張 你家剛會走的貝貝,遇到台階或樓梯時是怎麼上去的呢?一定是爬上去的。l歲的貝貝剛學會了走路,但他沒有能力扶著欄杆走上樓梯,因而遇到樓梯就立刻俯身開始爬。    可是,媽媽見到貝貝爬樓梯就大驚小怪:「貝貝,太危險了,樓梯怎麼能爬著上?快下來!」殊不知這個年齡的貝貝在爬樓梯方面有著特殊的「天賦」,他不僅能手腳並用爬上樓梯,而且還會爬下樓梯。貝貝自己爬著上下樓梯,進一步鍛煉了他全身運動的協調性,同時也鍛煉了他的獨立性和自信心。如果一味地限制貝貝去做他能夠做的事,只會使貝貝對自己的環境產生不必要的恐懼,無形中妨礙他獨立性和自信心的發展。    所以,我勸你,千萬不要限制貝貝爬樓梯。如果你不放心,可在旁邊鼓勵並悄悄地保護。當他有扶欄杆上樓梯的能力時,爬樓梯的行為自然就會消失了。 蹣跚學步的孩子常惹麻煩怎麼辦? 蹣跚學步的孩子是最令人喜歡的,然而確實也會給大人帶來種種麻煩,比如總愛摸來摸去,凡是手夠得著的東西就想拿過來放在嘴裡咬一咬,或把東西拿來扔一扔,等等。其實這不是他們故意搞破壞,而是受好奇心的驅使,是他們增長知識的有效途徑。父母不能用粗暴的態度去壓制這種好奇心。      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除需小心呵護外,也是需要教育的,但應儘可能避免打罵。在他們不聽話,例如故意把正在喝的牛奶杯摔在地上、用手捏蛋糕、在該睡覺時大聲喊叫時,應當耐心地教導他們要聽大人的話,有時也可以稍加懲罰,例如,用手輕輕拍拍他的手,這樣也可使他有所領悟。有時他執意要拿取一些貴重的物品,家長不必大聲吆喝,較為明智的方法是,用別的東西來分散他的注意力。嬰兒學走七大要點 寶寶到10個月左右的時候,經過扶欄的站立已能扶著床欄橫步走了,這就是寶寶學走的開始,但從扶走到獨自走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無疑要起到輔助作用,同時,父母還要學習一些寶寶動作發展方面的知識,以做到科學合理的輔助孩子學走路。   一、發展狀況   寶寶走的動作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 10-11月: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當寶寶扶站已經很穩了,甚至還能單獨站一會兒了,這時就可以開始練習走路了。   第二階段 12個月: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並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 12個月以上: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的訓練。   第四階段 13個月左右: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也要著重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第五階段 13-15個月: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廳心,使其朝正向發展。   二、意義   當寶寶開始走路時,就說明他已經具備以下三項能力:   1、能自主性的握拳,並隨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腳趾;   2、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經足以支撐本身的重量;   3、已經能靈活地轉移身體各部位的重心,並懂得運用四肢,上下肢各動作的發展也已經能協調得好。   三、骨骼的問題   一些寶寶在學步時會出現踮腳尖走路的行為。專家表示,父母可觀察寶寶踮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常現象,如果寶寶有用踮腳尖的方式走路,有時恢復正常狀態,則不必過於擔憂。。   許多剛學會走路的寶寶最容易發生意外就是扭傷,再加上這時候的寶寶通常不能表達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細緻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來得知。專家表示,父母應仔細觀察寶寶走路是否出現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壓一壓寶寶腿部各部位,看看寶寶是否會感到疼痛。   四、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第一階段:父母可利用學步用的推車或是學步車,協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覺學習行走。   第二階段:訓練寶寶學習蹲——站的方式為父母將玩具丟在地上,讓寶寶自己撿起來。   第三階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頭,讓寶寶慢慢從爸爸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   第四階段:讓寶寶練習爬樓梯,如家中沒有樓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讓寶寶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練習。   第五階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但傾斜度不要太大,讓寶寶從高處走向低處,或由低處走向高處,此時父母須在一旁牽扶,以防止寶寶跌下來。   依以上五個階段走路動作發展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輔助方式。   五、學步輔助工具   學步車是最常用的學步輔助工具,但使用學步車時應注意幾個問題:   1、最好等寶寶七個月大以後,能夠支撐頸部並平穩坐立時再使用。   2、學步車的高度須適合寶寶的身高,不宜過高或過低。   3、每次使用的時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   4、使用學步車應在大人們的視線範圍內。   另外,樓梯、小板凳等,也可以當作寶寶的學步輔助工具。   六、學步安全措施   正處於學步寶寶所碰到的危險比前面幾項動作接觸的危險來得更多了,在環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費更多的心思。   陽台:寶寶一旦學會行走,「到處亂走」是必然的情形,引時父母就特別留意寶寶走到陽台上。沒有圍欄或欄杆高在85厘米以下,欄杆間隔過大 超過10厘米以上,或者陽台上擺小凳子……容易使寶寶誤爬上,而導致危險。   傢具:傢具的擺設應盡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父母宜將所有具危險性的物品放置高處或移走,並且須留意所有傢具中具有尖銳的角,以防寶寶去碰撞。   門窗: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至於窗戶方面,最怕寶寶走到窗邊玩窗帘繩,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   七、把握輔助時機   整個嬰兒期寶寶的動作發展是否正常,關係著生理健康及日後的認知發展,如果寶寶動作發展受阻,不但會影響日後的學習,也會形成心理的障礙,所以父母該時時注意寶寶每個階段的動作發展情形。   另外,寶寶每個動作的發展都代表著一層意義,如果能在最佳時機給予適當輔助,這將對寶寶的動作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寶寶學步時的安全措施   現在有許多年輕媽媽因為不知道如何正確教寶寶走路而萬分苦惱。寶寶的每一步、每個走路姿勢,以及該如何在他走的過程中做好保護,媽媽都要特別關注,而不當的學步過程會使寶寶骨骼、脊椎變形。   一、不學爬就學走兩大影響   「寶寶真聰明,沒學爬就開始學走了。」很多媽媽都把寶寶過早學走路看成是聰明健康的表現,不等經歷爬的過程就直接教他走路了。   寶寶的腦神經及骨骼、肌肉發育都需要一個過程,由坐到爬、再到走是這一過程的相應表現。之所以先讓寶寶學爬是因為這時候他的骨頭特別柔軟,很難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爬可以讓脊椎、骨骼和韌帶逐減受力,慢慢增強各部分的力量。如果太早就讓他站起來走,身子站不直,老想彎腰,腿的負重又太大,脊椎、骨骼就跟著彎曲,脆弱的小腿骨還會變形,長大了就會變成X形或O形腿。   除了骨骼、脊椎變形,不學爬就學走還影響寶寶視力呢。幾個月大的寶寶視力發育還不健全,只能看清近處的東西,都是小「近視眼」,而爬可以讓他看清有限範圍內的東西,慢慢調整,讓視力正常發育。但走路的時候就需要看較遠的地方,寶寶看不清,只能眯著眼睛努力調整屈光度和焦距,無疑會損傷眼睛和視力,嚴重的還會患上先天性白內障、視神經萎縮、上眼瞼下垂和近視,對眼睛造成一生的傷害。同時,寶寶都是在室內爬,可以避免強光對眼睛的刺激,而學走大都在戶外,尤其是陽光強烈的夏天,紫外線和紅外線會傷害視網膜,讓眼睛出現刺痛、流淚等病症。   此外,寶寶爬的時候仰著頭,前庭會受到刺激來增強平衡性,要是跳過這個環節去學走,長大後不但平衡差,而且連脾氣都會變得暴躁,沒有耐性。   二、寶寶學步需經過三個階段,媽媽如何做好保護   寶寶長到10-11個月大,就開始躍躍欲試地站起來,搖搖晃晃自發地要走路了,興奮的媽媽往往迫不及待地就拉著他的手想讓他快快走,而這樣做對寶寶學步不僅沒有好處,更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專家表示:寶寶學步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不同階段媽媽應學會不同的保護措施。   1、搖晃期   有時候媽媽拉著寶寶學走路,寶寶卻突然大哭起來,手臂也不能動了。這種現象在寶寶剛開始搖擺著走的時候很普遍,是因為牽拉的時候,手臂關節脫臼了。   專家提醒:寶寶手臂要是脫臼了千萬別轉,也別揉,找專科醫生將關節複位,很快就好。但是,如果一直採取這種牽拉的保護方法,造成手臂習慣性脫臼,就會嚴重影響寶寶肘關節的發育。   正確保護:媽媽對寶寶學走時的保護和鼓勵是最關鍵的,其實最好的保護是站在寶寶身後,扶住他的掖下隨著他走,但這樣半蹲著你會很辛苦,所以不妨用一塊布圍住寶寶的前胸,你從後面提著布來幫他找平衡,這樣就省力多了。或者,在寶寶初學步的時候,讓他在學步車裡練習,車的四面都有保護,他想走想坐都可以,大人不但可以把自己解脫出來專心守著他,而且還不用擔心他會摔倒。   2、扶物行走期   寶寶慢慢找到了走的「感覺」,兩條小腿兒開始用力抬高,向前邁步而不是蹭步。   專家提醒:寶寶能這樣走的時候,你可以把學步車撤掉,讓寶寶練著扶著床沿或扒著小車走,大人在邊上看著別讓他摔了就成。   正確保護:如果你不放心讓他扶著東西走,還可以把雙手放在他掖下,但要讓他獨立走,手勁兒慢慢變虛,直到慢慢鬆手。   3、獨立行走期   寶寶開始下意識地掙脫媽媽保護的手臂,自己獨自搖晃著走了。雖然走起來有點深一腳、淺一腳,但你完全不必擔心。   專家提醒:寶寶自己走需要一個心理過程,一開始有玩具逗他,他會很感興趣,但最怕的就是摔倒。倘若只是沒站穩坐在地上,那媽媽一定要鼓勵他自己爬起來,這樣他就會很勇敢地接著走,而且會很愛走;倘若摔得很嚴重,甚至受傷,他就會害怕,很長時間不敢走,這是很正常的防禦反應,最好是慢慢鼓勵他,緩一段時間再走。   正確保護:寶寶自己走也需要父母的保護,比如父母面對面蹲下,讓寶寶在中間來回走,距離要從近到遠一點點調整。或者,給他定個距離,像是從床走到沙發,父母最好跟著。一般,寶寶到2歲左右就都會獨立行走了,所以媽媽們不要著急,彆強迫他走,但如果2歲還走不穩或不會走,就要帶他去醫院檢查了。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9
訓練孩子走路的自然和協調 2歲孩子走路時,應該上體正直,上下肢協調。但有的孩子走時不自然、不協調,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兩種: 1、平時養成不良習慣。從幼兒剛學會走路時,成人未注意到孩子走路時不正確的姿勢,沒能及時地糾正。 2、心理過分緊張。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在正常情況下,通常是不會出現走時不協調的。只有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才會出現。如在周圍氣氛很嚴肅及聽口令「齊步走」時,孩子就會由於心理過分緊張,而出現不自然、不協調的走路姿態。 以上情況可採取以下的方法進行指導糾正。 1、指導幼兒觀察成人的走路姿勢,讓幼兒知道正確的走路姿勢看上去很美觀,使孩子產生學習、效仿的心理需求。 2、讓大一點的幼兒做示範動作,並說明要領:「上體正直,上下肢自然協調地走。」 3、成人可帶領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一起念兒歌做遊戲進行練習。「來來來,大家來排隊,快快快,跟著朋友走。」每次遊戲的時間不能太長,以防幼兒乏味和過分疲勞。成人要及時對幼兒進行鼓勵,讓幼兒用愉快的心情參加練習。 成人在帶領幼兒練習時,要用正面、積極的方法進行誘導,切忌採用單調、重複、強硬的手段。 對學步車說「NO」 媽媽寶寶都愛學步車   一般的嬰兒學步車是由底輪、車身架、座椅等組成,是寶寶會走路之前的代步工具。   自由自在的運動是每一個小嬰兒的夢想,嬰兒車幫他們圓了這個夢。那些才能坐穩的寶寶,一坐上學步車,立刻在家裡飛馳了起來,藉助於學步車,他們無處不到。一坐上學步車,孩子就著了迷,自如的移動讓孩子陶醉,速度使孩子激動。   媽媽們真心感謝學步車這個好幫手。坐上學步車,原本哭鬧煩躁,時時需要陪伴的寶貝自己開心地玩上了,媽媽可以輕鬆一下,或安心地料理家事。   有的報把不到半歲就坐上了學步車,據估計美國5-15個月齡的嬰兒中至少有一半使用學步車,每年學步車的銷售量高達三百萬。   理想和現實很遙遠   理想:學步車可以幫助孩子練習走路,促進孩子發育。   現實:長期適用學步車的孩子運動發育不如未用過學步車的孩子。   很多媽媽都以為學步車可以幫助寶寶進行被動鍛煉,練習走路,而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卻與之相去甚遠:學步車不利於幼兒身心的發展。   跟蹤調查顯示:常用學步車的嬰兒會坐,會爬和會走的平均時間分別是6.73個月、6.68個月和11.66個月,明顯晚於不坐學步車的嬰兒會坐,會爬和會走的平均時間5.39個月、5.84個月和10.82個月。   7、8個月是嬰兒練習滾、爬的最佳時機,坐上學步車,行動自由被大大地限制了,練習的機會減少了;由於憑藉學步車,孩子在家裡可以移動自如,滾、爬對寶寶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由於缺乏興趣和練習,孩子運動的發育受到一定的影響。   學習行走是需要眼、手、足協調,學步車前面的安全大托盤,擋住了孩子的視線,寶寶看不到自己走動的腳,不了解自己何以走動。學步是需要花「力氣」的,但由於有車輪的滑動作用,孩子的用力就可隨車滑動而「行走」,依靠學步車寶貝很容易從坐椅上站起來,缺乏真正的鍛煉,自然不利於孩子學站練走。   理想:學步車是寶寶安全的保姆。   現實:每年有很多寶寶因使用學步車而受傷。   有很多爸爸媽媽使用學步車是因為他們覺得學步車可以保證嬰兒的安全,而統計結果卻動搖了人們對學步車的信心,根據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統計:每年約有8800名15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由於使用學步車而受傷。   學步車賦予原本不擅移動、不知危險的嬰兒以快速運動的能力。坐在學步車中寶貝每秒的移動距離可達1米,孩子的頭部所佔比重大、較重,又暴露在車身架的外面,缺乏安全保護,一旦從樓梯上翻下或因地面不平而翻倒,寶貝的頭部很容易受傷。此外,由於孩子能夠快速進入危險地帶(包括利器、火爐、熱水、有毒物品存放處等),令媽媽猝不及防,因此受傷事件時有發生,包括手指夾傷、擦傷、劃傷、燙傷和意外中毒。   理想以外的現實   學步車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誰也不會想到學步車會影響孩子的智力,但研究顯示:使用學步車的孩子智力發育測驗方面的分數低於沒有使用過學步車的孩子。   孩子是通過接觸、抓握、敲敲打打、扔等學習認識物體,自由的探索有助於孩子智能的發展,學步車限制了孩子自由的活動,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影響了孩子智力的發育。   過早助走的害處:欠腳走路   寶寶發育有自身的規律,與神經、肌肉發育的成熟程度及視力發育密切相關。俗話說:「7滾8爬周會走」,而很多媽媽早早地給小寶寶準備了學步車,寶寶才能坐穩就坐上學步車,媽媽認為這樣自己既可以做家務,又可以讓嬰兒學習走路。過早或過多或使用學步車不當,違背嬰兒生長規律人為「助走」,會對嬰兒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如才滿7個月的小寶寶就坐學步車,因個子小,坐墊過高,腳不能完全著地,只能用腳尖觸地滑行。久而久之,寶寶就形成前腳掌觸地的欠腳走路姿勢。經過一段時間,欠腳走路的姿勢多可以糾正。   學步車的安全策略   學步車對於成長中的寶寶,無疑是弊大於利,媽媽爸爸在給寶寶添置玩具時,還是將學步車放一放吧。如果一定要嘗試一把,保證孩子的安全是首要的。   ·媽媽爸爸嚴密監護   嬰兒學步車不是安全的保姆,寶寶坐在車上時,媽媽要時刻留意孩子,因為任何障礙、坎坷都可能使學步車傾倒、翻個。   ·將通往樓梯口的門關好   一遇樓梯,學步車常會翻下,因此媽媽一定要將通往樓梯的門關好,以免發生意外。   ·讓學步車在平坦的地面上運動   不要讓學步車中的嬰兒在不平的地面上活動以免翻倒,在使用學步車以前,拿開地上的所有小東西。   ·避開危險物品   火爐、熱水、電源等都可能對嬰兒造成上海,孩子活動的場所,應遠離危險品。遠離廁所及其它水源。學步的寶寶,安全第一 學走路時,寶寶更成熟了,醒著的時候越來越多,活動力更強,會坐、會站、會扶著物體移動身子、能獨立搖擺著行走,肌肉的控制越來越自如,這時家已經不能滿足他的好奇心,他特別喜歡外出。因此,照顧寶寶的範圍已經縱家庭延伸到戶外了。 1、隨著乳牙的增多,寶寶的啃咬能力也得到加,給寶寶的雜物、玩具更要留意。 2、寶寶剛學步,重心不平穩,大人應盡量清除孩子活動範圍內的物品,如玩具、家中雜物、繩索、地毯等,以防受傷。 3、移走有尖銳邊、角的桌椅、櫥櫃及易碎物品。 4、準備適當的鞋子,如無帶鞋、塑料粘膠鞋、膠底鞋,防止孩子跌倒、滑倒。 5、熱菜、熱湯絕對禁止放在桌邊或孩子碰得到的地方,避免孩子因好奇釀成傷害。 6、孩子因為好奇,有可能把手裡的小東西塞進鼻孔、耳朵內,應時時注意。 7、為孩子洗澡時,要先放冷水,再放熱水。更要防止孩子單獨在浴缸、澡盆中玩得忘形而摔倒。 8、濕漉漉的地板,容易使人打滑、跌倒。地板乾燥前,注意不要讓孩子亂跑。 9、孩子常喜歡爬上爬下或鑽到桌椅下、柜子後,因此,這些地方也應注意,勿留有危險物品。 怎樣教小兒學走路? 小兒如同小小探險家一樣,什麼都敢拿,什麼都敢扔,什麼都往嘴裡放。因此在他會走路之前,就應對所能涉足的房間重新安排室的擺設,凡是孩子拿得到的,大部分應是允許玩的東西,不能玩的應該放到他夠不著的地方。具體來說,應該把易碎器具,如煙灰缸、花瓶、各種飾物等,從低處移到高處;書籍應放到書架的上層,不重要的雜誌或小兒書放到下層;藥品一定要放到高處或放進帶鎖的抽屜里,寫字檯的下層抽屜里可放一些舊衣服、小玩具或其他好玩的東西,讓孩子盡情地翻弄。另外,熱水瓶一定要放到孩子夠不著的桌上,桌子上不要鋪桌布,以免小兒拉動桌布弄倒熱水瓶,造成燙傷。廚房裡碗架的下層放些鍋壺等物,瓷器和食物要放在上層。 對於那些不能移動的東西,如桌上的檯燈、爐子、煤氣,要教育他這些東西不能動,最安全的力法就是看得緊一點。 如何在夏天給寶寶巧用紙尿褲呢? 夏天又到了,你還在給寶寶用尿褲嗎?你是不是明知道給寶寶穿紙尿褲等於穿條棉褲一樣卻無可奈何?如果你的寶寶已經會爬了,你是不是覺得用尿墊也不方便?你是不是覺得用隔尿短褲換起來太麻煩而且也不經濟?   我把我的小點子告訴你,試試看!   第一步:選一個用過的大號紙尿褲灌滿水(當然你也可以選新的)。   第二步:用剪刀在尿褲貼屁屁那面剪開一個6到7公分的口子,把尿褲整個翻過來用水沖洗掉裡面的棉胎似的瓤,晾乾。   第三步:把涼乾的尿褲翻過來,扯平防水外層,讓貼屁屁面服帖的粘在外層上(因為層與內層間有餘膠)。   第四步:把尿褲粘貼條剪掉。   好了,一個簡易的隔尿布作成了!用一根寬皮筋綁在寶寶腰間,把尿布疊好放在隔尿布里,掖在寶寶腰上的皮筋里,因為紙尿襠部是有弧度和鬆緊褶的,尿布放在裡面十分穩當,寶寶就可行動自如,即不用擔心捂熱了屁屁,也不用擔心尿濕床或漏了尿,尿濕了了尿布只要抽出換新的即可。即使多準備幾個隔尿布也不費一分錢。   怎麼樣,還在穿紙尿褲的寶寶們,熱了嗎,叫媽媽給換一款吧。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49
竹籃打水--白髮一貼!哈哈

幼兒排尿訓練法 許多家長抱怨,孩子都兩三歲了,可是褲子常是濕漉漉的,這往往是因家長沒有正確訓練孩子養成排尿習慣。近年來,由於一次性尿褲具有方便、輕、乾燥之優點,許多家長給孩子使用一次性尿褲。但隨幼兒年齡增長,再用一次性紙尿褲會影響活動,而媽媽給孩子去掉紙尿褲,而孩子已習慣於往紙尿褲里排尿,這就常出現尿褲子情況。一般一次性尿褲應在帶孩子外出或晚上睡覺時使用,且時間不宜超過6~8小時。因尿液太多,易刺激孩子皮膚,導致幼兒臀紅或皮炎。所以,應教幼兒學會控制排尿,訓練孩子排尿方法。 3~4個月 家長應給孩子把尿。把尿時,媽媽可發出噓噓聲音。要訓練幾次,孩子就能形成條件反射。一般堅持3個月,在這種聲音刺激下,孩子就會排尿了。且應逐漸養成習慣,孩子吃完奶後10分鐘可把次尿,以後可每隔1~1.5個小時再把次尿。每次把尿時間不超過1~2分鐘,時間太長,孩子會不舒服,甚至產生反感情緒。 6~7個月 嬰兒會坐時,父母應訓練孩子坐盆排尿,但時間不能超過5分鐘。起初訓練時,孩子不習慣,父母不應強迫他們。孩子坐盆時,不要給孩子玩玩具,更不能讓孩子邊坐盆邊吃東西,以防孩子轉移注意力。讓孩子排尿不宜過勤,一般1.5~2小時排次尿即可。頻繁排尿會養成孩子尿頻毛病,有時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成年後的習慣。 1~2歲 自己能排尿,也會坐盆,但父母應注意觀察孩子的排尿次數和間隔時間,以掌握規律並提醒孩子坐盆。在習慣未養成前,孩子有時尿濕了褲子,父母不能因此而責備孩子;當孩子主動說要撒尿並坐盆排便時,父母要及時表揚「真是好孩子,學會自己大小便了。」等鼓勵性話語。即使孩子養成了習慣,學會坐盆排尿,但有時也會因玩耍,忘了坐盆排尿,或有時尿濕褲子,此時父母應原諒孩子說:「不要緊,下次記住有尿自己去坐盆,就不會尿褲子了。」這樣不會給孩子增加任何壓力。 0~3歲經典誦讀   0~3歲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這一階段,兒童通過感知和動作探索環境,同時學習語言。這一時期,兒童接受的刺激越豐富,吸收的知識就越充分。例如用中西方經典文化作為熏陶兒童的素材,不但可以豐富兒童的記憶經驗,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直探生命本源的經典將被兒童吸收沉澱在自己的生命深處,成長為內在的精神力量,從而促進兒童基本素質的形成。   這個時期,家長可在家裡放一些中外經典的朗誦CD,聲音要小一點,時間可靈活掌握,如早上醒來後、遊戲時、吃飯時等等;也可在床上跟孩子玩時,躺在寶寶身邊,輕聲地讀一些中外經典,讓他從小接受熏陶,讓經典滋潤其心靈。   朋友有個孩子叮叮,出生不久後情緒煩躁不安,大部分時間都在啼哭。在他4個月左右的時候,突然安靜了下來,對CD機里播放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雅坤老師朗誦的《老子》很感興趣,每天醒來以後,只要房間里打開CD機,就可以躺在床上安靜地聽很長時間。一張CD聽完了,他的小嘴巴還會發出「啊,啊」的聲音,提醒爸爸媽媽再放一遍。這讓全家人歡欣不已,《老子》成了叮叮全家的背景音樂。   到1歲半的時候,他已經能背誦大量的經典名篇了,最重要的是,他在日復一日「與經典同行」的過程中,產生了讀書識字的興趣。拿來一本兒童書,他可以不厭其煩地看一兩個小時。   2歲時,叮叮對經典音樂、經典圖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入睡前的音樂催眠成了他雷打不動的生活習慣。 孩子發燒您如何做最正確 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發燒,因為他們通常是第一次受到病菌或病毒的襲擊,而成年人已經產生了良好的自身。 發燒本身是顯示機體和病菌、病毒作抗爭的一個信號,也是許多疾病的表現癥狀。一般來說,孩子發燒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喉炎等)、耳朵和尿道、胃腸感染或是其它多種病毒感染引起的,儘管孩子發燒相當常見,但也會令很多家長一籌莫展,甚至犯下錯誤—— 錯誤的測溫時間和方法 孩子的平均正常體溫是37°C,但一天中會有上下變化。有的孩子在數小時內體溫會上下相差近2°C。通常清晨體溫最低,下午或傍晚達到最高。有時體育鍛煉、情緒興奮激動、進食和周圍環境等因素也會導致體溫升高,家長應該在孩子完全平靜下來,或在吃完一頓熱菜、熱飯30分鐘之後才測量體溫。 為不滿5歲的兒童測量體溫,最準確的方法是採用直腸測量法。可以在帶孩子上醫院看病時,請醫生為你作示範操作。耳朵溫度計對3歲以下的幼兒不太適合。在孩子大約5歲左右時,其本上可以用口腔溫度計為他量體溫。當孩子腹瀉、噁心、嘔吐、熟睡時,也可以採用腋下體溫測量法。就醫時應該告訴醫生你是用什麼方法為孩子量體溫的。 只關注體溫,忽視了全身 體溫並不是觀察兒童疾病的關鍵。對成人來說,體溫的高低通常反映出疾病的輕重程度。孩子並非如此,因為他們的身體對溫度的控制還不完善。有的孩子在感染輕微疾病時,發燒也可達48.3°C,然而在得更嚴重的疾病時,卻可能只有38.3°C。孩子發燒時,家長更應觀察他的臉色、神態和行動。一個體溫38.3°C,卻臉色灰白安靜得有點反常的孩子,也許比一個體溫39.4°C,卻仍能滿屋子亂竄亂鬧的孩子病得重。如果發燒的孩子出現以下癥狀,不管體溫如何,都應立即請醫生診斷: ◆ 一直哭鬧不停,不管誰來安慰都沒用; ◆ 很難被喚醒; ◆ 如果有人想觸碰或者移動孩子,他就哭鬧; ◆ 脖子僵硬、不靈活; ◆ 手臂、大腿或身體的其他部位出現不能控制的抽動、痙攣; ◆ 神志不清、行動怪異(看見或聽見不存在的東西,說些很奇怪的話或行動反常); ◆ 呼吸時伴有雜音; ◆ 不能吞咽任何食物,並不停地流口水; ◆ 皮膚上出現紫色斑點; ◆ 膚色灰白或呈暗藍色; ◆ 脈博微弱卻快、急(不滿1歲的孩子每分鐘脈博超過160跳、年滿1歲的孩子每分鐘超過120跳); ◆ 排尿時有燒灼或疼痛感; ◆ 腹瀉時大便中帶血。 溫情提示: 不要忽視簡便有效的方法 有些家長在孩子發燒時,只注意給他吃退燒藥,忽略了一些效果顯著、簡單可行,而且又能實實在在幫助孩子康復的方法。比如: 海綿擦身浴 一次10到15分鐘的海綿擦身,可以使發燒的孩子恢復得更快。只要將孩子放在盛有溫水的浴盆里,用海綿吸水擦拭他的手臂、大腿和身體,水分的蒸發會使孩子的身體感到涼爽,從而有助於體溫下降。不要使用冷水,那隻會令孩子發抖、哆嗦,使體溫升高。也不要用海綿沾酒精為孩子擦身。酒精的氣味會刺激已經生病的孩子。 輕薄、透氣的衣服 把孩子包裹在厚重的衣服里只會使病情更壞。應為孩子穿上輕薄、柔軟的衣物,使他能通過皮膚散發體熱,孩子睡覺時,蓋上薄軟的毯子或被單就可以了。 涼爽的房間 孩子的房間應保持清涼、透氣,可使用風扇通風,使他能通過皮膚散發體熱,但不能太冷,以孩子感覺舒適為宜。 大量補充液體 發燒的孩子呼吸快而短促,會通過水氣蒸發失去許多體內水分,為了預防脫水,必須讓孩子不斷地吮飲涼爽的清水或飲料(不可過熱也不能太冷),而不是一下子飲用大量液體。由於發燒的孩子胃口不佳,可以為他準備一些有營養的雞湯、骨頭湯、水果等。 冷靜應對發燒引起的痙孿 有的孩子發燒時,會出現熱痙孿現像:身體變得僵硬、眼珠亂轉、手臂、頭部一抽一動, 這種癥狀常發生在發燒前24個小時,一般持續4分鐘不到,並通常出現在6個月到5歲的孩子身上。這種情形十分駭人。家長可採取如下措施:1、孩子痙攣時,讓他平躺在床上或是鋪地毯的地板上,確保不會碰到任何尖銳、鋒利或堅硬的物體。2、讓孩子側卧,使他能呼吸順暢,並且防止唾液或嘔吐物堵塞氣管。3、不要試圖把孩子的嘴扒開,因發燒或其他一些原因而出現痙攣的孩子並沒有咬破自己舌頭的危險。4、如果痙攣發作的時間超過4分鐘,應立該上醫院就診,如不到4分鐘,則可以等孩子感覺舒服並稍稍休息後再上醫院。5、如果孩子以前曾有過熱病痙攣癥狀,那麼很有可能會再次發作,此時觀察到孩子再次出現發燒跡象時,應立刻果斷地給他退燒。寶寶常用良藥 輕微感冒(噴嚏、流涕):保嬰丹(風寒感冒)、牛磺酸顆粒(風熱感冒)、珠珀猴棗散、小兒寶泰康(風熱)、小兒感冒顆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兒金丹 感冒、發熱:雙黃連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顆粒(小兒新)、牛磺酸顆粒、保嬰丹 感冒、咳嗽:猴棗牛黃散、保嬰丹、小兒感冒顆粒、小兒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兒止咳糖漿(露)、清宣止咳露 咳嗽、多痰:小兒止咳糖漿(露)、清肺化痰顆粒、沐舒坦、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保嬰丹、猴棗牛黃散、健兒清解液 嚴重鼻塞、膿涕:鼻淵舒、滴寧、0.5%麻黃素滴鼻(禁用滴鼻凈) 退燒:泰諾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兒退熱貼 發熱、扁桃體炎(咽炎):小兒咽扁沖劑 舌苔厚、內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兒七星茶、小兒七珍丹 食欲不振、脾胃虛弱:嬰兒健脾散(嬰兒素)、醒脾養兒顆粒、脾可欣、小兒七星茶 積食(乳食疳積)、厭食、消化不良:四磨湯、小兒化食丸、小兒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導赤丸、嬰兒健脾散 腹瀉:媽咪愛、金雙歧、思密達、乳酸菌素、麗珠腸樂 非感染性腹瀉:脾可欣、醒脾養兒、嬰兒健脾散、思密達、合生元 受驚、夜啼:牛黃抱龍丸、珠珀猴棗散、珍珠粉、保嬰丹、嬰兒素、小兒至寶丸(含硃砂,慎用) 睡眠不寧:嬰兒素、保嬰丹、猴棗散、醒脾養兒 濕疹:尤卓爾、綠藥膏、膚樂霜、舒膚特、爐甘石洗劑、紫草油 磕碰擦外傷:萬花油、好得快噴劑、完美蘆薈膠 燙傷:京萬紅 常用抗病毒藥:板藍根(中)、新博林(西) 常用消炎藥(抗生素):希刻勞、阿奇黴素、阿莫仙等。 (抗生素使用最好遵醫囑) 兒子說謊以後 我又發現兒子最近沒有寫作業,心裡自然很生氣。 每次問他寫完作業了嗎,他都回答在學校寫完了,也怪我沒有檢查。可是那天我只是偶爾幫他整理書包,發現最近幾天的作業沒有寫完。我當時很是生氣,當時就吵了兒子,晚上接他回家後也是看著他把作業寫完。第二天下午我接他的時候正好看到他的老師,於是我就問了兒子的情況,老師說兒子在學校說是作業本沒有帶,我震驚於兒子兩邊說謊的同時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今天兒子學完武術回家,吃過飯以後,我說:兒子,你聽說過狼來了的故事吧。兒子說:媽媽你給我講過。我說:媽媽現在再給你講一遍。。。。。。我又給兒子講了一遍,然後我問他:家家,每次你是不是希望媽媽說話都算數,如果媽媽對你說得話不算數,你是不是也很討厭很失望,以後會不相信媽媽,兒子點點頭。那麼,你對媽媽說自己的作業在學校已經寫完了,可是根本就沒有完成,你說媽媽知道了是不是很生氣,很失望,然後不敢再相信你!兒子再一次的點頭,而且你這已經是第二次了,對不對?你剛上學的時候,老師說回家要馬上完成作業,你作的很好,媽媽多次的表揚你,而且,媽媽不是每天的去檢查你的作業也是對你的信任,是不是?兒子怯怯的看著我,再一次的點頭。望著兒子我又說:誠實是一個人的最基本的素質,如果你因為學圍棋練武術沒有時間完成作業,這是媽媽為你安排學習班的失誤,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完成作業,這是能力的問題,這是可以諒解的,可是說謊是一個人的品德問題,媽媽最討厭不誠實得人,你明白嗎?兒子似懂非懂的點頭,帶著哭腔說:媽媽,對不起,我以後不這樣了。我抱抱住了兒子。把他摟在懷裡,溫柔的說:媽媽知道,很多時候,你只是害怕媽媽生氣而說謊,就象你讓買玩具,總害怕媽媽吵。兒子在我的懷裡依然的點頭,但是,你知道,事情的本生並不是讓媽媽很生氣,媽媽生氣的是你說謊!這時,兒子已經在我的懷裡哭了,我緊緊的抱著兒子,心裡充滿了心痛,我感覺自己也快要流淚了,我說:當然,媽媽也有很多不對的地方,我們互相原諒好嗎?兒子擦擦眼淚說:好!然後掙脫我得懷抱說,媽媽,我星期天賣了一個智力玩具,害怕你吵,沒有告訴你,然受,他走到他爸爸的屋裡找了出來,然後很興奮的告訴我怎麼玩,我和他一起玩了起來,嘴裡還有意的說,這個玩具不錯,然後我們又玩了一會兒,我心裡暗暗慶幸自己今天所做的一切還不完,同時為自己讓兒子對自己如此的防範兒汗顏。 在睡覺的時候,兒子握著我得手說,媽媽,你看這方方的吸鐵石和圓的不一樣,我沒有問什麼時候買的,只是問怎麼不一樣了,兒子好像很自豪的說,圓的中間是空的,方的中間是實的,你捏捏?我照著他的話做了,然後說,還真是的。什麼時候買的,媽媽怎麼不知道,我盡量把自己的聲音放的象是很隨意的詢問,而不是質問,昨天早上爸爸送我上學時買的。兒子的聲音里果然沒有以前的怯怯,不過他又說,是不是我說實話了你就不生氣了。我說你的發現很好,媽媽沒有不高興。這次我給了兒子鼓勵。 我想說實話了需要鼓勵。 世間並不存在著什麼「神童 教育專家認為,世間並不存在著什麼神童,只有智能低下與聰明的區別。 開發寶寶智力要趁早 很多家長都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孩子學東西,是一個自然成長的過程,到了適當的年齡,即便家長不教,孩子也會自己掌握。其實,孩子的智力是需要大人去開發的,而且,越早開發,孩子就越聰明,技能掌握得也就越好。平時繁忙的父母應該和寶寶們好好做一下交流,開發寶寶的智力。 據嬰幼兒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的跟蹤研究發現,嬰兒在出生的8小時後,就會模仿母親吐舌頭;喜歡看人的面孔和黑白分明的圖片或文字;目光可以追隨距離眼前20厘米的物體。如果讓他趴在床上,用手抵住兩隻小腳,他就會向前「爬行」。如果母親是在水下分娩,嬰兒就會在水中游來游去。而像「爬行」、「游泳」等先天就有的能力,如果不加以及時地訓練,幾個月後,寶寶的這些天性,就會自然消失。 爬行與智力開發 生活中,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爬行時,容易弄髒手腳或傷及身體,所以就不讓嬰兒學爬,這是不可取的。其實,只要細心照看,讓寶寶爬行是很有益處的。美國學者指出,爬行可促進嬰兒的大腦發育,開發嬰兒的智力潛能,對大腦控制眼、手和腳協調的神經發育有極大的益處。對學會爬和沒有學會爬的同齡嬰兒對比觀察發現,會爬的嬰兒動作靈活、敏捷,情緒愉快,求知慾高,充滿活力;而爬行少或不會爬的嬰兒,由於接觸的新鮮事物少,往往顯得較為呆板、遲鈍,動作也緩慢些,且易煩躁。因此,嬰兒爬得越早越好。 三歲前的教育 三歲以前的早期教育是最重要的。美國著名學者布魯姆,曾通過對近千名嬰兒長達20年的跟蹤研究表明:若以17歲時的智力為100,8歲時進行開發,只能開發20%,4歲時進行開發卻能達到50%,而更大的潛能開發在3歲以前。所以,美、日等發達國家已開始把生命最初3年兒童的發展,作為本國21世紀爭雄世界的第一戰略。 目前的很多家庭,在孩子3歲以前,將孩子交給保姆或寄養在別人家中。等到讀書時,則擲以重金讓孩子讀一些貴族學校,實際上,孩子一生中最寶貴的潛能開發期,已經被家長丟掉了。 關於「神童」 教育專家認為,世間並不存在著什麼神童,只有智能低下與聰明的區別。總是看到有些孩子3歲能背唐詩、4歲會講英語……,但這些並不意味著這些孩子是神童。這僅僅是因為父母對他們的早期智力開發得好。父母應當清楚,每個孩子都可能生來就具有世間罕見的才能。問題在於如何選擇時機和方式去開發它。有些學者指出,幼稚教育從3歲開始已經太晚,沒有什麼工作比撫育出頭三年的嬰兒更重要。 現在的孩子物質富裕,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其實他們更需要父母科學地開發其智慧潛能。尤其對於居住在深圳這個快節奏城市當中的父母,孩子們需要的,或許是你們更多的陪伴時間。與孩子相伴的同時,他們在父母身上將會獲取更多。在平時,別忘了給寶寶們更多的陪伴,還要記住,開發寶寶的智力,關鍵是在3歲前,在嬰兒的搖籃時期。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50
一個父親的育兒心得 如果你正準備懷孕或已懷孕,並且看到這篇文章,那麼你將是十分幸運的。 我剛做父親兩個多月,由於在我妻子懷孕期間,我們從雜誌、專家等處獲得不少寶貴經驗,並且付諸實施。因此我們的孩子(兒子)出生後不但長得漂亮,人見人愛,而且各方面先天都很出色。 在此我將我的一些心得同大家分享。 一、 飲食篇 1、 準備懷孕前一兩個月開始每天喝一杯孕婦配方奶粉,吃一粒羅氏愛樂維或惠氏瑪特納,一直吃到哺乳期結束。 這一點建議一定要做到,因為每天吃孕婦配方奶粉和專門為孕婦提供的複合維生素片,能全面滿足孕婦和胎兒的營養需要。 並就我妻子吃過的各種品牌的孕婦配方奶粉談談我們的感受:安滿口味很難吃,並且據醫生說的安滿配方適合歐洲人,容易使胎兒過大,如果你的胎兒偏小,你可以考慮安滿。惠氏的口味很香,但吃多了容易膩味。美贊臣的口味還可以。最接近鮮牛奶口味的是雀巢,而且雀巢孕婦奶粉是唯一含有雙歧桿菌的孕婦奶粉。如果你有便秘的情況,建議你選擇雀巢孕婦奶粉。特別是在懷孕後期便秘是絕對要避免的。你也不必只盯著一個牌子的孕婦奶粉吃,各種品牌的換著吃也是一種好辦法。 至於專門為孕婦提供的複合維生素片,我妻子當時吃的是惠氏瑪特納,因為當時只有這一種。而現在又新出來一種——羅氏愛樂維,比惠氏瑪特納稍貴些,但羅氏愛樂維有緩解早孕反應的功效。 2、 每天吃一到兩杯鮮牛奶和一個白煮雞蛋。 3、 不要挑食,多吃蔬菜,飯一定要吃,並適當吃些粗糧。 4、 不能以水果代替蔬菜,水果要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如彌猴桃、鮮橙、香焦。如果是夏天,西瓜盡量少吃,因為西瓜除了糖份就是水,多吃無宜。 5、 懷孕中後期要開始補鈣和鐵,每天多吃一粒鈣爾奇D片。不用過量補鈣,因為孕婦配方奶粉和羅氏愛樂維(或惠氏瑪特納)中已經含有鈣的成分。不建議服用安利的鈣鎂片和鐵質葉酸片,這是因為一方面安利的產品不實惠(即使打7折),另外中國人普遍缺鈣但不缺鎂。而孕婦配方奶粉和羅氏愛樂維(或惠氏瑪特納)已有葉酸的成分,如果再吃鐵質葉酸片,可能會造成葉酸過量,葉酸過量是有副作用的。要補鐵可以適當吃些動物內臟,如豬肝,雞鴨胗肝等。另外補充一點,如果決定自己順產,那麼產前一段時間可以停止補鈣,以防止胎兒頭部過硬,造成生產困難。 6、 要給胎兒補腦,可以吃金奧聰膠囊。不要和牛奶一起吃,會影響奧聰的吸收。有一種說法,吃了奧聰胎兒的頭會變得很大,這種說法我也不知是否有依據。我是給我妻子吃的,但我沒有按奧聰規定的量給我妻子吃。前期我給我妻子吃一粒,後期我給她吃兩粒。小孩生出來是比其他小孩頭大些,但也可能是因為我妻子剖宮產的原因(胎位不好)。但我感覺吃了奧聰,小孩先天非常好,我兒子一出生就是睜著眼睛的,三周就能看出紅色,兩個月不到逗他,他已經會笑了。 7、 如果在夏天可以適量吃些珍珠粉,珍珠粉具有清熱安神的功效,據說對嬰兒皮膚也有好處。反正吃些珍珠粉絕對不會有啥副作用,頂多不吸收而已。如果胎氣重,引起皮膚不適,吃些珍珠粉可以得到緩解。我姐姐懷孕時吃珍珠粉,我妻子也吃的,小孩皮膚的確很好。她們吃的是上藥牌珍珠粉。 8、 懷孕期間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山楂,容易引起早產。 9、 產後不要馬上進食營養湯,這是因為一方面這時候產婦身子虛弱,腸胃功能還沒馬上恢復,吃了也不吸收,還增加腸胃負擔。另一方面,嬰兒剛出生,並不需要很多母乳來喂。產婦過早發奶,嬰兒又吃不掉,那吃苦頭的還是母親。剛生產完,應吃些清淡的食物,如湯麵,菜粥等。至少三天後再開始喝營養湯。重要的是根據母親的胃口進食。發奶的有河鯽魚湯、豬蹄湯、酒釀水撲蛋。鴿子湯是回奶的,不要給哺乳的母親吃。 10、 嬰兒出生一兩個月後,可以開始補鈣和魚肝油,補鈣推薦金箍棒L乳酸鈣沖劑(上海兒科醫院研製,無維生素D,直接被人體吸收),小孩喝水時可適量沖給他吃。大一點小孩可以自己咀嚼了,可以給他吃金箍棒L乳酸鈣咀嚼片。至於魚肝油,可以在嬰兒42天去醫院回訪時讓醫生配,因為魚肝油不是自費項目,父母一方單位可以報銷一半,能省則省嗎。 11、 沖奶粉時,不可以直接用開(熱)水沖調。而應用溫水或先加冷水。因為開(熱)水容易破壞奶粉中的營養,特別是一些含活性免疫成分的奶粉。 二、 購物篇 1、 孕婦服裝不用多買,夠穿就可以,畢竟一年後就沒用了。防輻射衣服還是需要的,但不用買得很貴,買件能達到效果的背心就可以了。在長樂路上緊挨著第一婦嬰的那家店裡有買很實惠的防輻射衣服。買時一定要老闆當場測試防輻射效果。 2、 嬰兒用品不用過早購買,因為嬰兒用品的價格一向比較穩定,不會隨季節的變化有多大浮動。但嬰兒服裝的價格隨季節的變化浮動會很大,對摺是經常碰到的,而且還都是名牌。因此你在逛街要是遇上可別錯過機會。當然你得先算好自己的預產期是什麼季節,要買多大尺寸自己心裡要有數。一般不要買太小的尺寸,小孩長得快,穿寬鬆點總比穿不下好。我孩子的衣服大多是在我妻子懷孕期間,我陪她逛馬路時,遇到打折時買的。 3、 嬰兒內衣要買衣褲連體的,如蝴蝶衫類型的,在小孩會走路之前內衣和外衣都要買衣褲連體的,褲子內側可以完全開放的,這樣換尿褲會非常方便,這一點在冬天尤為重要。最好外衣褲子還連著鞋襪的,這樣抱小孩時褲褪不會往上滑。這可是我的深刻體會。 4、 購買常用嬰兒用品,你可以通過愛嬰室、小阿華、國氏等嬰兒用品公司購買,都是一個電話免費送貨上門的,價格比大賣場的還便宜些,質量也是有保證的。最好所有東西都在一家購買,這樣可以積更高分。幾家嬰兒用品公司的價格相差不多。我和我的同事都是通過愛嬰室購買的,電話為021-63080560。第一次購買就會為你辦好會員卡並送上最新商品價目目錄。但紙尿褲還是到大賣場買比較便宜。因為大賣場經常會搞促銷活動。 5、 奶嘴奶瓶的選用:奶瓶不用太複雜,要選易清洗的。奶瓶最好買大口經的,沖奶粉會比較好沖,買同一個牌子的同一種口徑奶瓶,這樣奶嘴就能互換。一般大中小各一個就夠了,一天消毒一次,小號奶嘴兩個,一個用於喝水,一個用於吃奶。兩三個月就要換中號的奶嘴。大號奶嘴可以多備幾個,因為吃的時間會比較長。現在市面上奶嘴的品種類型很多,我選用的是優生的雙扁形硅膠奶嘴。原因有以下幾個:首先優生是台灣人的牌子,和黃色小鴨(艾比熊)一樣,因為去年剛打入上海市場,所以同色小鴨比價格更具吸引力。其次優生的雙扁形奶嘴(還有標準型和拇指型)具有仿生效果,而且具有減少舌胎的功能。選用硅膠奶嘴是因為嬰兒吸硅膠奶嘴比吸乳膠奶嘴費力,這樣有利於促進嬰兒大腦的發育。 6、 關於是使用一次性紙尿褲還是使用布尿布:我的經驗是,冷天使用紙尿褲,到天熱了盡量使用布尿布;晚上使用紙尿褲,白天盡量使用布尿布;嬰兒初期使用紙尿褲方便,因為嬰兒初期屎尿不分,大便沒有規律。但到後期,嬰兒大便有規律了,還是盡量使用布尿布,畢竟還是布尿布的透氣性好。這裡要強調一點,就是男嬰的紙尿褲要勤換,我曾經看到過紙尿褲捂壞男嬰生殖器的報道。紙尿褲我孩子用的是幫寶適,用下來覺得幫寶適超薄幹爽紙尿褲的使用效果很好,向大家推薦。但幫寶適超薄幹爽紙尿褲尺寸偏大,即使剛出生的嬰兒使用初生裝的超薄幹爽還是偏大。所以嬰兒剛出生應該用小號的幫寶適乾爽型紙尿褲或是幫寶適超值裝紙尿褲(紅色包裝)。 7、 我孩子吃的奶粉各種牌子都有(因為別人送的),如果到時你們手上有不同牌子的奶粉,就混在一起給小孩吃,但每次最多兩種奶粉混在一起。這樣孩子就不會挑食某一個牌子的奶粉,而且營養也會更均衡。所以即使等我孩子把別人送的奶粉吃完後,我依然會同時買兩種牌子的奶粉給他混著吃。 8、 強生嬰兒沐浴用品是不錯的選擇。一定要先準備一塊嬰兒香皂,因為剛出生的嬰兒身體非常柔軟,而且脖子還沒有硬,洗澡時如果用沐浴露,沐浴露會過不幹凈,如果很滑的話,不利於抓抱嬰兒。用香皂時不要直接將香皂往嬰兒身上搽,而應先搽在自己手上,然後在把手上的香皂搽抹到嬰兒身上。 9、 我在冬季用過強生的嬰兒倍護潤膚露,覺得效果不理想,搽在孩子臉上,孩子的臉還是很乾燥。聽同事說孩兒面和郁美凈的兒童護膚品不錯。 10、 柔濕巾的選用:建議使用沒有香精配方的。如優生、貝親等,現在強生也推出無香精配方的柔濕巾。 11、 向大家推薦一本育兒雜誌——《為了孩子》。這本雜誌是上海出的,是由現代家庭雜誌社主編,分0~3歲和3~7歲兩種,每月五元一本,很實惠內容也很貼切實際生活。 12、 如果你要為孩子買保險,我向你推薦中宏的聰明寶寶險。我本來也不打算買保險,孩子最大的保險實際是他的父母,所以如果經濟充裕應首先考慮父母的保險。另外買保險首先要看險種是否適合自己,還有一點就是看代理人的資質,畢竟以後有關保單的事宜都要通過代理人來協調。 13、 規模比較大的購買嬰幼兒用品的地方,浦東有八百伴,好象是在七樓,一整個樓面全是的。浦西的地方多了,我曾在南京東路寶大祥買過嬰幼兒用品,那裡二樓到四樓全是嬰幼兒用品和服裝,去了一定能買到你所有要買的。 三、 其他篇 1、 自然分娩好還是剖宮產好?我在這不想下結論。只想說聽醫生的不會錯。我妻子因為胎位不好所以剖宮產,因此我在這裡駁斥一種觀點——剖宮產比自然分娩少吃苦頭。我認為無論用哪種方式生孩子,母親都會有痛苦,所以我向天下所有的母親致敬!但我鄙視那些自己完全有條件進行自然分娩卻吵著要進行剖宮產的無知的女人! 2、 盡量選擇知名的婦嬰保健醫院去生孩子。即使你有心臟病、糖尿病等癥狀,現在的婦嬰保健醫院也完全有能力解決。特別是剖宮產,綜合性醫院在手術方法、手術材料、手術設備上都比不上專門的婦嬰保健醫院。即使你選擇綜合性醫院,也請選擇瑞金、仁濟、東方等大醫院。我妻子是在第一婦嬰保健院浦東分院升的孩子,專科醫院的各項服務設施都讓我們比較滿意。 3、 嬰兒要自己單獨睡自己的小床上,不能和大人睡在一起(可以睡在一個房間)。因為和大人睡在一起容易發生以外,小孩還會養成依賴性,不利於獨立人格的成長。我是將孩子的小床安在我們夫妻的大床旁邊,這樣照顧起來也比較容易。嬰兒的睡眠很重要,特別是晚上的睡眠(促進嬰兒生長的激素主要就是在睡眠時產生) 。因此必須給嬰兒創造一個有利與其睡眠的環境。如小床專門用於晚上睡覺,白天可以睡大床或童車。 晚上睡覺前避免使嬰兒過度興奮,每天盡量在固定的時間哄小孩睡覺。睡覺時燈光要暗,睡前做些固定的事,如哼睡眠曲、講故事、輕輕的拍拍小寶寶,這樣時間長了會使他產生條件反射,知道睡覺的時間到了。 4、 孩子出生後的一個月里洗澡要用熟水。浴室溫度不要低於20℃。水溫在37℃~40℃。有條件盡量天天給孩子洗澡,不單單是洗去污垢,洗澡也是一種刺激孩子新陳代謝的手段。我們冬季兩天給孩子洗一次澡,天暖和了就天天給他洗。 5、 給孩子包蠟燭包,這是一種束縛孩子身體的舊觀念。即使是冬天我們也沒有給孩子包蠟燭包,只是用抱毯包一下,讓孩子的手可以伸在外面自由活動。 6、 給孩子戴手套,認為這樣可以防止小孩抓傷自己,但這樣也同時關閉了孩子認知世界的重要通道。因為嬰兒期孩子的視力還沒有完全發育好,他的許多感知信息是通過手的觸摸得到的。所以我們可以經常給孩子剪手指甲,建議使用嬰兒專用指甲剪刀,不要用指甲鉗,指甲鉗容易剪到小孩,我的鄰居就曾使用指甲鉗不小心剪到小孩的手。我使用的是貝親新生兒專用指甲剪。 7、 安撫奶嘴的利弊:有人認為使用安撫奶嘴會影響孩子牙齒的發育,這種觀點不完全正確。現在比較科學的觀點是:使用安撫奶嘴不會影響孩子牙齒的發育,但會造成孩子在心理上對安撫奶嘴的依賴性,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使用安撫奶嘴的孩子在生理上斷奶後依然離不開奶瓶的原因。我們最後決定不給我們的孩子用安撫奶嘴,在他吵鬧的時候,需要點耐心,多哄哄他。 8、 是否要多抱孩子?關於這個問題,真的很難直接作出回答,我在雜誌上也看到過關於這個問題的一些文章,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統一的答案。但就我本人的經驗,我覺得還是盡量少抱孩子的好。如果孩子不吵不鬧,我們就不要去抱他。我孩子去年12月出生,到過年之前一直很乖,過年期間只在家裡休息了一天,天天在走親戚,親戚們見了孩子是喜歡的不得了,是你也抱他也抱。過好年了,孩子也變壞了,動不動就要人抱,坐著抱了還不行,要邊走邊抱。想想看,如果家裡人誰帶小孩的話,那還不累趴下了,所以如果你為帶孩子的人著想的話,在孩子不吵鬧時,就盡量不要去多抱他。 9、 小孩的冷暖:許多家長總害怕小孩著涼,給他穿得里三層外三層,特別是在冬季。其實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把小孩的抵抗力給捂掉了,我姐姐的孩子就是小時候她奶奶怕她凍著,給她捂得像個種子,現在一點抵抗力都沒有,一碰兩碰就感冒。判斷小孩冷暖不是摸他的手,小駭的手有點涼那是正常的現象,如果小孩的手發熱,那就說明小孩過熱了。判斷小孩冷暖應該摸他的後頸背,如果發熱出汗,那才是說明他過熱。 10、 生男還是生女?這應該在懷孕時便已確定。我根據自己的體會介紹兩種判斷男女的方法,本人絕對沒有性別歧視的意思,僅僅是出於趣味的想法。一種方法是看B超做出來,胎兒是面朝母親還是背朝母親,胎兒面朝母親的是男孩的可能性大些,胎兒背朝母親的是女孩的可能性大些。另一種方法是看胎動,男孩動起來是拳打腳踢,從里往外頂的那種感覺。女孩動起來是像魚游來游去的那種感覺,就像在肚子里轉身一樣。至於什麼算日子、吃酸吃辣、看肚子尖的圓的、看肚子上黑線等方法都未必準確。最後希望大家對生男生女不要太介意,手心手背都是肉。 11、 如果胎位不正該怎麼辦?到懷孕後期,做B超後,醫生會告訴你胎位的情況。如果胎位不正也不用擔心,想要胎位正過來,可以按照醫生介紹的方法做操,把胎位矯正過來。但做操姿勢一定要正確,否則對胎位反而不好。如果連續做了兩周還沒把胎位矯正過來,那就不要勉強,說明胎兒喜歡自己目前的姿勢,你到時候只要進行剖宮產就可以了。 12、 關於妊娠紋。據我了解妊娠紋的產生因人而議,有人有有人沒有,而且即使你使用了防止妊娠紋的護膚品,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建議使用絕對安全的護膚品,如薇姿等品牌。還有就是如果要用就提前用,不要等到妊娠紋已經出來了再用。 13、 回奶和打嗝,新生兒到一歲,會有回奶現象的發生。這是因為幼兒胃的噴門還沒完全發育好,閉合功能不完善所致。有人說回奶的孩子容易長大,不知是否有科學依據。要防止回奶現象的發生,只要在孩子吃好奶後,豎抱起來輕拍兩下他的背部,打出嗝就好了。如果吃好奶拍半天也不打嗝(我兒子就是這樣),你可以先讓他平躺一會兒,再豎抱起來輕拍,就會馬上打嗝。要注意,他平躺時大人不能離開,以防止他回奶時旁邊沒人。 14、 餵奶和換尿布。新生兒屎尿沒有規律,往往剛吃好就拉,所以建議把換尿布的時間放在喂好奶後的不久,但動作要輕而快,否則容易回奶。一個月後,小孩大便就有規律了,大小便之間時間也拉長了,所以可以把換尿布的時間放在快要餵奶前一會兒,這樣不容易引起回奶,而且小孩吃好後往往很容易入睡,也不至於影響到他的睡眠。 15、 拍照閃光燈是否對嬰兒眼睛不好,我曾就這個問題問過第一婦嬰的兒科醫生,她也沒正面回答我,只是說盡量少用。建議給嬰兒拍照還是少用閃光燈,在光線暗時,而你的照相機有手動功能,那麼你可以通過調節(增加)爆光來達到拍攝效果。
真心英雄 2006-07-13 09:50
教給孩子認識錢 我和大家一樣,也是孩子的家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過困惑,也有過一些經驗和體會,我曾經把發生在我們家裡的事寫了出來登在單位內部的刊物上,結果單位里的同事們都非常感興趣,都願意看,後來在都市報上也登了一下,許多人覺得我們的家教很有意思,直到現在還有人找我要那篇文章。既然大家愛看、愛聽,我也就想找個機會給大家交流交流,這就是我今天站在這裡的原因。我不是家教的專家,講不出高深的家教理論,我是一個家長,講的都是在座各位在日常生活中都能遇到的問題,都是真實發生在各家各戶的事,看看這些事在我們家是如何處理的,同時也請大家講講在你們家是怎麼處理的,我們一起切磋交流,互相啟發、借鑒,讓我們的家教水平都得到提高,能培養出一個好孩子,就算達到目的了。下面言歸正傳,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是「教給孩子認識錢」 在商場里,大家是不是見過撒潑的孩子?孩子看上一件東西,家長不給買就哭、就鬧,結果不是家長乖乖地掏錢,就是硬拉扯著孩子走,孩子嘴撅得老高,滿臉不高興。在座的各位家長們,你們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歷?有過的舉一下手?(應該是很普遍)有成功說服孩子的嗎?即沒有給孩子買,又能讓孩子高高興興地離開的?有請舉手。(請他說說他的方法) 下面說說我們家發生過的事,大概兩年前,當時我兒子10歲多了,那時候我覺得他在對錢的認識和使用上和其他的孩子有些不同。比如有一次我們帶他到北國商城六樓去玩電子遊戲(他最愛玩電子遊戲了),他拿著幾個兌換好的鋼幣在遊戲廳里轉過來轉過去看那個遊戲最精彩,半天捨不得把鋼幣投進去。剛剛玩了5元錢,他就說:「爸爸,不玩了,走吧。」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知道在這裡所有的支出,花的都是他「自己」的錢,不用我說話,他自己都有點心疼了。 逛商場,我兒子也不會在玩具櫃檯處賴著不走。2002年夏天的一天他告訴我說,新世隆超市賣的足球18元一個,問我能不能給他買一個,我也覺得便宜,就說可以。結果到了那裡後發現最便宜的足球也30多元,他肯定是看錯了價格了。30多元就不便宜了。既然來了,孩子又想要,我就說可以買,但我只出18元,超出的部分用他「自己」的錢補上,因為來之前我們是沖著18元的足球來的,不用我說什麼,我兒子也覺得賣得太貴,決定不要了。 我兩次提到了「他」的錢,孩子哪裡來的錢呢?我們的孩子有錢,錢還不少呢,現在他自己的錢有2400多元了。對錢的管理,我們是下放權力,把「錢」真正給孩子,除了生活學習必需品由父母負責外,遊戲、玩具、零食等支出,買什麼?買多少?什麼時候買?完全由孩子自己決定,花的也是「孩子自己的錢」。我們只是提出建議供他參考,但決不替他作決定。這樣他才能真正對自己的錢負責任。他「自己的錢」是從哪兒來的呢? 在他五歲半的時候,我們覺得有必要讓他知道錢的概念了,當時我們希望他真正了解錢的含意,知道錢應該如何掙?如何花?當時我們告訴孩子:「你現在是5周歲,每天我們給你5角錢,你可以用它來買你喜歡的東西,如果當天不花,可以存起來,等錢多了買更好的東西。過年時爺爺、奶奶、親戚朋友給的壓歲錢也歸你。以後你6歲了,每天6角,7歲7角,10歲每天1元,再以後始終是一天一元,不再增加了。」兒子問:「為什麼不加了呢?」我們說:「那時候你已經長大了,可以通過幹活掙錢。」兒子同意了這個建議,我們給他準備了一個帳本,記錄他每一筆支出,一個月和他一起認真結清帳目。這裡我得強調一下,這個辦法實際上給孩子的錢只不過是帳本上的一個數目,而不是真正的現金,現金對孩子的誘惑力太大,幾乎沒有幾個孩子能抵製得住誘惑,計在帳本上的錢,他要取出來的時候,家長還可以問一問幹什麼用,如果不合理還有勸說的機會,比讓他拿現金好得多。 幾年過去了,在我第一次發表這篇文章時,我兒子的錢有1200多元了,現在是2400多元。有一天他說:「如果我一下子把錢全取出來,我就是我們班的富翁了。」要讓孩子珍惜他的錢,就必需始終堅持一點——「賬上的錢就是他的,我們可以勸說,但決不強迫,絕不阻撓,他有權力完全自由支配,也就是說他可以在任何時間支取限額之內的任何數目,只要不是去干違法、或者違背道德或者身體健康的事,我們就會立即給他。」我們是這樣想的,他也完全相信這一點,結果你們猜是什麼?對他帳戶上的每一分錢倍加珍惜。他幾乎成了一個小守財奴。我們和孩子之間成功地建立起來的是一個信用制度,他非常富有,但同時手頭上沒有多少現金。 從8歲到11歲,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他帳戶上的錢也越來越多,這個階段我們發現一個不好的傾向:孩子變得過於「吝嗇」,捨不得花他自己的錢。這不是我們建立帳戶的初衷,我們希望的是讓孩子認識到錢只是一個工具,應該通過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錢如果不花就什麼用也沒有。那個階段我們考慮的問題是如何教他合理地花錢。我們希望讓他明白:花錢不在多少,但要花的值。 為了讓他明白這些道理,(這裡我插一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起作用的不是家長怎麼說,而是家長怎麼做的,如果我們直接給他講,錢不花什麼用也沒有,花多花少不要緊,關鍵要花得值,這些道理,他不會明白多少,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抽象的理念,變成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事)首先我們給他設計了日常支出:當時我們是租房子住,每月的房租是280元,他有一間自己的卧室,每月支付5元房租,和280元一比,他覺得真值。有線電視收視費我們建議他每月支付5元,他一聽就反對,收視費一個月總共才9元,讓他自己承擔5元,換誰也會反對。但我們告訴他。雖然每月總共才9元,但我們基本上不看電視,9元幾乎都是他消費的,讓他拿5元其實很便宜,他想了想所以他覺得也值。家裡購買電視機、電腦、後來還買了房子,每買一件東西的時候,我們都說你也要用到這些東西的,是不是該拿出一些錢「入股」?這時候他都會自己報出一個數目來入股,一般是50元以下,如果他報高了,我們建議他以較小的數額入股就可以了。 買家電、電腦、房子也讓孩子拿錢?可能一些家長覺得不可思議,但實際上這樣做的效果非常好。孩子知道花錢可以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知道了錢的真正含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他非常愛惜這些東西,原因很簡單,這些東西里有他的股份,他也是這些東西的主人,還有一個好處是,這樣的方式造就了一個家長和孩子平等的家庭氛圍,家裡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有他的股份,他在爭電視頻道、爭電腦使用時他理直氣壯,和我們完全平等,家長沒有一點優勢,不知道各位是不是能夠理解,我們希望孩子能在一個和家長平等的氛圍中得到發展,這是有深刻用意的,我在下一講關於家庭民主的時候再講。 在2002年孩子10多歲了,他已經能認識到錢是什麼了。我們感覺到,這樣的教育是成功的,培養了他對他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精神。不足之處也有,就是和同學相比有點「吝嗇」,花錢的慾望不大,掙錢的慾望也不大。當時我們已開始著手解決這兩個不足,一是提高他手中現金的持有量,「刺激」消費,二是提供多種「有償」家務勞動,給他「掙錢」的機會。 現在孩子12歲,各位想不想知道現在的情況?和10歲的時候已經大不相同了。當時我們解決那兩個不足的目的已經完全達到,他「掙錢」的慾望強烈,花錢的慾望同樣強烈,但有一個習慣一直沒有變,就是不動用「賬」上的錢。 說一件最近發生的事吧。我們家規定:如果我兒子打掃一次衛生,付給勞務費5元錢,並且是現金,當然不花也可以記到帳上。這個規定還是在2002年,著手解決「兩個不足」時制定的,這個標準太高了,當時我不同意,但我們家是民主體制,我妻子和兒子同意,被通過了,一旦通過要想再改就難了,我們家的規定是通過的決議如果要改必須3個人同時同意。要降低標準兒子100%不同意,這個標準實際上已經不可能降低了。我明白妻子的用意,她也是想提高兒子手頭的現金量,刺激他的消費慾望。 結果兒子還是不感興趣,幾乎從來不打掃衛生,知道也不怎麼花錢,這條規定實際上處於「休眠狀態」,沒有人再提起。過了兩年,直到2004年的5月份,有一天兒子突然問,打掃一次衛生給5塊錢,是吧?我說是,兒子馬上拿起拖布、抹布幹起來,不到20分鐘就收拾完了,要5元錢,當然收拾得很不徹底,但畢竟是開始幹活了,我們都很高興,對打掃的質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給了他錢。很快,我們就受不了了,隔了一天,兒子又打掃了一遍,再要5塊錢。這樣的打掃頻率我們就要破產了。我和妻子緊急商量對策,妻子說降低付費標準,打掃一次3元。其實3元是兩年錢我說的標準,被她和兒子否決的。現在再提這個標準顯然不行,兒子不會同意,顯得家長言而無信,還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不起好作用。我不同意,我說應該嚴格要求,比如必需所有的房間包括衛生間、廚房都要打掃等等,這個不違背民主體制的決議,也容易接受。 結果呢,兒子果然不反感,說那收拾得不行,他再去收拾,熱情絲毫不減。打掃的次數照樣每周三、四次。看來不行,我們趕緊再出台政策,打掃衛生每周不超過2-3次,我兒子要求增加次數,民主體製表決,這是我和妻子提前串通好的,我的提議表決通過。我問過兒子要錢幹什麼用了,兒子說他和同學一起打撞球了,他打撞球的水平進步很快,說的是實話。雖然他打撞球的癮很大,但不動用帳本的錢。我也問過他帳本上的錢他準備怎麼花?他說準備買一台新電腦。家裡有一台電腦,比較老了,現在流行的新遊戲都不能運轉,他早想換,負擔電腦價格的一半他都干,我不同意換,要換的花他必須負擔全部費用。所以他不想輕易動用帳本上的錢。 當然我也有辦法讓他買不成電腦。我告訴他說,如果他取得數學奧賽一等獎,被40中免費錄取的話,我給他買一台新電腦,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標,掏了高額擇校費的話,他必須承擔1000元的學費,他同意了。雖然我寧願給買新電腦,但我估計得掏擇校費。如何培養孩子的膽識 哪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非凡的膽識呢?要達到這一目的,基本的做法是: 1.別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培養孩子的闖勁。 「對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麼是管?不好好學習,品德不好,要管;什麼叫放?吃苦耐勞的事情,經風雨見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讓孩子去干。這樣可能要跌些跤,但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得到鍛煉。」孩子的膽識,就是要在現實生活中才能磨練出來。如果孩子要去旅遊而怕他丟失,要去運動而怕他摔傷,要去除草而怕他割到手,把孩子像籠中小鳥一樣關著,孩子哪來的膽識呢?因此,當孩子們自己組織野炊、登山活動,組織什麼「鬼屋」探險隊、外星人搜索隊時,除了告訴他們應該注意哪些危險事項外,儘可能放手讓他們去干,只有讓孩子去闖,才能增加他們的見識,壯他們的膽量。 2.鼓勵或鼓動孩子的勇敢行為。 有20多位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在抽血化驗,竟然沒有一個人哭泣,抽血後還都相當興奮,大聲向小朋友宣告:「我沒有哭,我很勇敢。」原來,在去驗血前,幼兒園的的老師已把功夫做到家,先問小朋友們「勇敢的小孩怕不怕疼?哭不哭?」在小孩回答了不怕疼、不哭後,接著說:「我們都是勇敢的小孩,都是不怕疼的,再疼也不哭,呆會我們要去驗血,肯定沒人哭。」結果才有那麼勇敢的場面出現。因此,要使孩子變得更堅強、更有膽識,必須善於鼓勵或鼓動孩子的勇敢行為。 3.增長孩子的見識。 孩子的膽識,不僅僅是勇敢,還包括了智慧和謀略。因此,一個有膽有識的人必須以見識作基礎。有這樣一件事:一群美國女孩在喀斯喀特山搞野餐,返回時因抄近路而迷了路,最後一個叫伊娃內爾·湯的11歲小孩挺身而出,堅定地說:「我聽說只要沿著山上的小溪流走,就能找到較大的山溪匯流點。再順著江流走,最終就能找到更大的匯流,而在大匯流附近,則必定有居民。我打算沿著前面那條小溪流走下去,你們中誰願意的,就一起走。」結果,全體女孩在伊娃內爾的率領下,經過幾小時的跋涉,終於來到了一條大匯流處並聽到了人聲。事後,很多人感慨:「一個最年輕、最勇敢的女孩挽救了陷入困境的女伴和她本人。」試想,假如伊娃內爾不具備沿溪流走的常識,顯然是不能用這方法走出迷途的。可見,通過各種手段增長孩子的見識,才有可能使孩子成為有膽識的人。 教會孩子自衛 前不久,當我得知寶貝兒子在幼兒園受到欺負時,立刻心疼,繼而憤怒,聽兒子一再聲明不再去幼兒園,我又擔憂起來。如何幫助地正確處理好這一問題呢? 第一步,情感安慰。孩子在外受到了欺負,心裡往往會憤憤不平或懼怕、退縮,此時最好的良藥是家長的幾句安慰、輕輕的撫摩、小小的遊戲,甚至說些諸如「我的兒子真懂事,不和別人打罵」等帶有肯定性的話語,這些都能使孩子情緒穩定下來。 第二步,分析對錯。當孩子情緒穩定後,細細地聽他訴說遭欺負的具體過程。向別人傾訴心中的委屈,有助於孩子調整好心態。我在聽完兒子的申訴後,有知道事情的經過很簡:活動時,一位小朋友推翻了他費盡心機搭起的「高樓大廈」,還打了他一下。我首先非常肯定地指出那位小朋友做得不對(兒子聽後竟有點得意),隨後,我問他那位小朋友為什麼要來欺負他時,兒子心虛了,小聲說那小朋友想和他一起玩,他不願意。兒子知道了這是他做得不對,便低下了頭。 第三步,教會自衛。當兒子遭到別人欺負時,是教他出手還擊、以牙還牙,還是忍氣吞聲、甘心受欺?我覺得都不妥。前者易導致孩子崇尚暴力,這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後者易使孩子逐漸封閉自己,喜歡蝸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願與外界往來,長此下去,會喪失自信,失去人際交往、角逐社會的良好心態。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教會他們進行自衛。自衛的方式有許多,如向老師彙報,向家長反映,與對方據理力爭,從而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現在的孩子都知道「110」,我認為這是件好事,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知道了一種向社會求助的方法,這也是自衛呀!

推薦閱讀:

連續六天!醫學博士是這樣備孕成功的!
自從有了娃,你多久沒和老公浪漫了?
0~2歲繪本推薦
這幾種逗孩子的方法很危險,千萬不要再做了!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