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辦公場所對今日辦公用房整頓的借鑒性

轉發至:導語「肅靜」、「迴避」牌分豎兩邊,十八般兵器排列有序,衙役分立兩邊,擺著文房四寶的公案莊嚴肅穆,官老爺驚堂木一拍,「還不從實招來!」——這是我們在影視及文學作品裡經常看到的情景。在古代,官員的辦公場所就是府衙,通常衙門的很多裝飾都有著一定講究,例如公堂上懸掛的「明鏡高懸」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公案後懸掛的「海水朝日圖」象徵著官員「清似海水,明如日月」。這樣的辦公「標配」,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成了約定俗成的官場制式,乃至成了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種常見的文化符號。【往期回顧】BRIEF 1衙署的設置規制嚴格不同級別的府衙有不同的等級約束BRIEF 2一磚一木皆有講究府衙的裝飾彰顯了一種政治文化心理——「清官情結」BRIEF 3管窺古代省、州、縣的辦公處所一座衙署遺迹,半部「吏治」寫照BRIEF 1衙署的設置規制嚴格不同級別的府衙,內部設施有不同的等級約束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裡,統治者基於「民非政不治,政非官不舉,官非署不立」觀念,對衙署的設置都十分重視,且有一定的規制。古建築學家劉敦楨在《大壯室筆記》中曾指出:「古者軍旅出征,依帳幕為官署,故將軍所治曰幕府。若廷尉、內史、京兆尹、郡守所居,亦皆稱府,縣治則稱寺。然漢官寺自九卿郡守,迄於縣治郵亭傳舍, 外為聽事,內置官舍,一如古前堂後寢之狀,體制或有繁簡,區布之法固無異也。」

明代規定:一二品官員衙署的梁棟才可裝飾成土黃色明永樂間遷都北京並營建故宮後,這種規制顯得更加嚴格、規範。各級官員府第的建築結構和規模、以及油漆彩飾等都有嚴格的規制。明代規定 : 一二品官,廳堂五間九架,屋脊用瓦獸,梁棟檐角青碧繪飾,梁棟飾以土黃。明代官式體制的建築法則,源自於明初鳳陽、南京的宮殿衙署,從建築的總體格局看:庭院寬闊,比例方正;有獨立的東西配房;有鑽山耳房加前廊;園林布局疏朗而規整。清代對官員辦公場所的規模及規格均分級在總體規模上,除了花園、箭亭等遊憩宴樂部分外,衙署的必備建築,即官廨府邸部分,也都有嚴格的規定。比如清代就規定:京師部級衙門(一、二品官衙)規模為 1.82 公頃—2 公頃(27 畝—30畝 ); 寺、監、院級衙門(三、四品官衙)規模為 016 公頃—1 公頃(9畝—15 畝);以上規定均不帶官眷住所。據《順天府志》記載,順天府為三品官衙,帶官眷住所,全部衙署面積佔地 19畝。在建築規格上,不同級別的官府也有不同的等級約束。《大清律例》將一、二品官廳堂由明代的五間九架青碧繪飾,提高為七間九架可以彩繪,「三品至五品官,廳堂五間九架,正門三間五架 。」只是尺度的變化,等級制度更趨嚴格。BRIEF 2一磚一木皆有講究府衙的裝飾彰顯了一種政治文化心理——「清官情結」古代衙門遵循「前衙後邸」(迎合皇宮的前朝後寑)的建築風格。衙署的大堂、二堂為行使權利的治事之堂,二堂之後則為長官辦公起居及家人居住之所。古代衙門的裝飾和史冊對清官的標榜都彰顯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一種政治文化心理——「清官情結」,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這種情結概莫能外。封建社會,統治者和老百姓歷來都是對立的,但是在「清官」這個問題上卻達成了出奇的一致。

貼楹聯標明官德官風等為官之道從宋代開始,為官者便在官署衙門撰貼對聯,俗稱「官聯」,官員們以此表明自己的官德、官風、官聲、官政等為官之道。官聯的內容,有的告誡自己不貪不賄,比如清代趙慎珍任桂林知府時,為了自勉為官清正,在衙門前貼上一聯,「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有的彰顯自己愛民如子,比如清代王玉池任山東金鄉縣令時,也在衙門前貼一聯以時時提醒自己,鼓勵自己,「眼前百姓即兒孫,莫言弱者可欺,當留下兒孫地步;堂上一官稱父母,漫說一官易做,還盡些父母恩情」;還有的表達自己為政的決心、有的彰顯自己的政績等等。被稱為「中國古代保存最完好的縣衙」的河南內鄉縣衙三堂有一副對聯非常有名,「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據說這是內鄉縣令高以永自撰的。歷史記載,高以永勤於政事,寬以待人,但生活上嚴於律己、清苦過人。後來積勞成疾,病逝於任所。死後沒有留下多少財產,連靈柩也不能運回,靠親故周濟,得以歸葬。官威的象徵:匾額與屏風通常,府衙大堂正上方可見一「明鏡高懸」或「正大光明」的匾額。史載,「明鏡」出自晉代葛洪所著的《西京雜記》一書。據該書記載:相傳秦始皇得到一面長方形銅鏡,高5尺9寸,寬4尺,表裡明亮。據說此鏡能照見人的五臟六腑,並能照出人心中的邪念。因為此鏡出於秦地,故被稱為「秦鏡」。秦始皇得到這面寶鏡後,常用它來照宮人,一旦發現了誰心存邪念,就嚴厲懲處。因為此鏡功能奇特,後來人們以「秦鏡高懸」來比喻當官的人明察是非,斷獄清明。後來,許多當官的人為了標榜自己的清正廉明,都在公堂上掛起「秦鏡高懸」的匾額。由於人們對「秦鏡」的典故不太熟悉,所以就將「秦鏡」改為「明鏡」,「秦鏡高懸」便演變為「明鏡高懸」了。在匾額下方,會設有一屏風,一般繪有山水朝陽圖(又叫海水朝日圖),山正、水清、日明,寓意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與上懸匾額「明鏡高懸」異曲同工,意即告訴百姓本官員要廉明、公正。大堂頂篷上繪有三十六仙鶴朝日圖,據說三十六仙鶴代表秦滅六國分為三十六郡,太陽象徵著皇權,後引申為:皇權統一,四海為一。公案上的標配:令簽、文房四寶與驚堂木大堂內設置公案、座椅,公案上擺放令簽、文房四寶和驚堂木。公案上的令簽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綠色,一種是紅色,綠色用於較輕的刑罰,如打板子,而紅色一般不動用,只有在判處死刑的時候才使用,不過,知縣沒有判決權的,只有執行權,當時,只有皇帝一個人有判決死刑的權利。當斷案有了結論,知縣便宣布判決,同時將令簽丟到堂前,由衙役執行處罰,丟出的令簽不能收回,也即意味著已審的判決不能更改。在一些歷史題材小說和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古時候衙門在升堂審理案事時,坐在公上的官,舉起一塊長方形的硬木,朝案桌上急落直下,「啪」地一聲響,公堂上威武的吆喝之聲隨之而起,威嚴之聲震蕩公堂,把堂下之人嚇得心驚肉跳、魂飛魄散。這塊用來震懾犯人的硬木就是「驚堂木」。各級衙門都可以在開庭時使用驚堂木,一般驚堂木都刻有象徵權威的圖案,清代以前最常見的是龍造型的圖案,除此以外沒有任何的款識標誌。除了公案上的物件,府衙大堂兩側,通常還立有「迴避」、「肅靜」排,堂邊放置著笞杖、夾棍、長凳等刑具。BRIEF 3管窺古代省、州、縣的辦公處所一座衙署遺迹,半部「吏治」寫照現存被列為古代三大官衙的,包括北保定直隸總督署、山西霍州署、河南內鄉縣衙,分別代表了古代省、州、縣的行政府衙,從這三處,可一窺古代官員辦公處所的設施與特點。

省級官員辦公室——直隸總督署古城保定的直隸總督署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裕華路,是清代直隸總督的辦公處所,是直隸省的最高軍政首腦機關,是我國現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這座衙署啟用於雍正七年(1729年),直到清亡後廢止,歷經182年,可謂是清王朝歷史的縮影,歷史內涵十分豐富,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稱。總督大堂正中有屏風一座,屏風中間繪有丹頂鶴、海潮和初升的太陽,象徵一品文職大員。屏風上懸掛的「恪恭首牧」匾,為雍正皇帝的親筆御書,是雍正帝御賜直隸總督唐執玉的。大堂明柱上懸掛著醒目的抱柱聯,其中有直隸總督李鴻章70大壽時光緒皇帝及慈禧皇太后所賜的聯匾,分別是:「圭卣恩榮方召望,鼎鍾勛富文年」,橫批:「鈞衡篤祜」;「棟樑華夏資良輔,帶礪山河錫大年」,橫批:「調鼎凝厘」。目前尚存的唯一一座較完整的古代州級署衙霍州署位於霍州市東大街北側,始建於唐代,佔地面積3.85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為元、明、清古文化遺產。無論其位置選擇、建築規模,還是整體布局、形制設計,均為全國現存同類衙署之冠,是我國目前尚存唯一一座較完整的古代州級署衙。霍州署相傳為唐尉遲恭的帥府行轅,分中軸線、東、西副線三大建築群。現存建築由南至北分別為:「二龍戲珠」影壁、「古霍名郡」坊、譙樓、丹墀、儀門、甬道、戒石亭、東、西廂房、月台、抱廈、大堂及東、西耳房、二堂、內宅、靜怡軒等。內鄉縣衙為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縣衙內鄉縣衙近照內鄉縣衙,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城東大街。據《內鄉縣誌》記載,縣衙始建於元大德八年(1304年),歷經明、清多次維修和擴建,逐漸形成一組規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築群。整個縣衙建築,具有我國南北方古建築的文化藝術風格,是迄今全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縣衙。縣衙坐北朝南,存房屋98間,建築面積2704平方米,有大門3間,大堂面闊5間。木製構件上全部有花鳥彩繪,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柱上嵌木聯一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大堂中間懸掛「內鄉縣正堂」金字大匾,匾額下為知縣審案暖閣,閣正面立一海水朝屏風,上掛「明鏡高懸」金字匾額。三尺法桌放在暖閣內木製的高台上,桌上置文房四寶和令箭筒,桌後放一把太師椅,其左為令箭架,右有黑摺扇。暖閣前左右鋪兩塊青石,左為原告席,右為被告席。Copyright ? 2014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版權所有全部新聞全部博文
推薦閱讀:

中國多地公共場所禁煙令遇執行難 成一紙空文
0950 19 P0193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5卷)〖唐 不空譯〗貳
生活禮儀—使用電話,公共場所使用手機
公共場所禁煙不妨學「熱爐法則」

TAG:辦公 | 古代 | 借鑒 | 官員 | 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