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解嚴:蔣經國曾遭遇國民黨大老的反對!
圖為2005年7月2日,蔣孝嚴攜夫人黃美倫參觀三峽大壩,登上罈子嶺、大壩泄洪區後對鏡頭豎起了大拇指。
1987年7月14日,台灣「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發布命令,宣告台灣地區,包括台灣本島和澎湖地區,自明日零時起解除戒嚴。國民黨赴台38年來對台島一直實行戒嚴。解嚴聲明宣布廢止戒嚴期間依據「戒嚴法」制定的30項法令,並總結解除戒嚴至少有3個方面的意義:軍事管制範圍縮減,行政、司法機關職權普遍擴張,山地管制區由119個減為61個;平民不再受軍法審判;出入境及出版物的管理也移交警察機關及「新聞局」負責。人民權利大幅增加,人民將可依法組黨結社、集會遊行及從事政治活動。解嚴後許多事項不再實行管制,各主管機關的行政裁量權必須以法律為依據,民意機關更能發揮監督功能。
國際先驅導報
7月15日,是台灣社會解除戒嚴20周年的日子。
「白色恐怖」雖已成為歷史名詞,但病態的黨爭帶來了另一種「政治暴力」。尤其是民進黨上台以後,執迷於「泛政治」思維,不斷撕裂族群,構造出新的「綠色恐怖」,將台灣社會拽入另一種病態情境。
戒嚴年代,「匪諜」無所不在
那是一個人人自危的年代,人們都在隱憂中度日,誰都可能隨時被調查、被加罪、被判刑。
1988年,台灣話劇導演賴聲川的《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在台北上演,演員李立群模仿小學時參加演講比賽的樣子,搔手弄姿、嗲聲嗲氣的一句「小心,匪諜就在你們中間」引得觀眾哄堂大笑,而笑聲背後是台灣社會對當時剛剛結束的戒嚴年代的複雜情緒。
就在《這一夜》的前一年的7月15日,時任台灣當局領導人的蔣經國發布命令,宣布台灣地區解除自1949年5月起的「戒嚴」狀態。
一個人人自危的年代
台灣作家龍應台曾經這樣回憶那個年代:「是小學五年級,1962年。大家都很喜歡的年輕的數學老師正在講課。教室外樓地板突然響起人聲雜沓,匆忙而緊張。穿著黃色卡其衣服的一堆人,手裡有槍,沖了上來。數學老師早已躥出教室,奔向走廊盡頭。孩子們在驚慌中四散。我們趴在四樓的欄杆往下看。……布著黃沙的操場上,數學老師的屍體呈大字型打開,臉往上,剛好和我們對望。那黃沙,看起來那麼淡漠,荒涼。那是我第一次聽見『匪諜』這個詞。然後就聽得多了。哪一個老師開學時突然不見了,沒有人問,也沒有人談。一個每天在身邊的人,突然『蒸發』了,而大家都假裝它不曾發生。」
那是一個人人自危的年代。國民黨當局延續了在大陸所謂「動員戡亂時期」的高壓政治手段,最典型的就是繼續通過情報特務機構推行「白色恐怖」。
推薦閱讀:
※美食工坊丨連蔣經國吃了都讚不絕口,雞塊這樣做最鮮香!
※蔣經國和蔣緯國書法欣賞:法度謹嚴,收放自如,不是書家勝似書家
※蔣經國與台灣政治轉型之門的開啟(4)
※極簡台灣史(六):複雜的蔣經國
※【思享】於建嶸:台灣真正的騰飛始於蔣經國時期