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藏拍·人物|劉國玉,焦墨風骨立乾坤

「煙火人無欺世筆,荒涼地有絕俗花」。在採訪劉國玉時無意瞥見畫桌鎮紙上刻有一小聯,這正是他豁達人生的縮影。

多年來他隱逸翁山,以中國傳統文人的方式潛心修鍊,讓翁源這一彈丸小城文脈昌盛。廟堂雖高,江湖雖遠,卻不能隔絕劉國玉在當下的文化擔當,數十年來磨一劍,誓要在焦墨山水領域這條「絕路上覓得生路」。他堅持以傳統的筆墨滲入現代理念,將傳統水墨語彙與現代構成理念相融,而逐步成自家風貌,成功地將中國山水畫眾多語言之一的「焦墨」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畫目,更顛覆了人們對嶺南繪畫的既定印象,這是劉國玉對嶺南畫壇、中國畫壇的貢獻。

這當下真正當得起「品調高逸,骨格清奇」的畫者不多,劉國玉算其中之一。他是真正讀懂嶺南山水的人,摒棄世俗以為嶺南的柔媚和清淺,是獨樹一幟的雄奇、深沉,卻有特別的水氣氤氳。

劉國玉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

劉國玉生活在遠離都市喧囂的韶關翁源,山青水綠。生活雖簡單清淡,但他的藝術卻是渾厚朴茂。

我們的採訪在閑聊中進行。不料剛開始就被他喊停了……只見他兩手摩挲起身上的口袋,嘴裡念著:「煙煙煙……」旁邊的人迅速遞上了煙。等他深吸了一口之後,不無得意地說道:「不抽煙,無以言。歷史上,那些厲害的人物,都是抽煙很兇的吧,比如斯大林、丘吉爾、毛澤東、鄧小平、卡斯特羅……」一座莫不會然而笑。

交談中,劉國玉的語言風趣幽默。讓人想像不到的是,如今這般談笑風生的深處,隱藏的卻是他被壓抑了10多年的人生及藝術之路。

20世紀50年代末,劉國玉考上了廣州美術學院附屬中專。這位山旮旯來的孩子,當即因學業出眾而被選為班長,並有一群同學追隨著他。殊不知人生會猝不及防地來個急轉變。1961 年,因時代原因他被學校開除送回了粵北老家翁源,一晃就在粵北深山老林里度過了十七年青春的黃金歲月。當劉國玉重新在畫壇出現的時候,人們看見的已是一位飽經風霜、性格堅毅、才華愈發燦然的中年畫家。

1979年劉國玉被安置到縣文化局任職,從此開始了正常的文化創作生涯。這十幾年的深山勞作非但沒使這支秀筆屈折,反而使它「由秀而健,由健而豪,勁拔恢宏」。也許就是這十幾年流放深山的生涯使他融入了山的靈魂,山的脊樑之中。

整個採訪中,劉國玉留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氣節風骨。

面對命運,劉國玉是堅強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苦其心志,一些虛弱的人會把理想拋棄在深山,不再回首;劉國玉卻都熬過來了,帶著他更靈秀的畫筆走出深山。正如旅美作家、文學批評家蘇煒先生某文中所寫:「在那朔風怒號的夜晚,劉國玉在一天勞作後仍在孤燈下習字作畫,當時支撐他的,只有對筆墨事業的沉迷,而人生卻是一道看不見盡頭的黑暗隧道,漫漫無涯之中,他萬難想像若干年後自己的血淚史竟可成為論者的談資。」

在劉國玉看來,詩書畫是同一個層面的。而在他的詩中,你也可以看出是有風骨的。論經堂為翁山詩書畫院談經論道之所,有劉國玉的楹聯:「賒酒高談白馬論,換鵝不惜黃庭經。」論經堂一方面用於收徒授課,另一方面還邀請名家名士前來講座。聞蛙草堂堂主劉釋之便是劉國玉的身傳弟子。在劉釋之中學時期就經常看恩師書寫《楚辭》中的一句詩「蘇世獨立,橫而不流」,那時的劉釋之並未讀過《屈原》,直到後來才慢慢體會到,其實那就是詩人底子里的精氣神,原來他的老師早就有這種文化自覺。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是中國文人士氣,歸根到底就是文化自信,到今天依然,寧死不屈,咱們中國文人沒有這個節氣是不行的。」劉國玉道。

如今,生活的艱辛早已化作幽默和風趣。在談笑風生中,呈現出的是翁山山民劉國玉的自信和從容。

《山鄉霧韻之一》138cm×70cm

《南國雨林之二》145cm×182cm

《溪橋留夢》69cm×70cm

焦墨之路,上下求索

站在劉國玉的畫作前,彷彿有一股神奇的力量磁石般地被吸引、震懾著,令你不能不從心底發出驚嘆:單色的焦墨大有乾坤,竟然可以玩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地,這樣絕塵的高格。

劉國玉的世界是焦墨的世界。不惑之年才舉步的焦墨探索之路,面對的是茫茫沙漠荒丘,饑渴孤寂之旅,但他依然百折不回頭。

「焦墨講究的是內在文化底蘊,雖然沒有多彩的顏色,但是比起大紅大綠更具有欣賞的深度和價值。但在我國古代焦墨畫只是一種技法,並沒有形成體系。例如從元朝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到後來的程邃、八大山人、石濤等,他們都畫過焦墨,但是他們只是把焦墨當作一個局部,沒有單獨成章。所幸的是,到了近現代,張仃在當時沒有充足創作條件的情況下,僅用焦墨創作了許多作品,這對焦墨藝術形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可以說他是近現代焦墨畫的領軍人物。但這還不夠,我認為焦墨畫仍是中國畫中一個薄弱的技法,而我需要從這個薄弱的環節切入進行研究。如果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夠有所突破,那就是對我們傳統繪畫藝術語言的一種貢獻。倘若不成功,我也能為後續繼續研究的畫家提供經驗。」本著這樣的想法,從1985 年開始,劉國玉與焦墨畫走到了今天。

劉國玉《我海空軍南海演習有感 國玉並書》書法

《唐朝詩人邵謁讀書堂懷古》 69cm×70cm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育這個地域的藝術個性。嶺南山水的最大特點就是「潤」,就是杜甫所謂的「元氣淋漓障猶濕」,如何以焦墨、枯筆來表現潤,如何「知白守黑」,這就是劉國玉的探索課題。「焦墨畫是繼承中國畫筆墨傳統中最精純,最樸素而又能演繹筆墨無窮性的新課題。它體現的是普世經典『黑白永不過時』『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的哲學理念,是對中國畫挑戰性的繼承與弘揚。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這就是我的信念,我要堅持我的學術觀點,堅持把焦墨這個課題做下去,如果我有所得,那就是讓後人知道嶺南繪畫還有這樣一種風格。」劉國玉焦墨山水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世人對嶺南繪畫只是「喧鬧、柔媚、淺薄」的錯誤看法,看到了嶺南畫家在表現嶺南的地域山水草木江山中還有「博大、雄強、靜穆、深沉」的一面。這是劉國玉對嶺南畫壇、中國畫壇的另一貢獻。

劉國玉常言:「沒有生活的體驗與靈魂的洗禮就沒有藝術。」劉國玉深居在這本是仙人之境的翁山,遠離大都市的喧囂。其畫室謙稱「井觀居」,清凈素雅,明窗淨几,畫冊書帖高壘,相比於窗外的車水馬龍,顯得猶然自在。看看劉國玉的生活環境和畫面意境,再看看他的焦墨畫,果真畫如其人。

「劉先生在這二十多年來,用所有的精力、所有的心血爬這個峰,爬得很高,爬得很細,爬得很盡善盡美。所以我說劉先生的焦墨山水有一種大氣,有一種蓬勃,有一種骨頭在那裡,劉先生的畫不只是廣東的,還是全國的。」這是盧延光對他的評價。

張仃在《我與中國畫》:「焦墨還有很大潛力,有待後人努力。」劉國玉就是這個後人。而這個已經並不年輕的後人,還將繼續在焦墨畫這一探索之路上前行。

《望岳》2005年焦墨紙本97cmX180cm

《層巒聳翠圖》 153cmx84cm

《丹霞風骨圖》 139cmx272cm

文人使命,兼濟天下

所謂「藝多不壓身,藝高人膽大」。一個舞台,既然無法滿足一個人才能的施展,那麼他必然要開疆闢土,拓展自己舞台,以展余才。劉國玉原本的身份就是一位書畫家、一位詩人。然而就是他的「余才」,讓他又多了一個身份——翁山詩書畫院院長。

翁山詩書畫院位於粵北翁源縣城的龍湖之濱,是一座7 層樓宇,佔地面積2000 余平方米,建築面積近6000 平方米,系著名詩書畫家劉國玉先生自籌資金建立的一所非營利性公益文化機構,這是翁山詩書畫院的官方介紹。

現在的翁山詩書畫院,早已成為粵北重要文化地標。而籌建之初,劉國玉隻身一人,東拼西籌,籌集了1000 多萬元,建起了翁山詩書畫院。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此後維持正常的運作更是一個龐大的開支。是怎樣的信念和情懷,才促使他已是垂暮之年還要如此地付出?

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但在劉國玉卻是「窮亦兼濟天下」。在山區建這樣一座詩書畫院,對平民老百姓來說,有一個很正向的鼓舞作用,改變了粵北山區很多家長認為畫畫沒前途的落後觀念。同時這裡更成為一個文化交流中心,吸引了一批詩書畫的愛好者,給翁源乃至整個粵北山區帶來了濃郁的文化氣息。

劉國玉是一位典型的傳統中國知識分子。一方面,他深愛著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對中國文化的前景又深感焦慮。因此,劉國玉希望通過翁山詩書畫院,能更好地弘揚中國文化、修正中國文化,盡自己的力量,讓中國文化的發展前景更加廣闊更加光明。所以說,翁山詩書畫院,是劉國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感,也是一個文人內心使命感召喚的使然。也可以說,翁山詩書畫院,是劉國玉的信仰。為了這個信仰,劉國玉願意付出遠遠超出一般藝術家所應支出的精力和範圍。

《老屋圖》 69cm×70cm

《唐朝詩人邵謁讀書堂懷古》 69cmx70cm

《獨秀》 70cmx69cm

「誰不想在大城市建畫院,但現實條件所限,無奈之下只能選擇一個可以實現我理念的地方。作為一個在山野的窮畫家,翁源是我的根,在那裡我要找人幫忙也更方便。我能做到的事情我就做,不忘初衷,做一點算一點。」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就因為劉國玉做好了自己的那一小點,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在翁山詩書畫院大門前,屹立著一塊大鐵牌,上面寫著:「我們要用我們西方的價值觀、用色情去侵蝕中國人的文化,當有一天,中國人不再相信他們的傳統文化、道德價值觀的時候,就是我們美國人不戰而勝的時候,而他們中國年輕人,就會成為垮掉的一代。——摘自美國前總統 理查德·尼克松《不戰而勝》。」面對這塊《盛世危言錄》,劉國玉說:「毒,這個太毒,這是要斷我們的文化、斷我們的根哪!」

劉國玉年輕時在廣州美術學院附屬中學學習西洋畫,現在他更有底氣地說:「我們整個美術界,可以說受西洋畫影響太大了。」所以,劉國玉要賦予翁山詩書畫院的使命,以「文化」統領「藝術」,以「詩」統領「書畫」,故取名「翁山詩書畫院」。

現在,劉國玉獨創的焦墨風骨蜚聲畫壇,除畫作之外,他的詩書印章同樣綻放異彩。真乃高人、奇才也!但是他的藝術成就並沒有和他當今的地位、待遇成正比,劉國玉依然藏在深閨,依然居住在他的井觀居,依然過著村人樸素的生活。

著名漫畫家方唐(陳樹斌)和庄錫龍在井觀居做客時,曾即席為劉國玉畫過一幅漫畫像,把劉國玉的身軀簡化為一支筆,這是至為恰切的形象概括。這是一支曾被曲折的如椽巨筆,一支歷經磨難而風雅依然,能書、能畫、能詩、能文、沉雄大度的非凡之筆,在粵北群山中發出一道豪光。

推薦閱讀:

三等人物領軍的後果
人物◎齊國的締造者——姜太公
可可·香奈兒語錄解讀(六)
19歲的柴靜,夜色溫柔的故事
蕭鼎小說天影出現了哪些人物和門派?

TAG: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