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最忠誠的賣國賊:李鴻章

十九世紀的中國,有這樣一個人:晚清絕大多數的不平等條約都是他簽的,中國最慘烈最失敗的海戰是他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困境也是他帶來的,甚至有人罵他是中國近代的「最大的誤國賣國之賊」。時至今日,一說到他的名字,很多人都帶有鄙視憎惡之情。他就是淮軍組織者、北洋水師統帥、晚清最具爭議之人——李鴻章。

其實,李鴻章是中國傳統封建知識分子之中的佼佼者。在晚清那個官職捐納、腐敗買賣頻繁的年代,天資聰慧的李鴻章硬是在眾多開外掛的土豪之中強勢崛起,21歲就以自己超強的實力考取了舉人,24歲就成了進士,與曾國藩見面以後也是深得曾國藩賞識。不過,和他的人生導師曾國藩之努力刻苦不同,李鴻章屬於那種天賦異稟的人。或許正是因為這份過人的聰慧和敏銳,李鴻章比起曾國藩,更多了幾分乾脆果決的自信,幾分鋒芒畢露的傲戾。

·圖為年輕時的李鴻章

這一點在太平天國運動中也體現無意,和曾國藩注重戰法的湘軍的穩妥戰績不同,李鴻章熱衷於讓自己的淮軍配備先進的武器,而後進行浪打浪戰,各種亂帶節奏,亂放大招,而作戰不擇手段,治軍紀律不嚴等問題也很嚴重,甚至有「書生帶兵,翰林變綠林」這樣的惡名。曾國藩也對這個小學生十分頭疼。倒是李鴻章也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漸漸學會了如何正確運用自己的才華,而不是繼續意氣。他也在曾國藩的調教之下懂得了為官之道,重在忍耐。自己的勇夫之戾,和太平天國運動一起被鎮壓了。冉冉升起的,是李鴻章卓越的將帥之才和洋務運動的工業化高潮。

雖然後人都指責李鴻章是接洋務運動之名充實自己的錢口袋(事實上確實也充實了不少),但這種說法更多感覺像是有意在抹殺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所做的突出貢獻。在中國近代工業化方面,雖然曾國藩被稱為中國第一人,但無可否認,與曾國藩一同起步的他的學生曾國藩要走的更遠。在曾國藩們主張引進西方軍事體制的基礎上,李鴻章已經深化出了「練兵以制器為先」的具體有效性方案。一邊和「袖珍版太平天國」的捻軍作戰,一邊如火如荼進行著近代化工程。到了後期,李鴻章更是又有了「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以及「師法不必盡用其人」的方針。至時,中國才真正擁有了自己的軍事工業化。

有了工業化支持,洋務運動的結晶,李鴻章一生的傑作誕生了——中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北洋水師。然而這支實力東亞第一,在世界舞台上也可以排進前十的艦隊,卻成了李鴻章一生的痛楚。

本來海軍落後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強勢崛起並最終挑起了甲午海戰,其實直到開戰前,同樣很年輕的日本也沒有多少把握獲勝,其一是因為對海戰理論也不甚了解;其二,畢竟這是強大的北洋水師啊。但結果真是讓人唏噓,李鴻章也未方面的輕狂付出了慘痛代價。當時時任軍機大臣的皇帝親信是翁同龢,此人的兄弟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是,曾不顧全城百姓棄城而逃,被曾國藩等人所檢舉,當時年少而又有著赫赫戰功的李鴻章也在檢舉信中噴了那人的家族,諷刺了他的門第。親兄弟被檢舉,作為大臣的翁同龢自然臉上無光,在接到李鴻章檢舉信時看到李鴻章的諷刺,差點沒昏死過去,從此和李鴻章結下私仇,終生刁難李鴻章和北洋水師,最終無意間,導致了北洋艦隊訓練落後,軍械劣質,戰鬥力低落,最終甲午海戰全軍覆沒。李鴻章在戰敗之後反對割地,但最終也無力回天。李鴻章代表大清帝國去日本談判,雖然慈禧對割地毫不在意,告訴李鴻章只要對方滿意就好,李鴻章卻任然堅持「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即使不是用於重建海軍而是讓慈禧拿去建頤和園,李鴻章也不想把大清的這些錢這些地送給這個海島小國。談判僵持不下,李鴻章在外交場上寸土必爭,又成為了那個傲骨錚錚的淮軍頭領,以至於日本人最後要偽造一場刺殺事件來脅迫這位70多歲的老人,以謀求好一點的結果。光緒帝聽說後急忙發電報給李鴻章讓他別太固執。李鴻章接到電報發過來的聖旨,老淚縱橫地回復了光緒帝:萬一談判不成功,只有請陛下移駕遷都陝西,以備和日本長期作戰,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國,中國可以抵抗到無盡期,日本最後必敗求和。

1895年,李鴻章忍著奇恥大辱,在《馬關條約》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李鴻章發誓,至死也不再履日地。人民憤怒,卻又無法批判清廷,於是年邁的李鴻章成為了千夫所指的替罪羊。李鴻章被革職閑散。

·圖為《馬關條約》談判現場的李鴻章

但隨著清朝的日益腐敗,世界列強的鐵蹄都紛至沓來,中國民不聊生。這是中國人民才發現,除了李鴻章,整個中國盡然沒有一個有能力和列強談判的人。慈禧太后也覺得李鴻章年邁多病,估計也快正寢了,於是急忙將他又招了回來重用。李鴻章自此也不在在乎什麼後世名聲,不再擔心什麼千夫所指,他放下一切,把所有殘存的生命都用在了與外國外交官的談判之中。與長相可怕的西洋外交官爭鋒相對,想盡辦法挽回一兩一寸的利益,從八國聯軍手中硬生生奪回了5億多的白銀。在病榻上生命垂危,也掛牽著條約。

·圖為晚年李鴻章

在新世紀到來之際,李鴻章嘆息著:「這應該是老夫此生最後一次,為此種條約談判簽字了吧。」懷著這滄桑的悲涼,在自己用最後一絲生命拼來的,沒有割讓一寸土地的「傑作」,《辛丑條約》末簽上「李鴻章」三字,背負著大清帝國的全部罪孽、背負著自己那早已和北洋水師一起沉沒黃海波濤中的富強之夢,79歲的李鴻章與世長辭。

慈禧聽到李鴻章的死訊後,也是掩面流淚:「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在外國政客眼中,李鴻章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傑出的外交家之一。

·圖為出訪德國的李鴻章和德國宰相俾斯麥的合影

真是悠悠蒼天,何薄於我啊。李鴻章,一個有實力,有傲骨,有擔當的錚錚鐵血男兒,一個思想開明精忠報國的中興大臣,一個有著富強之夢,卻無奈時代所拖累的人。曾國藩死後,李鴻章就將整個大清扛在肩上,獨自面對著來自國內國外的艱難險阻,一步一步向前挪動。那些列強入侵中國,從來都不是和大清作戰,永遠都是在和李鴻章作戰。李鴻章,雖敗猶榮,絕對應該千古流芳。

·圖為安徽合肥李鴻章墓
推薦閱讀:

顧客關係管理要以忠誠度為核心
男人無所謂忠誠 女人無所謂正派
周昂:被自己所忠誠的體制吞噬的能吏鐵良(圖)
有時候,閉上嘴是對朋友最大的忠誠
測你對婚姻的忠誠度

TAG:李鴻章 | 忠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