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懸樑,錐刺股,只為一朝成名嘴——外交專家蘇秦的苦學之路
全段時間《羋月傳》大熱,讓戰國時期那段精紛呈的歷史展現在大眾眼前,有人能憑藉三寸巧舌退十萬敵兵,有人拼勁力氣仍拗不過大勢所趨。不論一個人的一生,還是一個國家的命運,都有許多高低起伏,並不是像偶像劇一樣看了開頭彷彿就能猜到結尾。
看過《羋月傳》都知道羋月身邊有個巧言擅辯的「戰國第一利舌」張儀,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好基友——另一條「利舌」蘇秦。
春秋戰國時期盛行遊說之說,有時候國與國之間並不是真刀真槍地打仗,而是派一些能說會道的外交家在其中遊說斡旋,以達到不費一兵一卒而屈萬人之兵的效果,而這些外交家對各種利益之間的衡量取捨更是一門深厚的學問。
戰國時期的外交家中,非常著名的一個是張儀,還有一個就是蘇秦。他們師出同門,都是鬼谷子的學生,學的都是鬼谷子的縱橫之術。「縱橫」是什麼?其實就是「合縱」和「連橫」的簡稱,這是當時非常流行兩種軍事策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大國,其中實力最強大的是地處西北的秦國,其他六個國家像圍裙一樣鋪在秦國東邊。
如果不想被秦國吞掉,只有兩種辦法,一種是聯合抗秦,除秦以外的幾個國家連一條線,合起伙兒來抵抗秦國,這就是「合縱」。
合縱↓
另一種是親秦自保,和秦國穿成一條線,這就是「連橫」。
連橫↓
蘇秦從鬼谷子那裡學成下山,只是想憑藉自己的技術去朝廷謀個一官半職,完全想不到自己日後竟然成了影響國際走勢的關鍵人物。
蘇秦最開始主張的是「連橫」,他先去找周天子,結果碰了個釘子,轉身去秦國,又碰了個釘子。
這就是典型的懷才不遇啊,蘇秦就像個沒能混出結果的北漂,只好先回老家,但就算回去了也還是覺得心有不甘,放不下最初的夢想。可是合縱已經走不通了,怎麼辦呢?這時蘇秦就想,要不我就換個方向,改攻合縱吧!
下定決心的蘇秦,回到家後開始苦讀兵法。可能你要問了,他不是已經出師了嘛?怎麼還要再學?其實原因很簡單啊,蘇秦出去了一趟,四處碰壁,這才知道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說不動君主,不怪老天,不怪旁人,只怪自己學業不精啊!
於是蘇秦連黯然神傷的時間都沒給,一頭扎進了兵法,恨不得日夜苦讀。經歷過高考的孩子都明白,晚上看書,那簡直就是和自己的本能做鬥爭啊!上眼皮一不留神就和下眼皮來個親密接觸啦,額頭動不動就熱情地親吻一下硬邦邦的桌子啦,筆記本上的公式一言不合就變抽象畫啦……
可是蘇秦是個有志向有骨氣有毅力的孩子!於是為了不讓自己睡著,他想了一個辦法……
於是,千百年來用來敦促廣大學子「要想學好就得先變態」的「懸樑刺股」一詞,其中的「刺股」就這麼來了……(「懸樑」那個另有其人,以後再給大家講吧~)
蘇秦就這麼刺著自己的大腿苦學了一年,不僅熟讀兵法,還把當時各國的地理形勢、整治情況、軍事力量、諸侯的喜好和心理都研究了個透徹,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出發(的盤纏)!
蘇秦跟弟弟借了點路費,然後雄赳赳氣昂昂地去了燕國……嗯?燕國?是的,你沒聽錯,正是去了東北角上偏遠地區的燕國。因為這次是要合縱嘛,所以就從一頭的燕國開始按順序往下串吧……
蘇秦先是說服了燕國與趙國交好,然後又從趙國出發去聯合其他諸國。這時因為秦國要來攻打趙國,為了保住趙國,蘇秦想起了好基友張儀……話說張儀這時候在哪呢?他在楚國,因為被誣陷偷了和氏璧,遭了一頓毒打……
於是蘇秦就借著張儀來投靠自己的機會,想辦法把他送去了秦國,想讓他在秦國和自己裡應外合,搞垮秦國。但沒想到張儀的「連橫」最後竟然戰勝了蘇秦的「合縱」,秦國滅了其他六國,成了最後贏家……這些就都是後話了,故事太長,以後再講吧╮(╯▽╰)╭
總而言之,蘇秦沒能保住合縱的效果,自己也死在了同盟夥伴的刺客手下,不可謂不令人唏噓,但是他也是有過輝煌一生的人,他的「合縱」曾經真的將六國擰在一起,「縱約長」這個超越了國界的稱呼也為他所獨享。縱觀他的一生,能達到如此成就,除了機敏心思和如簧巧舌,大概還要歸功於那「懸樑刺股」的毅力和覺悟吧。
PS:
本文內容摘選自洋洋兔新書《漫畫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本書改編自林漢達先生原作的《中國歷史故事集》。一套《林漢達》,讀懂中國史,從此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推薦閱讀:
※歷代TVB花旦的成名之路:溫碧霞17歲拍床戲
※一人一首成名曲·紅透半邊天~
※三國劉備的成名之路
※下月桃花運最好,功成名就的3大生肖
※古代詩人的成名雅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