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 運作 創新 ——-與機關工作人員談談公文寫作事宜
07-03
積累 運作 創新 ——-與機關工作人員談談公文寫作事宜 機關是運幬帷幄的中樞,有規律可循、道法可依、精髓可言。歸納起來,其實,機關只有三件事:做文、做事、做人。做文,是說文字表達能力的功夫。這是機關人員的基本功。在機關,做文,就是寫公文。與其說是寫公文,倒不如說是寫思想、寫工作。寫好公文不是很容易的事。做為從事文字秘書工作的十多年的秘書人員,最深刻的體會是:首先,堅定信念,相信「我能行」,把公文寫作當做職業,當做事業,當做生命,樂此不疲。其次,把握要點,聰明+勤奮、悟性+磨礪、時間+實踐。再次,掌控妙方,積累、運作、創新。寫好公文,積累、運作、創新,是核心。積累是基礎,運作是關鍵,創新是核心。這裡,隨意展開去,以拋磚引玉之言,求方家點撥一二,請讀者批評指正。 將「積累」內存進行到底 積累,是對知識、學問、經驗、能力、智慧的積澱積存。南宋詩人陸遊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想寫精寫好詩,不在寫作那一刻,而在於平時的讀書、積累、感悟。成才的途徑,大致有四條: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萬家友,集萬人經(驗)。行萬里路,交萬家友,由於時、空的限制,不容易做到。但是,讀萬卷書、集萬人經,則是可行的。讀書是寫好公文、奠實基礎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擁有一座水晶山,才能送人一顆水晶石。對機關幹部來說,積累,基本可以歸結為讀書問題。這是匯聚知識、集結經驗、提升智慧、寫好公文的源頭活水。沒有豐厚的內存,哪有厚積薄發的文章。 讀書的緣由。當今時代,無論是融入國際國內,還是適應團隊集體;無論時局時勢的需要,還是個人發展進步的選擇;無論是引領時代的責任,還是汲取營養的呼喚,讀書都是不可少的。機關幹部,為什麼更需要讀書?傳承文明的重任。文明,是時代進步的象徵。人類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史。歷朝歷代的官員和文人,都擔負著傳承文明的責任。機關幹部,是當今社會的精英,是文明的繼承者、維持者、應用者、發揚者、光大者,更應比普通老百姓有著更為艱巨的使命,理所當然地擔負起繼承和弘揚優秀文明成果的重擔,樹立文明理念,增強文明意識,自覺當好承繼文明的先鋒。引領時代的使命。人是社會的產物,是打上時代烙印的。當今時代,正處在知識時代、信息時代、網路時代。現代知識更新速度是3至5年。目前,我們已經從五年前「世界是平的」,向「世界又平又擠又熱」轉變。打開書本,古往今來人類的經驗、知識、智慧,五彩繽紛,斑斕多姿,萬千氣象,呈現在眼前。機關人員是時代的引領者、跟隨者,必須與時俱進,時時學習,終生學習。拉動發展的槓桿。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靠什麼,靠實幹;怎麼干,最有效,光蠻幹不行,只知干也不行。簡單的頭腦,必然是社會的淘汰品。必須有學問、知識、智慧,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他人學習、向網路學習。書讀多了,思想火花的就光芒,思路的由來就清晰,發展的辦法就增多。新形勢新要求新使命,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靜下心來,深鑽細研,把握精髓。縱橫職場的選擇。一個人,要發展進步、與眾不同,要在職場取得非常的業績,根本的要擁有知識。知識從哪裡來,從書本中來,從感悟中來,從實踐中來。只有讀書,才能掌握理論、觀察事物、把握形勢;才可有所感悟、有所收穫、有所作為。讀書猶如趟大河,隨水而下,一路前行,將領略到翻滾的浪花、繁茂的林海、亮麗的風景。現在有些人不看報、不讀書,能力不高,怎麼在職場有更大作為。所以,不論工作多繁忙,都要抽出時間,靜心學習。創造人生的璀璨。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自古就是儒生們得讀書境界。「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讀書,初讀時,坐一二個小時還行;坐上一天,就不容易了。更何況天天如此?不過,要記住:書是一個孩子,你對她好,她對你也好;你對她壞,她對你也壞。讀書,戰勝懶惰、戰勝個人、戰勝超越。人生,因此而燦爛輝煌、光彩耀人、璀璨奪目! 讀書的內容。作為黨政領導幹部,一定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對讀書的作用、內涵、用途,都要了如指掌。讀什麼書,我覺得,機關幹部應該讀「經、史、子、集,文、哲、工、專、雜」。經。指的是《四書》、《五經》。這是中國智慧的總源頭。學習這些知識,便擁有了智慧;擁有這些智慧,便無往而不勝。比如《易經》、《詩經》、《論語》、《大學》等。近年來,海內外興起一股讀經熱。譬如《論語》,由孔子和弟子的言論集,短短數幾千言,飽含了人生大智慧。讀經書,是一種榜樣效應、聖哲效應、引領效應,使自己活得更像人樣。史。讀歷史是智慧的事。歷史好比一部鴻篇巨著,裝載著昨天的紀錄、今天的顯現、明天的嚮導。歷史,思接萬載,視通萬里,令人銷魂。讀歷史,可知古人、可鑒今世,可測未來。讀歷史,尤要學中國近現代史,學中共黨史,深化對共產黨執政、社會主義建設、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子。就是諸子百家之言。諸子百家是東方文化的重要精髓。一個機關幹部,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閱讀參詳大量百家諸言,便可窺見天心,聽懂天言,修成天使。譬如,《道德經》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些給我們的啟迪:要像水那樣深沉,要像水那樣真誠,要想水那樣機動。集。是指對大家經典著作的詮釋,或偉大人物的思想集成。比如,南宋時期理學家朱熹編纂的《四書集注》,把「四書」會合在一起,融貫理學的思想,成為歷次科舉考試的摹本,構建了幾百年間中國思想的靚麗風景。類似的書有《曾國藩家書》、《毛澤東選集》,都是思想、智慧、文化的集大成者。對於這些,機關人員一定要學習、學深、學精。文。就是文學著作。文學,太寬泛、太博大、太深奧。讀文學恆久魅力,在於讀生活、想意境、悟精髓。讀文學永遠不過時。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對於機關幹部而言,像《文選》、《古詩源》、《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千家詩》等等,都是優秀作品。此外,諾貝爾文學獎、中國茅盾文學獎之類的書,也要擠出時間閱讀。哲。哲學是研究聰明的學問,是人生的金鑰匙,思維的原動力。學哲學,既要學唯物辯證法、學馬列理論著作,還要學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尼采、黑格爾、康德等。每部書都顯深奧的哲理,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風姿。在複雜、變化、多元的世界,變繁雜為簡約,變淺顯為深刻,變弱小為博大,哲學功底最耀眼。專。就是從事本職工作所必用的書籍。幹什麼,就要學什麼。從事機關工作,如果連專業書籍都不學,那麼,能力從何而來。讀書,因內心的志趣而播種,因豐厚的滋養而生根,因堅韌的耕耘而開花,因覺悟的積累而結果。工。其實指經濟知識。這是機關人員知識中核心之核心。因擔心與前面的「經」相衝突,故而用「工」字來替代。機關工作人員,如果不知一二三產業格局,不懂得金融、商貿、外經、旅遊,不了解科技、網路、信息;不諳熟科學發展觀、節能減排,恐怕很難勝任本職工作。雜。就是要多讀書,讀多書。機關工作事多、面廣,工作人員要掌握廣博的知識,堅持「開卷有益」,做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做「通才」和「雜家」。 讀書的方法。讀書是大課題、大問題、大學問。百人百法,千人千方。每個人的基礎、特質、個性、積累、經驗等等不同,怎麼讀也千差萬別。這裡,有四個問題需要研究把握:讀書如何更有力。要制定計劃,列一張書單子,剛性規定,每天閱讀網讀多少文章,撰寫多少材料,讀多少頁書籍,記多少名言警句,都要有量化的指標。要養成習慣,樹立讀書也是工作的理念,讓讀書學習同穿衣吃飯一樣,成為良好的習慣。要博閱精讀,就是無論是什麼都要廣泛閱讀,但是要精讀重點,記憶思想深刻、精髓要領的東西。讀書如何更有效。要善於思考。人類信息技術,引發了知識革命,解放了生產力。目前網路閱讀大有代替書籍閱讀之勢。這無可厚非。如同多年之後,機關、企事業人員在家可以辦公,而單位辦公室不復存在一樣。然而,萬變不離其宗。網路,沒有改變學習基調。思考是讀書、知識、智慧的積累。不積累,等於零;不思考,等於零;不用智,等於零。要融會貫通。由於「鐵杵磨綉針,功到自然成」的緣故,「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是可以達到的。要持之以恆。要一點一滴讀,一絲不苟讀,堅持不懈讀,持之以恆讀。成才成功、成名成家,就在讀書的守護中,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積小成多,實現質的躍升。讀書如何更有趣。要飛揚思維。樹立讀書是快樂的、是積極的、聯繫的、創造的、主動的的模式。要解放大腦。確定讀書(網讀)的歷史方位、文化方位、思想方位,抓綱、連線、織網、撈魚,激發大腦的記憶力、想像力、迸發力。要專心專註。凸面鏡下的焦點才會燃燒。專心專註,才能滾輾出美麗的風景。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決定成敗。機關人員讀書,一定要動手、動口、動筆、動腦,聯繫實際,聯繫工作,寫出感悟,體會心得,真正把書讀進去了,化為自己的知識,溶解在血液中,達到「人文合一」。讀書如何更有用。「盡信書,不如無書」。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要把學到的知識,滲透到運用的過程中,尤其把有見地、有建議、有意義的事情,運用到公文中。這是基本目的。會讀書、會學習,更要會應用。在讀書過程中,要與思想、工作、實際緊密柔和起來,應用實踐,指導工作,發揚光大。一鳴驚人的人,必定是在不鳴則已時厲兵秣馬;動如脫兔的人,必定在靜若處子時默默養銳;一夜成名的人,必定在一夜之前演練積累。 把「運作」策術貫穿始終 古人云:「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真想寫好公文,除了平時積累外,更要有運作理念。運作,有思想思路之意,有工作舉措之策,有篇章結構之術,有語言文字之要。要從文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運籌學角度,把公文寫作當成大事情,實行一篇文章一個項目工作法,去策劃、運作、實施,乃關鍵之舉、實用之法、提升之路。 領航之契題。所謂契題,簡言之,就是符合題意,符合要求。這裡,我想起高考作文來,每每高考作文得高分原因,首先是沒有跑題,符合提示要求。這就是契題的領航作用。寫公文,如果不合題意,不管是有多年公文寫作經驗的同志,還是才高八斗的博士生,那麼,寫出的公文,領導也不一定滿意。要知寫什麼,無論是文體,還是中心,思想寫法也不同。要思給誰寫,不同的身份,在思維層次、考慮問題的角度、內容重心、詳略取捨方面,都有所不同。要問寫給誰,不同的對象要求不同,不同的場合口氣不同。比如,對群眾講話要親切通俗易懂,才能得到受眾的歡迎。要想稿子起什麼作用,是對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指導,還是對問題進行請示、報告、解答。這些都要明白、把握、領悟。契題有明契和暗契,淺契和深契。明契,指公文中要有材料中體現立意要求的文字,大多用於議論文和夾議夾論文體。暗契,就是公文中的中心思想在立意上表現出來,一般在段尾處和結尾處。淺契,是在文中直接點明立意的文字,是淺層次的;深契,則是深層次、精神的、渾然一體的。契題的成功,就是方向的成功。 深邃之思想。「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這是思想花朵的芬芳。文章就是思想的載體。所謂有思想,就是公文要有鮮明的立場觀點,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必須旗幟鮮明。寫文章就是表達思想。思想是公文的核心。擁有思想的材料,是豪氣干雲的大英雄喬峰;沒有思想的材料,是毫無活力的機械人庄聚賢。機關幹部寫公文,是為了闡述觀點,表明態度,指導工作,推進落實。如果一篇文章之中,能讓人記憶在心、念念不忘的話,那麼,其思想性則非同一般。文章因思想增輝,因思想傳頌,因思想提升。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至今千古流傳。要把上邊的東西實際化,在上下結合中提出具體要求。要把具體的東西理性化,從一般現象看出不一般本質。要把傳統的東西賦予時代內涵,使人感到有新思想、有新語言、有新啟發。公文體現的是思想的深度、做人的高度、生命的厚度。當提練思想時,要向接近真理的方向努力。不能偏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更不能違反違背這些。思想的成功,就是深度的成功 高遠之立意。「百尺竿頭需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公文成功與否,對人有無啟發,有無指導作用,關鍵看立意高不高,道理深不深。機關工作,是做實際工作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最為重要。總結經驗、提出思路、開出妙方,都必須既緊貼實際,實事求是,更要立意高遠,站位全局。立意高遠,就是站在全局的高度、領導的高度、時代的高度,提煉思想、策劃觀點、謀篇布局、遣詞造句。還要思路順、框架順、邏輯順。公文,如同韓愈所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是指導工作,交流經驗,解決問題的,一定要准、清、順。公文,比如說領導講話,立意必須大氣。怎樣才能寫出大氣的文章呢?就是讀大氣文、交大師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和大氣文親近,也能大氣起來。文章的「意」,就是文章的「靈魂」,文章的「思想」。公文中,一般要有體會、感悟,要悟出點什麼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工作的體會、成績的緣由等等。如此,立意就比較高了。有無高度深度廣度立度。是衡量立意的最重要標準。如果有崇高的立意,那麼就會有崇高的思想。立意的成功,就是主題的成功。 精準的論據。義理、考據和辭章,是不可或缺的內容。任何一篇好的公文,通篇充滿著考據的力量。考據,乃是那些證明論的事實。一切都要有事實作支撐。沒有事實的觀點,是空泛的的觀點;沒有事實的思想,是無據的思想。事實最有說服力,也最能感動人。在寫作公文時,還要考慮怎樣才能把事實交待清楚,寫得完美,使人讀起來有興味。要在抽象的論述中加些不抽象的東西,增加生動性。起草公文,講的道理、列的數字,是抽象的,但是可以通過穿插具體人、單位、事實,增加直觀性。要把工作要求講細緻,用形象化的語言表述出來,重視細節,同樣可以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寫公文的目的是客觀反映事物,幫助認識和改造世界。在寫作公文時,運用論據,可以使論據新穎生動,與眾不同。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須確保這些論據真實可靠。真是事實的生命。沒有真,思想就無根。特別是涉及人名、國籍、年代、出處等等,都要力求搞得很准,不能有硬傷。論據的成功,就是觀點的成功。 巧妙之結構。結構便是公文的房子框架。房子造得如何,首先看結構。公文的結構是,關鍵是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情趣。公文的結構,往往有這樣的模式:觀點+例文+分析+結論。這是人們普遍樂於運用並接受的一種行文方式。從一定意義上講,公文寫作的流程,簡言之,是從大到小謀篇,從小到大行文。從大到小謀篇,就是根據公文類別性質搞清楚謀篇布局,分析各種公文的框架結構,文件有文件的結構,報告有報告的結構,講話有講話的布局。要自己多看些現成的公文,報刊雜誌,互聯網上倒處都是,分析別人通篇的結構布局,搞清楚全文分哪幾個部分來行文,自然就會觸類旁通。從小到大行文:做好謀篇布局,就要開始動筆了。一般步驟是先說是什麼,再寫為什麼,然後闡述如何做,最後說達到什麼效果。其實,結構最為重要的就是紅線貫穿、上下貫通、一氣呵成,邏輯、嚴謹、縝密性很強。結構的成功,就是邏輯的成功。 激揚之語言。公文的語言,是作者的硬功夫。語言豐富多彩,令人如浴春風;語言哲理跌出,使人愛不釋手。公文,意在指導工作,要準確,義正詞嚴,擲地有聲,鏗鏘有力;要簡潔,只有簡潔才能給人以更多信息,才能表達更多的東西;要大氣,文以氣為主,「氣」是寫作的根基,寫出好作品,必須養氣;要動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心曠神怡;遵循一般的語法規則、邏輯規則之外,還必須遵循一些特殊要求。其中特別需要注意:時間的表達;空間的表達;職務、姓名的表達;數量的表達;範圍的表達;程度的表達;語氣、神態的表達。在用句式時,宜多用常見句,少用晦澀句;多用短句,少用長句;多用啟發句,少用命令句。要運用群眾語言,群眾愛聽愛記,更愛學愛用。要運用調查資料,寫公文前,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掌握一手資料。要運用數字數據,數字枯燥無味,如果運用得當,則會增強文章感染力。要運用典故格言。在歷史長河中,古今中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典故,事例不一定真,所闡述的思想卻是真實的,運用得當,文章增色增輝。語言的成功,就是文採的成功。 讓「創新」動力飛躍起來 創新的文章都愛讀,創新的文章都愛存,創新的文章都愛記,創新的文章都愛用。寫公文,是寫工作、寫經驗、寫任務,更是寫思想、寫能力、寫方法、寫創造。寫作公文,有三種不同的方法:第一種,學習他人,人云亦云,抄抄寫寫,拼湊成章;第二種,積極借鑒,提煉升華,銳意創造,創新公文。第三種,我行我素,天馬行空,特立獨行,卓爾不群。三種方法,會有三種不同的公文。 領會一個意圖。就是領會領導意圖。其實,這是可以上升到講政治的問題。要認識到,公文是根據領導安排來寫的,是為領導執筆,為單位代言,千萬不要認為是自己寫東西、隨心所欲,也不能不服從安排,把一些語言隨機性闡發見解,更不能顛覆領導的思想、思路、意圖,「另起爐灶」。在實際寫作中,有妙筆生花之才的人,確因領會不透領導意圖,而寫不好公文的屢見不鮮;也有文字功底不是特別深厚,而因領會了領導意圖,把公文寫的領導很滿意的同樣為數不少。因此,琢磨意圖,把握方向,關注重點,公文寫起來就得心應手。當然,領會領導意圖,不是機械的,而是需要豐富、發展乃至創新的。比如,有的領導同志說明意圖時,開始是初步不成熟的,起草時,完全可以適當延伸、深化,對領導未想的補充、分散的集中、想說而沒說的顯示。有的領導因工作忙,對某個公文講的意見比較亂,要善於提煉,總結拔高、集中合成,把不必要的剔除,把不完整的補充,把不一致的調整,以保證公文質量. 把握兩個要求。即:刪繁就簡,標新立異。刪繁就簡,就是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繁雜問題簡約,繁簡適宜,詳略得當,宜詳則詳,該易則易,既要惜墨如金,尤要潑墨如水。公文寫作,要刪繁就簡、明白清楚、流暢自然。具體做到:簡潔明白、流暢自然;深入淺出、內蘊豐富;主題集中、結構清晰;實感真情、含蓄質樸。要準確表達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每一段,加強練字、練詞、練句能力的訓練,養成簡約生動敘事,清楚明白說理,形象描繪,準確說明,飽含情感寫作的習慣。任何公文,都要求真、求實,用更為經濟、更加簡約的方法,表達出來,簡單、樸實,杜絕浮華,乾淨利落。標新立異,就是無論思想觀點,還是框架結構;無論主要內容,還是遣詞造句,都要有獨創性,有個性特徵。寫公文,要有創新。創新獨具卓識,力破陳規,銳意進取。發現一種現象後,立即縱深一步,探究原因,或者立即想到反面,或聯想到與之相關的事物。在包羅萬象的信息時代里,寫作公文,要創新,把一些意念、想法和見解重組,創新理念、新思想、新舉措寶;要鑽研,善於發現分析問題,通過思考、總結、歸納,抓住關鍵,確立主題,認真解決;要變化,字句多變化,語言活潑,生動形象,妙語連珠。這是把公文創造性寫好寫精的途徑。其實,這是超越常規的導引、智慧能量的釋放、奇思妙想的發揮。 秉持三條原則。這是寫作公文的三個階段、三個層級、三個高度、三個要領。有時可以採用其一,也可用其二,還可三個綜合起來用。用公文的語言寫公文。公文是代表組織的行為活動,是有指令性、指導性特徵,是嚴肅、嚴謹、嚴格的事。猶如古代皇帝說話,慎之又慎,不隨意亂說。公文語言要求莊重、準確、樸實、精練、嚴謹、規範。莊重,語言端莊、格調鄭重、用語嚴肅;準確,真實確切,褒貶得當,語意明確,界限清楚,符合實際;樸實,平直自然、是非清楚、明白曉暢、恰如其分、通俗易懂;精練,簡明扼要,精當不繁,化繁為簡,詳略適宜;嚴謹,含義確切、文句嚴謹、細緻周密、分寸得當;規範,符合語法,規範嚴謹,邏輯無誤,合乎要求。用散文的語言寫公文。公文也講究文采,散文化語言寫公文也是允許的。當然,這是根據公文的要求,為了增加公文的可讀性運用的,而輔助採取的一種方式。在公文寫作中,散文語言,因精彩描述、感悟,而使公文增色添彩。決不是說,要把公文刻意寫成散文。這樣,就背離了公文的特性。散文的內容,是描寫、感悟。描寫,是抒情的起點或依託,是情思飛動的緣由;感悟,既是對事物意義的發現,也是神思飛揚的體驗。散文的形式,經常運用多種修辭方法,是「形散神不散」。「形散」,就是形式散淡散漫、自由靈活,不拘一格;「神不散」,就是內容中心突出,主題明確,思想深刻。用雜文的語言寫公文。劉勰《文心雕龍》中說:「文以辯潔為能,不以繁縟為巧;事以明核為美,不以深隱為奇。」公文寫作,實話實說,多用直敘;只作說明,慎用抒情。雜文語言,是投槍,是匕首;有辛辣,有諷刺;或幽默,或風趣。這是雜文語言特徵的外化。在寫作公文中,如要揭示落後、反動的現象,則可用用批評批判性方式,那麼,使用雜文語言,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應。與此同時,為造就繽紛的公文語言,加深思想性、針對性、功用性,在非正式文件的公文中,還可採用比方、誇張、比擬、排比修辭方式,運用口語、俗語、網路語。當然,一定要把握好「度」。 力求四個一樣。「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在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機關工作人員,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見的人來擔當。這些人應該志存高遠,「身無分文,心憂天下」,不是干一陣,而是干一輩;不是做大官,而是做大事。我覺得,機關人員,寫好公文,要關注情況,把握規律,努力做到「四個一樣」,向「四家」邁進。像理論家一樣理性思考。理論家就是在各個領域發現或者提出重大理論的人。機關人員,首先是政策理論的掌握者、掌控者乃至掌舵者。這種特質,決定了要有理論家素養。要從局部、感性、表面的現象跳出來,辯證理性分析,提煉升華思想,總結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在寫作公文時,把一些思想的東西,提取提煉出來,最為重要。具有思辨性、理論性、深刻性,是妙筆生花之筆,具有畫龍點睛的功效。有的材料看上去不錯,又覺得少點什麼。其實就是少幾句高度概括、凝練凝重的話,讓人打不下深刻的烙印。像文學家一樣浮想聯翩。文學家學擁有想像奇特,能夠把不同的對象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把沒有關係的事物之間建立聯繫。文學家與公文家的不同,文學家是形象的、感知的;公文家是理念的、抽象的。在寫作過程中,機關人員如果能像文學家那樣,把思維調動起來,讓思想活躍起來,把兩種相互對立的思想,融會在一起、交集在一起、容納在一起,進行新的來年息、整合、組裝,則會碰撞出新的成果。有公文寫作經驗的同志,通常知道如何把彼此之間沒有絕對聯繫的東西,通過一條紅線貫穿起來。這樣,高度、深度、立體度都有了。像教育家一樣細緻入微。公文,師也。「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公文的終極功能,是用來總結經驗、交流情況、推廣經驗、教會方法、促進工作。機關工作人員,要明確受眾對象,堅持細微觀察,善於發現,認真總結,豐富儲存,教人方法,給人啟示,讓人明白。這就等於給人以魚與授人以漁的關係。給一條魚,一頓吃完,沒有了;給一個捕魚的方法,天天有魚吃。在寫公文時,要沉下心來,精心思考,反覆推敲,熟而生巧,巧而生精。像史學家家一樣深刻深邃。歷史是一部精彩絕倫的連續劇,觀念的演變、工作的推移、發展的前進,都有時間的連續性,都是普通勞動者與社會精英共同創造的。一件歷史事件都是下一個歷史的緣由,後一個歷史事件也是上一個事件的結果。沒有對歷史的把握,是不可能昭示現在,指明未來。寫公文,無論內容或形式,都要堅持唯物史觀。分析問題要知前因、知緣由,有分析、有深度,把握本質,挖掘聯繫,從眾多矛盾中拎出重點,從複雜問題中提煉核心,從歷史沿革中彰顯厚重,悉心研究,發現問題,化解矛盾,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綠色推開春天的門,書籍叩開知識的門,智慧打開理想的門。怎樣讓寫公文同喝涼水般不再難?一種思維--成功的想像力;兩把利劍--時間和實踐;三樣寶器--積累、經營、創新,可以做到,完全可以做到!與書本相握,隨孤燈作伴,同鑽研為伍,丟掉懶惰,向本領靠攏;放棄功利,向實力邁進;拋開滿足,向功業進軍。果如此,寫好公文,必是「秋天已經過去,春天不久將至」!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工作默默無聞,不招領導待見,如何讓領導發現你!
※如何成為公文總結高手
※第四課 高瞻遠矚看公文總結
※公文寫作,提綱為王!
※公文寫作謀篇布局的「無法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