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耀縣名勝古迹簡介
【玉華宮遺址】 在陝西銅川市玉華村北2公里的玉華山。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建仁智官,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擴建,改名玉華官。宮址包括玉華山的鳳凰谷、珊瑚谷、蘭芝谷三個山谷的廣大地區。原建有五座高大的宮門、九座巍峨的宮殿,正宮端門叫南風門,殿名玉華殿。太宗於貞觀二十二年四月在此宮制玉華官銘,六月召見玄奘,八月在此殿命上官儀宣讀御制《大唐三藏聖教序》。永徽二年(651年)廢官為寺,改名玉華寺。顯慶四年(659年),敕玄奘於玉華寺翻譯佛經。天寶之亂後廢毀。詩人杜甫詠《玉華宮》詩:「溪回松風長,蒼鼠竄古瓦。不知何王殿,遺構絕崖下。」現只存飛雨、水簾、北泉三處遺迹,即傳說的東宮、正宮、西官:為窟崖建築形式。出土文物有玄奘禮佛石座、唐代蓮瓣花紋的磚瓦殘塊和宋代治平、元豐和元祐年間遊人的刻石題字多件。 【銅川塔】 在陝西銅川市西北印台山麓,依山而建,因地勢較高,顯得雄峻壯觀。塔身高約15米,六邊七級,為仿木結構的密檐式磚塔,每邊寬3米許,雕飾富麗,造型精美。塔頂有仰覆蓮座、覆缽和相輪、寶珠等組成的鐵剎。塔內有梯,攀登其巔,可俯瞰市區景色。據塔外檐斗栱及塔身建造形制判斷,當是宋代建築。 【金鎖關】 在陝西銅川市北約20公里的神水峽。是關中北路著名的古關,具有軍事和交通方面的重要價值。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東下,梆延經略使王庶,命劉延亮屯兵神水峽,阻遏金兵的歸路,即此。關城遺址雄踞三關口以南,神水峽以北,兩旁山形突削,道路崎嶇險阻,形勢險要,向有「金鎖天塹,鷹鷂難飛」之稱。關城有南北二門,在南門外同川水東岸山崖上刻有多尊唐來年間的摩崖造像。 【藥王山石刻】 在陝西耀縣城東1.5公里。藥王山唐名磐玉山,宋、金、元、明各代均稱五台山。海拔約1.100米。由五個小峰聯聚而成,高而不險,卑而不夷,翠柏蔥蔚,廟宇鱗比。據現存金大定九年(1169年)重刻《耀州華原五台山孫真人祠記》及明喬世寧編《五台山志》載,」東曰瑞應台,南曰起雲台,西曰升仙台,北曰顯化台,中曰齊天台,五山對藥王山峙,預平如台」。五台山之稱藥王山,與唐醫學家孫思逸有關。孫京兆華原(今耀縣)人。曾撰《千金要方》等書多種。明隆慶六年(1572年)把他所著的葯書,刻於五通碑石,置於山上,自此通稱為藥王山。山上共有歷代碑石一百餘通,絕大部分都與孫思邈有關,其中張僧妙、姚伯多二碑,最為珍貴。另有隋,唐時石窟七龕以及北魏至唐造像碑多通。碑石已整理展覽。山上有元代的建築廟宇,屋內牆壁尚有當時的壁畫。 【柳公權墓】 在陝西耀縣西北20公里的阿子鄉馬吉村。墓高1.60米,周長17.6米,墓前有「唐太子太師河東郡王柳公權墓」石碑一通,為清乾隆間畢沅隸書。柳公權(778—865年)字懸誠,唐華原(令耀縣)人,名書法家,骨力勁健,自成一家,對後來影響很大。 【香山】 在陝西耀縣城西北約45公里。三峰突起,形似筆架,松柏成林,周圍群山環抱,形勢挺秀險要。山頂為花崗石岩,上覆卵石層。峰腰有天然洞穴,俗稱奇峰洞,為佛教勝地。香山建造寺院,始於苻秦。北宋熙寧年間敕修中峰崎峰洞,建聖果院白雀寺,壯麗輝煌。現中峰雲岩寺尚有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造像碑。寺院於1920年遭火,焚毀殆盡,現有建築,均系後來重修。西峰有龍泉寺,寺內有明萬曆四年(1576年)鐫刻龍泉寺碑一通。寺後有懸崖高約百米,瀑布由高處傾瀉而下,極為壯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