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意拳的龍虎二氣
(2010-08-27 17:41:11)
轉載▼
標籤: 龍虎 虎形 氣血 筋骨 意拳 雜談 | 分類: 高臣意拳 |
解析意拳的龍虎二氣高臣
高臣虎形樁之造像
"龍虎二氣"是意拳體系中的核心內容,為王薌齋先生所極為重視的拳學修鍊之法。所以先輩曾經:「拳法無非龍虎二氣」。那麼到底什麼是龍虎二氣,他具體的修鍊是什麼,表達在人體上究竟如何體現呢?
「龍虎二氣」,在意念上的表現是龍變虎猛的神經調換,也就是龍虛虎實的陰陽搭配。通過意識的明確誘導,使得身體的氣血,內臟,筋骨,拳式達到虛實變化的合理調配。拳學的境界在於神韻,神韻最難修得。所以欲得龍虎之虛實變化,意念必須要明確如何設立。也就是龍虎意念究竟落實到身體的何處,因為龍虎之意與龍虎之氣和龍虎之力及龍虎之形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或者說意氣力的貫穿總要有個載體來承載。
那麼龍虎二意轉化為龍虎二氣的著意點在哪裡呢?筆者認為,就是要貫注心與腎。傳統文化明示,心為龍,腎為虎,心變為龍,腎實為虎。意識貫注於心,而心生萬般變化,莫測身形,意識貫注於腎,而腎水充盈,得穩健雄渾之莊重。心為火,腎為水,意識貫注於心腎,正是水火既濟,龍虎相交的自然本能之態勢。意要分陰陽。氣也要分陰陽,這樣才有陰陽之循環變化的運動功能。所以龍虎二氣是由龍虎二意轉化而成,這才是真正的以意領氣,把意識具體落實到身體的實處。
明白了以意領氣的法要,進一步就要做到以氣行力。因為心腎相交之後的氣血和合,會改善人體內部氣血的功能,增強加大氣血的流動循環,使的周身飽滿,氣血充盈,達到渾圓一氣的內渾圓。這一步完成之後,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把充實之氣血轉化成真實的力量,所以以氣行力的問題,就是把意氣進一步貫注在哪裡才會生成力量呢?答案十分明確,就是筋骨!氣血只有催逼於筋骨,才能使得筋力生長,骨力厚重。所謂「筋長則力大,髓滿骨自堅,氣充毛髮挺,意真力必實」。所以意氣力是貫穿身體神經,氣血,筋骨,皮肉的一個事物的不同表達狀態。由此,我們也就明白了王薌齋先生所說的四如境界:「體整如鑄,身如灌鉛,毛髮如戟,肌肉若一」的真正內涵。
筋骨之力,是龍虎二氣表到在筋骨上生成力量的具體表現。龍力就是筋力,虎力就是骨力。所謂龍筋虎骨,一剛一柔。筋骨之力,不是表面意義上的抻筋拔骨,而是有著明確訓練目的的具體功法,柔以鋼煉,剛以柔錘,互為作用,因為筋屬於柔,若再以柔法訓練,則失其彈力;骨屬於剛,若再以剛法訓煉,則是火上澆油,失其硬度而變脆。龍虎之力,在氣血的催逼之下,生成了筋力的曲折彈射,骨力的八面支撐,二者相互配合,剛柔相濟,各盡其責,筋如彈簧骨如鋼針,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龍虎之力。
虎形樁的練習要領,一定要以骨架的支撐搭配合理作為練功的第一基本條件,因為骨架支撐不好,筋力則不能舒張,氣血受阻,反而自身受累,費力不長功,意氣力形貫注一致,通過虎形樁的間架定勢,進行意識,氣血和筋骨形體的微小調節,因為伏虎就是控制猛虎,而猛虎是在不規則運動掙扎的,所以,我的意識和勁力也是在進行起落,開合,橫吞,豎擠,正如槍法的運動,伏虎樁的訓練要以陰陽把的勁力為主,充分表達和訓練兩手的陰陽勁,也即是說,兩手的勁力方向是反著的,前手按壓,後手就拉提,前手左橫,後手右橫,前手外擰,後手裡裹,總之通過這種規律性的練勁方法,最後達到無規律的自動化聽勁,辨勁的立體思維。所以虎形樁不是掐著老虎不動,而是通過自身的合理變勁,使意念中的老虎有力用不出來,這才是拳學的根本所在。另外虎形樁的著意點主要在於肩胯的陰陽搭配,使得氣血在體內擠壓產生形體的微小變化,催逼筋骨受力,而使力從體內達於根節,中節而直至梢節,形成一氣貫通的整體用力。
高臣龍形樁之造像
龍形樁的練習要領是在虎形樁的前提下,把老虎的頭尾倒轉,成為擰身翻轉之勢,這一動作的形成,加大了腰身和脊椎的旋轉擰切,所以龍形樁主要是練脊柱的麻花擰力,此樁的要點是前手與後腳,後手與前腳一定在一條直線上,兩條相交的直線正好成為一個大大的十字,而這個交匯點正好就是尾椎,腰椎,與頸椎,胸椎成相反的麻花狀態,在手足十字力的牽引下,使得整條脊椎骨受力成擰裹狀態,這就是真正的龍身,沒有這種特殊的訓練,是不可能達到力由脊發的,虎形樁可以把脊椎骨縱向拉長,使其屈伸束展的功能得以表達,但是還是直接的縱向力,而加上脊椎的麻花擰裹力之後,自然在縱向力中崩射出橫向的屈伸,這樣不但會加大直力的變化和威力,還可以「起橫不見橫,落順不見順」的螺旋驚變。因此意拳中的龍虎樁,實際就是側重於橫豎力的修鍊法門,如果橫豎能夠相互變通,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龍虎相交,龍虎合一了。氣血催逼於筋骨而得龍虎之力,還是不能盡善表達龍虎之態勢,所以最後要反觀於龍虎之動作形態。當然這個形態是符合拳學搏鬥理念的打法動作,沒有這些動作形態的具體表達,還是不能上升為拳學,仿生的高度。王薌齋先生意拳的龍法有五:青龍探海烏龍翻江神龍游空滄海龍吟神龍縮骨;虎法有六:猛虎出林、怒虎驚嘯、猛虎搜山、餓虎搖頭、猛虎跳澗餓虎刨食。以上拳式均為搏擊時的動法,其神意,氣血,筋骨,形態都是龍虎貫注,虛實互為,蓄為龍,發為虎,蓄為虎,發則龍,起為龍,落為虎,起如虎,落則龍,橫為龍,豎為虎,橫為虎,豎為龍,總之不離龍虎互變,天地相交。
如此以龍虎之精神,貫注人體的氣血,筋骨,以及四肢百骸,而得龍虎之威猛,變幻莫測的打法動作,成就出拳學的清逸大勇的傲岸風姿,實在是華夏武學的精髓所在!筆者在此深深地希望同門珍惜重視,並深入探討,必有實質性的突破和進益!
推薦閱讀:
※心意拳龍形滾丹田述真
※意拳斷手之「驚蛇入穴」頓開金鎖老僧稽首
※形意拳入門步法,詳解
※章長旺先生談意拳技擊樁
※戴氏心意拳虎步 - 資訊 - 商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