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銅錢、均貧富」,千年起義錢,如今身價10萬以上!
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江西廬山太平觀的道長令弟子挖地建房時,掘出一個密封的神秘瓷尊,尊內除泥土外,僅僅有一枚道長讀為「應元寶運」的小小銅錢。
兩年後,北宋朝廷降詔將廬山太平觀供奉的九天採訪使者封為「應元保運真君」(巡察人間的神仙),封號字音恰恰與銅錢錢文字音相同。
這使太平觀道長大驚,認為「應元寶運」銅錢的發現是先兆,預示了這件喜事的到來,遂將該錢作為祥瑞之物上表獻給了朝廷。
從此,九天採訪使者顯靈於太平觀的消息不脛而走,太平觀香火更勝往昔。
一枚小小的錢幣竟然折騰出如此之大的聲勢,真有些令人始料不及。實際上,這種錢幣的正確讀法應旋讀為「應運元寶」(古代錢幣文字直讀與旋讀現象並存),是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四川李順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奪取成都、成立大蜀政權、建元應運時的臨時鑄幣之一。
李順義軍同時還鑄有另一種為「應感通寶」的小平錢。
李順政權勢力只局限在四川成都一帶,而李順稱帝後僅五個月便戰死,故應運及應感錢鑄量不多。江西與四川相隔遙遠,加上古代資訊不發達,又是在義軍被鎮壓的87年之後,廬山太平觀錢幣誤讀也是正常現象。
應運及應感錢都是小平錢,銅鐵均有,但歷來都十分罕見,銅錢更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1939年,李順當年活動範圍內的四川筒陽縣胡家場出土宋代鐵錢數千枚,多為宋、元、太平、淳化等小平鐵錢,當中僅有「應運通寶」鐵錢兩枚及「應感通寶」鐵錢一枚,兩錢之稀少,可見一斑。這兩種錢的文字製作皆拙劣不工,如實反映出李順起義軍當時所處的困境。
均平富,鑄銅錢!最早的義軍錢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西川大旱,官府賦斂急迫,逼得農民失業,以王小波為首的百餘農民在青城起義。王小波提出「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的口號,附近農民聞風而動,群起響應,義軍發展到數萬人,一舉攻佔青城縣,又轉戰邛、蜀各州縣,義軍聲威大振。
後王小波陣亡,眾推舉其妻弟李順為領袖。994年1月,義軍攻佔成都,李順稱大蜀王,改元「應運」。起義軍臉刺「應運雄軍」四字, 同時設爐鼓鑄了自己銅錢「應運元寶」。
未久,北宋政府派大軍前往鎮壓,義軍奮戰不敵,殉難者3萬餘人。5月,成都破,李順逃亡。據傳其餘部之後還鑄了「應感通寶」。
因李順政權只存在了幾個月,所鑄應運元寶及應感通寶銅小平錢,存世極為罕見。至今仍然被列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珍稀的錢幣更能引發人們的研究興趣。民國年間,《泉幣》雜誌曾數次刊登有關應運元寶、應感通寶的研究文章。
羅伯昭曾撰文稱:老學庵筆記記載,李順在大軍覆滅前,披度為僧,潛逃三十餘年,故以為廬山的錢,是李順和他的同黨所埋。
廬山仙境
王蔭嘉的《神怪之應運元寶錢》一文中,把清代康熙年間的狀元韓慕廬也扯了進去。王蔭嘉引用的舊鈔本孟仁《言識小編》中說:
韓慕廬在荊洛間遊玩時,有人拿聘書和聘金請他去教學生。到了這家一看,高門大戶,儼然侯王之家。
主人出來告訴他,自己是冥府官員,敬慕他的學問人品,想讓他作為自己孩子的老師。但是考慮到韓先生是功名中人,自然不能讓他久留,最後贈送他一枚錢幣,就是應運元寶。並且說他的命運就像錢文所說,能夠大魁天下。第二年韓慕廬參加會試,果然得了第一名。
應運元寶、應感通寶小平錢,面文以隸書書寫,字形質樸,銅質青白,製作渾厚,大有五代十國遺風,此錢歷來少見。直徑約在2.4cm,厚0.2cm,目前存世稀少,市場價值極高。
應運元寶 :目前發現約3枚左右,價值30萬元以上。
(1)上海博物館藏- 應運元寶
(2)國家博物館藏- 應運元寶
(3)新加坡,陳光揚藏- 應運元寶
應運通寶 :目前發現僅1枚,價值50萬元以上。
湖北發現- 應運通寶
應感通寶 :目前發現約10枚上下,價值10萬元以上。
(1)上海博物館藏-應感通寶
(2)內蒙發現-應感通寶
(3)東北發現-應感通寶
(4)陳光陽藏-應感通寶
(5)國家博物館藏--應感通寶
推薦閱讀:
※新居常見風水問題——關於銅錢
※銅錢占卜(火珠琳)法
※棒針花樣圖文(銅錢,菠蘿,阿爾巴尼亞針)
※五帝銅錢的作用,五帝銅錢的擺放位置
※銅錢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