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郭台銘被批「台灣之恥」

有人稱鴻海賺了許多工人的血汗錢,但在鴻海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中,真正

賺得多的、盤剝工人最多的是蘋果、戴爾、惠普、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大跨國公司。

郭台銘被批「台灣之恥」

文/ 魯力

最近,台灣有一百多名學者連署批評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是「台灣之恥」。郭台銘胞弟、正崴電子董事長郭台強日前亦出面為大哥抱屈。他認為學者用詞太重,希望教育界給企業「多鼓勵,少責備」。信息產業是高度競爭的產業,而企業必須要在競爭中求生存。學者的苛責對企業無法帶來任何幫助。其實,台灣鴻海企業在管理上有軍事化、懲罰化等不夠人性的問題,這是企業舊式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但是,用「台灣之恥」來作為對郭台銘的評價,不僅對他與鴻海企業不公平,更是顛倒是非的非理性的人身攻擊。

解決80萬勞工就業問題

其一、有人稱,這10多年來,鴻海賺了許多工人的血汗錢。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放過了真正的罪魁禍首。在鴻海產品的生產與鎖售中,真正賺的多的,盤剝工人最多的是蘋果、戴爾、惠普、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大的跨國公司。過去這些國際品牌大廠賺太多錢,代工廠賺得太少,應該通過這件事讓這些大企業讓一點利出來。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台灣的製造業經過優勝劣汰,大者恆大,小者難以生存。例如鴻海、廣達、仁寶等大型台商代工廠,與國際大品牌己成為共存共利、互為生存的關係,更不可能被國際品牌大廠輕易甩掉,這些台資大代工企業吸收成本的能力較強。

其二、鴻海僱用了80多萬大陸勞工,為大陸解決了相當部分人的就業與生活問題。按勞工人數來看,80多萬勞工為大陸解決了幾乎半個省的就業問題。僅以鴻海新公布的薪資每月2000元標準計,不算加班工資,鴻海一年就可以給中國大陸的勞工提供192億元人民幣以上的薪資,這為多少家庭解決了工作與生活問題。可以設想一下,如果鴻海關門,或者把企業移到台灣或者東南亞地區,要解決這些人的生活問題,大陸政府需要花多少財力與人力。80多萬人沒有飯吃,要解決多少因為生活問題而出現的社會問題,可能會有更多的農民工因為無工可做,或因無錢生活而出現更多的跳樓者。此外,去年以來,全國僅江蘇、廣東、浙江、北京、福建等省市,各省市的外資企業的納稅額就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鴻海與各家外資企業對大陸經濟發展的貢獻,是歷史更是現實,這是不可以任意抹殺的。

其三、自初創鴻海以來,郭台銘的奮鬥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成為「台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為實現這一宏大目標,他創造了自己的經營哲學。郭台銘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他要做的首先是選客戶。郭台銘堅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應商。可以說正是這些大廠的訂單成就了鴻海今天的格局。鴻海現在一年有4000億元的營業額,現在全世界每5台計算機中就有一台裝有鴻海的產品。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能出現郭台銘這樣規模的企業和有著世界名氣的大企業家,絕對是當地的「企業之光」與「人文之光」。

「世界工廠」需要轉變

其四、富士康事件的出現,表明大陸開始出現由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的轉型。但是,大陸的經濟轉型要有一個過程,要按照市場規律與經濟法則進行,不是憑一些官員和少數學者的主觀願望,想怎樣就怎樣。崑山漢邦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李仁祥認為,從富士康事件了解到,大陸經濟發展確實已到了轉折點,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

其五、要說郭台銘是「台灣之恥」那是無良的指責。在做慈善事業方面,鴻海可是從來不落人後。僅捐給台大醫院建立癌症治療研究中心的損款一項,就達150億台幣。四川汶川大地震,鴻海一家企業就捐款7000萬元人民幣,是台資企業中的第二高。煙台萊山區的「永銘中學」正是他與母親初永真捐資1500萬元創辦的。幾年來,郭台銘為省、市、縣、鄉教育、助殘、築路、飲水解困、抗擊「非典」捐資8000多萬元。

其六、公正地看,富士康的員工待遇在大陸的台資與外資企業中並不算差。富士康是一個有效率的機器,形成一個工本競爭模式,以高效率的方式生產,達到高效率,以最低的工本打敗競爭對手。這是鴻海可以打敗競爭對手,搶到蘋果iPhone及iPad等關鍵訂單的競爭優勢,更是鴻海規模愈來愈大的關鍵。有人解讀,以鴻海員工數目及自殺率,與大陸的自殺率相比並不高,員工待遇也優於其它車間。但樹大招風,危機會被放大處理,加上國際客戶專註企業社會責任,更可能影響未來下單計劃。

其七、富士康在出現員工連續跳樓事件以來,廠方已採取了加薪一倍、加強安全防範、改善對員工的心理輔導等措施。連續出現員工跳樓自殺,表明鴻海的管理模式確實需要徹底改革。鴻海高層應對發生事件的廠區迅速做個案研究,先將問題限縮在少數廠區,再將解決方案全面推廣,最重要的是重視員工身心不平衡問題,由專業心理輔導人員深入研究。

轉型創造擺在面前

其八、鴻海的轉型與改造,已經提到歷史的層面上來了。鴻海一路走來已經是全球最大代工車間,但這條路已走到了極限,郭台銘亦在持續思考轉型。員工跳樓,不但凸顯富士康依賴的競爭優勢,產生很大危機,更將讓郭台銘下決心,往附加價值更高的產品線及商業模式前進,但改變商業模式卻也是最困難的地方。

事實上,富士康的危機既是台灣的問題,也是大陸在改革開放中存在的問題。過去多年來台灣產業發展都與鴻海類似,以工本做為競爭手段,富士康的危機對大陸和台灣社會都產生警訊。

大陸改革開放30年來,以龐大、低廉又勤奮的勞力,創造了經濟的高成長,民眾所得翻了幾番,也爭得「世界工廠」的地位。但不可否認的是,以「泰勒式管理」為主軸的工廠管理,生產在線重複又乏味的工作,每個員工都是一個小螺絲釘。加上過去10多年刻意壓低的薪資,讓大陸生產線的勞動力就如在一個大壓力鍋下。近年來,大陸極力倡導建立「和諧社會」,其實就是希望在維繫低廉的勞動力競爭力的同時,保有社會的安全與和諧。富士康的大幅調薪,可謂掀起了這個鍋蓋。大陸與台灣、企業及民眾都要思考,企業如何從代工製造為主,跨入有創新性及技術能量的商業模式。

作者為資深台灣問題評論員


推薦閱讀:

富士康老闆郭台銘背後的女人們
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公司不會從大陸撤資
富士康「給錢」招員工招不到,郭台銘:不怕,以後工廠就不用人了
郭台銘散盡家財為善事
郭台銘敗了!「日美韓聯盟」180億敲定東芝晶元,依然擔心中國!

TAG:台灣 | 郭台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