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日本教育什麼樣?
作者:田輝,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中國教育報
為落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全球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和2030年教育行動框架,日本文部科學省主要官員先後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副總幹事以及教育與技能局局長多次磋商,提出了構建新時代的課程標準體系、促進主動學習培養能力素質、構建現代化學習評價體系、提高泛用技能、建立特定研究型大學制度、設立實踐性職業教育大學制度等面向2030日本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點戰略措施。
1.預判未來教育需求
未來,日本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解決高端問題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從未來經濟增長形勢和世界僱傭需求來看,具有解決高端問題能力的高技能者需求日益增加,僅具備解決低端問題能力的低技能者需求逐漸減少,具有中低等技能者的需求量最少。未來教育改革首先要應對科技變革與創新,要解決當計算機、機器人、人工智慧超出人類智能的情況下,人們將如何幸福生活的根本問題。
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與技能?未來社會對於人們所掌握技能的需求將發生改變。 未來社會需要能夠與他人協作結成團隊的人、能夠統合不同價值觀的人;需要能夠明確闡述理由的人、具有深度認知與廣泛視野的人;需要重視人與人相互關係的人、能夠將全球性課題與區域性發展課題緊密結合的人。未來社會需要培養的關鍵能力包括:協同解決問題能力、全球化關鍵能力(全球溝通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全球視野或思考力、尊重多樣性或包容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
同時,未來的市民能力也需要重新定位。未來的市民能力並非特指在固定的團體機構中如何生存,而是指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如何找准自身的定位,掌握與他人共生、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球化的最終落腳點是區域問題的處理與解決,從本國和全球的雙重立場,掌握跨地域、歷史性全面認識與思考問題的能力極其重要;了解和學習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可減少人們在跨文化環境中生活、成長的不安、帶來豐富精神修養;學習積極性對於創業精神、創新精神和獨創性來說極為重要。然而,日本現實的情況是,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習積極性逐漸下降,令人擔憂。
因此,未來的學習評價方式也亟待改革。未來社會需要的能力素質不僅包括認知能力,還包括好奇心、耐久力、倫理觀、領導力等非認知能力。如何對非認知能力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是學習評價改革的基本方向。日本認為,教師培養需要專業學科能力與跨學科能力的均衡發展與提高,教師評價需要建立全新的體系與方法;大學入學選拔不能依靠一次性的考試成績,要以高中的學業評價為重點,綜合評價知識與能力將會使評價體系更為健全;學生撰寫散文是構建各人思考、論點的有益活動,是21世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接受採訪也是非常有效的評價手段。「全球化關鍵能力」也告訴我們,未來評價不只側重於就業能力,更應注重深入思考世界、勇於開創未來的「協同解決問題能力」。
2.確定教育發展目標
教育如何在創造美好未來社會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是日本第二期教育振興基本計劃(2013—2017)的總體方針,引領日本教育改革朝著2030發展目標邁進。
對於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日本教育振興基本計劃指出,要培養堅強的社會生存能力,培養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實現個人自立、與團隊協作的自覺、積極的行動能力;培養在全社會各個領域引領與創造新價值、新觀念的領導能力和領軍人才。創建培養優秀能力和豐富個性特長的學習環境,增加培養創造性與挑戰精神、領導能力、日本人的身份認同感、提高外語交流能力等多樣化的體驗學習機會;構建安心安全的學習網路,提供所有學習者都能平等享用的學習機會。減輕教育負擔,確保學習機會平等,構建安心、安全的教育研究環境;強化社會聯繫,營造充滿活力的社會氛圍,形成「社會培育人人,人人創造社會」的良性循環。強化通過學習整合不同群體協同創造的機制,提高社會教育能力,構建自主參與、相互支持的社會環境。
為了實現教育2030的各項發展目標,日本正在實施以貫徹「學習三要素」為核心的課程改革基本目標。學習三要素包括知識(掌握了什麼)、技能(掌握的知識如何使用)和人格(在社會中如何相處以及相關認知)。學習三要素明確了日本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本方向,兼顧三維取向、立體全面統合,實現有效的課程設計。結合教育2030框架的基本理念,日本課程改革再一次強調要培養學生關懷、關心、勇氣、對抗逆境的能力、倫理觀、領導力等能夠獨立開拓人生、把握方向的資質和能力。此外、批判性思維能力和主動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
培養未來社會需要的能力素質需要有效的學習方式,因此日本計劃以促進主動學習為核心要素;研究開發適應未來學生學習需求的教育範式;構建培養能力素質的學科體系;培育市民精神,培養學生在班級、學校、社區、社會、國家乃至全球範圍內協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正確價值觀,培養學生作為國家與社會成員融入社會必備的關於制度體制的認知,參與社會活動;養成全球化背景下地域性、歷史性的思維方式,以全球化視角思考本國課題,培養解決高端問題能力的跨學科探究性學習;提高教師能力素質,提高學科的專業化水平與跨學科的綜合指導能力,掌握全新的學生學習評價方法。
3.改革教學與評價
為促進教育現代化,日本正在通過課程改革、評價機制和制度建設等措施,穩步推進。
日本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學科學習上重點突出主動學習、協同學習、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指導上突出平衡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相互關係的重要性;在知識結構上突出主動學習與知識量的相互平衡,切實掌握主要概念知識、結構性把握事實性知識;教育要應對時代需求與變化,提高學習成果、教師評價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推進新課程標準的教師培訓與學習的重要性,一線教師觀念的轉變。
同時,日本在構建現代化學習評價機制。傳統的評價方式無法滿足現代化學習需求。沒有評價方式的改革與創新,新一輪課程改革就無法實施。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和評價是未來日本教育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僅包括認知能力,還包括好奇心、耐久力、價值觀、領導力等非認知能力。因此,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準確評價學生非認知能力;藉助國際先進理念與技術,藉助國外專家學者的研究力量,研究開發教師能夠充分應用的評價手段和評價工具;推進現代化學習評價,引導學生在現代化背景下主動學習。
高等教育從連續提高學生能力的角度評價學生在高中階段培養的能力素質是日本學習評價改革的重點。日本高等教育入學選拔將適當採用高中學業成就評價結果;改革高等教育入學選拔考試,採用高中階段學校評價的做法,能夠評價寬泛的知識面和能力,比短時間的考試評價更合理;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和高中大學銜接的方向性改革。
此外,日本提出,通過大學本科學士課程的所有專業領域和課程體系培養泛用能力,廣泛培養未來市民所需的基本教養和行動能力、知識、理解,系統理解和掌握專功的特定學術領域基本知識;將知識體系的意義與自我存在從歷史、社會、自然的視角進行關聯理解,包括多文化、跨文化的知識與理解和人類文化、社會自然相關的知識與理解。
在高等教育發展方面,日本正在建立特定研究型大學制度,實現世界頂級「知財立國」。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改變世界經濟格局,使得全球範圍內國際競爭更加激烈。日本希望與中國、印度協同發展,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聯合引擎,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人才列入日本「創新25」國家發展戰略。2015年,日本政府發布的「日本再興戰略」修訂版進一步強調「以投資未來促進生產性革命」,促進「提高賺錢能力」的企業行動,促進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
日本還將增設「特定研究性國立大學」制度,重點強化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頂級大學,促進支撐未來產業社會的尖端科學技術。為具有高度的經營權和自由度,吸收國內外各種資源提高全球競爭力的新型大學創建制度保障,實現大學和風投企業間的良性循環,參照海外案例、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促進大學技術轉化等相關政策。
為了發揮特定研究性國立大學的先導作用,開展世界頂級水平的卓越教育科研活動,形成國際性研究、人才培養、知識創新基地,全面實現未來日本「知財立國」發展戰略,日本將重點採取以下5項措施:大學如果已經具備國內最高水平的研究實力、國際協作、社會聯動的業績,應繼續發揮優勢,開展吸引優秀人才的世界最高水平教育研究,從國內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在國際競爭環境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從海外吸引並培養優秀學生、教師、研究人員;發揮獨創性研究領域優勢,推進創造新價值的學科融合,開拓新的學科領域;促進國際聯動性,推進與海外大學協作等國際合作聯動;加強社會聯繫,為充分轉化卓越研究成果,積極開展與社會的協動、聯動;在特定研究性國立大學強化財政改革,完善教育研究環境,資源利用最大化,透明有效的監管運營;強化財政基礎,通過教育研究成果反饋社會,獲得社會的適切的評價與適當的援助並以此強化財政基礎。
未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形式的轉變,不僅要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高質量職業技術人才,還要進一步擴大就讀於職業高中等職業教育體系學生的就學機會,以及滿足成人重新學習的需求。為此,日本將增設新型高等教育體系,開展實踐性職業教育的職業教育大學制度。為了實現高等教育的多樣化、功能細分化、雙向化發展需求,作為高質量專門職業人才的高等教育機構,新型實踐性職業教育大學將成為學位授予機構,並被列入高等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大學將與產業界緊密聯合,由企業參與教育課程編製與教育教學評價,不僅培養學生各種職業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技能,還要讓學生掌握基於事件經驗的最新專業性、實踐性知識技能;重視實習、實技、實驗、演習,引入項目制學習和企業實習制度,最大限度地滿足應對產業結構調整、振興區域經濟的高質量職業技術人才培養需求。
- END -
推薦閱讀:
※2017-2018 藍莓評測年度最佳國際學校 (上海)
※凈空法師:我等了五十七年,中國政府為佛教正名發話:佛教是教育
※媽媽不是脾氣差,而是真的太累了!
※如果您為教育支招,會怎麼做?
※教育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