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文丨過剩的「心靈雞湯」

撰文/齊夫

  「有信心、敢拼搏、能敬業、善惜時的人數不勝數,真正的成功者卻極其有限,包括那些熱衷於編輯這類心靈雞湯書籍的寫手——他們若是真成功了,大概也不會靠干這種營生來換取些許散碎銀兩。」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少年得志的女作家蔣方舟常出外講演,當然少不了「心靈雞湯」之類的內容,她一向自我感覺良好,也獲得了不少鮮花掌聲。但去南京一所大學交流時,一個大二女生的三句話,卻讓她非常震撼。蔣方舟稱:「她的第一句話是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因為你從7歲開始寫作,然後當上了主編,過的是不一樣的生活』;第二句話是說我灌了這些心靈雞湯是沒有用的;第三句話,她反問,『你說的這些,你自己相信嗎』。」

  經過一番痛苦反思,蔣方舟終於醒悟:「我並不認為心靈雞湯有什麼不對,我只是覺得世界充斥著心靈雞湯,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因為真實的世界不是幻覺,真實的世界不是心靈雞湯之中描述的那樣。真實的世界有很多的尷尬、無奈、掙扎,這些都需要你去面對,而不是靠心靈雞湯,就能餵養過來的。」

  「充斥著心靈雞湯」,也就是雞湯過剩的意思。雞湯營養豐富,可以「補虛」,正因為如此,人們把那些含有智慧、熱量、催人進取的話語和故事比喻為「心靈雞湯」。走進書店,這類書籍比比皆是,數不勝數。

  一開始,「心靈雞湯」還挺受歡迎,畢竟是激勵人們上進、引導人們走向成功的,多看看多想想,可以激發熱情,鼓舞鬥志。但看多了,也試過了,人們漸漸發現,「心靈雞湯」里許多高明的道理,在實踐中其實很難走得通;那些引為例證的成功楷模,也離自己很遙遠。老喝這種「心靈雞湯」,會導致虛火上升,心頭燥熱,使人處於困窘狀態。這個時候,就需要敗火、降溫了。

  「心靈雞湯」的核心是勵志。但勵志是把雙刃劍,人不能不勵志,也不能「升虛火」,志向太高脫離現實,就會處處碰壁,自尋煩惱;志向太大能力有限,就會志大才疏,捉襟見肘。譬如,「心靈雞湯」里舉得最多的那些成功範例,不是蓋茨就是喬丹,不是愛迪生就是貝多芬,不是李嘉誠就是馬雲,可這些人都是不世出的特例,是可遇而不可求、可羨而不可學的。倘若沒有喬丹那身板,你就是每天練24小時,也難成「天皇巨星」;而少了貝多芬的天賦,即便終日泡在琴房裡,也創作不出《英雄交響樂》那樣的傳世精品。

  再譬如那些出現頻率最高的雞湯名言:「只要有信心,人永遠不會挫敗」,這是講信心;「因害怕失敗而不敢放手一搏,永遠不會成功」,這是講勇敢;「勤奮是一切事業的基礎」,這是講勤奮;「抓住了時間就抓住了成功」,這是講惜時;「世上從不缺少機會,只是缺少發現機會的眼睛」,這是講善抓機遇。這些雞湯名言都很勵志,很正確,很陽光,做起來也未必有多難,但有信心、敢拼搏、能敬業、善惜時的人數不勝數,真正的成功者卻極其有限,包括那些熱衷於編輯這類心靈雞湯書籍的寫手——他們若是真成功了,大概也不會靠干這種營生來換取些許散碎銀兩。

  時下多到鋪天蓋地的心靈雞湯名言,雖風格不同,語言各異,但萬變不離其宗。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幾個要點:志向遠大、堅持不懈、善抓機遇、方向正確、方法得當。這些話看似簡單,做起來其實難之又難,往往為之付出終生努力也不一定奏效。

  可見,心靈雞湯能養人,也能誤人。說其全然無用,不是事實;說其必有大用,也不合實際。若相信它是十全大補湯,喝了就一定能成功,經商成為第二個李嘉誠,辦學成為又一個俞敏洪,那就會誤人;而如果不迷信它,隨意讀讀,像蘿蔔白菜一樣吃下,則能養人。

  另外,成功不是唯一的目標,只要活得愉快、幸福,未必一定要把自己綁在成功的戰車上,讓那些過剩的心靈雞湯把我們灌得胃滿肚脹。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


推薦閱讀:

有時候,不說是一種智慧。
【心靈雞湯 】張口說話容易,閉嘴沉默不易
春風輕柔,念落眉彎
[心靈雞湯]發掘心靈的自信
每日小情書,酒冷炭溫,路遙日照,繼續一路相伴,我愛你!

TAG:心靈雞湯 | 雞湯 | 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