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每一根枕木都鐫刻著他的美名
作者: 發布時間:2007-05-25 16:07:01 來源:www.guangzhou.gov.cn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誠。廣東南海縣人。偉大的愛國工程專家。1872年7月8日,年僅12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官辦留美學生留學美國。188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獲學士學位。回國後參加了馬尾海戰。戰後被調入黃埔水師學堂任教習。後主持修建了包括京張鐵路在內的多條鐵路。因積勞成疾,於1919年4月24日下午3時30分在漢口逝世,享年59歲。
詹天佑:佔盡道德之美的鐵道專家
「要想富,先修路」以及「火車一響,黃金萬兩」之類的民諺至今仍口耳相傳,正因為民間對交通有著這種天然的、虔誠的、長久的崇拜,詹天佑鐵道專家的姿態才一直沒有為人們所淡忘。
在小學教材里,詹天佑高超的技術水平、嚴謹的工作態度讓人記憶猶新,以至於不少人浮想聯翩——如果詹天佑還活著,他會怎樣?肯定是院士了吧,肯定拿著政府的專家津貼吧,說不準還摩拳擦掌要將鐵路修上青藏高原吧!但是筆者覺得,要真實地復活詹天佑,他的另外一些彌足珍貴的道德之美是不應該忽略的,這些珍寶甚至要比他精湛的技術更讓人嘆為觀止,更能引導善良的人們思索偉大者之所以偉大之處。
現代人喜歡修路,哲人所云「一個人不能跨越同一條河」事實上也適用於路,沒有哪一條道路沒有被翻修過,施工時無休止的喧囂毫不隱諱地告訴我們,修路可以帶來財富:壟斷可以賺錢,發包可以賺錢,轉包也可以賺錢。
差不多一個世紀以前,詹天佑也面臨這樣的誘惑。京張鐵路是國家級的大工程,形形色色的中外商人樂此不疲地來找詹天佑,希望能夠在鐵路器材生意上分得幾杯羹。詹天佑懶得理他們,一見說客,立刻穿上制服奔工地而去。商人不死心,打聽到詹天佑閑時喜歡擺弄花花草草,於是忙不迭送上名貴的花木,並且不失時機地在花盆裡埋上了巨款——倘若在今天,很多人恐怕早已扛不住了:天知地知,但是天地不語;你知我知,大家彼此心中有數——詹天佑卻很氣憤,南國生嘉木、草木有本心,他覺得這種蠅營狗苟是對他的嘲諷,於是一一斥退。很多同事特別是官僚並不滿意,認為「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惡毒地詛咒詹天佑擋住了他們的財路。
詹天佑是工程技術界的巨匠,旁門左道為他所不齒,風言風語為他所不屑,他關注的永遠是鐵路本身。
在京張鐵路運營以後,詹天佑為了確保火車行駛安全,果斷地從西方引進了「詹尼式自動車鉤」技術,為我國鐵路普遍使用自動車鉤開了先例。因為音譯的原因,當時許多人都把自動車鉤熱情地稱為「詹天佑鉤」或者是「詹鉤」,反映出老百姓對詹天佑的敬佩和一種昂揚的民族自豪感。一般來講,民意不可違是中國的老傳統,父兄盛情難卻也完全可以成為詹天佑順水推舟的理由,特別是在信息閉塞的年代,將專利納到自己名下更是輕而易舉。詹天佑卻斷然拒絕這樣做,他甚至在自己後來編著的《新編華英工學字彙》列出專條,鄭重其事地將「詹尼式自動車鉤」改譯為「鄭氏車鉤」,瓜田李下的避嫌之心由此可見一斑。「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確實,和今天熙熙攘攘的學術界相較,和今天利用互聯網技術瞞天過海、極盡剽竊之能事的專家學者們相比,詹天佑的學術道德之美會讓多少所謂學院派的教授、強人們汗顏啊!
詹天佑逝世於1919年4月24日。駕鶴西歸之前的幾個小時,他留下了遺言,特別要求髮妻向國家陳述三件事:一、振奮發揚工程學會活動,以興國富民;二、慎選人才管理俄路,以外揚國光;三、就款計工,唯力是視,腳踏實地建成漢粵川全路。妻兒老小等不到兒女情長,詹天佑儘是對國家、對事業的牽掛;惜乎報國欲死無戰場,詹天佑生逢亂世,他的諸多宏願未及實現。用今天的道德觀來看,遺囑言公不及私,也著實是難能可貴的。
中國的火車越跑越快,中國的鐵路越修越多越修越精細,但是在利潤的背景下,每一節車皮的買進,每一米鋼軌的推進,帶給人的不一定就是幸福和振奮。技術的超越是工業文明的必然,道德的超越卻往往被後人遺忘。這或許就是今天人們每每提及「鐵老大」時臉上滿是惶惑、不解和鄙夷神色的緣由。
娃娃親·出洋
詹天佑出生於南海縣,7歲開始讀書,1871年l1歲那年讀完私塾。按照「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如果不出意外,詹天佑肯定是要在功名上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但是造化助人,命運出現轉機。
當時清朝政府派容閎到香港主持「選送幼兒出洋肄業」的招生工作,詹天佑的父親詹興洪的好友譚伯村極力鼓動詹興洪送兒子留學。譚伯村是中山人,很喜歡詹天佑,認為他聰明堅毅,將來定有所成,於是早早地把四女兒譚菊珍許配給了他,算是成就了一樁娃娃親。詹興洪自然重視親家的意見,同時考慮到去國外留學事實上是走洋翰林的路子,很有前途,於是委託譚伯村帶上詹天佑到香港報名。
1872年,年僅12歲的詹天佑考進了幼童出洋預備班。同年,隨容閎乘輪船由香港出發抵達上海,在預備學校進行「番書」(英文)的強化訓練。1872年8月,「乘桴浮於海」的日子終於來到,包括詹天佑在內的第一批學生30人遠赴美國。清廷的救國迷夢現在看來是一枕黃粱,但對彼時的孩子們來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未嘗不昭示著新的機遇。
1873年,詹天佑考入美國西海文小學。他小小年紀,就知道自己薄薄的英文底子是不夠用的,於是像誦四書五經似地天天背英語單詞,然後大大咧咧地拉上外國同學來聊天,加強會話能力。1876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取了紐海文中學。1878年,他又考入知名學府耶魯大學,在土木工程系鐵路專科進行深造。在藏龍卧虎之地,詹天佑永不言後,刻苦鑽研,各科成績都很優秀,特別是數學,在一、三年級時,曾獲得數學獎學金。20歲那年,詹天佑出色地完成了大學本科課程,成為當年歸國的105名留美學生中僅有的兩位學士學位獲得者之一。
詹天佑在美國讀書期間,興趣廣泛,表現出讓美國同學驚異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課餘時間,他閱讀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的進步作家的文學作品。他還喜愛游泳、滑冰、釣魚、打球等各種體育活動,特別喜歡打棒球,甚至一度成為中國留學生代表隊——中華棒球隊的隊員。這支球隊曾同舊金山附近的一支半職業隊進行過一場表演賽,詹天佑的表現得到對手和觀眾的稱讚,很多美國人都很震驚:長辮子的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其實在球場上並不差呀!
修京張·揚威
古人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京張鐵路就修建在這樣的險遠之地,可以說,正是這條京張鐵路成就了詹天佑的一世英名。
京張鐵路建成典禮
1905年,清政府委派詹天佑擔任京張鐵路會辦(後升總辦)兼總工程師。詹總工程師首先要逾越自然的難關——京張鐵路長約200公里,經過內外長城間的燕山山脈,這一帶到處是崇山峻岭,尤以南口到岔道城的「關溝段」最為險峻,而又以八達嶺為最高峰,工程難度極大。另一方面,人為的陰霾始終像不散的陰魂一樣糾纏著他:外圍政客和工程師對詹天佑嗤之以鼻:「會修鐵路通過關溝段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國內那些充滿失敗主義情緒、毫無民族自尊感的大人先生們也嘲笑他「不自量力」、「大膽妄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詹天佑不但沒有失去信心,反而更加堅定,決心用無畏者的決然前行回敬無知者的自大和無骨氣者的自卑。
詹天佑以驚人的毅力投入到京張鐵路的修建工作中。塞外經常狂風怒號,灰沙滿天。冒著被巨風打入深谷的危險,詹天佑親自率領工程人員,背著標杆、經緯儀在懸崖峭壁上定點製圖。為了尋找一條理想的築路線路,他常常騎著小毛驢在崎嶇的山徑上奔波。白天翻山越嶺,晚上則俯身在洋油燈下繪圖計算。
京張鐵路最困難的是八達嶺隧道工程。為了確保提前建成這條鐵路,詹天佑決定採用分段施工的辦法。為了保證隧道的施工質量,詹天佑吃住在現場,事無巨細,親自把關,對定線、定位甚至對每一個炮眼的直徑和距離都要親自過目。工作人員頗受感染,希望他保重身體、多多休息,詹天佑則毫不介意,他說:「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義薄雲天的誓言表現出詹天佑的烈火豪情和對國家的眷眷深情。詹天佑在工作中創造性地運用了「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修築了一段「人」字形線路,使關溝的線路坡度降低到3.3%以下,使八達嶺隧道的長度減少到設計方案的一半。詹天佑還根據山區築路的特點就地取材,設計了許多具有民族特色、宏偉可觀的石拱橋,不僅節省了鋼材,還大大降低了土程造價,實現了他自己提出的「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的三個要求。1909年,京張鐵路三段工程全部完工,參加通車典禮的中外來賓多達萬餘人,蔚為大觀。
京張鐵路是當時我國修築成本最低的一條鐵路幹線。這條鐵路的建成,提高了中國人民自辦鐵路的信心,抬升了中國科學技術人員的學術地位和國際聲譽。
倡學術·育人才
作為國際知名工程師,走南闖北的詹天佑深切體會到工程技術發展對國家進步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推動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為了提倡學術研究的風氣,1912年,詹天佑召集上海、廣州的工程學術團體在漢口組成工程師會,他擔任會長。在詹天佑的主持下,學會開展了各種活動,在團結、教育全國工程技術人員,推動科學事業發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詹天佑本人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期望甚高,愛護備至,要求很嚴。在修建京張鐵路的過程中,有些青年技術工作人員不太重視測量數據的精細度。詹天佑大為光火,嚴厲批評道:「技術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點含糊和草率,『大概』、『差不多』這一類說法,不應出於工程人員之口。」在詹天佑親自撰寫的《告青年工學家》一文中,他不但勉勵年輕人要解放思想、敢於創新,同時告誡年輕人要培養優良的學風、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這一切努力,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難能可貴的。
在政治上,舒天佑有著知識分子特有的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1913年,袁世凱加強統治,勒令解散民眾團體,但是詹天佑不為所動,只是將中華工程會改名為中華工程師學會,以純學術團體名義,照常活動。1915年,袁世凱妄想恢復帝制,在北京舉行登基祭天儀式,命令所屬一律穿著規定的「禮服」參加。詹天佑素來信誠守約,但他面對袁世凱的邀請,卻還是大大方方地遲到了。袁世凱非常不滿,但礙於詹天佑在國內外的威望,也無可奈何。此後不久,哀世凱的帝制即被推翻,詹天佑心中塊壘既除,興高采烈地將當時報紙上登載的相關消息剪下來保存。1917年,封建餘孽張勳又妄圖進行復辟活動,曾派專人請詹天佑出任「郵傳部尚書」,詹天佑在洞悉其叵測居心之後,義正詞嚴地回絕了邀請。
1919年1月,美、日、英、法、意等國在海參崴成立西伯利亞鐵路監管委員會,妄圖把中俄合辦的中東鐵路也劃歸該會監管。詹天佑當時任交通部技監,作為中國代表的他與北洋政府代表團中的妥協、投降派進行了不依不饒的鬥爭,在帝國主義的瓜分大會上作了針鋒相對、擲地有聲的發言,最後迫使帝國主義的分贓聯盟作出「中東鐵路歸中國軍隊保護」的讓步。因為在海參崴會議上為捍衛國家利益所作的激烈鬥爭,使詹天佑舊疾複發,遂於同年4月20日回到漢口。命運不由人,短短几天后的4月24日,詹天佑——中國傑出的鐵路工程師——在漢口仁濟醫院悄然去世。(蒯成)
推薦閱讀:
※★?→詹天佑
※詹天佑是咋死的?看過真相,讓你肅然起敬!
※喊麥被封殺了,聽說唱的我笑不出來
※《宜昌記憶》:詹天佑與宜昌的鐵路情緣(上)
※名人故事—詹天佑
TAG:天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