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爸爸去哪兒里看出的6個教育差距

最近在全國熱播的爸爸去哪兒3比這個酷暑還要熱幾度。每個周五幾乎所有有孩子的家庭都守在電視機旁看爸爸去哪兒,在看了幾期之後,發現裡面的大人和孩子的行為折射出很多背後的教育思維的不同,特別是這一季加入了外籍嘉賓夏克立,和本土的爸爸們的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和孩子有效的溝通

在陝北窯洞排練抗日節目的時候,林永健和夏克立同時負責幫小朋友們排練節目。夏克立的處事方式冷靜而平和,對待小朋友非常的有耐心和尊重他們的想法和表現。他的主張是重點在孩子身上而林永健急躁沒有耐心,希望孩子能聽話,按照他說的去做。

但是小孩子有時候很難理解大人的行為,所以他在現場忍不住對自己的兒子發脾氣,而兒子大竣也不服爸爸,開始質疑爸爸,表達自己的不滿。

林永健

「林大竣你要再這樣就出去關禁閉,今天晚上就要演出,你要不演你就別演,你別在這搗亂。」「搗什麼亂呀,這不叫搗亂。」「你這個人是怎麼當的呀?」「別聽他的。」「你是魔鬼嗎?」

大峻林永健

「我是你爹!」  隨後,林永健甩手不幹了,把排練交給了夏克立。

  

夏克立鼓勵小朋友們:「我們一起試試看一起做好嗎?」,「我們這次要一起認真練可以嗎?」……耐心地給小朋友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安撫小朋友的情緒,彼此間做到了有效成功的溝通。

小貼士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1. 大人要像尊重成人一樣去尊重孩子,平等的對待孩子。僅僅因為你是他們的父母就覺得他們「應該」 「 必須」 服從你的的命令和指揮? 一旦不服從,就是不聽話,就會挨罵, 甚至挨打。我們經常會看到大人喜歡控制,指責孩子,因為孩子做了大人自己認為不合理的事情。或者自己暫時很忙, 希望孩子安靜一會兒,孩子調皮就會被指責。這些都是因為大人沒有按照一個個體去尊重自己的孩子。2. 家長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家長自己無法排解自己的焦慮,會把這種焦慮傳遞給孩子,一旦孩子在家長焦慮的時候沒有按照家長的安排來順從家長的意願,家長就會變的焦躁,更加的情緒化,把所有的矛頭都指向孩子,因為孩子沒有聽家長的話。

前幾天看了一篇來自北京師範大學Joy Liu的文章叫「控制不了自己,控制別人」 指的就是很多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時候,就試圖控制別人。家長就是這一類人群中典型的例子。

在爸爸去哪兒2甘肅白銀爸爸們拍戲那一集,吳鎮宇和陸毅分別要在一天之內拍攝一個微電影。在拍攝的過程中吳鎮宇的焦慮就被孩子的不配合激化,他先後把自己的兒子,曹格的兩個孩子都弄哭,甚至是強迫幾個孩子做他們根本不理解的事情,他強制性的說服才剛滿3歲的姐姐:「 你們要幫我完成任務啊!」 。3.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同時尊重他們的意願。完成任務是大人的職責,孩子根本無法理解,他們也沒有義務要去完成這個任務,所以他們其實沒有被平等的對待和尊重他們的原始意願。大人覺得你是我的孩子,你必須聽我的。4. 用孩子的語言去和他們交流如果大人沒有平等的對待自己的孩子,聽自己的孩子真正喜歡不喜歡的是什麼,他們同樣也不會理解大人讓他們做的事情。夏克立的方式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是因為孩子們感受到的是輕鬆和愉悅,而不是任務!

2. 對輸贏的認知

這一季里的「卷捲毛」 軒軒以其憨態可掬的形象深得廣大群眾的喜愛,他的個性真實而可愛。但是也許是因為出自一個運動員家庭的緣故,他才4歲就對輸贏有很強的概念。一再要求爸爸一定要贏,如果不贏就不依不饒,甚至大哭大鬧。上一季里的楊陽洋也是冠軍家庭,他同樣表現出了對輸贏非常的在意(但是也不能說這是因為是冠軍家庭,畢竟田亮也是奧運冠軍,但是女兒森碟並沒有任何過激的競爭意識)。

上個月在一檔娛樂節目中,楊陽洋在場外聲嘶力竭的大喊大哭,他誤認為和楊威對抗的張智霖犯規。後來引發了很多網友抨擊他「性格有問題」 「 這麼小就對輸贏如此在意」。

這麼強的競爭意識很難推斷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前幾天看到微信圈裡面的一篇文章就是說那些從小就習慣了優秀的佼佼者,長大以後很難接受自己失敗的例子。

有很多學霸,天才被招到香港或者出國,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他們不再是第一和勝者,他們的心理無法承受,最後一些更加脆弱的孩子有的患上了抑鬱症,有的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還有的甚至發生了難以想像的暴力事件。當然也不是全是這樣的慘劇,這些畢竟都是少數,也不能以偏概全。但是平常心可能是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要學習的一門永恆的課程,從而教育我們面對成功與失敗輸贏都要擁有一個平常的心態,享受樂在其中,有很多東西都比輸贏更重要。

有很多孩子甚至無法接受自己是第二名,就是因為大環境的這種「金牌文化」,每一個人都認識金牌得主,銀牌是誰,無人問津。所以孩子一旦沒有拿到第一,就崩潰了。名次固然在很多競爭性的選拔和比賽中很重要,但是大人是否也要教會孩子如何平常心的面對你努力了但是最後沒有得到你想要的結果的這種正面積極的心態,鼓勵他們繼續努力而不是讓他們更加的急功近利或者嚴重的結果導向的看待問題,這樣一旦失敗很容易一蹶不振。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些人因為個人能力的問題,由於種種客觀的原因就是努力了也未必能得到第一,這時候我們作為家長該如何輔導孩子面對這種問題?因為這種類似的問題將會伴隨他們的一生。

小貼士如何教孩子正確看待輸贏?1. 無論你輸了還是贏了,無論你是第一名還是第二名,你都是很棒的孩子。從小培養孩子一個健康的心態,努力爭取,但是更加享受這個過程,而不是結果為導向,因為結果很多時候是由很多不可控制的客觀原因導致的。家長自己首先不能成為一個結果導向的家長,很多家長喜歡說自己的孩子是廢物/笨蛋,如果開始考不好的話。這樣的家長也無法培養出一個健康的心態的孩子。正確的看待輸贏,孩子不會養成自我懷疑的習慣,覺得自己還是很棒的,很有可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2. 即使是輸了/失敗了,也要正確的面對結果,幫助孩子總結失敗的原因。很多家長不是一味的打擊就是一味的誇孩子,明明自己的孩子有很多問題,但是就是自欺欺人的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一點問題。這種盲目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日後對自己的認知很低,而且有可能沒有責任感。覺得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是自己錯。3. 不是每一個人生來都要,都能當第一。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如果孩子的成績不好,就會以打擊孩子的方式來激勵孩子,越是打擊越是達不到預期,很多孩子就沉浸在這種惡性循環中,一直到成年都走不出來。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一輩子什麼都做不好。

3.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

雲南那期節目中,林永健的兒子大峻因為吃飯慢,被罰去掃塔。另人佩服的是那個孩子從始至終沒有鬧情緒,只是有一絲絲的傷心在眼角,而且這很可能也和他父親的情緒影響有關。這個時候如果作為父親的林永健能在旁邊安慰孩子一句「 其實掃塔很有意思,別的小盆友都羨慕你吶!」 孩子的內疚感就不會那麼重!可是父親從吃飯的時候就在旁邊罵罵咧咧的,各種指責,當得知自己的孩子被罰去掃塔,他感覺是一個很糟糕的事情,這種情緒嚴重的影響了孩子的自尊心。

本來師傅已經在眾人面前批評了孩子,這時候他最需要的是一句話能下台階。孩子的自尊心很強,別以為他們才幾歲。林大峻在和師傅去掃塔回來的路上看到了爸爸,爸爸還在嘮叨,大峻默默的說了好幾句:「 你別再說了,別再說了!」 。 我們都有這樣的小時候,因為一點點雞毛蒜皮的事情被放大無數倍,大人當眾羞辱,責罰,好像孩子就沒臉沒皮的隨便侮辱。

遇到一些看似不好的事情如何的讓孩子能夠轉移注意力,領略到這其中的樂趣,而不是加深他自己對「錯誤」的認識,或者給他講一些大道理,那個時候孩子的情緒上來了是聽不進去道理的。相反,幾分鐘後,在和師傅的對話中,大峻聽到掃塔很有意思,馬上就開心起來。

作為一個那麼小的孩子,掃塔這是一個懲罰,是他從大人那裡獲得的,同時掃塔也是一個有趣的事情也是他從大人那裡獲得的,其實你是具備這種引導的,否則大峻不會在掃完塔以後回去睡覺的時候突然哭了,說自己不想掃塔。在他自己看來,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陝北住窯洞的時候劉燁分到了最差的房子,但是諾一也沒有覺得這有什麼不好,覺得住在那裡挺有意思的。而林永健覺得住的太差了,要帶孩子去他的地方住。孩子有時候是沒有這個概念的好房子還是壞房子,但是往往大人的情緒和認知感染和塑造了他們對一個事物的看法,好的,壞的。

突然想到了一個故事。電影《美麗心靈》講述了一對父子被德國納粹抓到集中營,父親一直把整個事件講作一個遊戲,讓兒子以為自己和父親是在參加一個遊戲,讓孩子在殘酷的世界裡開心的搖曳。如果不這樣做,他的孩子很可能被那種現實的恐懼早就嚇死了。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情緒的影響非常的重要。

小貼士給孩子點面子!1. 不要當眾責罰孩子再小的孩子都有面子和自尊,這是人的基本需求。不要當眾責罰孩子,否則他們會因為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而忽略了父母講的道理。最後適得其反。經常在外面聽到父母大聲的罵孩子,這些家長沒有做到對孩子最基本的尊重。2. 不要嚇唬孩子有些家長經常喜歡以嚇唬孩子來讓孩子聽自己的話。「不聽話,警察把你抓走!」 「不聽話,人販子把你帶走!」 這些方法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產生很多心理上的障礙,孩子潛意識裡面也慢慢的不相信,不在意家長的話。這就是為什麼母親在旁邊嘮叨,孩子繼續干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不理會。3. 尊重你的孩子的想法雖然他們是小孩子,但是他們逐漸的在構建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有的時候會和他們的父母不同,但是往往父母會糾正孩子,父母要認識到你自己也未必知道的比孩子多,而且父母的觀點也未必是健全的。所以,不要把自己的認知強加給你的孩子。多分析分析孩子的話裡面的內涵,幫助你們了解孩子。4. 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強加給孩子易怒的家長,以後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是情緒波動的。家長在教育孩子前,先學會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家長,完全不懂的如何引導孩子。

4. 競爭中的風度

說了半天孩子,大人也有很多地方不足,孩子都是在學著大人的樣子長大。前面說到了吳鎮宇push自己的孩子和曹格的孩子拍電影,對Joe無法做到的事情很生氣,而且責怪一個5歲的孩子不應該哭鼻子,而陸毅那一小組的小朋友們玩的不亦樂乎。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在競爭中,也就是所謂的關鍵時刻,大人們展現和暴露了自己的風度和性格特點。

在第一季爸爸去哪兒中,王岳倫在拉著女兒搶房子的過程中,情急之下,居然把女兒扔在雪地里任其哇哇大哭,自己一個人跑去搶房子,在和他競爭同一個房子的田亮看到王岳倫扔下孩子,自己放棄爭房子,幫王岳倫照看王詩齡。

就連王岳倫自己都承認很佩服奧運冠軍的這種精神,綜合前面說的這和是不是奧運冠軍沒關係,就是和這個人本身有關係,但是往往我們很看重這個人身上的社會屬性。

話說回來最另人深思的是,看到那一幕,不知道會不會給幼小的孩子留下一種印象就是爸爸會扔下自己不管,而不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都不會離開你!」,就像胡軍告訴兒子康康:「如果你發生什麼事情,爸爸會回來救你!堅信這一點!」。 這些小小的舉動對孩子的潛意識的影響是很大的。

田亮的行為,我們看到的是禮讓!同樣在這次節目中有一個小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雲南的那期節目中,幾個萌爸幫幾個當地女子梳頭髮,然後開始搶人,看誰先搶到自己想梳頭的女子。一開始夏克立搶到了一位,就在同一時間鄒市明也搶到了那位,夏克立被鄒市明擠到了邊上,他卻和鄒市明說「 沒關係,你來!」 然後自己轉頭去搶另一個。就是這個小小的細節,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詞「禮讓」 。 也不是說鄒市明就是不明事理,因為情急之下,我們通過電視節目的剪切很難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只是想通過這個小細節說一下,比比賽更重要的就是自己的風度,如果孩子看到你的心態自然也不會形成一種急功近利的態度。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5. 尊重隊友

上一期節目在森林裡尋找野象,林永健和夏克立為一組。兩人因為找方向有意見分歧的時候,林永健堅持自己是對的,一意孤行不管夏克立怎麼想的。雖然後來他也在後期採訪中承認自己過度自信,片面的認為夏克立是一個外國人所以肯定不如自己,這一點也看出了教育導致的我們的不同,即使你很自信自己的觀點,你仍然需要尊重自己的隊友,因為你們在一個集體裡面。我們共同要做一個事情的時候要冷靜的分析,要綜合大家的意見,然後做出相對平衡的決定。

6. 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不要離開他

還是在上一期節目中,兩個爸爸要負責在飛機上面航拍,所有的萌娃一開始都是不願意自己的爸爸離開自己。康康看到弟弟妹妹都小不能離開父親,所以自告奮勇的讓胡軍離開自己去航拍大象,下一個是劉燁。從節目整個過程中來看,離開父親保護的康康和諾一都受到了很大的驚嚇,大哭。諾一在節目中很少因為害怕,離別而哭,但是在森林中因為摔倒和被鄒市明無意碰撞都哭的稀里嘩啦,而康康因為害怕野象襲擊,突然崩潰大哭!

其他的爸爸還要照顧自己的孩子,也許能保證別人的孩子的人身安全但是無法照顧到孩子受驚的情緒,最後夏克立看到失控的康康停下來安慰他:「沒有野象,我向你保證你不會受到傷害!」平撫了康康的一些情緒。連胡軍自己最後都後悔不該離開孩子。他們自己後來如果親眼看到節目里孩子驚恐傷心欲絕的大哭不知道多麼難受和自責。

鍛煉孩子的獨立意識固然重要,但是孩子太小的時候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不在身邊會造成他們沒有安全感。孩子本身就是缺乏安全感的,幼年時期造成的心理陰影成年後也未必會消去。


推薦閱讀:

自考本科有用嗎?
論述類作文的三種論證?
留學對人有什麼影響,在中國留學的人過的怎麼樣 ?
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哪個更好?
佛陀的人格與教育

TAG:教育 | 差距 | 爸爸去哪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